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3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语言本体论简析——从哲学到现代语言学 被引量:5
1
作者 李雪梅 《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51-56,共6页
语言研究与哲学研究是相辅相成的:语言研究是哲学研究的基础,哲学研究是语言研究的先导。西方哲学的语言本体论,为现代语言学的创立提供了直接的理论前提,给语言打上了本体或实体的烙印,使现代语言学表现出语言本体论的特征;语言本体论... 语言研究与哲学研究是相辅相成的:语言研究是哲学研究的基础,哲学研究是语言研究的先导。西方哲学的语言本体论,为现代语言学的创立提供了直接的理论前提,给语言打上了本体或实体的烙印,使现代语言学表现出语言本体论的特征;语言本体论及任何哲学都是建立在由语词构成的基本概念的基础上,或者说是围绕一个基本概念而展开,语言在哲学体系中总是具有基础的地位和决定的作用。在今天,语言的本体性还可以从数字化语言对网络世界的支撑作用获得实证性说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语言本体论 现代语言 数字化语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世界的诠释——伽达默尔的语言本体论思想辨正 被引量:3
2
作者 朱耀平 《求是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2年第2期38-43,共6页
如果伽达默尔同意对原型与摹本的柏拉图式的主从关系进行颠倒 ,使摹本成为对原型的在具有延续和扩充作用的东西 ,那么在此基础上把语言与世界的关系表述为“语言是世界的摹本” ,是基本符合伽达默尔本人的语言观的。问题在于 ,对伽达默... 如果伽达默尔同意对原型与摹本的柏拉图式的主从关系进行颠倒 ,使摹本成为对原型的在具有延续和扩充作用的东西 ,那么在此基础上把语言与世界的关系表述为“语言是世界的摹本” ,是基本符合伽达默尔本人的语言观的。问题在于 ,对伽达默尔来说 ,上述这种对原型与摹本的本体论关系的颠倒是不允许的。在这种情况下 ,如果坚持用“语言是世界的摹本”来概括伽达默尔的语言本体论思想 ,那么不但不能反映伽达默尔语言本体论思想的精神实质 ,反而容易造成伽达默尔本人的语言本体论与他力图克服的“摹本说”二者之间的混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伽达默尔 语言本体论 原型 摹本 语言 世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语言本体论视野中的中国文学研究话语 被引量:1
3
作者 赵志军 《河北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121-124,共4页
一自近代以来,向来有着十分强烈的民族文化优越感和自豪感的中国人普遍陷入了一种十分尴尬的境地:一方面,基于落后的经济和军事现实,为了富国强兵,中国人以一种夸父追日般的执著精神,追逐西方的"先进"文化,急切地与西方的&qu... 一自近代以来,向来有着十分强烈的民族文化优越感和自豪感的中国人普遍陷入了一种十分尴尬的境地:一方面,基于落后的经济和军事现实,为了富国强兵,中国人以一种夸父追日般的执著精神,追逐西方的"先进"文化,急切地与西方的"先进"文化接轨;另一方面,这种追求又使中国文化人产生了一种极深的失落感和自卑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文学研究 尴尬 语言本体论 追求 话语 现实 执著精神 自豪感 优越感 自卑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称名哲学比较——俄国语言本体论流派与维特根斯坦 被引量:1
4
作者 萧净宇 《学术界》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70-75,共6页
本文在阐述俄国语言本体论流派和维特根斯坦称名哲学的基础上,对二者进行了比较,指出二者的相通之处在于都具有鲜明的本体论色彩和社会性,而差异性则集中体现在二者不同的方法论基础上,并由此导致了诸多方面的不同。
关键词 俄国语言本体论流派 维特根斯坦 称名哲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匠人”身份与作为语言本体论装置的“手艺” 被引量:2
5
作者 李海鹏 《扬子江(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64-70,共7页
一'手艺'观念其实与语言本体论观念密切相关。对于诗人来说,'手艺'意味着对语言的制作。这即是说,诗歌的写作,是诗人尊重语言的本体论地位而完成的一个富有意义的符号系统。诗人在这过程中并不处在主体的位置上,诗歌的... 一'手艺'观念其实与语言本体论观念密切相关。对于诗人来说,'手艺'意味着对语言的制作。这即是说,诗歌的写作,是诗人尊重语言的本体论地位而完成的一个富有意义的符号系统。诗人在这过程中并不处在主体的位置上,诗歌的制作过程并不是诗人借助语言而完成对自我的认知,而是诗人将自我纳入语言的不可知性中。1990年代以后,中国当代诗歌在整体诗学策略上看重对表象世界、历史语境的纳入,诗人们对“手艺”的理解往往向经验论层面的技艺偏移,语言的表象价值受到更多关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茨维塔耶娃 诗人身份 语言本体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华典籍外译与精神构式体系建构关怀——从语言本体论路径进与出 被引量:2
