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76篇文章
< 1 2 39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英汉文化差异的翻译研究——评《英汉语言文化对比及翻译研究》 被引量:3
1
作者 王丽 《当代教育科学》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2期F0002-F0002,共1页
翻泽是将一种语言所表达的意思转换成另一种语言文字的过程,而不是简单的文字对应。能做到信、达、雅的翻译被称作是高水平的翻译,这就要求翻译工作者在熟悉两种语育和文字的基础上,掌握这两种语言所依存的国家义化,对比文化根源的... 翻泽是将一种语言所表达的意思转换成另一种语言文字的过程,而不是简单的文字对应。能做到信、达、雅的翻译被称作是高水平的翻译,这就要求翻译工作者在熟悉两种语育和文字的基础上,掌握这两种语言所依存的国家义化,对比文化根源的异同。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世界各国之间联系更为密切,交流更为频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语言文化对比 翻译研究 英汉文化差异 语言文字 翻译工作者 经济全球化 文化根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中日语言文化对比对日语教学方法的研究 被引量:6
2
作者 张锦 《语文建设》 北大核心 2013年第03X期15-16,共2页
随着社会的发展,当前进行日语教学有种比较好的方法就是将汉语和日语进行对比,尤为重要的是要对比中日在文化当中的差异。而这一举措的实施,也能够让我们清晰的了解汉语和日语所具备的语言特征,从而在日语教学过程当中能够更好的加以运... 随着社会的发展,当前进行日语教学有种比较好的方法就是将汉语和日语进行对比,尤为重要的是要对比中日在文化当中的差异。而这一举措的实施,也能够让我们清晰的了解汉语和日语所具备的语言特征,从而在日语教学过程当中能够更好的加以运用,在对比过程当中,还可以对中日两国之间的文化差异了解,对交际当中非语言因素所造成的文化障碍做到排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日语言文化 日语教学 语言特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文化资本视角下国家通用语言文字与少数民族语言文化传承
3
作者 巫达 陈开雯 《西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24-35,共12页
在全球化与现代化发展进程中,国家通用语言文字与少数民族语言文化传承的关系备受瞩目。本文基于西部边疆H镇的田野调查,借助文化资本理论,探究全球化背景下少数民族语言实践与教育选择的主体性逻辑。研究显示,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快速... 在全球化与现代化发展进程中,国家通用语言文字与少数民族语言文化传承的关系备受瞩目。本文基于西部边疆H镇的田野调查,借助文化资本理论,探究全球化背景下少数民族语言实践与教育选择的主体性逻辑。研究显示,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快速推广离不开少数民族“文化自觉”的理性选择,其工具性价值(社会融入、经济转化)与文化认同功能相辅相成。本文认为,国家通用语言文字作为主流文化资本具备制度性优势,民族语言作为潜在文化资本同样存在传承需求,由此提出双向发展路径,促使二者在“多元一体”格局中形成互动增益,通过场景化分工与资本转化达成共生。此举既有助于破解民族语言保护难题,也能为多民族地区语言政策优化提供“文化驱动—制度支撑—实践创新”的理论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家通用语言文字 文化资本 民族语言文化 文化自觉 多语共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商务印书馆新书介绍 “中国语言资源保护工程”的标志性成果《中国语言文化典藏》(50册)
4
《汉语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F0003-F0004,共2页
《中国语言文化典藏》是教育部、国家语委重大语言文化工程“中国语言资源保护工程”的标志性成果,是国家出版基金项目。第一批20册,曹志耘主编,列入“‘十三五’国家重点图书出版规划项目”,2017年出版;第二批30册,曹志耘、王莉宁、李... 《中国语言文化典藏》是教育部、国家语委重大语言文化工程“中国语言资源保护工程”的标志性成果,是国家出版基金项目。第一批20册,曹志耘主编,列入“‘十三五’国家重点图书出版规划项目”,2017年出版;第二批30册,曹志耘、王莉宁、李锦芳主编,列入“‘十四五’国家重点图书出版规划项目”,2022年出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语言资源保护工程 中国语言文化典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智能时代下跨文化语言规划与安全策略——评《语言安全与语言规划研究》
