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语文第三册教材说明 |
梁俊英
|
《四川教育》
|
2001 |
0 |
|
2
|
初中语文第三册第一、二单元能力迁移训练 |
|
《语文世界(上旬刊)》
|
1996 |
0 |
|
3
|
“学写留言条”(小学语文第三册) |
陶金通
|
《四川教育》
|
1999 |
0 |
|
4
|
《小鸭子得救了》(小学语文第三册) |
杨颖超
|
《四川教育》
|
1999 |
0 |
|
5
|
初中语文第三册复习题 |
李洪泽
|
《中学语文园地(初中版)》
|
2000 |
0 |
|
6
|
直观演示 突破难点——第三册《画鸡蛋》教学难点突破 |
杨亚玲
|
《四川教育》
北大核心
|
1995 |
0 |
|
7
|
初中语文知识的几个问题(续) |
易平
|
《中学语文园地(初中版)》
|
2000 |
0 |
|
8
|
低年级语文教学中课堂表演作用刍议 |
陈爱云
|
《青海教育》
|
2000 |
0 |
|
9
|
《窗前的气球》教学案例 |
张雯
邓世闻
谭霓
赵兴龙(指导与点评)
|
《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
北大核心
|
2007 |
0 |
|
10
|
运用两种思维方式化解教学难点——《灯下漫笔》课例谈 |
罗安捷
|
《语文建设》
北大核心
|
2008 |
1
|
|
11
|
《泪珠与珍珠》是思乡怀人之作吗? |
巩靖宇
刘向军
|
《语文建设》
北大核心
|
2006 |
1
|
|
12
|
“欸乃”的“乃”应读为ǎi |
李爱华
张安威
|
《现代语文(下旬.语言研究)》
|
2006 |
0 |
|
13
|
由《赤壁赋》谈苏轼思想形成原因 |
范晓丽
|
《现代语文(理论研究)》
|
2005 |
0 |
|
14
|
关于《蜡烛》一文的一点疑问 |
汪宓
|
《语文建设》
CSSCI
北大核心
|
2005 |
0 |
|
15
|
把课堂交给学生——《我愿意是急流》教学纪实 |
王元华
|
《语文建设》
CSSCI
北大核心
|
2003 |
0 |
|
16
|
精彩,就在这里绽放 |
凌芬
|
《江苏教育》
|
2005 |
0 |
|
17
|
如何理解《守财奴》的结尾 |
|
《语文世界(上旬刊)》
|
1997 |
0 |
|
18
|
歌诀识字效果好 |
余正良
|
《四川教育》
|
2006 |
0 |
|
19
|
古人为何将老人称作丈人? |
|
《语文世界(上旬刊)》
|
1997 |
0 |
|
20
|
这个问题谁来答 |
|
《语文世界(上旬刊)》
|
2000 |
0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