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9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大雅若俗 大巧若拙——浅析《等郎妹》中的语言民俗 被引量:1
1
作者 方志鑫 《电影评介》 2013年第17期50-51,共2页
数字电影《等郎妹》(2007/郑华导演)是由曾在第七届中国戏剧节获奖的同名山歌剧改编而成。影片从女性视角出发,反映封建社会宗法、男权制度,真实地记录了梅州客家大围屋生活、走南洋、等郎妹等特殊风俗现象。发出了"等郎妹"... 数字电影《等郎妹》(2007/郑华导演)是由曾在第七届中国戏剧节获奖的同名山歌剧改编而成。影片从女性视角出发,反映封建社会宗法、男权制度,真实地记录了梅州客家大围屋生活、走南洋、等郎妹等特殊风俗现象。发出了"等郎妹"这特殊的女性群体在历史语境、文化语境中应有的声音,展示了一个民族的习俗、生存状态和文化心理。语言民俗,指通过口语约定俗成、集体传承的信息交流系统。它包括两大部分:民俗语言和民间文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语言民俗 民间文学 文化心理 生存状态 女性视角 数字电影 客家山歌 客家人 信息交流系统 民俗文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语言民俗学”还是“民俗语言学”:术语之别与学科意识
2
作者 黄涛 《语言战略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8-10,共3页
在语言与民俗的交叉研究领域,有两套近似而又有所区别的术语,这让有些相关研究者颇费思量,也让很多读者颇为困惑:是“语言民俗”还是“民俗语言”,是“语言民俗学”还是“民俗语言学”?这两套术语的区别在哪里?在这个问题上,有两方面因... 在语言与民俗的交叉研究领域,有两套近似而又有所区别的术语,这让有些相关研究者颇费思量,也让很多读者颇为困惑:是“语言民俗”还是“民俗语言”,是“语言民俗学”还是“民俗语言学”?这两套术语的区别在哪里?在这个问题上,有两方面因素起的作用比较大:一个是语言习惯,一个是学科意识。在语言的发展规律上,有一种惰性影响机制:人们更容易接受和采用已经习惯了的说法,而不容易认同意思差不多的新说法,除非后者有更大的使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学科意识 语言民俗 语言习惯 民俗语言 术语 语言的发展 交叉研究领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语言战略研究》2026年第3期“语言与民俗”专题约稿启事
3
《语言战略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F0004-F0004,共1页
语言与民俗的交叉研究是语言战略研究的新兴领域,具有非常宽广的开拓空间。语言民俗学是民俗学的重要分支学科,与社会语言学、文化语言学、人类语言学等语言学的分支学科有密切关系,但也有其分别。
关键词 语言战略研究 语言民俗 语言民俗 交叉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社会语言学视角下的民俗语言研究方法--以陕北说书研究为例 被引量:10
4
作者 赵学清 孙鸿亮 《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149-154,共6页
广义的民俗语言包括了民间文学作品和狭义指称的民间语汇,从社会语言学的角度对其开展研究具有重要的学术意义。从社会语言学的视角看,民俗语言研究方法必须重视以下三个方面:第一,加强田野调查;第二,借鉴民间口头叙事文学的口头程式理... 广义的民俗语言包括了民间文学作品和狭义指称的民间语汇,从社会语言学的角度对其开展研究具有重要的学术意义。从社会语言学的视角看,民俗语言研究方法必须重视以下三个方面:第一,加强田野调查;第二,借鉴民间口头叙事文学的口头程式理论方法;第三,重视语言学与民俗学、文化学、人类学等的交叉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语言 民俗语言 田野调查 口头程式理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民俗语言学应用研究 被引量:1
5
作者 曲彦斌 《社会科学辑刊》 CSSCI 北大核心 1990年第5期149-154,共6页