5
作者 林琳 《中国安全科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268-268,共1页
语言是人类交流和文化传承的重要工具。在智能技术重塑人类社会方方面面的今天,语言也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机遇与挑战。在跨文化交流日益频繁的当下,智能时代下的跨文化语言规划与安全策略显得尤为重要,它不仅关乎语言的健康发展,更与文化... 语言是人类交流和文化传承的重要工具。在智能技术重塑人类社会方方面面的今天,语言也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机遇与挑战。在跨文化交流日益频繁的当下,智能时代下的跨文化语言规划与安全策略显得尤为重要,它不仅关乎语言的健康发展,更与文化安全、社会稳定以及国际交流的顺畅进行息息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化语言规划 智能时代 文化传承 语言安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语言文化赋能 助力乡村振兴
6
作者 张钧凯 《村委主任》 2025年第7期49-51,共3页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下文简称“新疆”)疏勒县是多民族聚居地,各民族语言文化需实现融合发展,促使当地居民深入了解本民族及其他民族文化,从而促进各民族文化交流,增强民族凝聚力。这不仅是文化传承与发展的需要,更是推动地区经济社会进...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下文简称“新疆”)疏勒县是多民族聚居地,各民族语言文化需实现融合发展,促使当地居民深入了解本民族及其他民族文化,从而促进各民族文化交流,增强民族凝聚力。这不仅是文化传承与发展的需要,更是推动地区经济社会进步的重要动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村振兴 语言文化 民族凝聚力 融合发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乡村振兴背景下乡村语言文化传承与创新面临的问题及对策
7
作者 刘梦杏 《农村科学实验》 2025年第4期30-32,共3页
该文首先阐述了乡村语言文化传承与创新的重要性,然后指出了当前乡村语言文化传承与创新面临的问题,最后提出了乡村振兴背景下乡村语言文化传承与创新的对策,包括强化政策支持与资金投入、加强乡村语言文化教育、创新乡村语言文化传承... 该文首先阐述了乡村语言文化传承与创新的重要性,然后指出了当前乡村语言文化传承与创新面临的问题,最后提出了乡村振兴背景下乡村语言文化传承与创新的对策,包括强化政策支持与资金投入、加强乡村语言文化教育、创新乡村语言文化传承方式、强化社会各界的参与、促进乡村语言文化与产业融合等对策。这不仅有助于乡村语言文化的传承与发展,还能为乡村振兴注入新的活力,推动乡村的全面振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村语言文化 文化传承 文化创新 乡村振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连”字文化基因的体认语言学考察
8
作者 黄健平 张昕晗 赵春生 《外国语文》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22-33,共12页
王寅先生指出:“语言是文化的载体和表现形式,又是文化的主要内容,文化必然会在许多方面影响认知方式和语言表达。”在“体”和“认”的共同作用下,本文主要考察了“连”字的文化基因,即文化特征及所负载的文化信息。研究发现:首先,《... 王寅先生指出:“语言是文化的载体和表现形式,又是文化的主要内容,文化必然会在许多方面影响认知方式和语言表达。”在“体”和“认”的共同作用下,本文主要考察了“连”字的文化基因,即文化特征及所负载的文化信息。研究发现:首先,《连山易》是上古远祖在生产生活中创新和创造的成果,是中华民族集体哲学智慧的结晶;其次,“连”字原初文化信息揭示了华夏先祖彼时杰出社会治理能力和先进军事管理等历史情状;再次,“连”作为姓氏,是中华文明中血浓于水的家族文化的见证;最后,“连理枝”蕴含着兄友弟恭的孔怀之情和演绎着惊天动地但是凄美绝伦的爱情故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连”字 文化基因 语言世界观多元论/体认文化 体认语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文化认知语言学初探 被引量:5