6
作者 包通法 《外国语文》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127-137,共11页
本文以中华典籍外译为研究对象,基于中国先哲"道与言、诗言志、言—象—意"等哲思命题与义理以及西人的语哲命题,阐释了坚守语言本体论理论识度的必要性;并基于此提出了坚守文本话语表征样式的翻译路径的方法论。中西哲人所... 本文以中华典籍外译为研究对象,基于中国先哲"道与言、诗言志、言—象—意"等哲思命题与义理以及西人的语哲命题,阐释了坚守语言本体论理论识度的必要性;并基于此提出了坚守文本话语表征样式的翻译路径的方法论。中西哲人所提出的语言哲学观,皆道出中华典籍外译的语言本体论属性,而老、庄、孔、孟诸子典籍不仅言说不同于西人的问题框架和经验世界事件,还为人们规定了经验世界的性质和认识路径,是具有普遍意义的"诗意哲学"和"象思维"东方精神知性体系。故翻译中坚守中华典籍的话语表征样态不仅是一个语言问题,更重要的是关乎坚守文化个性品格、构建中华民族精神样态的知性体系、传播我东方文化魅力这样一个长期文化战略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语言本体论 中华典籍 精神格局 知性体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方美学研究中的语言本体论 被引量:1
7
作者 王丽君 《内蒙古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1997年第1期87-90,共4页
关键词 西方美学 语言学模式 海德格尔 艺术符号 语言本体论 结构主义 索绪尔 雅各布森 隐喻和转喻 诗歌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电影摄影本体论的现象学:由影像与其指涉物之间的关系开启的思考 被引量:1
8
作者 曹毅 刘宗媛 《电影评介》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8期19-23,共5页
自电影出现以来,电影的本质以及表述方式的问题一直被不同领域的学者所探讨,例如丹托的移动图像本体论、卡罗尔的移动影像本体论、麦茨的电影符号语言本体论、德勒兹的“运动-影像”与“时间-影像”本体论、斯蒂格勒的电影技术本体论等[... 自电影出现以来,电影的本质以及表述方式的问题一直被不同领域的学者所探讨,例如丹托的移动图像本体论、卡罗尔的移动影像本体论、麦茨的电影符号语言本体论、德勒兹的“运动-影像”与“时间-影像”本体论、斯蒂格勒的电影技术本体论等[1][2][3],都对电影的本体论进行了阐释。然而,随着声音、彩色图像、虚拟现实与数字媒体等物质技术的持续介入,作为“现象”的电影在观看方式、视听呈现、接受方式上都发生了较为深刻的变化,这些转变深刻地影响了人们对电影的认识与体验,使得“电影是什么”成为一个备受关注的哲学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影是什么 影像本体论 电影摄影 虚拟现实 数字媒体 语言本体论 德勒兹 观看方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语言与意义——中西文论关键词比较 被引量:3
9
作者 曹顺庆 林家钊 《学术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1-8,共8页
中西文化和文论对语言与意义关系的论述,是中西文论关键词比较最重要的问题,也是最有学术价值的问题。在历史的发展进程中,中西方呈现出各自发展的态势,中国言意关系的主流是以语言工具论为代表的承认语言局限性的观点,主张通过体悟性的... 中西文化和文论对语言与意义关系的论述,是中西文论关键词比较最重要的问题,也是最有学术价值的问题。在历史的发展进程中,中西方呈现出各自发展的态势,中国言意关系的主流是以语言工具论为代表的承认语言局限性的观点,主张通过体悟性的"立象尽意"的思维方式实现终极意义,而西方言意关系的观点则更加复杂,对语言本质的看法经过了从亚里士多德等人的语言工具论发展到海德格尔、伽达默尔的语言本体论的历程。中西在语言本质观、语言生成意义的方式、语言生成意义的效果三个方面均呈现出相似又相异之处,因此,在进行中西方文化的双向比较时,如何看待跨文明对话中的异质性是一个始终无法回避的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言意关系 语言工具论 语言本体论 中西比较 异质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先锋诗歌“自指性”写作研究——在“语言论转向”视域下 被引量:4
10
作者 毛靖宇 《首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104-110,共7页
自指性写作是先锋诗歌"语言论转向"诗学探索中产生的必然现象。在这种写作中,词语及文本的意义不是指向一个"外在于"语言的对象,而是指向词语能指、文本形式及写作过程本身。通过这种自指,原来蔽而不显的"语... 自指性写作是先锋诗歌"语言论转向"诗学探索中产生的必然现象。在这种写作中,词语及文本的意义不是指向一个"外在于"语言的对象,而是指向词语能指、文本形式及写作过程本身。通过这种自指,原来蔽而不显的"语言自身"得到了强调,这就产生了"诗"。自指性写作对于新诗建设具有积极的意义,但也带来了一些内在的弊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先锋诗歌 自指性写作 语言论转向 语言本体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现代语言学意义上汪曾祺的语言观 被引量:4
