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4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论语言接触与语言和谐 被引量:9
1
作者 蒋颖 赵燕珍 +1 位作者 常俊之 邱月 《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2008年第5期56-63,共8页
本文运用语言接触和语言和谐的理论对喀卓人的语言生活进行描写和分析。指出全民保存母语是喀卓人语言生活的重要特点,全民兼用汉语是喀卓人语言生活的自然补足,汉语影响有助于喀卓人语言生活的和谐。
关键词 语言接触 语言和谐 喀卓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丽江市古城区七河镇共和村的语言和谐 被引量:8
2
作者 戴庆厦 和智利 李旭芳 《青海民族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168-176,共9页
本文根据作者第一线田野调查的材料,论证共和村是一个多民族语言和谐的村寨。其和谐语言生活形成的原因不仅有社会人文条件,而且还得益于身后的历史底蕴。还认为共和村语言关系虽然和谐是主流的,但是还存在语言不和谐因素。必须理性地... 本文根据作者第一线田野调查的材料,论证共和村是一个多民族语言和谐的村寨。其和谐语言生活形成的原因不仅有社会人文条件,而且还得益于身后的历史底蕴。还认为共和村语言关系虽然和谐是主流的,但是还存在语言不和谐因素。必须理性地看待语言和谐,并遏制语言不和谐现象的产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共和村 语言和谐 民族和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型城市化进程中的方言节目与语言和谐建设——以杭州电视台《阿六头说新闻》为例 被引量:5
3
作者 张先亮 王敏 《浙江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9期135-141,160,共8页
语言和谐是新型城市化发展过程中的重要内容。要做到语言和谐,必须处理好普通话与方言的关系,解决好在普通话推广的同时对方言进行保护的问题。作为方言保护的一种有效方式和典型范例,成功的方言节目对新型城市化发展中的语言和谐有着... 语言和谐是新型城市化发展过程中的重要内容。要做到语言和谐,必须处理好普通话与方言的关系,解决好在普通话推广的同时对方言进行保护的问题。作为方言保护的一种有效方式和典型范例,成功的方言节目对新型城市化发展中的语言和谐有着重要意义。本文以杭州电视台一例成功的方言新闻节目《阿六头说新闻》连续6天的新闻报道为具体语料,从语篇评价视角,通过与普通话新闻语篇的对比分析,探讨这档方言新闻节目之所以成功的内在因素,进而讨论方言节目对语言和谐建设的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型城市化 方言节目 语言和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耿马县景颇族和谐的多语生活——语言和谐调查研究理论方法的个案剖析 被引量:6
4
作者 蒋颖 朱艳华 《暨南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107-111,共5页
通过对耿马景颇族语言使用情况的定量、定性分析,结论认为,耿马县景颇族的语言生活是一种和谐的多语生活。具体表现在:普遍稳定地使用母语;全民自觉地兼用汉语;部分景颇族能够兼用其他少数民族语言;不同的语言功能互补、和谐共存;语言... 通过对耿马景颇族语言使用情况的定量、定性分析,结论认为,耿马县景颇族的语言生活是一种和谐的多语生活。具体表现在:普遍稳定地使用母语;全民自觉地兼用汉语;部分景颇族能够兼用其他少数民族语言;不同的语言功能互补、和谐共存;语言态度开放包容。不过,耿马景颇族语言生活中也存在若干相关的问题,需要采取相应的对策和措施加以解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耿马景颇族 多语生活 语言和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和谐社会构建进程中的语言和谐支撑 被引量:16
5
作者 陈国华 《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41-43,共3页
和谐的语言环境是和谐社会构建的题中应有之义,也是和谐社会构建进程中的基础工程。由于历史的原因及社会经济发展的不平衡,现实生活中存在着许多不利于和谐语言环境建设的语言现象,直接影响到公平公正的社会环境和团结友爱的社会氛围... 和谐的语言环境是和谐社会构建的题中应有之义,也是和谐社会构建进程中的基础工程。由于历史的原因及社会经济发展的不平衡,现实生活中存在着许多不利于和谐语言环境建设的语言现象,直接影响到公平公正的社会环境和团结友爱的社会氛围的创建,恶化了干群关系,不利于人与人之间真诚互信良好关系的建立,是和谐社会建设的障碍。为建设和谐社会,我们应该革除语言暴力,构建平和的语言环境;消除语言歧视,构建平等的语言环境;免除语言伤害,构建温馨的语言环境和人文关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和谐社会 语言和谐 语言暴力 语言歧视 语言伤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语言和谐的心理期待及意义——从云南省普通话与方言使用情况调查谈起 被引量:2
