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7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英语阅读理解中语用推理能力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9
1
作者 周志远 邵艳春 《外语研究》 2003年第6期57-61,共5页
本文是对英语专业学生的语言能力(language competence)与英语阅读理解中语用推理能力(pragmatic inference ability)的一次调查。本研究力图以测试形式通过描述性统计和定量分析,对英语专业三年级学生的语言能力与英语阅读理解中的语... 本文是对英语专业学生的语言能力(language competence)与英语阅读理解中语用推理能力(pragmatic inference ability)的一次调查。本研究力图以测试形式通过描述性统计和定量分析,对英语专业三年级学生的语言能力与英语阅读理解中的语用推理能力的关系作一次调查与探索。结果发现:(1)语言能力不同的受试者,他们的语用推理能力也不同;(2)受试者的总体语言能力与语用推理能力存在中等程度的相关;(3)语言能力强的受试者,语用推理能力并不一定强;(4)语言能力弱的受试者,语用推理能力也弱。本研究结果对现时的外语教学及培养学生语用推理能力具有一定的启发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语言能力 语用推理能力 相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法律语用推理的三元维度研究 被引量:15
2
作者 聂长建 《政法论丛》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43-54,共12页
形式推理已经广泛运用于法律中特别是司法中,但形式推理的形式性、抽象性、主客间性、价值中立与法律的丰富内容、具体语境、主体间性、价值导向还是存在着巨大的缝隙,弥补这缝隙的路径是实现法律形式推理向法律语用推理的转向。法律语... 形式推理已经广泛运用于法律中特别是司法中,但形式推理的形式性、抽象性、主客间性、价值中立与法律的丰富内容、具体语境、主体间性、价值导向还是存在着巨大的缝隙,弥补这缝隙的路径是实现法律形式推理向法律语用推理的转向。法律语用推理不是对形式推理的简单否定,而是在形式推理的基础上体现现代法律的三元维度:一是语境,法律话语的意义是由基于特定情境的正确使用所决定的;二是主体间性,法律言语行为的恰当性正在于其所具有的主体间性;三是正当性,正义是法律的灵魂和生命力之所在。正是这三元维度使法律语用推理克服了法律形式推理的缺陷,既符合法律规范,又符合逻辑规则,确保现代法治的'良法之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语用推理 语境 主体间性 正当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十二怒汉》的话题控制及语用推理艺术 被引量:4
3
作者 袁庆锋 淮艳梅 《电影文学》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103-104,共2页
本文借助于淡化除言语辩论之外的所有场景设计的美国经典法律电影《十二怒汉》,结合话题控制理论、语用推理理论以及语境理论,梳理无法律教育背景的12名陪审员在行使具有法律效力的犯罪嫌疑人有罪无罪裁决权力时,如何用语言思维形式及... 本文借助于淡化除言语辩论之外的所有场景设计的美国经典法律电影《十二怒汉》,结合话题控制理论、语用推理理论以及语境理论,梳理无法律教育背景的12名陪审员在行使具有法律效力的犯罪嫌疑人有罪无罪裁决权力时,如何用语言思维形式及其推理说服思路,完成一致同意的有罪或无罪裁决的共同司法使命,旨在剖析电影的话题设计与人物话语的语用推理魅力,从而彰显电影剧本言语安排的巧思妙想,烘托小场景大空间的电影语言艺术延伸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法律电影 《十二怒汉》 话题 语用推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认知因素的重视程度纵览语用推理研究 被引量:9
4
作者 陈香兰 《外语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27-32,共6页
本文指出语用学领域对语用推理的研究呈现出对认知因素越来越重视的趋势。而认知语言学理论中的概念映射观能部分地解释语用学中为何听读者能快速理解这一难题。本文从重视认知因素的角度,将两领域的研究在语用推理上给予统一梳理,并在... 本文指出语用学领域对语用推理的研究呈现出对认知因素越来越重视的趋势。而认知语言学理论中的概念映射观能部分地解释语用学中为何听读者能快速理解这一难题。本文从重视认知因素的角度,将两领域的研究在语用推理上给予统一梳理,并在此基础上提出认知语用推理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语用推理 认知因素 语用因素 转喻推理模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语言逻辑与语用推理 被引量:6
5
作者 胡泽洪 《学术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2期69-71,共3页