9
作者 文旭 《外国语文》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16,共16页
文化认知语言学是探讨语言与文化认知之间相互作用的跨学科领域,也是认知语言学的最新发展。本文尝试构建文化认知语言学的学科体系,分析文化如何影响和塑造人类认知,以及文化认知如何影响语言结构与使用。本文首先论述认知语言学的文... 文化认知语言学是探讨语言与文化认知之间相互作用的跨学科领域,也是认知语言学的最新发展。本文尝试构建文化认知语言学的学科体系,分析文化如何影响和塑造人类认知,以及文化认知如何影响语言结构与使用。本文首先论述认知语言学的文化视角,解释文化认知这一核心概念,然后阐释文化认知语言学的理论基础,最后论述文化认知语言学的研究目标和主要研究话题。通过论述与举例说明,本文初步构建了文化认知语言学这一新兴学科领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化认知语言 认知语言 文化认知 文化语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对文化语言学理论的系统阐述——评《文化语言学导论》 被引量:1
10
作者 柳颖 《语文建设》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I0006-I0006,共1页
文化和语言是两个密切相关的领域,它们相互影响、相互作用,共同建构人类的认知和交流体系。作为国内较早系统阐述文化语言学的理论专著,戴昭铭教授的代表作《文化语言学导论》深刻探讨了语言与文化之间的内在联系和相互作用。该书分为... 文化和语言是两个密切相关的领域,它们相互影响、相互作用,共同建构人类的认知和交流体系。作为国内较早系统阐述文化语言学的理论专著,戴昭铭教授的代表作《文化语言学导论》深刻探讨了语言与文化之间的内在联系和相互作用。该书分为上下两编,上编是对文化语言学的整体概述;下编则深入探讨语言与文化的关系,涵盖了语言和文化构建、语言和思维、语言和认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化语言 语言学理论 语言学导论 理论专著 语言文化的关系 交流体系 深刻探讨 共同建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汉语言文化的现代产业园景观设计探索
11
作者 马建梅 牛楷然 宋宇恒 《现代园艺》 2024年第5期125-127,共3页
随着城市发展、产业更新,将文化与产业结合发展为城市与企业带来更多的内涵与活力,成为当今产业优化转型的新趋势。以汉语言文化为贯穿,结合地方产业发展,对废旧的工业园区进行全新规划改造,引入新产业功能,更新景观设施,提升产业服务,... 随着城市发展、产业更新,将文化与产业结合发展为城市与企业带来更多的内涵与活力,成为当今产业优化转型的新趋势。以汉语言文化为贯穿,结合地方产业发展,对废旧的工业园区进行全新规划改造,引入新产业功能,更新景观设施,提升产业服务,打造集办公、展示、文创为一体的新文化产业景观。设计用现代景观语言,将诗句的意境美与情境美进行表达,让人们在环境中感受语言美、体验文化美、创造生活美,这是产业园转型探索的一次革新,也是城市更新的一次思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语言文化 诗情画意 产业园景观设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跨文化视域下的俄国茶文化
12
作者 叶又超 《福建茶叶》 2025年第8期185-187,共3页
中国是茶的故乡,中国茶文化源远流长,蕴含丰富的哲学思想和精神内涵。早在17世纪,中国饮茶风俗传入俄国后,其国内消费需求不断增长,进而也孕育出独特的俄国茶文化。本文首先介绍研究背景及意义并概述茶文化的定义,接着从茶史、茶俗和茶... 中国是茶的故乡,中国茶文化源远流长,蕴含丰富的哲学思想和精神内涵。早在17世纪,中国饮茶风俗传入俄国后,其国内消费需求不断增长,进而也孕育出独特的俄国茶文化。本文首先介绍研究背景及意义并概述茶文化的定义,接着从茶史、茶俗和茶文学等方面以点带面论述俄国茶文化特点,最后对比分析中俄两国茶文化异同以期促进两国茶领域经贸和文化交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俄国茶文化 中国茶文化 语言文化 对比研究 文化交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语言文化生态研究综述 被引量:5
13
作者 江承凤 朱晶晶 谢贵平 《西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2012年第3期119-125,共7页