民俗语言学作为一门新兴人文科学立于学林的历史还不长,但其迅速发展的势态却清楚地显示出它面临的亟待研究的课题,是要在继续完善和深化其基础理论的同时,立即着手开展一些条件比较成熟的应用研究。应用研究的成果,尤其会为民俗语言学... 民俗语言学作为一门新兴人文科学立于学林的历史还不长,但其迅速发展的势态却清楚地显示出它面临的亟待研究的课题,是要在继续完善和深化其基础理论的同时,立即着手开展一些条件比较成熟的应用研究。应用研究的成果,尤其会为民俗语言学基础理论的完善与深化不断提供新的科学依据与动力,使之在应用研究中得以长足发展。这是一切有志于这项科学事业及于此有兴趣者,所应清楚意识到的问题。就现有基本理论构架所及,和从事实际工作的同志所反馈的部分信息的展示,民俗语言学应用研究的领域是非常宽广的,亟待我们去发掘与开拓。下面,即对几个已初步进入民俗语言学应用研究的基本课题,作一简要论证和评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俗语言 语言识别 方言俗语 对外汉语教学 语言特征 以言行事 部分信息 语言现象 言语行为 语言文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民俗与语言研究的宏富之路——评曲彦斌的《民俗语言学》(增订版) 被引量:2
6
作者 王功龙 《社会科学辑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222-223,共2页
关键词 民俗语言学》 语言研究 增订版 人文学科 生活文化 研究语言 人文科学 理论与方法 语言学研究 民间风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就民俗、语言的描写论《李自成》的地域文化特征
7
作者 朱效蕴 《湖北社会科学》 2003年第10期110-111,共2页
作家的艺术创作来源于长期的深厚的生活积累。历史悠久、博大精深的中原文化赋予了《李自成》鲜明丰富的地域文化特征。具有浓郁河南地方特色的民俗描写是《李自成》的有机组成部分,增添了作品的厚重感和史诗风格,散发着质朴亲切的乡土... 作家的艺术创作来源于长期的深厚的生活积累。历史悠久、博大精深的中原文化赋予了《李自成》鲜明丰富的地域文化特征。具有浓郁河南地方特色的民俗描写是《李自成》的有机组成部分,增添了作品的厚重感和史诗风格,散发着质朴亲切的乡土气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李自成》 民俗语言 中原文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民俗语言学与小说人物对白翻译 被引量:1
8
作者 司显柱 许衍森 《山东外语教学》 1998年第1期51-54,共4页
民俗语言学与小说人物对白翻译司显柱许衍森一、民俗语言学述略民俗语言学,系以民俗语言和民俗语言现象为研究对象的科学。民俗,即民间风俗习惯,是人类社会长久形成的习俗惯制、礼仪、信仰、风尚的总和。民俗语言是指涵化了民俗要素... 民俗语言学与小说人物对白翻译司显柱许衍森一、民俗语言学述略民俗语言学,系以民俗语言和民俗语言现象为研究对象的科学。民俗,即民间风俗习惯,是人类社会长久形成的习俗惯制、礼仪、信仰、风尚的总和。民俗语言是指涵化了民俗要素的语言文化符号。其主体主要是由俗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俗语言 翻译 语类 语言文化 惯用语 口语性 谚语 研究对象 歇后语 科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民俗语言学》评介 被引量:1
9
作者 金失根 《汉语学习》 CSSCI 北大核心 1992年第2期40-41,共2页
在人类文化史的发展进程中,语言与民俗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因此,无论从民俗现象观察语言,还是从语言现象观察民俗,都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价值和实用价值。然而,以往国内对这方面的研究没有给予足够的重视,自然也谈不上理论上的建树。随... 在人类文化史的发展进程中,语言与民俗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因此,无论从民俗现象观察语言,还是从语言现象观察民俗,都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价值和实用价值。然而,以往国内对这方面的研究没有给予足够的重视,自然也谈不上理论上的建树。随着语言学与民俗学研究的不断发展,人们越来越感到有必要建立一门把这两门学科结合起来的新的边缘性学科,于是,民俗语言学应运而生。它的奠基之作是曲彦斌先生的《民俗语言学》(辽宁教育出版社1989年出版)。正如一家报纸所介绍的那样:“这是一部关于民俗语言学的概论性的开山之作。