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我国民族语言的沟通度与语言群体认同 被引量:6
1
作者 黄行 《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2011年第2期8-14,共7页
由于语言识别标准的不同,我国和国际学术界对中国语言的分类和数量统计存在很大的差异。本文通过一些民族语言的实例,介绍和分析语言识别所使用语言沟通度和语言群体认同方法,探讨这些方法对我国民族语言识别的适用性。
关键词 语言识别 语言沟通度 语言群体认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老边境国门医院语言服务实践与思考
2
作者 李佳 王蒙娜 +2 位作者 张洁 洪宇 邓睿 《语言战略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25-33,共9页
中国边境地区的“国门医院”是政府相关部门指定的医疗机构,不仅为当地居民提供医疗卫生服务,还承担着涉外医疗、传染病联防联控等任务。在国门医院就诊的少数民族和国外病患众多,如何调动自身多语资源、提升语言服务质量,是关涉国家公... 中国边境地区的“国门医院”是政府相关部门指定的医疗机构,不仅为当地居民提供医疗卫生服务,还承担着涉外医疗、传染病联防联控等任务。在国门医院就诊的少数民族和国外病患众多,如何调动自身多语资源、提升语言服务质量,是关涉国家公共卫生安全的重要课题。本文以中老边境4所国门医院为研究场域,通过半结构化访谈、参与者观察等方法,调查中老边境国门医院语言服务的内容和成效。调查发现,国门医院的语言翻译服务需要体现人文关怀,并具备跨文化意识,而中老翻译软件目前还不能取代人工翻译;多语语言景观服务具有文化传播功能和外宣功能;语言公共卫生服务可以提升境内外居民健康素养,推动边境地区睦邻友好。国门医院语言服务可以在经济、文化、睦邻和安全方面产生多维效能,应继续充分发挥自身的多语优势,加大对外医疗合作的力度,提升中国在健康领域的国际影响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门医院 语言少数群体 语言服务 中老边境 健康中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跨文化交流视阈中的群体间语言偏见理论 被引量:2
3
作者 熊伟 《理论月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9期76-80,共5页
偏见是跨文化交流的主要障碍之一,也是跨文化交流研究的重要问题。语言可以微妙地反映和维护内群体对外群体的刻板印象和偏见。遗憾的是,跨文化交流学对此还未见系统性和深入性的研究。作为一种社会心理语言学理论的群体间语言偏见理论... 偏见是跨文化交流的主要障碍之一,也是跨文化交流研究的重要问题。语言可以微妙地反映和维护内群体对外群体的刻板印象和偏见。遗憾的是,跨文化交流学对此还未见系统性和深入性的研究。作为一种社会心理语言学理论的群体间语言偏见理论,研究的是内群体在维护和传播外群体刻板印象的语境下,心理过程(认知的和动机的)与信息的语言表达形式之间的互动关系。本文旨在对群体间语言偏见理论的哲学观点、理论基础、研究方法、发展应用做一个较全面和深入的梳理,并指出该理论对研究跨文化语言偏见的启示意义和存在的不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跨文化交流 偏见 群体语言偏见理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语言的群体间偏差研究
4
作者 杜卫 张厚粲 刘萍 《心理学探新》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44-48,共5页
个体在用语言来描述他人的行为时,会因为描述对象的群体种类不同而有偏差,具体表现为在描述群体内成员的积极行为和群体外成员的负向行为时,会使用较高抽象水平的词;在描述群体外成员的积极行为和群体内成员的负向行为时,会使用较低抽... 个体在用语言来描述他人的行为时,会因为描述对象的群体种类不同而有偏差,具体表现为在描述群体内成员的积极行为和群体外成员的负向行为时,会使用较高抽象水平的词;在描述群体外成员的积极行为和群体内成员的负向行为时,会使用较低抽象水平的词。这种抽象水平的差异由语言范畴模型来具体表明。Maass等人把这种描述上的偏差命名为语言的群体间偏差,并认为在这一现象下有两种机制:动机机制和认知机制,研究表明认知机制能解释大部分语言的群体间偏差现象,而动机机制会在群体内形象受到威胁时发挥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语言群体间偏差 语言范畴模型 词语的抽象水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闻语篇群体间语言偏见现象的批评分析
5
作者 杨柳 《外语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23-27,共5页
新闻语篇中存在语言偏见的微妙表征。个体对内群体成员的正向行为和外群体成员的负向行为会使用抽象水平高的语言来描述;而在描述内群体成员的负向行为和外群体成员的正向行为时则选用抽象水平较低的语言。在心理学中,这种抽象水平的差... 新闻语篇中存在语言偏见的微妙表征。个体对内群体成员的正向行为和外群体成员的负向行为会使用抽象水平高的语言来描述;而在描述内群体成员的负向行为和外群体成员的正向行为时则选用抽象水平较低的语言。在心理学中,这种抽象水平的差异由语言范式模型来具体化。本研究以奥运报道为语料,从批评话语分析的角度探讨语言偏见的话语策略和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群体语言偏见 群体—外群体 词汇选择策略 指称策略 话语再现策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EOWA算子的风险投资项目风险群体语言评价 被引量:4
6