6
作者 崔梅 《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2007年第6期108-111,共4页
本文通过语用主体对使用普通话和方言的场景环境以及对使用普通话和方言态度的调查,分析了新时期语用主体使用普通话和方言情况的一些新变化,即:语用主体对语言使用的场景环境区分较为清楚;对使用方言和普通话的态度较为平和。这些变化... 本文通过语用主体对使用普通话和方言的场景环境以及对使用普通话和方言态度的调查,分析了新时期语用主体使用普通话和方言情况的一些新变化,即:语用主体对语言使用的场景环境区分较为清楚;对使用方言和普通话的态度较为平和。这些变化反映出了语用主体对语言和谐的潜在的心理期待。这种朦胧的语言和谐意识对促进语言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普通话 方言 场景环境 语言态度 语言和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新中国广西各民族语言和谐的社会成因
7
作者 刘丽静 《学术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146-150,共5页
广西是多语多方言地区,新中国成立后,党和政府高度重视广西的语言文字工作,贯彻民族平等、语言平等的方针政策,长期以来各民族语言关系和谐,表现为多语、多方言的生态环境保存良好,各种语言自由竞争、平等发展。推普工作走在全国的前列... 广西是多语多方言地区,新中国成立后,党和政府高度重视广西的语言文字工作,贯彻民族平等、语言平等的方针政策,长期以来各民族语言关系和谐,表现为多语、多方言的生态环境保存良好,各种语言自由竞争、平等发展。推普工作走在全国的前列,各民族语言与方言也得到了较好的保护与传承。广西各民族语言和谐局面的形成,来之不易,是广西社会各构成要素和谐作用的结果。其成因有三个来源:国家民族团结、语言平等的基本国策;广西各族人民社会经济交往的需要;深厚的广西文化底蕴以及深厚的群众基础。研究新中国成立以后广西各民族语言和谐的社会成因有助于推进广西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广西各民族语言和谐 社会成因 新中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语言和谐:交往理性的基本要义——鲁迅《伤逝》主题的新诠释
8
作者 张春泉 《湖北社会科学》 2007年第10期126-127,共2页
鲁迅《伤逝》主题常读常新,当下社会可从其中得到不少启示。《伤逝》表明,语言和谐是交往理性的基本要义。语言和谐是理性交往的前提与结果。对话是交往理性的主要表现形式。真诚性、平等性、可领会性等语用原则是对话的基本要求。
关键词 语言和谐 交往理性 对话 《伤逝》主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语言和谐视角下解读《年轻的布朗》
9
作者 吴玲 《语文建设》 北大核心 2014年第05Z期30-31,共2页
霍桑的短篇小说《年轻的布朗》,通过运用独特的象征手法和特色的语言视角,将人性的精神世界细致而矛盾地展现在世人面前。本文主要从小说的内容简介以及语言和谐视角在作品中的表现两个方面进行阐释,从而细致地分析了小说的语言特色,让... 霍桑的短篇小说《年轻的布朗》,通过运用独特的象征手法和特色的语言视角,将人性的精神世界细致而矛盾地展现在世人面前。本文主要从小说的内容简介以及语言和谐视角在作品中的表现两个方面进行阐释,从而细致地分析了小说的语言特色,让我们进一步了解霍桑的小说语言和思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语言和谐 《年轻的布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城市化进程中的语言和谐 被引量:21
10
作者 张先亮 陈菲艳 《浙江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117-122,159,共6页
人类社会的发展过程是一个不断从农村走向城市,再走向城乡一体化的过程,这是社会发展的一种基本模式。我国目前正处于城市化快速发展的阶段,城市化的迅速发展要求构建和谐的语言生态。因此,在和谐城市化建设中,如何同步实现语言的和谐... 人类社会的发展过程是一个不断从农村走向城市,再走向城乡一体化的过程,这是社会发展的一种基本模式。我国目前正处于城市化快速发展的阶段,城市化的迅速发展要求构建和谐的语言生态。因此,在和谐城市化建设中,如何同步实现语言的和谐已不仅仅是个人的生活小事,而是国家的战略大事。本文从《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与城市语言和谐、语言认同与城市语言和谐、语言生态与城市语言和谐三个方面论述了在城市化进程中如何做到语言和谐的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化 语言认同 语言生态 语言和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疆民汉语言的竞争、互补与和谐 被引量:2
11
作者 赵江民 《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2008年第6期47-52,共6页