作者以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为理论之本,吸收了现代科学的一些新方法、新成果,融贯古今中外。……从语言文化的基本内涵之间的内在联系出发,以语言文字的构成主体为基线,全面、多方位地论述了民俗语言的本质、源流、功能、类型、方法论及学说史,形成了民俗语言学的基本理论框架。” 该书连同绪论在内,共有十六章五十多节。绪论部分从各个角度论证和说明了民俗语言学的性质、任务、范围和基本内容。其中,重点阐述了民俗学和语言学的密切关系,进而阐述了民俗语言学的基本理论,可以说,它是全书的理论框架,或者说是民俗语言学的理论模式。从第一章到第五章,作者分别具体分析和论述了文字、语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俗语言 语风 民俗学研究 学科结合 融贯古今 民俗 习俗 学说史 民俗现象 基本理论框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民俗语言学基本理论与应用研究研讨会在辽宁举行 被引量:1
10
作者 金石根 《汉语学习》 CSSCI 北大核心 1991年第1期21-21,共1页
首届民俗语言学基本理论与应用研究研讨会于1990年8月23日至25日在辽宁省千山香严寺举行。会议出辽宁省社会科学院文研所、辽宁教育出版社、辽宁省民俗学会、辽宁省语言学会联合筹办。出席会议的有来自辽宁、北京、上海、山东、四川等... 首届民俗语言学基本理论与应用研究研讨会于1990年8月23日至25日在辽宁省千山香严寺举行。会议出辽宁省社会科学院文研所、辽宁教育出版社、辽宁省民俗学会、辽宁省语言学会联合筹办。出席会议的有来自辽宁、北京、上海、山东、四川等省市的代表30余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俗语言 应用研究 基本理论 研讨会 辽宁教育 辽宁省 民俗学会 千山 语言研究 出席会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俗语“一条船儿”考释——从民俗语言学角度的考察
11
作者 闵军 李玉珍 《西北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1999年第5期71-73,共3页
某些俗语中 ,蕴含着人类历史演变的重要信息 ,极富文化人类学方面的历史积淀。中原一带流行的一种通俗称谓“一条船儿” ,为具有血缘关系的姐妹的丈夫间之互称 ,其关系即相当于古代所谓的“亚” ,它是母系社会中一种重要的亲属关系。近... 某些俗语中 ,蕴含着人类历史演变的重要信息 ,极富文化人类学方面的历史积淀。中原一带流行的一种通俗称谓“一条船儿” ,为具有血缘关系的姐妹的丈夫间之互称 ,其关系即相当于古代所谓的“亚” ,它是母系社会中一种重要的亲属关系。近年来甚为流行的“殷人航渡美洲”说可为俗语“一条船儿”的产生提供一有力证据 ,而“一条船儿”的俗称也可为“殷人航渡美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一条船儿 民俗语言 文化人类学 考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民俗语言学的又一新著——谈《江湖隐语行话的神秘世界》
12
作者 彭定安 《社会科学辑刊》 CSSCI 北大核心 1992年第1期150-151,共2页
我当过多年编辑,常有一种心情:每当在阅稿中发现一篇出色的作品时,便不禁欣喜非凡。在浏览了曲彦斌同志的新著《江湖隐语行话的神秘世界》之后我的心情,颇与上述状况相同。彦斌同志“学历不深”,然而他却能在自修的基础上,坚持从事研究... 我当过多年编辑,常有一种心情:每当在阅稿中发现一篇出色的作品时,便不禁欣喜非凡。在浏览了曲彦斌同志的新著《江湖隐语行话的神秘世界》之后我的心情,颇与上述状况相同。彦斌同志“学历不深”,然而他却能在自修的基础上,坚持从事研究工作,已经撰写了多部专著,现在,又有了新的成果,这确实是令人高兴、欣慰和赞佩的。作者在本书《弁言》中说到搞研究工作,坐冷板凳,有“冷趣”。我很同意这种看法,自身也有此感受。不过,我觉得这种“冷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隐语行话 民俗语言 语言文化 历时性 研究工作 江湖 神秘 世界 文化心态 社会心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民俗语言学基本理论与应用研究学术研讨会” “中国民间隐语行话研究专题学术研讨会”先后在千山举行
13
作者 徐素娥 《社会科学辑刊》 CSSCI 北大核心 1991年第1期67-67,共1页
