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评《语法与修辞》 (广西版)中的析句法
1
作者 陆丙甫 《汉语学习》 1986年第6期44-46,共3页
由全国外语院系《语法与修辞》编写组撰写,广西人民出版社1981年出版的《语法与修辞》(修订本),以简明扼要见长,比较适合外语院校学生学习汉语语法和修辞之用。但不少用过这本书的学生反映,该书的句子分析方法较难理解和掌握。这恐怕主... 由全国外语院系《语法与修辞》编写组撰写,广西人民出版社1981年出版的《语法与修辞》(修订本),以简明扼要见长,比较适合外语院校学生学习汉语语法和修辞之用。但不少用过这本书的学生反映,该书的句子分析方法较难理解和掌握。这恐怕主要是该书析句总原则的不明确及某些具体析句方法的处理不当所引起的。这些缺点,同整个汉语语法学的研究水平直接相关,带有一定的普遍性。本文以该书为例,对这些问题略作分析。 该书的词组分析主要采用直接成分(IC)分折法即层次分折法,但句子分析仍以传统的成分分析法为主,不过同时也指出了:“对于一个由词组或复杂词组构成的句子成分来说,本身还包含一个复杂的结构关系。为了更好地掌握语言的内部结构,我们可以进一步对词组进行结构层次的分析,一直分析到单词为止”(p105)。这样把词组分析和句子分析分化开来,固然有其好处,但也带来了一个严重的问题,那就是两者间的界限难以明确。这主要表现在句子的成分分析应该分析到什么程度为止,如果说再往下的分析就可看作局部性的词组分析而应转为采用层次分析的话。以下所谈各点问题,可以说都是限度不明这个主要矛盾的种种具体表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定语 语法与修辞 主语 析句法 主谓谓语 宾语 词组分析 连谓 句子分析 复杂词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郭绍虞重视汉语修辞的文学批评意识
2
作者 毛宣国 《中国文学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50-158,共9页
重视汉语修辞问题不仅是郭绍虞语言研究的重要特点,也是其文学批评意识的体现。它具体表现在其批评史著作对中国“文学”观念的把握和对“文体”“文气”“音律”一类问题的阐释,以及提出“语法修辞结合论”主张等方面。郭绍虞的文学批... 重视汉语修辞问题不仅是郭绍虞语言研究的重要特点,也是其文学批评意识的体现。它具体表现在其批评史著作对中国“文学”观念的把握和对“文体”“文气”“音律”一类问题的阐释,以及提出“语法修辞结合论”主张等方面。郭绍虞的文学批评对于汉语修辞的重视,不仅体现了将文学现象与语言现象结合起来阐释中国文学理论问题的方法特色,而且突出了修辞在语言活动和文学批评中的地位,突出了中国文学批评紧密联系汉语修辞实践的理论特色,启发人们从“汉语性”和修辞批评角度思考中国文学批评的理论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郭绍虞 汉语修辞 中国文学批评 语法与修辞结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汉语部三十年的回顾
3
作者 陈海珍 《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学报》 1994年第5期15-18,共4页
“十月二十四日”是个值得二外人纪念的日子,因为这一天是我们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的生日。 1964年10月24日——1994年10月24日,二外走过了三十年。三十年来,二外经历了坎坎坷坷,风风雨雨,这使她更加成熟,更加坚强。 与二外同呼吸,共... “十月二十四日”是个值得二外人纪念的日子,因为这一天是我们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的生日。 1964年10月24日——1994年10月24日,二外走过了三十年。三十年来,二外经历了坎坎坷坷,风风雨雨,这使她更加成熟,更加坚强。 与二外同呼吸,共命运的汉语部也迎来了三十周岁。三十年来,汉语部的教职工在二外这块土地上挥撒着汗水,辛勤地耕耘。在为国家培养了既懂外语、又有扎实的汉语基础的外语人才方面,他们也作出了自已的贡献。 回顾汉语部三十年的历史,可分为以下两个方面来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语部 教研室 北京市高等教育自学考试 汉语教学 三十年 留学生 语法与修辞 《古代汉语》 现代汉语 外语院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对翻译中篇章逻辑问题的思考
4
作者 冯百才 《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学报》 1995年第6期43-51,共9页
对翻译中篇章逻辑问题的思考冯百才词句合成的最大单位是篇章。因此,翻译的最终着眼点应该是篇章。构成篇章有三个要素:①中心思想:指基本的主题或观点,即要达到的交际目的。②材料或信息:指事实现象或理论根据,体现为不同层次上... 对翻译中篇章逻辑问题的思考冯百才词句合成的最大单位是篇章。因此,翻译的最终着眼点应该是篇章。构成篇章有三个要素:①中心思想:指基本的主题或观点,即要达到的交际目的。②材料或信息:指事实现象或理论根据,体现为不同层次上的语句。③逻辑结构:指语言文字结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逻辑问题 关联词语 汉语 法语语法 语义成分 复合句 逻辑关系 语法与修辞 句子 句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