本文根据新疆语言状况的客观事实,运用语言接触的相关理论,具体探讨了语言的竞争与互补在新疆民汉语言接触中的种种表现,认为新疆不同的语言共存于一个统一的社会中,通过竞争与互补,共同构成了新疆和谐的语言生活。
关键词 新疆民汉语言 语言竞争 语言互补 语言和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语言舆情视角下和谐语言生活构建策略研究 被引量:7
12
作者 张挺 刘靖文 《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85-90,共6页
语言舆情是对社会语言生活和谐程度的集中反映,也为构建和谐语言生活提供着力点。我国近年来在多种因素综合作用下,与语言文字相关的舆论热点不断涌现,语言生活空前活跃,语言冲突时有显现。在此情形下,分析语言舆情对构建和谐语言生活... 语言舆情是对社会语言生活和谐程度的集中反映,也为构建和谐语言生活提供着力点。我国近年来在多种因素综合作用下,与语言文字相关的舆论热点不断涌现,语言生活空前活跃,语言冲突时有显现。在此情形下,分析语言舆情对构建和谐语言生活具有实践意义。通过监测语言舆情的易发领域,制定相应标准对语言舆情进行分类,并在此基础上针对不同类型语言舆情(关键舆情、非关键舆情和虚假舆情)提出不同的应对策略。此外,还需要密切关注海外语言舆情,积极应对国际汉语传播中面临的现实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和谐语言生活 语言舆情 语言传播 语言规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乡村振兴背景下农村和谐语言生活的建构 被引量:7
13
作者 郭玉梅 杜敏 《北方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154-161,共8页
构建和谐农村语言生活是农业农村现代化发展的重要方面。乡村振兴的新理念为农村语言生活提供了新语境和发展机遇,对农村的语言治理、语言生态、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普及与提升、语言服务及农村主体的语言能力提出了新要求。农村语言生... 构建和谐农村语言生活是农业农村现代化发展的重要方面。乡村振兴的新理念为农村语言生活提供了新语境和发展机遇,对农村的语言治理、语言生态、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普及与提升、语言服务及农村主体的语言能力提出了新要求。农村语言生活涉及国家、社会、个体三个层级和社区、群体、领域三个维度。构建和谐农村语言生活须充分了解农村语言生活实态,将语言扶贫的长效机制与乡村振兴目标相结合,制定合适的语言规划。为此,应当聚焦提升农民语言能力,促进语言沟通和谐;构建良性互动语言关系,保持语言生态和谐;重视农村语言治理,助力语言文化和谐;实施乡村推普方略,推动语言现代化和谐四个方面的任务和目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村振兴 语言生活 语言治理 语言和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和谐社会与和谐语言建构 被引量:14
14
作者 冯广艺 张春泉 《湖北社会科学》 2006年第4期50-52,共3页
和谐社会是和谐语言建构的社会语境。和谐语言的建构是和谐社会的题中应有之义。和谐语言的建构与和谐社会的良性互动是必要的和可能的。我们应以和谐的方式使得和谐语言的建构与和谐社会良性互动。
关键词 和谐社会 和谐语言 社会语境 良性互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原经济区和谐语言环境建设研究 被引量:5
15
作者 党兰玲 《河南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0期92-93,共2页
和谐的语言环境既能保障社会稳定,又能改善投资环境,提升政府形象。语言环境建设要从多方面入手:加强语言文字法的宣传,树立"普通话为主、方言为辅,母语为体、英语为用"的语言规划思想,完善城市语言服务体系,重视发展语言经济。
关键词 和谐语言环境 经济建设 语言服务体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和谐语言生活视角下的当前报刊语言偏误调查分析 被引量:1
16
作者 亢世勇 《齐鲁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149-153,共5页
当前,构建和谐的语言生活已成为我们社会的新理念,也是国家语委在新世纪语言文字工作的新目标。报刊是语言规范化的重要阵地,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报刊语言常见的偏误主要有语法、语义、语用、文字、常识等几个类型,通过统计分析发现,... 当前,构建和谐的语言生活已成为我们社会的新理念,也是国家语委在新世纪语言文字工作的新目标。报刊是语言规范化的重要阵地,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报刊语言常见的偏误主要有语法、语义、语用、文字、常识等几个类型,通过统计分析发现,这些偏误的成因主要集中在社会、文化、心理、教育、媒体自身、新技术应用、监管等几个方面。根据《国家中长期语言文字事业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2—2020年)》的要求,应该增强语言规范意识、加强监管力度、加强学习以普遍提高国民语言文字的应用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和谐语言生活 报刊语言 偏误类型 偏误原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领导者要善用和谐语言