语言文化生态学是语言学领域一门新兴的交叉学科分支,与语言生态学、文化生态学等理论都有一定渊源,是对语言、文化和环境之间的相互作用进行研究的一门学问。语言文化生态学是将语言、社会与自然生态三者结合交叉研究的结果。对国内外... 语言文化生态学是语言学领域一门新兴的交叉学科分支,与语言生态学、文化生态学等理论都有一定渊源,是对语言、文化和环境之间的相互作用进行研究的一门学问。语言文化生态学是将语言、社会与自然生态三者结合交叉研究的结果。对国内外关于语言文化生态研究的历史演变作一综述,分析其取得的成就与存在的问题,对于推动与深化语言文化生态的研究无疑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语言生态 文化生态 语言文化生态 综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对外汉语教学中的文化教学内容和语言文化因素 被引量:13
14
作者 张慧芳 陈海燕 《社会科学家》 CSSCI 2006年第S1期247-248,共2页
对外汉语教学是以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为目标的第二语言教学,因此,文化教学理应成为对外汉语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然而,在对外汉语教学中的文化教学究竟应该包括那些文化内容,哪些文化因素与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关系最密切呢?本... 对外汉语教学是以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为目标的第二语言教学,因此,文化教学理应成为对外汉语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然而,在对外汉语教学中的文化教学究竟应该包括那些文化内容,哪些文化因素与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关系最密切呢?本文旨在尝试对这个问题谈谈看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对外汉语教学 文化教学内容 语言文化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外来词:两种语言文化的融合 被引量:29
15
作者 史有为 《汉语学习》 CSSCI 北大核心 1991年第6期23-28,共6页
一 词汇是语言重要的部分之一。尤其对于一个外族成员来说,当大致能掌握该种语言的语音系统和基本语法规则之后,词汇无疑就是最重要的了。如果词汇的各个成员在其性质上是均匀的,也就是说,它们具有一种相同的文化性质,那么学习该语言... 一 词汇是语言重要的部分之一。尤其对于一个外族成员来说,当大致能掌握该种语言的语音系统和基本语法规则之后,词汇无疑就是最重要的了。如果词汇的各个成员在其性质上是均匀的,也就是说,它们具有一种相同的文化性质,那么学习该语言词汇的困难就不会像目前我们所遇到的那样大。反之,则困难的程度将不同程度地增加。这种困难在学习日本语中表现得最为突出。这是因为日本语词汇中的非均质、非同质现象最为严重。在日本语中不仅有日本的固有词,也有不同历史时期从汉语借入的语词,还有近代从西方诸语言,尤其是从英语中借入的外来词。这三个系统的词在构词上和文字形式上都是极为不同的,而且后二者与源语言中的原有语音形式和语义内容有极大的差别。因此,日文中虽然有大量汉字词存在,但没学过日语的中国人却完全不能念出它们在日语中的读音,甚至不能准确把握其中相当部分的词义。而一串来自英语的外来词念给没学过日语的美国人听,这些美国人也会莫名其妙,几乎完全不能理解其中任何一串音是什么意义。类似的这种情况在汉语中也同样存在,但是程度有别,表现的方面也不完全相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来词 英语 两种语言 记音 词汇 汉语化 外来语言文化 日语 固有语言 固有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包装设计课程中的文化语言 被引量:7
16
作者 何方 徐伶俐 《包装工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2期174-175,共2页
随着商品经济的迅速发展,包装设计所具有独特的社会功能已日渐显现出来,如何将传统文化与时代潮流有机地溶为一体是每个设计师所必须面临的课题。
关键词 包装设计 审美趣味 知识技能 格调 文化语言 课程设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旅游开发对语言文化景观的影响效应研究——以西安为例 被引量:61
17
作者 潘秋玲 《旅游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6期19-25,共7页