11
作者 刘东方 《中国文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30-33,共4页
从现代语言学的角度管窥作家语言观念所含蕴的现代性维度,是中国现当代文学研究的一个重要方面。汪曾祺"语言就是思想"、"语言就是文化"、"语言就是一个生命体"的语言观念,均不同程度地体现了现代语言学... 从现代语言学的角度管窥作家语言观念所含蕴的现代性维度,是中国现当代文学研究的一个重要方面。汪曾祺"语言就是思想"、"语言就是文化"、"语言就是一个生命体"的语言观念,均不同程度地体现了现代语言学语言本体论的思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汪曾祺 语言本体论 语言工具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现代语言学意义上周作人的现代白话语言观 被引量:3
12
作者 刘东方 《山东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51-54,共4页
从现代语言学的角度管窥周作人现代白话语言观念所蕴含的现代性维度,是其研究的一个重要方面。周作人对语言与思想、内容与形式的认知和理解,以及提出的"采纳新名词、及语法的严密化"的主张,都不同程度地体现了现代语言学语... 从现代语言学的角度管窥周作人现代白话语言观念所蕴含的现代性维度,是其研究的一个重要方面。周作人对语言与思想、内容与形式的认知和理解,以及提出的"采纳新名词、及语法的严密化"的主张,都不同程度地体现了现代语言学语言本体论的思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周作人 现代语言 语言本体论 语言工具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语言学视域下索绪尔理论的传承与批判 被引量:2
13
作者 赵宁霞 《语文建设》 北大核心 2015年第7Z期81-82,共2页
"语言"既是社会规范又是系统整体。本文主要探讨索绪尔的语言本体论的发展,以及后人对其的继承。研究表明,作为系统整体,"语言"是索绪尔确立的本体,体现了索绪尔语言本体观、语言科学观。而大多数学者往往只关注语... "语言"既是社会规范又是系统整体。本文主要探讨索绪尔的语言本体论的发展,以及后人对其的继承。研究表明,作为系统整体,"语言"是索绪尔确立的本体,体现了索绪尔语言本体观、语言科学观。而大多数学者往往只关注语言的结构而忽略其本体,这是不利于语言研究的发展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语言本体论 索绪尔 发展 继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建构与调和:泰勒视域中语言与伦理关系新解
14
作者 王琼 张萍 《学海》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205-216,共12页
伦理冲突是当代道德哲学需要解决的重要问题之一。查尔斯·泰勒基于语言本体论立场,重新思考语言与伦理的相互关系,提出化解伦理冲突的新方案。通过肃清对语言本质的错误理解,泰勒主张语言和伦理之间存在建构关系,并以此论证伦理冲... 伦理冲突是当代道德哲学需要解决的重要问题之一。查尔斯·泰勒基于语言本体论立场,重新思考语言与伦理的相互关系,提出化解伦理冲突的新方案。通过肃清对语言本质的错误理解,泰勒主张语言和伦理之间存在建构关系,并以此论证伦理冲突发生的根源在于语言,不同伦理理解在主体达成对世界的普遍认知之后,获得互相通约的可能性。由于单纯的建构关系并不足以应对多元伦理理解带来的挑战,泰勒的"调和论"进一步阐释语言带给人类的"灵活性"能够帮助我们克服动物性本能,转变自身去追求更高的善,从而达到调和伦理价值体系之间纷争的目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查尔斯·泰勒 语言本体论 伦理 伦理整体主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魏晋言意观与西方语言观之比较——以海德格尔、加达默尔为例
15
作者 李凯 《齐鲁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32-36,共5页
语言与意义生成之间的关系是东西方哲学界共同关心的话题。在中国,魏晋时期的言意之辨堪称对这一问题的集中讨论;在西方,海德格尔、加达默尔的语言本体论对此问题作出高度思辨性的解说。双方看法相去甚远,但均以各自文化背景为依托,可... 语言与意义生成之间的关系是东西方哲学界共同关心的话题。在中国,魏晋时期的言意之辨堪称对这一问题的集中讨论;在西方,海德格尔、加达默尔的语言本体论对此问题作出高度思辨性的解说。双方看法相去甚远,但均以各自文化背景为依托,可谓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因此,简单套用任何一方的模式评判另一方,均是对对方的蔑视与歪曲;只有在相互承认对方理论价值的基础上,双方才能够进行平等对话。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魏晋时期 言意观 语言本体论 意义生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试论20世纪以来语言批评的文化转向问题
16
作者 李文英 《福建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109-114,170,共7页
