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语言传播机构评论体系的建构及价值 被引量:2
1
作者 唐培兰 李宇明 文琼 《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55-165,共11页
语言传播机构评论指对特定语言传播机构的评说和议论,体现评论主体的主观意图。评论形成了语言机构发展的舆论环境,对语言传播机构评论进行系统研究在当下具有重要的学术与应用价值。从理论上可构建评论影响因素、语言传播机构评论、评... 语言传播机构评论指对特定语言传播机构的评说和议论,体现评论主体的主观意图。评论形成了语言机构发展的舆论环境,对语言传播机构评论进行系统研究在当下具有重要的学术与应用价值。从理论上可构建评论影响因素、语言传播机构评论、评论后效应三阶段模型,评论体系包含评论影响因素、评论主体、评论对象、评论内容、评论烈度、评论渠道、评论意图、评论后效应等8个维度。评论体系的构建可使语言传播机构加强研究,建立评论监测和预警机制,根据语言传播机构在不同国家的评论隶属度制定合适的应对方案有利于语言传播机构的良性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语言传播机构 机构评论 语言传播 国际中文教育 语言政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语言文化推广机构的跨文化传播策略研究 被引量:4
2
作者 程晔 《同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85-89,108,共6页
自2004年11月全球第一所孔子学院在韩国正式揭牌以来,中国在海外设立了逾千家语言文化推广分支机构,形成了全球规模的跨文化传播网络。与以往大众传媒的传统传播模式不同,语言文化推广机构急需根据自身媒介特点,摸索顺应时代变化、国际... 自2004年11月全球第一所孔子学院在韩国正式揭牌以来,中国在海外设立了逾千家语言文化推广分支机构,形成了全球规模的跨文化传播网络。与以往大众传媒的传统传播模式不同,语言文化推广机构急需根据自身媒介特点,摸索顺应时代变化、国际环境,符合市场规律、传播规律的科学理念,创新文化交流方式。借鉴网络传播中社交媒体的传播理念,实现从"内容提供"到"网络枢纽"的定位转变,有助于中华文化的国际传播,提高传播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语言文化推广机构 跨文化交流 文化市场 社交媒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国际语言文化推广机构与国家语言能力研究 被引量:7
3
作者 张天伟 《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149-157,共9页
国际语言文化推广机构以传播语言、推广文化为主要目的,是国家语言能力研究的重要内容之一。国际语言文化推广机构在语言教育、语言文化和语言经济等方面有利于提升国家语言能力,在国家语言能力视角下,其发展可以分为自发、自觉和全面融... 国际语言文化推广机构以传播语言、推广文化为主要目的,是国家语言能力研究的重要内容之一。国际语言文化推广机构在语言教育、语言文化和语言经济等方面有利于提升国家语言能力,在国家语言能力视角下,其发展可以分为自发、自觉和全面融合3个阶段。在国家语言能力指数体系框架下,可以依据治理能力、发展能力和传播能力等两级指标体系对其进行评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际中文教育 国际语言文化推广机构 国家语言能力 国家语言能力指数 孔子学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国外语言文字政策与立法
4
《语文建设》 CSSCI 北大核心 2001年第3期46-47,30,共3页
关键词 语言文字政策 立法 国外 官方语言 语言机构 法国 加拿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批评话语分析 被引量:47
5
作者 吴建刚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2年第3期42-48,共7页
本文论述了批评话语分析的基本理论 ,原则和方法。批评话语分析的出发点是对语言和话语本质的重新认识 :语言不是中立客观地再现真实的手段 ,语言和话语的有效建构 ,调节并控制知识 ,社会关系和机构。本文分析了话语、权利和意识形态之... 本文论述了批评话语分析的基本理论 ,原则和方法。批评话语分析的出发点是对语言和话语本质的重新认识 :语言不是中立客观地再现真实的手段 ,语言和话语的有效建构 ,调节并控制知识 ,社会关系和机构。本文分析了话语、权利和意识形态之间的关系 ,通过语言实例从几个方面讨论了批评话语分析的语言机制和方法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批评话语分析 权力 意识形态 社会建构 语言机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普通话元音音位刍议——从三种新教材的分歧谈起
6
作者 毛秀月 《西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1984年第2期51-58,共8页
音位这个概念虽然还不象语法那样为人们所熟知,但是,它却已经成为语言学中一个极其重要的基本概念.俄罗斯学者博顿·德·古尔特内首先提出了这个观念.他在一八七○年所发表的《十四世纪以前的古波兰语》中,提出了“声音的物理... 音位这个概念虽然还不象语法那样为人们所熟知,但是,它却已经成为语言学中一个极其重要的基本概念.俄罗斯学者博顿·德·古尔特内首先提出了这个观念.他在一八七○年所发表的《十四世纪以前的古波兰语》中,提出了“声音的物理性质跟它在人们感觉上或语言机构中的作用”可能不相一致的思想.也就是说,从物理和生理属性的角度来研究语音和从社会观点来研究语音是不一致的.这就首次明确地揭示了语音所具备的社会属性.现在,人们往往把语音的物理属性和生理属性合称为自然属性.语音的自然属性是非常纷繁复杂的,它必须考虑每一个音素的极其细微的差别,所以,从自然属性的角度看,各发音器官的动作配合起来能发出无数不同的音,但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普通话 辅音音位 元音音位 语音特征 舌尖元音 语言机构 音素 语言学家 自然属性 音位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