语言逻辑,就是通过对自然语言的语形、语义与语用分析来研究自然语言中的推理的科学;传统逻辑和经典逻辑研究的主要是语形推理或语义推理,语言逻辑研究的则主要是语用推理——所谓语用推理,就是指在推理中需要根据具体的语境因素补充或... 语言逻辑,就是通过对自然语言的语形、语义与语用分析来研究自然语言中的推理的科学;传统逻辑和经典逻辑研究的主要是语形推理或语义推理,语言逻辑研究的则主要是语用推理——所谓语用推理,就是指在推理中需要根据具体的语境因素补充或增加某些省略或缺失的前提才能得出真正的结论的推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语言逻辑 语用推理 自然语言 传统逻辑 经典逻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模糊思维与语用推理 被引量:7
6
作者 吴勇 《学术论坛》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194-197,共4页
模糊思维和语用推理都是大脑中的思维活动,它们有着密切关系。思维的模糊本质决定了语用推理的模糊性,语用推理实质上是一种模糊推理。模糊思维始终贯穿于语用推理的整个过程,从而使推理过程富有“活性”特征,并有效、快速处理交际中话... 模糊思维和语用推理都是大脑中的思维活动,它们有着密切关系。思维的模糊本质决定了语用推理的模糊性,语用推理实质上是一种模糊推理。模糊思维始终贯穿于语用推理的整个过程,从而使推理过程富有“活性”特征,并有效、快速处理交际中话语含义的理解。模糊思维决定了语用推理不同于纯粹的逻辑推理,同时,语用推理不可能、也没有必要走形式化的道路。相比而言,关联理论比其他语用推理模式更强调模糊思维在语用推理中的决定作用,其推理模式可作为语用推理的模糊机制的代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模糊思维 语用推理 会话含义 推理模式 关联理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概念整合、语用推理与转喻认知 被引量:27
7
作者 魏在江 《四川外语学院学报》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90-95,共6页
转喻基于邻近联想,不仅仅是一种修辞格,更是人类感知、认识客观世界以及指称、描述事物的重要手段。转喻既有开放性,又有多维性、临时性、创造性。转喻与隐喻在本质上是一致的,它以人的生活经验为基础,用一种体验、经历去映射、构建和... 转喻基于邻近联想,不仅仅是一种修辞格,更是人类感知、认识客观世界以及指称、描述事物的重要手段。转喻既有开放性,又有多维性、临时性、创造性。转喻与隐喻在本质上是一致的,它以人的生活经验为基础,用一种体验、经历去映射、构建和设定另一种经验与存在,使其更加生动、更加直观。本文从认知语言学和语用学的理论出发,论述了转喻与语用推理、转喻与概念整合的关系,分析了转喻在语言运用中的特点和功能,并从跨空间投射映现理论的视角,探讨了转喻的成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转喻认知 概念整合 语用推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语用推理对听力理解思路的启示 被引量:10
8
作者 靳涵身 《外国语文》 1999年第1期83-89,共7页
语用学的核心部分是对话语含义理解过程的研究,听力教学大有借鉴之处。特别是在听力理解能力的训练方面,语用学的会话含义推导理论可成为听力理解的思路。本文对一些有代表性的语用含义推导理论略作评介,并试图梳理一套对听力理解有... 语用学的核心部分是对话语含义理解过程的研究,听力教学大有借鉴之处。特别是在听力理解能力的训练方面,语用学的会话含义推导理论可成为听力理解的思路。本文对一些有代表性的语用含义推导理论略作评介,并试图梳理一套对听力理解有实际指导意义的听力理解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语用推理 听力理解 推导思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语用推理的定义、种类和模式──语用推理系列研究之三 被引量:5
9
作者 杨先顺 《暨南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1997年第2期126-131,共6页
本文认为语用推理是根据语用规则,结合一定的语境,从语句的字面意义推导出其话语意义的一种推理,它包括索引推理、预设推理、话涵推理、辞格推理等形式,语用推理有其特有的模式。
关键词 语用推理 语境 语用规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层次转喻与语用推理 被引量:1
10
作者 陶丽 苏晓军 《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145-147,共3页
本文在认知语言学框架下对多层次转喻现象进行了讨论,并重点阐述其语用推理功能。转喻作为人类基本认知方式,在语言的各个层面都有体现。转喻不是孤立的存在,它们之间可以形成各种错综复杂的直接和间接转喻链关系;多层次性是自然语言中... 本文在认知语言学框架下对多层次转喻现象进行了讨论,并重点阐述其语用推理功能。转喻作为人类基本认知方式,在语言的各个层面都有体现。转喻不是孤立的存在,它们之间可以形成各种错综复杂的直接和间接转喻链关系;多层次性是自然语言中转喻的基本存在特征,而不同层次的转喻链为语用推理提供了基本路径和必要前提,是转喻实现其推理功能的基本手段。高层面的转喻推理通常建立在低层面的转喻推理之上,但有时前者也可以成为后者的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层次转喻 转喻链 语用推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语用推理与话语理解 被引量:1