辽宁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会同辽宁教育出版社、辽宁省民俗学会、辽宁省语言学会,邀集了来自京、沪、川,鲁等地及在辽宁的有关专家、学者近三十名,从1990年8月23日至26日在千山香岩寺,举行了首届“中国民俗语言学基本理论与应用研究学... 辽宁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会同辽宁教育出版社、辽宁省民俗学会、辽宁省语言学会,邀集了来自京、沪、川,鲁等地及在辽宁的有关专家、学者近三十名,从1990年8月23日至26日在千山香岩寺,举行了首届“中国民俗语言学基本理论与应用研究学术研讨会。”会议回顾了六年来民俗语言学从潜科学发展为显科学的历程,对此间出版专著、论文,对学科建设发挥的作用,给予了充分的科学评价。与会代表还就民俗语言学的基本理论与框架体系、民俗语言学为现实服务等题目展开了热烈讨论。另,建国以来首次“中国民间秘密语行话研究专题学术研讨会”,于1990年9月17日至23日在千山“莲花山寨”举行,来自北京、上海、江苏、安徽、河南、贵州、甘肃、河北,吉林、广西、辽宁等地专家、学者二十余人参加了会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学术研讨会 辽宁社会科学院 科学评价 潜科学 民俗语言 基本理论 应用研究 中国民间 隐语行话 民间秘密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山西秧歌的民俗学研究 被引量:5
14
作者 高兴 《黄钟(武汉音乐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1998年第2期52-57,共6页
山西秧歌是中国北方民间歌舞中一独具特色的艺术品种。其歌种、曲目繁多,数百年来经久不衰。
关键词 山西秧歌 民俗 物质民俗 社会民俗 口承语言民俗 精神民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农区蒙古族聚居村落中“转运珠”事件的民俗解析——以烟台营子村为个案 被引量:1
15
作者 王志清 《湖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8年第5期43-47,共5页
东北地区一个蒙古族聚居村落中人为制造了一例关于"转运珠"的"伪民俗"事件,分析这则利用了汉族传统民俗素的谣言在这个蒙汉语共用的双语社区以蒙汉语杂糅的形式传播的过程。从民俗学角度解析该语言民俗活动在亲属... 东北地区一个蒙古族聚居村落中人为制造了一例关于"转运珠"的"伪民俗"事件,分析这则利用了汉族传统民俗素的谣言在这个蒙汉语共用的双语社区以蒙汉语杂糅的形式传播的过程。从民俗学角度解析该语言民俗活动在亲属社会网络中发挥的功能,阐释民众趋利避害的民俗心理是谣言得以传播的重要心理基础,通过语言民俗的考察侧面论证了农区蒙古族村落是一个蒙汉文化高度融合的文化空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语言民俗 社会网络 谣言 民俗 文化空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当代童谣的民俗学解读 被引量:1
16
作者 王明春 《电影评介》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1期105-,共1页
当代童谣是指一定地域内在少年儿童中广泛传播的一种以游戏的方式存在的歌谣活动,内容丰富,包括决胜负等方面,多数内容积极向上,但也有不甚健康的成分。这一民俗活动为儿童所喜爱,对儿童健康成长影响很大,所以应该引起教育工作者和民俗... 当代童谣是指一定地域内在少年儿童中广泛传播的一种以游戏的方式存在的歌谣活动,内容丰富,包括决胜负等方面,多数内容积极向上,但也有不甚健康的成分。这一民俗活动为儿童所喜爱,对儿童健康成长影响很大,所以应该引起教育工作者和民俗学者的重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童谣 语言民俗 游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神话与民俗 被引量:5
17
作者 郭精锐 《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1987年第4期117-124,共8页
