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幼儿园教师的语言输入质量与类型:基于师幼互动三个维度的分析 被引量:1
1
作者 刘海丹 白洁 《学前教育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11-23,共13页
语言学习是一种基于意义交流的自然习得过程。整合课程背景下的幼儿园语言教育主张语言学习和通过语言学习相统一,强调教师要提高自身的语言输入质量,从而保障幼儿从日常社交语言向学业语言的发展进程。为探究教师整合式语言教育的水平... 语言学习是一种基于意义交流的自然习得过程。整合课程背景下的幼儿园语言教育主张语言学习和通过语言学习相统一,强调教师要提高自身的语言输入质量,从而保障幼儿从日常社交语言向学业语言的发展进程。为探究教师整合式语言教育的水平,从概念、语言学和交互性三个维度考察了30位大班教师在集体语言活动中的语言输入质量与类型。结果发现:教师去语境化语言较少,语言复杂度偏低,习惯采用重复和澄清阐述等示范性策略,很少通过延伸、形成性反馈等引发性策略支持幼儿在持续的对话中理解和运用语言,总体落后于幼儿发展需要;教师的语言输入可分为拓展输入型、有限输入型和封闭输入型,其中拓展输入型教师组幼儿语言发展最优,封闭输入型教师组最弱,概念维度和交互性维度是后两类教师的明显短板,也是限制幼儿语言发展的关键。教师的语言输入质量深受其语言观、语言发展观、语言教育观的影响。未来需深化教师语言观,关注“谈什么”,为语言教育“从何整合”找到切入口;迭代教师语言发展观,优化“用什么谈”,让幼儿能在交流中真正习得语言的意义与形式;内化教师语言教育观,掌握“怎么谈”,让整合式语言教育在高质量的师幼互动中顺利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教师语言输入 师幼互动 去语境化语言 语言复杂度 语言交互策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