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从文学到电影:叙事视角转换、社会语言变迁与观众体验 被引量:2
1
作者 李晓玲 《电影文学》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2期50-56,共7页
从文学到电影的叙事视角转换揭示了文字和影像在建构叙事世界中的独特魅力,展示了两种媒介在表达策略和艺术形式上的差异。社会语言的变迁在文学和电影中表现为语言风格的更迭和文化特征的显现,由此也反映出时代和社会发展的脉络。而观... 从文学到电影的叙事视角转换揭示了文字和影像在建构叙事世界中的独特魅力,展示了两种媒介在表达策略和艺术形式上的差异。社会语言的变迁在文学和电影中表现为语言风格的更迭和文化特征的显现,由此也反映出时代和社会发展的脉络。而观众体验由文学阅读到电影观赏的转变则凸显了视听元素对观众认知和情感的双重影响,增强了观众对叙事内容的理解和共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影文学 叙事视角 社会语言变迁 观众体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民族环境下的语言变迁与基础教育发展——以广西龙胜各族自治县泗水乡为例 被引量:1
2
作者 王枬 古志华 《西北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61-67,共7页
以广西龙族各族自治县泗水乡民族语言变迁和基础教育发展及其互动为对象,重点探讨了泗水乡的语言及其变迁,泗水乡语言变迁的动力与基础教育发展,进而研究了地方民族文化传承与教育语言的关系,强调了通过民族语言文字的方式来实现民族文... 以广西龙族各族自治县泗水乡民族语言变迁和基础教育发展及其互动为对象,重点探讨了泗水乡的语言及其变迁,泗水乡语言变迁的动力与基础教育发展,进而研究了地方民族文化传承与教育语言的关系,强调了通过民族语言文字的方式来实现民族文化传承的观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族语言变迁 基础教育 文化传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语言变迁研究综述 被引量:2
3
作者 李美霞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2年第4期128-133,共6页
追溯研究语言变迁的理论和方法的历史轨迹 ,讨论 :(一 ) 1 9世纪 - 2 0世纪初的语言变迁研究的原子主义观点 ;(二 ) 2 0世纪的功能理论 ;(三 )社会视角的理论和方法 ,指出这些研究的优势和不足。提出语言变迁是在语言外的各种因素和环... 追溯研究语言变迁的理论和方法的历史轨迹 ,讨论 :(一 ) 1 9世纪 - 2 0世纪初的语言变迁研究的原子主义观点 ;(二 ) 2 0世纪的功能理论 ;(三 )社会视角的理论和方法 ,指出这些研究的优势和不足。提出语言变迁是在语言外的各种因素和环境的制约下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语言变迁 原子主义观点 功能理论 社会视角研究 省力理论 时尚理论 随机波动理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时期文学语言变迁寻踪
4
作者 张卫中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2000年第5期95-101,共7页
:创作的发展必须以语言的进步为前提。新时期以来 ,受创作的拉动和“语言的自觉”的启迪 ,新时期作家在语言探索方面倾注了大量心血 ,也取得了显著成绩。这个探索主要有两个方面 ,其一是在现代白话文的基础上大力开掘其潜隐的表现功能 ... :创作的发展必须以语言的进步为前提。新时期以来 ,受创作的拉动和“语言的自觉”的启迪 ,新时期作家在语言探索方面倾注了大量心血 ,也取得了显著成绩。这个探索主要有两个方面 ,其一是在现代白话文的基础上大力开掘其潜隐的表现功能 ,其二是通过学习、借鉴文言和口语中有生命的东西 ,丰富与强化文学语言的表现力。经过众多作家的努力 ,在今天文学语言已明显与日常语言拉开了距离 ,语言的自指功能被凸显出来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学语言 语言变迁 当代 语体 语言风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委婉语与语言变迁——论委婉语使用对语言系统的影响 被引量:9
5
作者 辜同清 周榕 《四川外语学院学报》 2000年第3期62-65,共4页
语言是一个不断变化的符号系统。语言变化常以语言变异的存在为条件 ,语言变异可导致语言变化。委婉语作为一种语言变异现象是导致语言变化的重要原因之一。本文拟从语言系统的语音、词汇和语义三个不同的言语层面探讨委婉语的构成。
关键词 委婉语 语言变迁 语音 词汇 语义
全文增补中
新旧时期文学语言探索方式对比研究——评《20世纪中国文学语言变迁史》
6
作者 朱敏芳 《语文建设》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F0003-F0003,共1页
