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6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突破·解释力·密集的信息——读《语言与思维关系新探》 被引量:3
1
作者 刘大为 《汉语学习》 1987年第2期30-32,共3页
学术界近年来讨论语言与思维的关系,伍铁平同志的文章是影响较大的了。观点的新颖锐利、材料的丰富扎实,固然引起了人们相当大的兴趣,但更重要的是,他的文章致力于突破一种固化模式、一种承袭相因的思维定势,其意义远远超过了问题的本... 学术界近年来讨论语言与思维的关系,伍铁平同志的文章是影响较大的了。观点的新颖锐利、材料的丰富扎实,固然引起了人们相当大的兴趣,但更重要的是,他的文章致力于突破一种固化模式、一种承袭相因的思维定势,其意义远远超过了问题的本身。一个想步入这个研究领域的初学者,伍铁平同志的文章恐怕是不可不读的。《语言与思维关系新探》的出版,不仅向我们较为集中地展示了作者在这个领域的努力,同时也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反思的机会,让我们在讨论已趋低潮的情况下展望一下语言与思维关系研究的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语言与思维 解释力 伍铁平 关系研究 语言与思维的关系 火地人 余关系 孤点 固化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浅谈语言与思维
2
作者 夏春秋 《理论与改革》 CSSCI 北大核心 1990年第3期57-60,共4页
语言是人类的种属特性,通过语言,常常能够揭示人类思维的奥秘。然而,对于语言与思维之间的关系,长期以来,却没有统一的认识。苏联一些心理学家提出语言决定思维的观点,认为:“劳动及与其一起产生的语言,这是思维、人类意识产生... 语言是人类的种属特性,通过语言,常常能够揭示人类思维的奥秘。然而,对于语言与思维之间的关系,长期以来,却没有统一的认识。苏联一些心理学家提出语言决定思维的观点,认为:“劳动及与其一起产生的语言,这是思维、人类意识产生的最主要的推动力,各种活动(包括动作)、语言是个体思维产生的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语言与思维 人类思维 心理学家 人类意识 个体思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语言与思维的激活
3
作者 陆承刚 《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报》 1999年第S2期71-72,共2页
关键词 语言与思维的关系 创造能力 语文阅读教学 模糊语言 思维能力 语文教师 语感能力 思维内容 语言的局限性 立象以尽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英语电影鉴赏与学生英语语言思维能力培养研究
4
作者 马迪 《电影评介》 2013年第16期91-92,共2页
语言与思维的关系一直是学术界经久不衰的研究课题.针对语言与思维的关系研究最早要追溯到古希腊时期,史上著名的哲学家苏格拉底、柏拉图、马克思到上世纪30年代的人类语言学家萨丕尔都针对语言与思维的关系进行探讨,马克思在“语言与... 语言与思维的关系一直是学术界经久不衰的研究课题.针对语言与思维的关系研究最早要追溯到古希腊时期,史上著名的哲学家苏格拉底、柏拉图、马克思到上世纪30年代的人类语言学家萨丕尔都针对语言与思维的关系进行探讨,马克思在“语言与思维”的研究中提出“语言是思维本身的要素,思维的生命表现要素;语言是思想的直接实现”,针对语言与思维的关系,德国语言学家洪堡特提出民族特定的“语言”与其民族发展中形成特定的“思维”有着密切的联系,直至上世纪三十年代,人类语言学的不断发展,语言学家萨丕尔提出的美国结构主义语言学研究中对“语言”与“思维”的关系进行深度阐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思维能力培养 英语语言 电影鉴赏 语言与思维 人类语言 学生 语言学家 美国结构主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试论思维与语言的关系 被引量:4
5
作者 陈慧媛 《思想战线》 CSSCI 北大核心 1998年第11期50-56,共7页
如何看待语言与思维的关系自古就存在着不同的观点和看法。一种认为语言与思维不可分,思维要靠语言而进行,语言是思维的载体,这种观点被称为“载体说”。另一种观点认为语言是思维的代码,即使没有语言代码,思维依然存在,这种观点... 如何看待语言与思维的关系自古就存在着不同的观点和看法。一种认为语言与思维不可分,思维要靠语言而进行,语言是思维的载体,这种观点被称为“载体说”。另一种观点认为语言是思维的代码,即使没有语言代码,思维依然存在,这种观点被称为“代码说”。①争议的中心就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部语言 语言能力 语言与思维的关系 自然语言 思维活动 外部语言 创造性思维 思维形式 心理活动 语言形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存在着“非语言”的思维吗? 被引量:3
