期刊文献+
共找到1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论臧棣的物景诗写作及其语言诗学
1
作者 赵黎明 《扬子江文学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49-57,101,共10页
在当今汉语诗坛,臧棣是一种颇为独特的存在,其独特性不仅体现于产量的宏丰、题材的广博等方面,更体现在运思方式的新异上--他以极具辨识度的创作为汉语诗歌提供了另一种可能,即在抒情与叙事、感性与知性之外,找到了词与物互为关涉的诗... 在当今汉语诗坛,臧棣是一种颇为独特的存在,其独特性不仅体现于产量的宏丰、题材的广博等方面,更体现在运思方式的新异上--他以极具辨识度的创作为汉语诗歌提供了另一种可能,即在抒情与叙事、感性与知性之外,找到了词与物互为关涉的诗歌之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汉语诗歌 臧棣 物景 语言诗学 运思方式 辨识度 词与物 感性与知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雅各布森语言诗学与胡塞尔现象学哲学 被引量:3
2
作者 江飞 《中国文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14-18,共5页
在20世纪初反心理主义语言学研究的背景下,罗曼·雅各布森借鉴胡塞尔的整体性、意向性、意义等现象学哲学理论,应用于自己的结构主义语言学研究中,并以这种语言学理论应用于文学研究,从而形成了独具特色的现象学结构主义语言诗学。... 在20世纪初反心理主义语言学研究的背景下,罗曼·雅各布森借鉴胡塞尔的整体性、意向性、意义等现象学哲学理论,应用于自己的结构主义语言学研究中,并以这种语言学理论应用于文学研究,从而形成了独具特色的现象学结构主义语言诗学。作为一位应用型语言理论研究者,雅各布森结合具体的语言现象、文学文本来实践和阐扬胡塞尔现象学思想,变抽象为具象,融哲学于诗学,正是其结构主义语言诗学的独特价值和成功关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罗曼·雅各布森 语言诗学 胡塞尔现象学 整体性 意向性 意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废名小说的语言诗学与文学母语的现代表述 被引量:2
3
作者 杨经建 《河北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94-100,共7页
废名之所以被称为"文体家",盖因其在小说"文体的自觉"上形成了卓越不凡的创作样式,绝句式的转喻化叙述和辞章化的文本构成是其显要表征,就此而言,文体"形式"是进入废名母语写作世界的必经途径。修辞艺术也是废名小说语言诗学形成... 废名之所以被称为"文体家",盖因其在小说"文体的自觉"上形成了卓越不凡的创作样式,绝句式的转喻化叙述和辞章化的文本构成是其显要表征,就此而言,文体"形式"是进入废名母语写作世界的必经途径。修辞艺术也是废名小说语言诗学形成的一个要素,废名小说的语言叙述充溢着禅机和禅趣,具有一种"文字禅"的意味。废名小说语言的修辞艺术既"含有美学上的创造意义"和"叙事学的核心功能",又符合汉语言母语的表意本质和东方民族文化的审美习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废名小说 语言诗学 文学母语 现代表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内视点与想象:中国现代主义新诗的语言诗学 被引量:1
4
作者 陈爱中 《齐鲁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137-141,共5页
内视点与想象是现代主义诗歌的基本语言表述模式。在西学东渐的背景下,20世纪30、40年代的中国新诗引入内视点与想象,并将其融进现代汉语语境,创立了中国现代主义诗歌的独特语言诗学理念,为中国新诗的创作与阅读提供了新鲜的思路。
关键词 内视点 想象 现代主义新诗 语言诗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方文论:理解、借鉴与批判——以雅各布森语言诗学为例 被引量:1
5
作者 江飞 《中国文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18-23,共6页