语言变化是衡量社会文化变迁与旅游开发之间关系的一个重要指标。本文在国内外相关研究进展综述的基础上,以西安为例,从文化地理学的角度,就旅游开发对目的地语言文化景观的影响效应进行了综合分析,并探讨了产生这些效应的原因和空间特... 语言变化是衡量社会文化变迁与旅游开发之间关系的一个重要指标。本文在国内外相关研究进展综述的基础上,以西安为例,从文化地理学的角度,就旅游开发对目的地语言文化景观的影响效应进行了综合分析,并探讨了产生这些效应的原因和空间特征。研究发现,旅游开发导致了目的地当地方言的淡化,外来方言的渗入以及外语产生的影响,具体表现在:①土语景观萎缩,普通话景观扩张,形成新语言占据土语空间和两者并存的现象;②目的地语言景观更趋多元化,空间上形成了以旅游区为主体的粤方言渗透区;③外语作为一种异质文化,与方言相互交融,形成中外语言景观并存,交互并用的格局。文章最后指出,经济上的巨大落差,构成了文化能量的累积差异,从而产生西方文化、粤文化等经济发达地区文化向旅游目的地的传播和影响。同时,旅游开发对目的地语言文化景观的影响表现出其独特的影响方向和空间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旅游开发 语言文化景观 影响效应 西安旅游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译学建构看“英汉语言文化比较与翻译”的科目理据 被引量:3
18
作者 班荣学 赵荣 《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2003年第3期142-144,共3页
业已存在的翻译学是以语言学理论为基础建构的,其发展还需语言学提供理论和方法论的支持。"英汉翻译、语言文化对比研究",是"英汉语言对比研究"和"英汉文化对比研究"的合而为一。它既是英汉翻译学研究的... 业已存在的翻译学是以语言学理论为基础建构的,其发展还需语言学提供理论和方法论的支持。"英汉翻译、语言文化对比研究",是"英汉语言对比研究"和"英汉文化对比研究"的合而为一。它既是英汉翻译学研究的一个分支学科,也是英汉翻译方向硕士研究生培养的基础科目和培养方向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科目理据 英汉翻译 语言文化 对比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加强语言战略研究 确保国家文化安全 被引量:23
19
作者 李克勤 朱庆葆 《汉语学报》 2009年第1期11-14,共4页
语言及其文化乃一国之国脉所系,是一个民族不同于其他民族的特质,是国家全部智慧与文明的集中体现,是维系一个国家的历史与传统的精神纽带。语言及其文化安全,是指一国特有的语言、风俗、传统和制度等主流文化价值体系不会随外在因... 语言及其文化乃一国之国脉所系,是一个民族不同于其他民族的特质,是国家全部智慧与文明的集中体现,是维系一个国家的历史与传统的精神纽带。语言及其文化安全,是指一国特有的语言、风俗、传统和制度等主流文化价值体系不会随外在因素的冲击而遭致侵蚀、破坏或颠覆,同时又能够采取必要的手段扩大本国语言和文化的影响力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家文化安全 语言文化 文化价值体系 集中体现 外在因素 民族 传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语言经济视域下少数民族文化和旅游产业的深度融合与发展 被引量:17
20
作者 石琳 《社会科学家》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101-106,共6页
语言文化的资源属性决定了其必然具备有价值、可利用、能开发、出效益的产业特征。当前,文化旅游产业作为低能耗、低排放和低污染的朝阳产业,已跃升为最具活力和前景的经济增长点之一。合理利用少数民族语言文化的宝贵资源,构建文化与... 语言文化的资源属性决定了其必然具备有价值、可利用、能开发、出效益的产业特征。当前,文化旅游产业作为低能耗、低排放和低污染的朝阳产业,已跃升为最具活力和前景的经济增长点之一。合理利用少数民族语言文化的宝贵资源,构建文化与旅游深度融合的新型业态,对于促进区域经济发展、增加就业机会和实施扶贫攻坚将大有裨益。文章运用语言经济学理论,阐释少数民族语言文化资源的经济属性和产业价值,探讨新时期民族文化遗产在动态、活态的利用与传承方面实现价值再转换的新形式,为利用"语言文化红利"发展特色民族文化旅游产业提供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化产业 旅游产业 文旅融合 语言经济 少数民族语言文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9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