17
作者 薛洪 《领导科学》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0期32-33,共2页
语言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领导活动的信息载体。领导职能作用的发挥,很大程度上依赖于语言的运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系统工程的实施,无论是组织、指挥还是协调、沟通,无一能离开语言的支撑。可以说,领导者语言艺术水平的... 语言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领导活动的信息载体。领导职能作用的发挥,很大程度上依赖于语言的运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系统工程的实施,无论是组织、指挥还是协调、沟通,无一能离开语言的支撑。可以说,领导者语言艺术水平的高低,将直接影响到领导效能的高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和谐语言 领导者 社会系统工程 交际工具 信息载体 领导活动 职能作用 社会主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语言生态伦理视域下的“炼字”机制及其实践价值 被引量:1
18
作者 杨彬 《南昌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2019年第1期103-111,共9页
理应为全体社会成员的语言应用"昭法式"的官媒等新媒体中赫然存在的乱象,是话语建构主体缺乏必要的语言生态伦理自律、欠缺践行语言生态伦理自律价值观念所必需的知识积累与实践自觉的明证。实质是在"意""言&q... 理应为全体社会成员的语言应用"昭法式"的官媒等新媒体中赫然存在的乱象,是话语建构主体缺乏必要的语言生态伦理自律、欠缺践行语言生态伦理自律价值观念所必需的知识积累与实践自觉的明证。实质是在"意""言"两种不确定性之间谋求精妙关联的"炼字",既是建构适情适境的优质话语以促进语言和谐的根本技能,又是实现语言生态伦理自律的必要基础。依托特定语境,依据认知参照点,考察具体语言表达形式中的共现成分,可以深入探究"炼字"的内在机制与实践方法,这是实现语言生态伦理自律的必要前提,也是改善新媒体话语生态、促进汉语言纯洁健康发展的重要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语言生态伦理 言语失范 炼字 语言和谐 新媒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语言生态伦理的性质及原则 被引量:26
19
作者 潘世松 《南昌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151-156,共6页
语言生态伦理是族群、国家语言(方言)发生、发展、传播和个体、族群、国家语言(方言)习得、运用的自然状态与人为痕迹关系的内心驱迫感,具有构成要素的交叉性、层级性、开放性,体系功能的实践性、前提性、自律性等特征。语言生态伦理的... 语言生态伦理是族群、国家语言(方言)发生、发展、传播和个体、族群、国家语言(方言)习得、运用的自然状态与人为痕迹关系的内心驱迫感,具有构成要素的交叉性、层级性、开放性,体系功能的实践性、前提性、自律性等特征。语言生态伦理的原则主要有语言与自然的平行性、民族语言与民族语言(方言)的交叉性、语言与语言人的价值性。讨论语言生态伦理的性质及原则,是构建语言生态伦理体系、践行语言生态伦理理念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当下建设和谐语言生活语境下,不仅必要而且迫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语言生态伦理 基本特性 基本原则 和谐语言生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和谐社会构建中的语用和谐 被引量:3
20
作者 袁蕾 《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174-176,共3页
语言和谐是语言行为呈现出一种相互兼容、彼此协调、均衡有序的发展状态,体现出与和谐社会本质相默契的语言社会功能。语言和谐是构建各种和谐关系的桥梁和纽带,构建和谐社会,语言和谐是基础。人际交往中的语用和谐和社会语言环境中的... 语言和谐是语言行为呈现出一种相互兼容、彼此协调、均衡有序的发展状态,体现出与和谐社会本质相默契的语言社会功能。语言和谐是构建各种和谐关系的桥梁和纽带,构建和谐社会,语言和谐是基础。人际交往中的语用和谐和社会语言环境中的语用和谐,应该是语言风格的多样性和个性化相统一,大众化和独创性相协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和谐社会 和谐语言 人际交往 语言 环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