"如何对待西方文论"是当代中国文论话语体系建构过程中必然遭遇的首要问题。对西方文论进行全面深入的理解,尤其理解其中关涉中国文学的研究内容,以自我建设为根本目的进行借鉴和批判:这是我们应当采取的正确态度。"理解... "如何对待西方文论"是当代中国文论话语体系建构过程中必然遭遇的首要问题。对西方文论进行全面深入的理解,尤其理解其中关涉中国文学的研究内容,以自我建设为根本目的进行借鉴和批判:这是我们应当采取的正确态度。"理解"不是曲解或误解,而是历史性地诠释理论本身并借助西方"他者"的眼光来反观我们自身,这是借鉴和批判的前提;"借鉴"不是"山寨"或盲目认同,而是取其精华,使其落地生根于中国特定的历史文化语境,真正应用于中国文学问题和现实问题的解决;"批判"不是否定或拒绝,而是本着"了解之同情"的原则,规避其理论自身的不合理或不足之处,坚持"自我"意识,过滤掉其背后的某些意识形态色彩等。雅各布森语言诗学是现代西方文论链条中十分关键的一环,以此为例,可窥探理解、借鉴和批判西方文论的可能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方文论 理解 借鉴 批判 自我建设 语言诗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说不可说:对言说之原初悖论的文学性裁决——“耶鲁学派”语言诗学管窥之三 被引量:1
6
作者 戴登云 《文艺理论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83-92,共10页
耶鲁学派发现,遵循语言三维(所指之维、间性之维和自反关涉之维)的转换生成机制,文学言说发明了无数化解言说之原初悖论的表意手段或修辞策略。这些手段和策略包括:奇异性、扭曲或变形,悖论式表达,空间化;重复,隐藏或沉默,给出符号;隐... 耶鲁学派发现,遵循语言三维(所指之维、间性之维和自反关涉之维)的转换生成机制,文学言说发明了无数化解言说之原初悖论的表意手段或修辞策略。这些手段和策略包括:奇异性、扭曲或变形,悖论式表达,空间化;重复,隐藏或沉默,给出符号;隐喻的隐喻,将不可说主题化;悬而未决,生成性,见证,自我赋予,等等。这些手法不仅在可说-不可说的张力之间让不可说的神秘自身显形,而且将言说导向了思想与世界的原初起源之处,为形而上学的原初起源或终极难题提供了一种文学性的裁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耶鲁学派 语言诗学 说不可说 原初起源的悖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文学性:雅各布森语言诗学研究》 被引量:1
7
作者 江飞 《文艺理论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184-184,共1页
出版社:人民出版社出版日期:2019年11月罗曼·雅各布森是20世纪享誉世界的结构主义语言学家、诗学家,是沟通结构主义运动三个阶段的关键人物。本书聚焦于一百年前雅各布森率先提出的"文学性"命题,以"了解之同情"... 出版社:人民出版社出版日期:2019年11月罗曼·雅各布森是20世纪享誉世界的结构主义语言学家、诗学家,是沟通结构主义运动三个阶段的关键人物。本书聚焦于一百年前雅各布森率先提出的"文学性"命题,以"了解之同情"为研究立场,通过高度的历史语境化和文本细读,深入系统地阐述了雅各布森语言诗学理论体系的建构过程与丰厚内涵,全面考察了"文学性"问题在结构主义与后结构主义流变中的发展历程,不仅梳理了雅各布森诗学理论的三种思想资源,更对其散文诗学、神话诗学以及审美文化符号学等作了细致探讨,客观评价了雅各布森在现代文论史上的建树、地位、贡献和局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语言诗学 雅各布森 文论史 诗学理论 文化符号学 结构主义 文本细读 出版日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文学史写作的诗学语言学观照——以六朝诗学的语言学批评为借鉴 被引量:2
8
作者 潘晓彦 《学习与探索》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2期179-186,共8页
文学创作直接生成文学史的基本物质存在即作品文本,作家凭借语言及其思维走进创作,语言也成为文本接受的第一屏障并昭示"超以象外"的意义。而对其进行纵向历史性的考察,其动态规律便构成文学史的最基本、最具说服力的证据。... 文学创作直接生成文学史的基本物质存在即作品文本,作家凭借语言及其思维走进创作,语言也成为文本接受的第一屏障并昭示"超以象外"的意义。而对其进行纵向历史性的考察,其动态规律便构成文学史的最基本、最具说服力的证据。诗歌是中国文学史上最强势的文体,六朝诗学给诗歌以纯文学立场的高度重视,观照作家创作及其作品评论是文学史必需的基础性研究。六朝诗学从语言的角度还原作家创作的构思机制及情境,挖掘审美意境、分析语体、总结文体审美规律等都有十分重要且有效的借鉴价值,从而能避免在文学史的写作中对作品创作构思的分析失之粗糙、简单甚至武断的缺乏审美元素的弊端。六朝诗学的语言学视角对文学史的观照成果恰是更具体深刻的理论依据和丰厚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对重写文学史有着重要的启发借鉴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文学史 诗学语言 六朝诗学 语言学批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郑敏的诗学理论及其批评 被引量:6
9
