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在”的语法考察与生存论回溯——海德格尔《形而上学导论》对存在论的奠基
1
作者 吴宏政 《学习与探索》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56-59,共4页
从语法考察入手并进而破解希腊的"在"的生存论意义,是海德格尔冲破自柏拉图以来的传统形而上学的"唯一通道"。在《形而上学导论》中,海德格尔展开了对"在"的"语法考察",从而初步完成了对希腊... 从语法考察入手并进而破解希腊的"在"的生存论意义,是海德格尔冲破自柏拉图以来的传统形而上学的"唯一通道"。在《形而上学导论》中,海德格尔展开了对"在"的"语法考察",从而初步完成了对希腊生存论的回溯,为后来《存在与时间》中成熟的存在论奠定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语法考察 生存论 “在” 海德格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工智能会成为能动主体吗——从语言哲学的视角看
2
作者 李国山 《上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92-101,共10页
人工智能的兴起与哲学的语言转向密不可分。图灵最早从语言哲学的视角探讨了机器如何识别形式化语言并进行思考和推理的问题。他还描绘了具有类似人类智能、情感和行动能力的机器人形象。随后的人工智能研究也大都围绕机器的语言识别、... 人工智能的兴起与哲学的语言转向密不可分。图灵最早从语言哲学的视角探讨了机器如何识别形式化语言并进行思考和推理的问题。他还描绘了具有类似人类智能、情感和行动能力的机器人形象。随后的人工智能研究也大都围绕机器的语言识别、运用和翻译能力而展开,直至构建起一个个生成式大语言模型。这些模型确实展现出高超的语言能力,可以同人类用户进行有效的沟通。只是这些智能模型究竟可否作为主体而存在,是否拥有认知能力,能否参与语言游戏,进而是否应该承担道德和法律责任等问题,尚存在巨大争议。既然人工智能是在哲学的语言转向背景下诞生的,或许可以从语言哲学的视角来审视这些问题,尽管难以给出任何一般性的答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智能 能动主体 语法考察 治疗哲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工智能与人类智能:两套概念,两种语言游戏 被引量:8
3
作者 李国山 《上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26-33,共8页
人工智能的快速发展引发了一系列哲学问题,尤其是人工智能与人类智能的关系问题。维特根斯坦虽未能见证人工智能的大发展,却对机器感觉与思维乃至机器情感与意志问题做过不少论述,表达出对人工智能技术的前瞻性见解。他通过对与人工智... 人工智能的快速发展引发了一系列哲学问题,尤其是人工智能与人类智能的关系问题。维特根斯坦虽未能见证人工智能的大发展,却对机器感觉与思维乃至机器情感与意志问题做过不少论述,表达出对人工智能技术的前瞻性见解。他通过对与人工智能相关的诸多概念的语法考察,明确指出这些概念只有在人工智能研究领域内才能获得正当使用,而一旦越出这一领域与人类智能的相关概念相混同时,便会引发哲学上的混乱。这样的混乱正是维特根斯坦试图加以清除的。可借助他提出的"锤子比喻"来理解他关于人工智能与人类智能之关系的看法及其启发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智能 人类智能 锤子比喻 语法考察 维特根斯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维特根斯坦哲学的分期及其弊端 被引量:2
4
作者 李国山 《河北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20-27,共8页
学术界一般将维特根斯坦哲学分为前期和后期两个阶段,并认为这两个时期的思想是截然不同的,因此便有两个维特根斯坦之说。这种区分的直接依据是维特根斯坦两个时期的哲学工作间隔了长达10年时间,当然还有维特根斯坦本人后来对其前期思... 学术界一般将维特根斯坦哲学分为前期和后期两个阶段,并认为这两个时期的思想是截然不同的,因此便有两个维特根斯坦之说。这种区分的直接依据是维特根斯坦两个时期的哲学工作间隔了长达10年时间,当然还有维特根斯坦本人后来对其前期思想的反思和批评。然而,这些因素显然被过分强调了。维特根斯坦一生的哲学探讨是围绕同一主题展开的:我们是如何被语言引向抽象的哲学问题的?他从各个视角审视这一问题。无论是逻辑分析方法的使用,还是语法考察的施行,都试图帮助人们弄明白哲学困扰的来源,从而摆脱由此而来的理智烦恼。因此,只有将维特根斯坦哲学作为一个整体看待,才有利于如实把握其思想内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语言批判 逻辑分析 语法考察 连续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如何消解他心难题?——从维特根斯坦的“甲虫比喻”谈起
5
作者 李国山 《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17-28,共12页
维特根斯坦认为,像其他所有哲学难题一样,他心难题也无法从正面予以解答。我们所能做的,只是尽量详细地考察像“疼痛”“思考”“我理解”“我知道”等这样一些心理学表达式的日常用法,看清同一表达式的各种不同用法之间的区别与联系,... 维特根斯坦认为,像其他所有哲学难题一样,他心难题也无法从正面予以解答。我们所能做的,只是尽量详细地考察像“疼痛”“思考”“我理解”“我知道”等这样一些心理学表达式的日常用法,看清同一表达式的各种不同用法之间的区别与联系,以抵御寻求心理现象之共同本质的强烈诱惑。一旦彻底扭转探究思路,关于他心的传统本体论和认识论难题便有望迎刃而解。不过,由于我们人类自主使用语言的实践活动异常复杂,要理解任何一个言语行为并对之做出有效的回应都非常困难,所以,任何一项关于心理学表达式的语法考察都只能在具体的语言游戏之中进行,并竭尽所能地考虑到方方面面的情况,包括像掩饰、假装、说谎等等通常被视作语言的负面运用的情形。尽管如此,只要我们彼此保持开放,他心将不成其为难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他心难题 语法考察 外在标准 开放性 维特根斯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