6
作者 刘伶 《求是学刊》 1981年第2期14-19,70,共7页
关键词 思维意识 语言与思维的关系 思维过程 语言思维 同语 艺术思维 科学思维 猿类 脑髓 恩格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语言的民族特征与思维是否有关
7
《文艺理论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1995年第1期31-31,共1页
鲁枢元在《文艺争鸣》1994年第5期上发表《语言学与文学》一文,答复伍铁平等对他《超越语言》的批评,中间谈到: 思维有没有民族特性?语言与思维在民族性的意义上有无关系?在伍铁平看来,思维只是有人类共性,而不具备民族特性,而语言具... 鲁枢元在《文艺争鸣》1994年第5期上发表《语言学与文学》一文,答复伍铁平等对他《超越语言》的批评,中间谈到: 思维有没有民族特性?语言与思维在民族性的意义上有无关系?在伍铁平看来,思维只是有人类共性,而不具备民族特性,而语言具有民族特性,但语言的民族特征与思维无关。而在我看来,人类,思维,起码人类在思维方式上是具有民族性的,而思维方式的民族特色,常与那个民族使用的语言特色密切相关,在此基础上,方可形成一个民族、一个地区的文化特色,包括文学艺术的特色。法国人类学家列维·布留尔在《原始思维》一书中引证大量资料论述了原始人与现代人思维方式上的不同,这也已经成为文化人类学中的常识。至于汉民族的思维有无自己的特征或个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族特征 思维方式 民族特性 中国语言文字 伍铁平 语言特色 文化人类学 语言与思维 民族特色 原始思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有关汉英语言比较及思维─—读裴毅然先生文章想到的
8
作者 马壮寰 《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学报》 1995年第5期18-23,共6页
有关汉英语言比较及思维─—读裴毅然先生文章想到的马壮寰读了裴毅然先生的《汉语、英语与思维定势》(见《语文建设通讯》93年第40期),发觉文中多处令人费解或难以苟同。现就以下几点谈谈粗浅的看法。(一)裴文以“思维定势”... 有关汉英语言比较及思维─—读裴毅然先生文章想到的马壮寰读了裴毅然先生的《汉语、英语与思维定势》(见《语文建设通讯》93年第40期),发觉文中多处令人费解或难以苟同。现就以下几点谈谈粗浅的看法。(一)裴文以“思维定势”为题。何谓思维定势?文章对这个时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汉英语言比较 思维定势 语言交际 汉语语法 汉语句法 英语句法 语言与思维的关系 英语语法 思维方式 精确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体认语言学视角下的英语词汇教学策略 被引量:4
9
作者 徐剑 袁辉 《中小学英语教学与研究》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16-20,共5页
一、引言《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2017年版)》(以下简称《课标》)在修订时参考了认知语言学的发展,重新认识了语言与思维的关系(王蔷,2018)。根据《课标》提出的英语学习活动观,教师要“通过一系列具有综合性、关联性特点的语言学习和... 一、引言《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2017年版)》(以下简称《课标》)在修订时参考了认知语言学的发展,重新认识了语言与思维的关系(王蔷,2018)。根据《课标》提出的英语学习活动观,教师要“通过一系列具有综合性、关联性特点的语言学习和思维活动,培养学生语言理解和表达的能力,推动学生对主题的深度学习,帮助他们建构新概念,体验不同的生活,丰富人生阅历和思维方式”(教育部,2018:16)。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深度学习 人生阅历 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 英语学习活动 语言与思维 《课标》 思维活动 关联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语言棱镜中的“存在”——从汉韩存在句之差异看韩国学生汉语学习偏误 被引量:2
10
作者 崔立斌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126-131,共6页
