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语言生态伦理自律价值实现的前提与对策 被引量:7
1
作者 潘世松 郑小艳 《南昌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18年第3期5-12,共8页
语言生态伦理的自律价值要在个体、亚族群、族群、国家(政府机构)等语言人的言语行为中得到实现,需要满足走向崇高、知识积累等前提条件;会面临"伦理"与"道德"的社会接受度不同、传承路径有偏颇等现实困难;亟需培... 语言生态伦理的自律价值要在个体、亚族群、族群、国家(政府机构)等语言人的言语行为中得到实现,需要满足走向崇高、知识积累等前提条件;会面临"伦理"与"道德"的社会接受度不同、传承路径有偏颇等现实困难;亟需培植伦理土壤,采取多维度措施。讨论语言生态伦理自律价值实现的前提与对策是构建语言生态伦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建设全球语言(方言、土语)、汉语领域话语生态共同体,指导我国当下社会不同领域语言生活实践,具有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语言生态伦理 自律价值 言语行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语言生态伦理的性质及原则 被引量:26
2
作者 潘世松 《南昌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151-156,共6页
语言生态伦理是族群、国家语言(方言)发生、发展、传播和个体、族群、国家语言(方言)习得、运用的自然状态与人为痕迹关系的内心驱迫感,具有构成要素的交叉性、层级性、开放性,体系功能的实践性、前提性、自律性等特征。语言生态伦理的... 语言生态伦理是族群、国家语言(方言)发生、发展、传播和个体、族群、国家语言(方言)习得、运用的自然状态与人为痕迹关系的内心驱迫感,具有构成要素的交叉性、层级性、开放性,体系功能的实践性、前提性、自律性等特征。语言生态伦理的原则主要有语言与自然的平行性、民族语言与民族语言(方言)的交叉性、语言与语言人的价值性。讨论语言生态伦理的性质及原则,是构建语言生态伦理体系、践行语言生态伦理理念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当下建设和谐语言生活语境下,不仅必要而且迫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语言生态伦理 基本特性 基本原则 和谐语言生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语言生态伦理概念提出的理论依据及实践可能 被引量:31
3
作者 潘世松 《南昌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144-149,共6页
语言生态是语言要素与其产生、传播等自然因子及习得、运用等自然、社会因子相互作用的环境综合,体现为言语生态或话语生态。语言生态伦理是族群语言的发生、发展和个体语言的习得、运用的自然状态与人为痕迹关系的内心驱迫感,是族群语... 语言生态是语言要素与其产生、传播等自然因子及习得、运用等自然、社会因子相互作用的环境综合,体现为言语生态或话语生态。语言生态伦理是族群语言的发生、发展和个体语言的习得、运用的自然状态与人为痕迹关系的内心驱迫感,是族群语言生态外在客观意志普遍性的立法与内心主观特殊性的道德关系的统一。话语生态位、语言生态语体伦理是语言生态"应当存在"实践的基本内容。当下语境提出语言生态伦理概念具有理论基础和实践必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语言生态伦理 言语行为 话语生态 制约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语言生态伦理视域下的领域语言 被引量:8
4
作者 曾丹 《南昌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130-136,共7页
领域语言的发展变化受语言生态伦理的影响和制约。从现实空间领域来看,方言与普通话之间生态关系的动态调整直接受制于族群语言立法,即国家语言规划。而不同方言间的强弱竞争、方言内部成员的优胜劣汰也都与使用者的价值理念和语言态度... 领域语言的发展变化受语言生态伦理的影响和制约。从现实空间领域来看,方言与普通话之间生态关系的动态调整直接受制于族群语言立法,即国家语言规划。而不同方言间的强弱竞争、方言内部成员的优胜劣汰也都与使用者的价值理念和语言态度有着密切关系。从虚拟空间领域来看,网络语言与其他传统领域语言之间的双向互动需以语言生态伦理为依据和导向,而网络语言的自我孳乳也受使用者民族认知心理和内在语言知识的影响,在深层伦理规范的驱动下不断进行自我完善,从而实现语言生态的有序传承和健康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语言生态伦理 方言生态 网络语言生态 语言规划 认知心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语言生态伦理视域下的“炼字”机制及其实践价值 被引量:1
5
作者 杨彬 《南昌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2019年第1期103-111,共9页
理应为全体社会成员的语言应用"昭法式"的官媒等新媒体中赫然存在的乱象,是话语建构主体缺乏必要的语言生态伦理自律、欠缺践行语言生态伦理自律价值观念所必需的知识积累与实践自觉的明证。实质是在"意""言&q... 理应为全体社会成员的语言应用"昭法式"的官媒等新媒体中赫然存在的乱象,是话语建构主体缺乏必要的语言生态伦理自律、欠缺践行语言生态伦理自律价值观念所必需的知识积累与实践自觉的明证。实质是在"意""言"两种不确定性之间谋求精妙关联的"炼字",既是建构适情适境的优质话语以促进语言和谐的根本技能,又是实现语言生态伦理自律的必要基础。依托特定语境,依据认知参照点,考察具体语言表达形式中的共现成分,可以深入探究"炼字"的内在机制与实践方法,这是实现语言生态伦理自律的必要前提,也是改善新媒体话语生态、促进汉语言纯洁健康发展的重要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语言生态伦理 言语失范 炼字 语言和谐 新媒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语言多样性实质及其生态伦理规约 被引量:4
6
作者 王桂亮 《南昌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18年第3期13-20,共8页
语言多样性是语言保护的目标,但仍面临着来自民间和学界的诸多争议。基于语言生态伦理的多元性学科背景,可知语言多样性争议的主要原因是当前对语言生态伦理的社会性特质认识不足。语言多样性的社会伦理实质具体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语... 语言多样性是语言保护的目标,但仍面临着来自民间和学界的诸多争议。基于语言生态伦理的多元性学科背景,可知语言多样性争议的主要原因是当前对语言生态伦理的社会性特质认识不足。语言多样性的社会伦理实质具体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语言多样性的价值判断受制于"文化悖论"社会生态;二是语言多样性的现实价值受制于"信息自律"生态伦理。基于此,要保护语言多样性,应尊重历史,利于当代,面向未来,以消解"文化悖论"为目标,以增进社会理解、文化宽容、兼性互惠为语言生态伦理原则,立足"信息人"生存需求的动态多样性来制定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语言多样性 语言生态伦理 语言保护 文化悖论 信息自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