20世纪是一个动荡的时代,这个时期的中国文学发生了极大的变迁。各种文学思潮、文学流派、文学载体相互交织,形成了富有时代特色的文学变迁痕迹。对于20世纪文学的研究,普遍以五四运动为基点,划分为新旧两个时期,即五四运动到新中... 20世纪是一个动荡的时代,这个时期的中国文学发生了极大的变迁。各种文学思潮、文学流派、文学载体相互交织,形成了富有时代特色的文学变迁痕迹。对于20世纪文学的研究,普遍以五四运动为基点,划分为新旧两个时期,即五四运动到新中国成立这一阶段称为现代文学阶段,新中国成立之后称为当代文学阶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0世纪中国文学 语言变迁 文学语言 新中国成立 对比 20世纪文学 五四运动 文学思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阿昌族的族群分化与语言变迁研究 被引量:4
7
作者 袁焱 《思想战线》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129-130,共2页
阿昌族是云南独有民族之一,主要居住在云南省德宏傣族荣颇族自治州。其由于受文化影响而导致族群分化,进而引发语言变迁的情况具有典型性。是一个很有研究价值的语言问题。
关键词 语言变迁 阿昌族 分化 族群 语言问题 云南省 自治州 典型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文学语言的变迁与中国新诗体式的演变
8
作者 孙绪敏 《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134-140,共7页
诗歌是一种语言的艺术,它的文学形态除了凭藉语言外别无长物。新诗的语言经历了口语化、诗化和散文化的变迁,新诗的体式也经过了白话体、格律体、自由体的演变。通过探讨新诗体式的演变与诗歌语言的变迁之间的关系,可以发现诗歌语言的... 诗歌是一种语言的艺术,它的文学形态除了凭藉语言外别无长物。新诗的语言经历了口语化、诗化和散文化的变迁,新诗的体式也经过了白话体、格律体、自由体的演变。通过探讨新诗体式的演变与诗歌语言的变迁之间的关系,可以发现诗歌语言的诗化与非诗化是导致诗歌体式产生演变的重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诗 语言变迁 体式演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主持人的话
9
作者 朱晓进 《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126-126,共1页
中国现代文学是以反对文言文、提倡白话文为主要要内容的文学革命的产物。文学是语言的艺术,文学语言的变化对作家文学创作的文体选择的实际影响力,很大程度地决定了中国现代文学的形式发展。研究文学语言的变迁与中国现代文学形式发... 中国现代文学是以反对文言文、提倡白话文为主要要内容的文学革命的产物。文学是语言的艺术,文学语言的变化对作家文学创作的文体选择的实际影响力,很大程度地决定了中国现代文学的形式发展。研究文学语言的变迁与中国现代文学形式发展的关系,可以从更为接近文学本体的范围内来探讨中国现代诸多文学现象的成因。研究文学语言与中国现代文学的关系,需要真正客观具体地去探究,白话文运动和现代的一系列语言变革到底是以何种方式,到底在何种程度上或直接或间接地导致了中国的现代文学形式的变化的;需要真正搞清语言变迁与具体的文学体裁和文体形式的关系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现代文学 主持人 白话文运动 文学语言 文学形式 语言变迁 文学革命 文体选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明代人口移徙与豫北方言——河南方言的形成(一) 被引量:24
10
作者 裴泽仁 《中州学刊》 1988年第4期102-106,共5页
人口移徙作为一种特定的人口流动现象,在人类历史上很早就存在了。在国家未出现之时,人口移徙多是迫于自然条件的压力而采取的行动;在国家形成以后,人口移徙就带有很明显的强制色彩了。语言(包括它的低级形式——方言)是人类最重要的交... 人口移徙作为一种特定的人口流动现象,在人类历史上很早就存在了。在国家未出现之时,人口移徙多是迫于自然条件的压力而采取的行动;在国家形成以后,人口移徙就带有很明显的强制色彩了。语言(包括它的低级形式——方言)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它的历史和人类历史同样悠久,因此人口移徙一开始就和人类的语言变迁紧密地联在一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豫北方言 河南方言 语言变迁 交际工具 人类历史 国家形成 自然条件 流动现象 山西 行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对莎诗中“summer’s day”译义的辨析 被引量:5
11
作者 梁志坚 《四川外语学院学报》 2001年第2期47-49,62,共4页
在语言随着社会的变迁而发展的过程中 ,词汇是最活跃、最易变的因素。每个词的语音、写法、意义和色彩都经历了一个逐渐演变的过程。在赏析和翻译文学作品时 ,如果忽视了这一现象 ,就有可能造成误解和错译。把莎诗名句“ShallIcompareth... 在语言随着社会的变迁而发展的过程中 ,词汇是最活跃、最易变的因素。每个词的语音、写法、意义和色彩都经历了一个逐渐演变的过程。在赏析和翻译文学作品时 ,如果忽视了这一现象 ,就有可能造成误解和错译。把莎诗名句“ShallIcomparetheetoasummer’sday…”误译为“能否把你比作夏日……”就是一例。因为 ,16世纪时 ,“summer”一词在一定程度上包含了今天的“春季”的意思 ,相当于“spring”。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语言变迁 莎士比亚诗歌 误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