11
作者 邱采真 龚梅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3年第6期150-153,共4页
以Sperber和Wilson的关联理论为指导,探讨了语用推理在话语理解的两个阶段——对明示意义的理解和对隐含意义的理解中的作用。在解读明示意义的过程中,语用推理的作用主要表现为识别歧义,收窄和拓宽概念编码的意义。在明示意义的基础上... 以Sperber和Wilson的关联理论为指导,探讨了语用推理在话语理解的两个阶段——对明示意义的理解和对隐含意义的理解中的作用。在解读明示意义的过程中,语用推理的作用主要表现为识别歧义,收窄和拓宽概念编码的意义。在明示意义的基础上,听话人借助语用推理机制推导出话语的隐含前提和隐含结论,从而理解说话人的话语意图,完成语言交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语用推理 话语理解 关联理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关联理论与语用推理 被引量:27
12
作者 胡健 《山东外语教学》 2001年第2期45-48,共4页
关联理论是语用学研究中出现的一个新理论,它不仅试图回答有关交际的哲学问题,而且还对话语理解过程的心理问题做出解释.本文首先回顾语用学的基本理论,论述关联理论的由来和发展;然后探讨关联理论的基本内容;接着讨论交际中的关联与语... 关联理论是语用学研究中出现的一个新理论,它不仅试图回答有关交际的哲学问题,而且还对话语理解过程的心理问题做出解释.本文首先回顾语用学的基本理论,论述关联理论的由来和发展;然后探讨关联理论的基本内容;接着讨论交际中的关联与语用推理,旨在说明关联理论指导下的推理过程;最后评价关联理论作为语用推理过程理据的优点与不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交际 关联 语用推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Tom Swifties含义的语用推理机制研究 被引量:6
13
作者 杨先明 《外语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25-28,共4页
Tom Swifties是一种含有双关语义的英语幽默句式。本文简要介绍其句法结构,并研究其语义结构,指出在其表层结构之下还隐含着另一层深层结构。在此基础上,本文进一步研究其语用推理机制,指出交际者在识解Tom Swifties时,是利用话语内部... Tom Swifties是一种含有双关语义的英语幽默句式。本文简要介绍其句法结构,并研究其语义结构,指出在其表层结构之下还隐含着另一层深层结构。在此基础上,本文进一步研究其语用推理机制,指出交际者在识解Tom Swifties时,是利用话语内部不同部分之间的相邻/相似性来发现隐含的深层结构,并运用基于心理模型的语用推理模型来理解其含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OM Swifties 相邻/相似 语用推理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转喻认知机制的语用推理研究 被引量:4
14
作者 江晓红 《山东外语教学》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10-16,共7页
语用学和认知语言学都关注语言理解中推理的作用,但它们的侧重点却有所不同。认知语言学认为言语交际中的推理与激活人们大脑中的概念结构有关,强调概念的激活和映现在语言理解和推理中的主导作用;而语用学则更关注语境和语用原则的作... 语用学和认知语言学都关注语言理解中推理的作用,但它们的侧重点却有所不同。认知语言学认为言语交际中的推理与激活人们大脑中的概念结构有关,强调概念的激活和映现在语言理解和推理中的主导作用;而语用学则更关注语境和语用原则的作用。本文在讨论推理的语用和认知研究的基础上,分析转喻认知在语用推理中的作用,探讨指称锁定、言语行为和含义推导的转喻认知机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转喻认知 语用推理 指称锁定 言语行为 含义推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语用推理语义化与古汉语中一类形容词的产生 被引量:2
15
作者 宋亚云 《湖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118-126,共9页
古汉语动词演变为形容词有三条途径:一是及物动词通过反宾为主用法,发展为不及物状态动词,再发展为形容词;二是由不及物状态动词发展为形容词;三是通过"语用推理语义化"发展为形容词。在汉语史中,有一些动词发展为形容词不能... 古汉语动词演变为形容词有三条途径:一是及物动词通过反宾为主用法,发展为不及物状态动词,再发展为形容词;二是由不及物状态动词发展为形容词;三是通过"语用推理语义化"发展为形容词。在汉语史中,有一些动词发展为形容词不能用"结果状态焦点化"的认知动因来解释,如"重、堵、挤、飘、吵、闹、沉、浮、透"等。在这9个动词中,既有及物动词,如"重、堵、挤";也有不及物动词,如"飘、吵、闹";还有本为不及物动词,后通过使动用法发展为及物动词的,如"沉、浮、透"。这9个动词都是通过语用推理语义化途径发展为形容词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语用推理 动词 形容词 语义化 古汉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日语非规约性间接言语行为的语用推理 被引量:2