作者 谭桂林 《广东社会科学》 2003年第3期37-44,共8页
郑敏的诗学理论包括三个方面,一是生命诗学,强调诗歌的本质在于生命,诗歌力量的源泉在于人的生命中的无意识结构,而诗的生命则在于矛盾运动。二是语言诗学,强调诗的语言以他自身的生命而存在,诗人应倾听语言,敬畏语言,而中国古典诗歌对... 郑敏的诗学理论包括三个方面,一是生命诗学,强调诗歌的本质在于生命,诗歌力量的源泉在于人的生命中的无意识结构,而诗的生命则在于矛盾运动。二是语言诗学,强调诗的语言以他自身的生命而存在,诗人应倾听语言,敬畏语言,而中国古典诗歌对诗语美的追求为新诗的语言创造提供了十分有益的传统资源。三是新诗批评,其中许多观点充分体现出诗人见解的原创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郑敏 生命诗学 语言诗学 新诗批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流动的“文学性”——雅各布森“主导”诗学思想论
10
作者 江飞 《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学报》 2016年第3期84-98,140,共15页
在罗曼·雅各布森构筑的语言诗学体系中,"主导"是通往"文学性"、"诗性功能"的第一扇门。在《主导》和《语言学和诗学》两篇文章中,雅各布森不仅明确界定了"主导"概念,借此解释了诗歌作品... 在罗曼·雅各布森构筑的语言诗学体系中,"主导"是通往"文学性"、"诗性功能"的第一扇门。在《主导》和《语言学和诗学》两篇文章中,雅各布森不仅明确界定了"主导"概念,借此解释了诗歌作品的结构特征,还非常细致全面地解析了文学(诗歌)演变乃至艺术演变的内在规律,揭示出"文学性"的流动特性,并进一步从功能角度提出以"诗性功能占主导"来确定"文学性"的具体表现。"主导"诗学不仅实现了"形式的历史化"和"历史的形式化",更实现了结构主义语言诗学对早期俄国形式主义诗学中机械化弊病的修正以及对布拉格学派诗学理论的发展。在当代文化语境中,我们需要领会和吸收"主导"诗学的内在精神,在变动不居的本民族现实语境、历史文化和文学观念中,在"形式"与"历史"的互动之间,发挥其阐释效力和理论价值,并继续探求流动的"文学性"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罗曼·雅各布森 语言诗学 主导 诗性功能 文学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文学学”视界的建构与文学研究路径的探索
11
作者 周启超 《浙江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122-133,159,160,共14页
文学研究,作为人文科学中的一种知识生产形式,在20世纪的历史进程中展现出专业化、学科化和科学化的重要特征。不同国家、不同时代的文论家们不约而同地致力于探索文学研究作为一门学科的专业特质,积极培养文学研究共同体的学科自觉,并... 文学研究,作为人文科学中的一种知识生产形式,在20世纪的历史进程中展现出专业化、学科化和科学化的重要特征。不同国家、不同时代的文论家们不约而同地致力于探索文学研究作为一门学科的专业特质,积极培养文学研究共同体的学科自觉,并切实推动文学研究的学科化进程。通过重新审视雅各布森、英伽登、洛特曼、施泰格尔、凯塞尔等人在文学研究的对象与使命上的根本理念,我们可以发现这些文论家的共同旨趣在于构建“文学学”。构建“文学学”的视界在引领文学研究具体路径的探索中起到了重要作用。这些路径包括语言学诗学路径、现象学美学路径和结构符号学路径等,正是这些不同路径的探索推动了百年来文学研究的进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学学 文学研究路径 语言诗学 现象学美学 结构-符号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文学意义的生成:重审雅各布森与里法泰尔、卡勒之争
12
作者 江飞 《文艺理论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171-179,155,共10页
1960-1970年代,罗曼·雅各布森语言诗学的批评方法与实践取得了巨大成功,但也先后遭到结构主义阵营中里法泰尔和卡勒等人的批评,前者坚持"读者反应"立场,后者则立论于读者的"文学能力";而雅各布森则努力追求和... 1960-1970年代,罗曼·雅各布森语言诗学的批评方法与实践取得了巨大成功,但也先后遭到结构主义阵营中里法泰尔和卡勒等人的批评,前者坚持"读者反应"立场,后者则立论于读者的"文学能力";而雅各布森则努力追求和捍卫对"语法的诗歌"和"诗歌的语法"问题的系统探究,分别从语言学立场、读者期待和能力培养、语法结构研究的正当性、诗性结构的主导、诗学分析的客观性等方面予以反批评;双方争论的焦点是读者阐释与语言阐释在文学意义生成过程中孰先孰后,孰轻孰重。在后结构主义时代的今天,反思这场争论,有利于我们更加科学地理解跨学科研究的必要,认清从语言诗学走向文化诗学的必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罗曼·雅各布森 里法泰尔 卡勒 语言诗学 文学意义 文学能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日本汉诗训读研究的价值与方法论前瞻 被引量:5