20世纪以来,语言批评逐渐从原来的形式批评转向语言的文化研究。其文化转向基本表现为:由内部研究转向外部研究、由语言静态研究转向语言动态研究、由语言工具论转向"语言本体论"。当语言进入文化转向后,语言批评的功能被扩... 20世纪以来,语言批评逐渐从原来的形式批评转向语言的文化研究。其文化转向基本表现为:由内部研究转向外部研究、由语言静态研究转向语言动态研究、由语言工具论转向"语言本体论"。当语言进入文化转向后,语言批评的功能被扩大化的同时,语言的话语批评局限性随之凸显,具体呈现为语言表征难度加大,对语言的过度释放和自由拼贴引发文学批评的反思,以及不可言说的思想与意义被普遍忽视,致使语言批评面临表述的困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语言批评 文化转向 话语 语言本体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网络文学、语言传统与文学经典
17
作者 刘弟娥 《当代文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154-160,共7页
20世纪90年代,中国网络文学作为一种流行文化开始在青少年中传播。当下,网络文学“大神级别”的写手又以大IP的姿态引爆当今中国文坛。网络文学兴起于民间,这种建基于现代普通话语言体系中的小说写作,流行于青少年为读者群的文学语言,... 20世纪90年代,中国网络文学作为一种流行文化开始在青少年中传播。当下,网络文学“大神级别”的写手又以大IP的姿态引爆当今中国文坛。网络文学兴起于民间,这种建基于现代普通话语言体系中的小说写作,流行于青少年为读者群的文学语言,无疑合于20世纪初期“白话文”先驱基于俗文学体系上对白话文发展的构想。随着20世纪80年代“推普运动”的开展,以及21世纪以来中、小学语文中文言文比重的增加,网络文学的语言逐渐由纯粹的普通话写作走向了向古文借鉴的趋势。这种当初符合“白话文”构想的语体文在发展过程中,在体现“网络性”与“新媒体性”的同时,对经典化的追求是否能同时兼顾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网络文学 语言传统 白话文 语言本体论 文学经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部富于创新而扎实的语言文化专著──评陈保亚博士的《语言文化论》
18
作者 丁崇明 《汉语学习》 CSSCI 北大核心 1995年第3期63-65,共3页
一部富于创新而扎实的语言文化专著──评陈保亚博士的《语言文化论》丁崇明近年来,我国许多学者纷纷走出就语言而研究语言的领域,把语言与文化、社会、思维等联系起来进行多角度的研究。文化语言学成了一个热点,专著和论文纷纷问世... 一部富于创新而扎实的语言文化专著──评陈保亚博士的《语言文化论》丁崇明近年来,我国许多学者纷纷走出就语言而研究语言的领域,把语言与文化、社会、思维等联系起来进行多角度的研究。文化语言学成了一个热点,专著和论文纷纷问世,这些研究各有千秋,对于实现"语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语言结构 语言文化 文化论 思维模式 语言变异 语言 文化精神 沃尔夫假说 萨丕尔 语言本体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文化语言学》即将出版
19
作者 令皓 《汉语学习》 CSSCI 北大核心 1989年第6期14-14,共1页
申小龙著《中国文化语言学》即将由吉林教育出版社出版,全书三十余万字,是我国语言学界第一部文化语言学学科体系著作。作者是我国文化语言学的倡导者。数年前他就以语法研究为中心,对文化语言学的一系列具体问题作了长期、深入的研究,... 申小龙著《中国文化语言学》即将由吉林教育出版社出版,全书三十余万字,是我国语言学界第一部文化语言学学科体系著作。作者是我国文化语言学的倡导者。数年前他就以语法研究为中心,对文化语言学的一系列具体问题作了长期、深入的研究,先后撰写了一百余篇论文,出版了《中国句型文化》《中国语言的结构与人文精神》《汉语人文精神论》《人文精神,还是科学主义——20世纪中国语言学思辨录》等著作。在这些具体研究的基础上,作者逐步形成了他对中国文化语言学的语言本体论、方法论和理论体系的完整的思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文化语言 人文精神 中国语言 思辨录 语言本体论 语言学者 语法研究 语言与文化 科学主义 学科体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试论“女性文学阐释学”的建构 被引量:1
20
作者 张柟 《江苏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3年第4期122-126,共5页
传统的文学批评理论“女性主体话语”严重缺失。“女性文学阐释学”旨在实现信息时代女性文学批评“金字塔式”理论创构,旨在解构男权本位审美观念“独语”的霸权地位,建构两性平等对话、交流的“主体间性”文学评论话语。为此,必须实... 传统的文学批评理论“女性主体话语”严重缺失。“女性文学阐释学”旨在实现信息时代女性文学批评“金字塔式”理论创构,旨在解构男权本位审美观念“独语”的霸权地位,建构两性平等对话、交流的“主体间性”文学评论话语。为此,必须实现女性文学批评理论变革的四大转型和“女性文学阐释学”的四维理论创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女性文学 文学批评理论 男权意识 语言本体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