16
作者 陈小明 《外语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32-36,共5页
文章以关联理论为基础,从一般形式和特殊形式两个方面对日语非规约性间接言语行为的语用推理进行考察。一般的非规约性间接言语行为字面意义能被传递,其语用推理是一条信息群的连锁反应过程。特殊的非规约性间接言语行为是指隐喻、反语... 文章以关联理论为基础,从一般形式和特殊形式两个方面对日语非规约性间接言语行为的语用推理进行考察。一般的非规约性间接言语行为字面意义能被传递,其语用推理是一条信息群的连锁反应过程。特殊的非规约性间接言语行为是指隐喻、反语、同语反复等,字面意义不能被传递,其语用推理是两组信息群的相互作用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规约性 间接言语行为 语用推理 关联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盖士达的潜预设理论——语用推理系列研究之二 被引量:1
17
作者 杨先顺 《学术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1998年第5期60-64,共5页
曾几何时,逻辑学家还在为语用现象的复杂性一愁莫展,而现在他们似乎更有信心来直面纷纭复杂的语用世界,因为,格莱尔德·盖士达(Gerald Gazdar)提出的潜隐涵理论和潜预设理论,以及与此相关的形式化处理,提出了许多独到的见解... 曾几何时,逻辑学家还在为语用现象的复杂性一愁莫展,而现在他们似乎更有信心来直面纷纭复杂的语用世界,因为,格莱尔德·盖士达(Gerald Gazdar)提出的潜隐涵理论和潜预设理论,以及与此相关的形式化处理,提出了许多独到的见解和行之有效的方法。在系列研究之一中,我们详细讨论了盖士达的潜隐涵理论,本文则侧重探讨一下他的潜预设理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预设 语用推理 语用现象 见解 形式化 方法 信心 系列研究 处理 复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电影《非诚勿扰》会话中的语用推理和控制 被引量:1
18
作者 王松岩 杜芳 《电影评介》 2010年第7期61-61,79,共2页
《非诚勿扰》的会话充满了交际技巧,给观众幽默风趣的享受。从会话含意理论和关联论解读电影,可以深刻的感受电影语言的魅力。通过语用推理,听话人就可以理解说话人的意思和意图,然后做出反应和应答。言语交际都是关联的,说话人的话语... 《非诚勿扰》的会话充满了交际技巧,给观众幽默风趣的享受。从会话含意理论和关联论解读电影,可以深刻的感受电影语言的魅力。通过语用推理,听话人就可以理解说话人的意思和意图,然后做出反应和应答。言语交际都是关联的,说话人的话语有一种控制力,可以控制听话人的语用推理,获得预期的控制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会话含意 语用推理 关联 控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语用推理,优化听力教学 被引量:2
19
作者 栾爱春 《中小学英语教学与研究》 北大核心 2014年第7期37-41,共5页
一、引言 笔者对一所省四星级普通高中高二年级两个班共120名学生进行了“高中生英语听力训练与解题现状”问卷调查。调查发现,55%的同学在听力理解过程中较多依赖外来信息(所听到的音、词、短语、句子等)理解,难以准确把握会话... 一、引言 笔者对一所省四星级普通高中高二年级两个班共120名学生进行了“高中生英语听力训练与解题现状”问卷调查。调查发现,55%的同学在听力理解过程中较多依赖外来信息(所听到的音、词、短语、句子等)理解,难以准确把握会话的隐含意义、情感和态度。教学中,多数教师把听力课上成听力测试课,常见模式是教师播放听力——学生做听力选择题一核对答案。整个过程气氛沉闷,学生情感压抑,缺少主动和互动,教学效果不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听力教学 语用推理 学生情感 优化 英语听力训练 听力理解过程 问卷调查 高二年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试述语用推理在思想交流中的适用性
20
作者 刘良琼 《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2001年第5期30-32,共3页
在当前我国的自然语言逻辑研究中 ,语用推理是一个受到关注的问题。本文从人们思想交流的实际出发 ,通过语用推理和语形推理的比较 ,说明了语用推理由于包含着语境的因素 ,克服了语形推理因为脱离语境而导致的局限性 ,因此表达思想更全... 在当前我国的自然语言逻辑研究中 ,语用推理是一个受到关注的问题。本文从人们思想交流的实际出发 ,通过语用推理和语形推理的比较 ,说明了语用推理由于包含着语境的因素 ,克服了语形推理因为脱离语境而导致的局限性 ,因此表达思想更全面、更深刻 ,表达情感更准确、更生动。这就决定了语用推理在人们的思想交流活动中 ,具有很强的适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语用推理 语形推理 语境 适用性 思想交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