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违反“合作原则”的现象及其语用效果分析 |
李平
|
《西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
2005 |
15
|
|
2
|
英语歧义的语用效果 |
郑建新
梁文青
|
《南京审计学院学报》
|
2005 |
1
|
|
3
|
语言趋同现象的语用效果 |
董洪学
|
《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
2002 |
0 |
|
4
|
独作科技论文第一人称复数代词的语用效果 |
周丽艳
|
《北方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
2017 |
0 |
|
5
|
认知参照点理论视野中的认知机制和语用效果 |
张玉梅
韩卫红
|
《河海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
2012 |
3
|
|
6
|
语法歧义及其语用效果 |
王欣
|
《外国语文》
|
1999 |
4
|
|
7
|
形式与语义不相容的语用效果分析 |
李秀梅
|
《山东外语教学》
|
2005 |
3
|
|
8
|
试论主观语义及其表达方式、语用效果 |
严承钧
|
《语文建设》
CSSCI
北大核心
|
1990 |
0 |
|
9
|
语用视角下中外寒暄语言效果解读 |
张晨霞
|
《语文建设》
北大核心
|
2016 |
0 |
|
10
|
语辞反讽理解的认知语用阐释 |
吴萍
|
《江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
2004 |
0 |
|
11
|
委婉语的语用小议 |
沈彤
|
《外国语文》
|
1998 |
20
|
|
12
|
50句“服务忌语”的语用特点 |
程凯
|
《语文建设》
CSSCI
北大核心
|
1995 |
0 |
|
13
|
双关何以为构式:词汇—构式语用学视角 |
刘小红
侯国金
|
《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学报》
|
2022 |
0 |
|
14
|
从逻辑角度解构“独语句”的魅力 |
韦世林
|
《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
2001 |
4
|
|
15
|
动态观照下的言语规范与言语创新——当下言语规范状况的检视与批评 |
陈红燕
|
《学术界》
CSSCI
北大核心
|
2013 |
2
|
|
16
|
论秘书挡驾情境中模糊语言的巧用 |
韦晓军
|
《学术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
2012 |
2
|
|
17
|
《子夜》中的重叠式副词研究 |
尹钟宏
|
《湖北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
2009 |
2
|
|
18
|
从“被”一特殊用例说到汉语规范化 |
沈怀兴
|
《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
1995 |
7
|
|
19
|
试析《公羊传》《谷梁传》对语序的训释 |
朱永平
|
《陕西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
1987 |
2
|
|
20
|
文化比较和符号学理论在翻译实践中的运用 |
徐继宁
|
《山东外语教学》
|
1999 |
2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