13
作者 辛文 《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177-180,共4页
日本汉学家荻生徂徕、青木正児、吉川幸次郎等曾提出"训读否定论"的观点,但从"音读"的局限性、训读的现实生命力、训读的比较文学研究价值三个方面考察,日本汉诗训读有其特殊的研究价值;比较诗学、诗歌翻译学、古... 日本汉学家荻生徂徕、青木正児、吉川幸次郎等曾提出"训读否定论"的观点,但从"音读"的局限性、训读的现实生命力、训读的比较文学研究价值三个方面考察,日本汉诗训读有其特殊的研究价值;比较诗学、诗歌翻译学、古代写本学三个学科视角则为汉诗训读研究提供了方法论上的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日本汉诗 训读 诗学语言 翻译学 古代写本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非非:德里达式狂想 被引量:1
14
作者 胡亮 《中国当代文学研究》 2020年第6期124-137,共14页
本文从发生学和场域理论的角度,次第论及非非诗派的起因、命名、创刊、立派和解体。非非理论的两个主要方面,语言诗学和解构诗学,具有狂想性或空想性,暗合了或相关于德里达(Jacques Derrida)等提出的西方诗学。其语言诗学,呼应了全球哲... 本文从发生学和场域理论的角度,次第论及非非诗派的起因、命名、创刊、立派和解体。非非理论的两个主要方面,语言诗学和解构诗学,具有狂想性或空想性,暗合了或相关于德里达(Jacques Derrida)等提出的西方诗学。其语言诗学,呼应了全球哲学的语言学转向;其解构诗学,呼应了全球文学的后现代主义转向。本文同时认为,非非作品,在很大程度上乖于其理论,两者并未构成严格意义上的对称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非 周伦佑 蓝马 语言诗学 解构诗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句子:终止或开始
15
作者 张闳 《文艺理论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1996年第2期66-69,共4页
我在这里要研究几个句子。我把对句子的研究看成是“诗学语言学”的基础。传统诗学,也就是所谓的“文艺学”,所关注的是艺术作品的整体意义和艺术效果,偶尔也会涉及作品的语言因素,但往往是将话语方式归结为“风格”范畴中加以探讨。除... 我在这里要研究几个句子。我把对句子的研究看成是“诗学语言学”的基础。传统诗学,也就是所谓的“文艺学”,所关注的是艺术作品的整体意义和艺术效果,偶尔也会涉及作品的语言因素,但往往是将话语方式归结为“风格”范畴中加以探讨。除此之外,句法、句式仅仅是为了传达某一内容信息而采用的手段。当研究者一旦获取了这些信息之后,句子便可以像“药渣’一样地抛弃掉。这样,句子的功能便沦为一种“修辞”,而对句子的研究也就自然而然地划给了一般语言学。 一般语言学自然会关注句子。句子是一般语言学的最大研究单位。句子中包含了语言学的全部成分,任意截取一个句段,即可完成语言学研究的全部工作。因而,一般语言学到句子为止。 诚然,我们也可以将一部作品看成是一个句子的扩大,但是(从诗学立场上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一般语言 句子结构 诗学语言 “自我” 鲁迅 《野草》 文艺学 话语方式 枣树 主奴意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英国学者:气闲神定的文化人
16
作者 傅勇林 《出版广角》 1996年第5期33-35,共3页
文化人的心境犹如一面镜子,能够折射出人间万象。在喧嚣的世界中生活久了,就总想找一块静处,这大概是因为倦怠的心灵无法滋养思想,而没有思想的支撑就会在肤浅中忙碌,使文人流于平庸。置身于时下流行的浮躁,某些学人、文人,包括出版家... 文化人的心境犹如一面镜子,能够折射出人间万象。在喧嚣的世界中生活久了,就总想找一块静处,这大概是因为倦怠的心灵无法滋养思想,而没有思想的支撑就会在肤浅中忙碌,使文人流于平庸。置身于时下流行的浮躁,某些学人、文人,包括出版家们都不免渐渐与从容告别,失去了应有的器宇与气度。我思索着这一切,脑际里闪现出一幕幕清幽的胜境,如孤山看梅,如断桥踏雪,如苏堤观柳,又如曲水流觞,全然没有鞍马劳顿、行色匆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化人 英国人 学者 出版家 学人 北爱尔兰 剑桥大学 诗学语言 思想 英国文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