一民俗从大的方面可分为心理民俗、行动民俗和语言民俗.心理民俗是指以信仰为核心,表现为对事物的认识的心理活动与信念上的传承.行动民俗是心理民俗的反映,它通过各种有形的传承活动,如仪式、祭祀、婚仪、祈禳、驱祟等表现各种无形的... 一民俗从大的方面可分为心理民俗、行动民俗和语言民俗.心理民俗是指以信仰为核心,表现为对事物的认识的心理活动与信念上的传承.行动民俗是心理民俗的反映,它通过各种有形的传承活动,如仪式、祭祀、婚仪、祈禳、驱祟等表现各种无形的心理民俗事象.语言民俗是以语言为手段,赋予艺术形象与想象,结合传承的民俗观念表现人的思想、愿望与要求的传承性艺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俗 语言民俗 希腊神话 心理活动 图腾 民俗事象 民间故事 民俗心理 信仰 传承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民俗学视阈下的语俗别同与族群差异
18
作者 向学春 《浙江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158-161,共4页
语俗是民间社会约定俗成并广为习用的、涵化着丰富习俗文化内涵的特殊语言形态。这种形态的语言往往为特定的族群或区域集体所认同而与其它的族群或区域相异别,具有独特的个性特征与鲜明的族群象征意义,是研究族群和族群话语的重要途径... 语俗是民间社会约定俗成并广为习用的、涵化着丰富习俗文化内涵的特殊语言形态。这种形态的语言往往为特定的族群或区域集体所认同而与其它的族群或区域相异别,具有独特的个性特征与鲜明的族群象征意义,是研究族群和族群话语的重要途径。于此,本文尝试将"语言"和"族群"这两种不同人类文化形态置于共同的民俗背景下进行观照,考察不同族群语俗的彼此差异与个性特征,挖掘其背后深层次的族群文化心理,并进一步探讨民俗语言在族群认同构建中的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俗 语俗与族群差异 民俗语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世纪文化语言学著作出版回顾
19
作者 李亚明 《出版科学》 1995年第2期14-15,共2页
中国语言学发展到了20世纪,形成西化与本土化、科学主义与人文精神两种倾向、两种思潮相互碰撞、相互交织的局面。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是文化语言学的诞生和兴盛。文化语言学在本世纪从无到有、从稚嫩到成熟,至今已初步构成一门相对独立的... 中国语言学发展到了20世纪,形成西化与本土化、科学主义与人文精神两种倾向、两种思潮相互碰撞、相互交织的局面。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是文化语言学的诞生和兴盛。文化语言学在本世纪从无到有、从稚嫩到成熟,至今已初步构成一门相对独立的新学科,在语言学界和其他社会科学领域产生了较大影响。它的发展同中国现代出版界结下了深厚的缘蒂。 文化语言学的开山之作,是20世纪50年代由北京大学出版部出版的罗常培著《语言与文化》(语文出版社1989年重版)。该书认同萨丕尔、帕默、泰勒和马林诺夫斯基的语言学和文化学思想,指出“语言学的研究万不能抱残守缺地局限在语言本身的资料以内,必须要扩大研究范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文化语言 语言学著作 20世纪 中国语言 民俗语言 语言与文化》 人文精神 科学主义 中国现代语言 语言接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关于语言与文化研究的思考 被引量:9
20
作者 陈建民 《汉语学习》 CSSCI 北大核心 1992年第4期1-4,共4页
把语言与文化结合起来从理论上进行系统研究,在西方大约有一百多年的历史,在我国至少也有半个多世纪了。早期,除汉学家马伯乐等人外,我国人类学家杨成志、民族学家罗香林、徐松石、哲学家张东荪等,都对汉语与汉文化的关系问题开始进行... 把语言与文化结合起来从理论上进行系统研究,在西方大约有一百多年的历史,在我国至少也有半个多世纪了。早期,除汉学家马伯乐等人外,我国人类学家杨成志、民族学家罗香林、徐松石、哲学家张东荪等,都对汉语与汉文化的关系问题开始进行实地调查和研究,发表过一些有影响的论著。例如,杨成志的《广东人民文化史》、罗香林的《客家研究导论》、徐松石的《粤江流域人民史》、张东荪的《知识和文化》,都有不少地方涉及语言与文化的内容,材料丰富,而且有一些独到的见解。四十年代,我国一些语言学家在西南地区大规模调查少数民族的语言和社会。罗常培先生在大量调查的基础上,撰写了《语言与文化》(1950)。遗憾的是,这本书没有广泛引起我国语言学界的足够重视,主要原因是建国以后30年间,我国一直处于思想禁锢年代,而语言与文化的研究带有极大的风险性。那时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语言与文化 民俗语言 社会语言 文化语言 结构主义语言 杨成志 跨文化问题 徐松 国语 边缘科学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