作者 刘晓峰 邱菀华 《企业经济》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41-43,共3页
风险投资项目风险评估是风险投资运作过程中的关键环节。本文针对风险投资项目的系统风险很难量化的特点,运用多属性语言评价方法,建立了基于拓展的有序加权平均(EOWA)算子的风险投资项目风险群体语言评价模型。实例表明,该评估方法具... 风险投资项目风险评估是风险投资运作过程中的关键环节。本文针对风险投资项目的系统风险很难量化的特点,运用多属性语言评价方法,建立了基于拓展的有序加权平均(EOWA)算子的风险投资项目风险群体语言评价模型。实例表明,该评估方法具有简便性和实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险投资项目 风险评估 EOWA算予 群体语言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群体间的语言偏见 被引量:1
7
作者 赵欣 《理论月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84-87,共4页
社会心理学家认为,语言可以微妙地反映人们的思维结构,在内群体对待外群体的时候最为明显。当描述一个内群体成员的积极行为或外群体成员的消极行为时,人们往往使用更为抽象的语言;而当提起内群体成员的消极行为或外群体成员的积极行为... 社会心理学家认为,语言可以微妙地反映人们的思维结构,在内群体对待外群体的时候最为明显。当描述一个内群体成员的积极行为或外群体成员的消极行为时,人们往往使用更为抽象的语言;而当提起内群体成员的消极行为或外群体成员的积极行为时,人们则使用更加具体的语言,这便是群体间语言偏见。群体间语言偏见是一项应用性很强的研究议题。这项研究在20世纪80年代末发展起来,本文依次观照Anne Maass、Wiliam von Hippel、Denise Sekaquaptewa、Patrick Vargas,Guen R.Semin、Lorena Gil de Montes、Jose F.Valencia以及Karen M.Douglas和Robbie M.Sutton该领域最具代表性的学者的研究,先后缕述群体间语言偏见的提出,群体间语言偏见的内隐特征、传播目的与群体间语言偏见的关系以及与话者的语言抽象性及其推本溯源,目的是探讨缘自群体类别不同的语言偏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群体语言偏见 语言的抽象性 群体 群体 积极行为 消极行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城市语言接触经典案例MLE研究述评 被引量:5
8
作者 李素琼 黄千智 何菁 《湘潭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181-186,共6页
多元文化伦敦英语(简称MLE)是二十世纪后期在伦敦内城工人阶层社区年轻人群体中出现的一种与少数民族相关的新方言变体,保罗·柯斯威尔在MLE项目研究中首次提出该概念。MLE起源具有多样化特征,说话人来自不同种族和文化背景,最有可... 多元文化伦敦英语(简称MLE)是二十世纪后期在伦敦内城工人阶层社区年轻人群体中出现的一种与少数民族相关的新方言变体,保罗·柯斯威尔在MLE项目研究中首次提出该概念。MLE起源具有多样化特征,说话人来自不同种族和文化背景,最有可能是由于语言接触和第二语言群体习得的结果。MLE研究被称为关于城市接触方言的经典案例。关于MLE新方言变体的研究对制定合理的语言规划和政策、提高少数群体的社会地位、促进社会和谐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语言变体 研究影响 语言接触 第二语言群体习得 移民后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民族语言识别:分歧及成因 被引量:8
9
作者 黄行 《语言战略研究》 2018年第2期27-37,共11页
中国民族语言的系属复杂,数量众多,方言差别显著,国内与国际学术界关于中国语言数量的统计结果十分悬殊。本文从微观和实证的角度描述了中国与国际组织关于中国语言谱系分类、身份识别和方言划分的不同标准,对标准的异同做了客观的分析... 中国民族语言的系属复杂,数量众多,方言差别显著,国内与国际学术界关于中国语言数量的统计结果十分悬殊。本文从微观和实证的角度描述了中国与国际组织关于中国语言谱系分类、身份识别和方言划分的不同标准,对标准的异同做了客观的分析和评价。认为国际组织采用的"语言群体认同"和"词汇相似度"(lexical similarity)标准与中国学界语言的"民族"族属和"同源词"标准之间,有一定的相通之处;然而在技术上,语言可懂度和语言认同度标准的可操作性不高,是《世界民族语言志》(Ethnologue)语言识别结果时常会受到诟病的主要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语言分类 语言识别 语言可懂度 语言群体认同 分歧与成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跨语言的哲学教学
10
作者 朱志方 《哲学分析》 2013年第2期169-175,共7页
现代数学语言对于所有国家都是一样的,现代物理学和化学语言也有很大部分是超越文化的,因为它们采用了统一的符号系统;但是哲学的语言千差万别,每一个国家、每一个语言群体都有其独特的哲学语言。于是,我们面临一个跨文化的问题:... 现代数学语言对于所有国家都是一样的,现代物理学和化学语言也有很大部分是超越文化的,因为它们采用了统一的符号系统;但是哲学的语言千差万别,每一个国家、每一个语言群体都有其独特的哲学语言。于是,我们面临一个跨文化的问题:英语或德语哲学能够用汉语来教吗?或者,用英语或德语提出的问题可以用汉语来解答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哲学教学 语言 现代物理学 数学语言 化学语言 符号系统 哲学语言 语言群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世纪中国语言权研究——现状分析与前景展望 被引量:6
