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题名从语言共同体到文化共同体再到中华民族共同体的演进
- 1
-
-
作者
杨牧
刘海涛
-
机构
浙江大学外国语学院
复旦大学外国语言文学学院
-
出处
《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20-30,共11页
-
基金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重大项目“数据驱动的外语能力发展研究”(22JJD740018)。
-
文摘
中华民族共同体与其他共同体的重要区别在于其庞大规模和紧密结构,这些独特优势得益于对共同语言文字、共同文化的重视。文章探讨了共同语言文字、共同文化在中华民族共同体形成中的关键作用,强调了中华民族共同体作为拥有深厚历史与现实基础的自在、自觉实体的重要性。同时指出,“书同文”作为一项根本性的文化制度,通过统一汉字推动了语言共同体和文化共同体的发展,为中华民族的团结提供了坚实基础。通用语言文字不仅是沟通工具,更是承载中华文化、促进思想共通和文化认同的核心载体。研究发现,汉语汉字的长期规划实践促成了语言统一,并孕育出统一汉字典籍,这些典籍成为传播共同文化、拓展文化共同体疆界的重要媒介。语言共同体保障了“大一统”国家治理的有效运行,而文化共同体则塑造了中华文明的精神内核,使中华民族在多元中实现一体,具备强大的社会韧性和精神凝聚力。文章通过系统梳理中国历史上语言文字政策的演进逻辑,揭示了语言共同体与文化共同体如何协同推动中华民族共同体的成熟。其不仅深化了对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地位与功能的认识,也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提供了理论支撑和历史依据。
-
关键词
中华民族共同体
通用语言文字
多元一体
文化认同
语言文字规划
-
Keywords
community of the Chinese nation
common language and characters
pattern of diversity in unity
cultural identity
planning of the Chinese language and characters
-
分类号
H102
[语言文字—汉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