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论语言与思想的反思平衡 被引量:1
1
作者 陈常燊 《哲学分析》 2014年第1期131-144,199,共14页
弗雷格和达米特从说者视角出发,认为语言是思想的容器和交流的工具,因而思想是静态的。戴维森则从听者视角主张:思想作为一种倾向性的语言,乃是解释者赋予说者的命题态度内容,因而思想是动态的。据此我们进一步论证:思想是解释者在交流... 弗雷格和达米特从说者视角出发,认为语言是思想的容器和交流的工具,因而思想是静态的。戴维森则从听者视角主张:思想作为一种倾向性的语言,乃是解释者赋予说者的命题态度内容,因而思想是动态的。据此我们进一步论证:思想是解释者在交流过程中与说者所共同建构的东西,而不是说者在说话之前的现成之物;思想不是解释者的意见,也不单是说者的意图,而是话语自身的意义;思想是说者与解释者在话语交流的互动过程中一个逐步完成的过程。说者的话语与解释者赋予说者的思想之间是一种相互依赖、相互调整、相互促进的反思平衡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语言与思想的关系 命题态度 反思平衡 弗雷格 戴维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民国教科书中的新词语与新思想传播——兼谈“五四”语言变革与思想变革 被引量:1
2
作者 张卫中 《浙江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78-84,共7页
随着新式教育的发展,民国初期中国教育界出现了一个编撰教科书的热潮,这个时期很多初级国文教科书的篇目都类似于词典的词条,课文即是对新词语的解释。这些新词语中隐含了对专制制度、迷信愚昧的贬斥,对科学与民主的推崇,显示了鲜明的... 随着新式教育的发展,民国初期中国教育界出现了一个编撰教科书的热潮,这个时期很多初级国文教科书的篇目都类似于词典的词条,课文即是对新词语的解释。这些新词语中隐含了对专制制度、迷信愚昧的贬斥,对科学与民主的推崇,显示了鲜明的价值立场。伴随着现代教育的普及,民国初期大量出现的新式教科书对新一代知识分子的思想产生了深刻影响,而这个过程最典型地体现了语言变革对思想变革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国教科书 新词语 语言变革与思想变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传播的角度看庄子的语言艺术 被引量:1
3
作者 闵惠泉 《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1998年第4期79-82,共4页
关键词 语言艺术 《庄子》 语言文字 艺术性 “百家争鸣” 言不尽意 语言与思想 魏惠王 忿然作色 语言表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再论“直译”与“意译”─—对奈达和纽马克翻译理论的一点商榷 被引量:4
4
作者 劳陇 《国际安全研究》 CSSCI 1994年第3期32-38,共7页
直译和意译是古今中外翻译界长期争论而至今未能解决的一个问题。问题之所以产生,是因为过去的翻译家普遍认为语言和思想(意义)是统一体,语言是形式而思想是内容,但是,在翻译中要求语言形式与思想内容都一致是不可能的,因而产生... 直译和意译是古今中外翻译界长期争论而至今未能解决的一个问题。问题之所以产生,是因为过去的翻译家普遍认为语言和思想(意义)是统一体,语言是形式而思想是内容,但是,在翻译中要求语言形式与思想内容都一致是不可能的,因而产生了形式与内容的矛盾问题,也就是直译与意译的矛盾问题。现代的科学发展证明语言与思想并不是统一体,两者并不构成形式与内容的关系。语言只不过是表达思想的一种符号系统。翻译就是以两种不同的语言符号表达同一的思想。两种语言符号之间直接进行对等的转换是不可能的。任何翻译都必须经过(1)语言符号还原为思想(理解),(2)思想转化为另一种语言符号(表达)这两个步骤。这样,就比较容易地解决翻译中长期存在的形式与内容的矛盾问题;直译与意译的矛盾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翻译理论 直译与意译 语言符号 纽马克 形式与内容 直译和意译 矛盾问题 语言与思想 语言形式和意义 意译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