语言是联系思维和存在的桥梁,语言棱镜的不同侧面折射出不同语言的存在样式。存在问题是哲学界和语言学界的一个共同的重要问题。而存在句是语言中最基本的句式之一。汉韩存在句之异同为:汉韩都有表示存在意义的动词,都可以通过存在主... 语言是联系思维和存在的桥梁,语言棱镜的不同侧面折射出不同语言的存在样式。存在问题是哲学界和语言学界的一个共同的重要问题。而存在句是语言中最基本的句式之一。汉韩存在句之异同为:汉韩都有表示存在意义的动词,都可以通过存在主体与存在场所在句中位置的不同来表现句子语义的不同;但汉韩在表示存在意义的动词数量、语法格式与语义特点等方面存有差异。韩国学生在学习汉语存在动词时主要有两类偏误:漏用和误用。漏用存在动词的原因属于系统性错误,常伴有母语干扰的因素;误用存在动词的原因主要是没掌握好汉语存在动词的结构格式、存在主体有定无定意义差别及其与存在动词的共现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韩国学生 偏误分析 存在 语言与思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面对语言 被引量:2
11
作者 刘安海 《理论月刊》 CSSCI 1999年第9期13-16,共4页
关键词 语言学概论》 语言哲学 科学主义 现代科学技术革命 人工智能 海德格尔 计算机 语言与思维 语言研究 人文精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试论语言训练与创造性教育 被引量:1
12
作者 陆继椿 《课程.教材.教法》 1987年第6期34-38,共5页
一 语言训练在创造性教育中的地位 创造性教育是综合教育。举凡有利于受教育者树立创造志向,培养创造精神,增长创造才干,训练创造性思维,开展创造性活动而进行的教育.都是创造性教育。其中训练创造性思维是创造性教育的核心。我们对学... 一 语言训练在创造性教育中的地位 创造性教育是综合教育。举凡有利于受教育者树立创造志向,培养创造精神,增长创造才干,训练创造性思维,开展创造性活动而进行的教育.都是创造性教育。其中训练创造性思维是创造性教育的核心。我们对学生所进行的任何教育都有训练思维的意义,但不是思维部具有创造性,在日常学习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创造性教育 创造性思维 语言训练 创造力 语言与思维 语言材料 训练课 创造过程 创造性思维训练 动力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工智能大飞跃背景下的语言学理论思考 被引量:25
13
作者 袁毓林 《语言战略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7-18,共12页
当今以深度学习为核心的人工智能催生了科学研究的第五范式,本文呼吁,语言学研究也要拥抱数据/计算密集型的第四/五范式,并通过介绍和评论人工智能研究与技术开发过程中,有关专家对于跟语言学有关的问题的见解,来支持上述倡议。本文主... 当今以深度学习为核心的人工智能催生了科学研究的第五范式,本文呼吁,语言学研究也要拥抱数据/计算密集型的第四/五范式,并通过介绍和评论人工智能研究与技术开发过程中,有关专家对于跟语言学有关的问题的见解,来支持上述倡议。本文主张或赞成的主要观点为:(1)语言的主要功用是交际,思考往往是内心的对话与问答。(2)语言和思维并不完全等同,基于语言运用的智能水平的图灵测试并不完全有效。(3)语法这种智能并不是人类独有的,语法的原理还适用于语言之外的躯体、物品及其图像等组合性系统。(4)现有能力超强的大规模语言模型不能用作人与机器人交谈的技术界面,有效的语言运用必须是一种具身智能,包括具身认知的词语接地和环境可供性等内容;相应地,必须考虑不同类型的具身性图灵测试。(5)ChatGPT的成功说明了大模型、大数据和强算力能够捕获语言的统计规律和运用模式,语言学要采用数据/计算密集型的第四/五范式来探索语言的统计结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深度学习 人工智能 第四/五范式 语言与思维 (具身性)图灵测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如何培养学生的数学语言运用能力 被引量:1
14
作者 成卫东 《教学与管理(中学版)》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65-66,共2页
关键词 语言运用能力 培养学生 数学语言 抽象思维 语言与思维 数学名词 文字语言 符号语言 图形语言 数学思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推倒"多米诺"——试述高考语文教学中的"思维链"构建 被引量:1
15
作者 周京昱 《中学语文教学》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73-77,共5页
素养,乃当今语文教学的共识性立意.就高考教学来说,明确优质资源中的"必备能量",并以此改善甚至重塑学生思维,在连"点"成"线"的持续做功下,促进学科素养的融会贯通,或将成为提高教学质量的可行之路.