11
作者 丁延龄 《政法论丛》 2010年第1期50-58,共9页
语言权作为法律语言学与人权研究共同关注的新课题,在步入新世纪之后,开始进入中国法学界的视野,并取得一定研究成果。但总体而言,语言权问题尚未受到主流法学家的重视,也并未形成系统、有规模的研究态势,但是,在经历了人云亦云的短暂... 语言权作为法律语言学与人权研究共同关注的新课题,在步入新世纪之后,开始进入中国法学界的视野,并取得一定研究成果。但总体而言,语言权问题尚未受到主流法学家的重视,也并未形成系统、有规模的研究态势,但是,在经历了人云亦云的短暂繁荣后,目前已经有研究热情迅速消退的迹象。因此,时下很有必要对语言权研究做一个阶段性的总结与分析。总结成果、展望未来,并借世界法哲学大会在中国召开的契机,以重塑对语言权研究的热情与信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语言 群体语言 个体语言 母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背景下翻译理论与实践——评《新背景下的翻译理论及其发展探究》
12
作者 张祝祥 《高教发展与评估》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J0006-J0006,共1页
随着时代的发展,国与国之间的交流日益增加,不同语言群体之间需要相互沟通交流。翻译理论在时代背景下具有强劲的发展动力,学界对于翻译理论的研究也越来越多。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支持翻译是一门独立的学科,区别于其他语言类教学。《新背... 随着时代的发展,国与国之间的交流日益增加,不同语言群体之间需要相互沟通交流。翻译理论在时代背景下具有强劲的发展动力,学界对于翻译理论的研究也越来越多。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支持翻译是一门独立的学科,区别于其他语言类教学。《新背景下的翻译理论及其发展探究》一书正是在这样的社会大背景下,对国内外翻译的基础理论进行了分析和梳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翻译理论与实践 沟通交流 语言群体 组织支持 基础理论 国内外 学科 教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趣谈英文单词中的性别现象
13
作者 赵鹤 《中小学英语教学与研究》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74-75,共2页
语言是社会生活的一面镜子,它反映和制约了某种语言群体里人的思想意识、道德观念以及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我们从语言这面镜子里可以看到社会生活的一角;从语言现象的发展和变化,还能够看到社会生活中的一些现象。
关键词 英文单词 性别 社会生活 语言群体 思想意识 道德观念 语言现象 镜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礼貌用语漫谈 被引量:5
14
作者 薛丽山 《外语研究》 北大核心 1991年第2期27-33,共7页
礼貌用语最显著的特点是习用性,即都是一定语言社会、语言群体长期形成的习惯说法,它既是语言修辞的结晶,又是社会文化的积淀。礼貌用语体现了语境和社会文化对使用语言的制约和影响,也体现了不同民族对交际方式的要求,对礼貌的重视和... 礼貌用语最显著的特点是习用性,即都是一定语言社会、语言群体长期形成的习惯说法,它既是语言修辞的结晶,又是社会文化的积淀。礼貌用语体现了语境和社会文化对使用语言的制约和影响,也体现了不同民族对交际方式的要求,对礼貌的重视和理解的各不相同。例如俄语和汉语都有第二人称单数的尊敬说法,但具体使用却不同:俄国人家庭内部是不能用вы的,而在说普通话的中国人的习惯中,“您”则广泛应用。俄语中亲朋好友之间一般用ты相称,强调的是“亲密无间”一面。英语中无“您”这样的称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礼貌用语 社会文化 习用性 俄语 语言使用 英语 汉语 不同民族 民族文化 语言群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简易日语”与救灾应急 被引量:11
15
作者 王娟 曲志强 《语言战略研究》 2020年第5期57-66,共10页
2019年末暴发的新冠肺炎将救灾应急的语言问题摆在了语言学者面前。而日本早在20世纪就已开始研制并不断完善称为“简易日语”的应急语言,本文旨在通过从研究现状、使用群体分析、基本特征以及管理机制4个角度对日本在“简易日语”方面... 2019年末暴发的新冠肺炎将救灾应急的语言问题摆在了语言学者面前。而日本早在20世纪就已开始研制并不断完善称为“简易日语”的应急语言,本文旨在通过从研究现状、使用群体分析、基本特征以及管理机制4个角度对日本在“简易日语”方面的做法和经验进行介绍,为中国建设应急语言机制提供4点参考和借鉴:加强基础研究,使应急语言机制具备扎实的科学依据;进一步完善应急语言语料库的建设,推动实证研究发展;细化应急语言的特征研究,拓展运用领域;借助政府力量,构建全方位的常态合作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简易日语 救灾应急 应急语言 突发公共事件 语言弱势群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天黑了”≠“Der Himmel ist schwarz”
16
作者 王京平 《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学报》 1999年第1期78-85,共8页
关键词 基本义 词汇教学 概念义 两种语言 表面结构 深层结构 多义词 语义场 语言群体 德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