关键词 高考语文教学 语言与思维 诗文一体 读写融通 规律通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宏观纵览 微观考察──评《思维科学导论》
16
作者 李瑞英 《求是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1990年第2期35-35,共1页
关键词 思维科学 微观 思维 思维发生 神经基础 显意识 语言与思维 整体思维 社会思维 思维形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关联:2017年高考作文核心思维要求
17
作者 陈维贤 《语文建设》 北大核心 2017年第9期61-64,共4页
新高考元年的全国卷作文试题,在开放性与可控性统一、语言与思维结合方面都处理得非常好,令人耳目一新。它重视思维能力,强化对学生语文综合运用能力的考查,进一步加强对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视,引导语文基础教育将“立德树人”牢牢放在核... 新高考元年的全国卷作文试题,在开放性与可控性统一、语言与思维结合方面都处理得非常好,令人耳目一新。它重视思维能力,强化对学生语文综合运用能力的考查,进一步加强对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视,引导语文基础教育将“立德树人”牢牢放在核心地位。从学术和教学层面看,全国三套试卷都强调“关联”思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语言与思维 高考作文 关联 语文基础教育 综合运用能力 优秀传统文化 作文试题 思维能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概念隐喻”理论兴起的动因 被引量:8
18
作者 邵钦瑜 冯蕾 《南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68-72,共5页
"概念隐喻"是莱考夫和约翰逊(Lakoff&Johnson 1980b)所著《我们藉以生活的隐喻》的核心理论。"概念隐喻"理论兴起的动因源于反思传统隐喻理论;质疑语言与思维关系的探讨;融合哲学思考中的分裂概念。"概念... "概念隐喻"是莱考夫和约翰逊(Lakoff&Johnson 1980b)所著《我们藉以生活的隐喻》的核心理论。"概念隐喻"理论兴起的动因源于反思传统隐喻理论;质疑语言与思维关系的探讨;融合哲学思考中的分裂概念。"概念隐喻"理论辩证地汲取了传统隐喻理论对隐喻作为修辞、语言与思维关系及哲学思考三种研究成果,并将人对自然的体验融入到这三方面理论探索中,从而开启了隐喻研究的认知视角,解密了语言背后的思维方式,为哲学思考提供了新思路,更为"概念隐喻"理论引发的体验主义哲学和认知语言学研究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概念隐喻 人的体验 隐喻理论 语言与思维 哲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的“五说”语文教育观 被引量:3
19
作者 洪宗礼 《中学语文教学》 北大核心 1995年第1期8-11,共4页
我的“五说”语文教育观江苏省泰州中学洪宗礼语文教学是一个复杂的多维结构体,是一个系统工程。在多年实践的基础上,我确立了“五说”语文教育观。工具说学科的性质,决定着教育的目的、任务、方法。这是根本的问题。我在1978年... 我的“五说”语文教育观江苏省泰州中学洪宗礼语文教学是一个复杂的多维结构体,是一个系统工程。在多年实践的基础上,我确立了“五说”语文教育观。工具说学科的性质,决定着教育的目的、任务、方法。这是根本的问题。我在1978年发表的《试论语文的工具性》中这样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语文教学 语文教育观 语言与思维 思维训练 语言训练 语文学科 语言文字 语文能力 “导” 社会生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阿德隆与德国汉语研究肇始
20
作者 冯晓虎 《同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1-14,共14页
德国的第一波中国文化热潮以歌德、席勒和莱布尼茨等大师为代表,中国文字和文化赢得了他们的高度评价。但到18世纪,"礼仪之争"中教皇与乾隆皇帝的政治角力导致乾隆的"禁教令"(1746),中欧文化开始数百年激烈对峙,中... 德国的第一波中国文化热潮以歌德、席勒和莱布尼茨等大师为代表,中国文字和文化赢得了他们的高度评价。但到18世纪,"礼仪之争"中教皇与乾隆皇帝的政治角力导致乾隆的"禁教令"(1746),中欧文化开始数百年激烈对峙,中国随之开始闭关锁国,文明发达进程逐渐落后欧洲,欧洲中国文化热潮迅速冷却。直到21世纪,除甲柏连孜(Georg von der Gabelentz,1840-1893)名垂青史的《汉文经纬》(Chinesische Gram-matik,1881)之外,德国学术界对汉语和汉字的深入研究并不多,就连黑格尔、索绪尔这样的学界领袖也戴着有色眼镜来看汉语,认定汉字大大落后于西方文字,并造成中国人思维中的概念混乱。在这种背景下,阿德隆作为继莱布尼茨之后第一个真正从科学角度研究汉语的主流语言学家,在中德语言学交流史框架内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虽然他得出的结论与莱布尼茨大相径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德国汉语研究 阿德隆 语言学史 中德交流 语言与思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