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题名例谈语文实践课渗透传统文化的途径
被引量:1
- 1
-
-
作者
高栋彦
-
机构
江苏经贸职业技术学院
-
出处
《语文建设》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X期75-77,共3页
-
文摘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要求语文教学不仅要让学生学习到教材要求的内容,还要求语文课堂要鲜活、生动起来,走出传统语文教学的模式,打造语文综合实践课堂。学生在生活中接触的中华传统文化不多,语文综合实践课堂恰好给了学生这样一个机会,有效地促进了学生对于传统文化的学习。
-
关键词
中华传统文化
语文实践课
传统语文教学
语文课程标准
实践课堂
义务教育
语文课堂
学生
-
分类号
G633.3
[文化科学—教育学]
-
-
题名语文教学案例研究(下):“语文实践课”的冷漠者
- 2
-
-
作者
陈桂芬
-
机构
天津耀华中学
-
出处
《学科教育》
2000年第11期5-29,共25页
-
文摘
[案例 ]为了增加学生的实践活动 ,提高学习语文的兴趣 ,我在高一年级任教班级开辟了语文实践园地 ,构想每两周抽出一节课 ,做一些专项训练。对于这一设想 ,我以为学生会举双手拥护 ,谁知 ,在我让学生谈创意时 ,收到了这样一份答卷 (这个同学其真名隐去 ,假定为A)。我对语文实践课并不抱十分乐观的态度 ,它的建立就好像晋朝的成立一样根基不稳 ,难以长久。但这并不代表我不支持。我只是担心它是否能长久 :1、时间。每周五节课仍有紧张之感 ,最后很可能虎头蛇尾 ,草草收场。2、人们的心态。现在热情高 ,但很快会被繁重的学业所累 ,有余力投入语文修养训练的终是少数。花费大量精力、时间 。
-
关键词
中学语文
语文教学
教学案例研究
语文实践课
-
分类号
G633.3
[文化科学—教育学]
G424
-
-
题名“语文实践”微型课初探
被引量:2
- 3
-
-
作者
陈健
-
机构
江苏泰兴市根思初级中学
-
出处
《教学与管理(中学版)》
2003年第03M期49-50,共2页
-
-
关键词
“语文实践”微型课
中学
课程标准
课型
教学内容
教学策略
-
分类号
G633.3
[文化科学—教育学]
-
-
题名语文课是语文实践活动课
- 4
-
-
-
出处
《语文建设》
北大核心
2009年第7期26-26,共1页
-
文摘
王尚文、王诗客在《语文课是语文实践活动课》一文中认为,语文课是以语文为内容、以语文为旨归的实践活动课。语文能力只有在语文实践活动中才有可能得到培养和提升,这是语文教学的不二法门。语文教育作为一种实践活动具有如下两个特征:一是必须以学生为读写听说实践的主体;二是不能没有教师的组织、启发、引导和帮助。学生作为实践主体有其特殊性,他们尚处于成长、发展过程中,在相关的实践活动中,还缺乏应有的主体意识,于是教师之教就成为必不可缺的重要条件。
-
关键词
语文实践活动课
语文课
语文能力
不二法门
语文教学
听说实践
语文教育
实践主体
-
分类号
G623.2
[文化科学—教育学]
G633.3
[文化科学—教育学]
-
-
题名语文综合实践活动课:万紫千红总是春
- 5
-
-
作者
董一菲
-
机构
黑龙江牡丹江二中
-
出处
《中学语文教学》
2006年第9期34-35,共2页
-
-
关键词
语文综合实践活动课
语文综合实践课
课程改革
语文教师
自立性
开放性
生成性
新课程
-
分类号
G633.3
[文化科学—教育学]
-
-
题名语文综合实践活动探索
被引量:1
- 6
-
-
作者
王俊相
-
机构
山东省莱芜市莱城区教研室
-
出处
《当代教育科学》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8期61-62,共2页
-
文摘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也是语文实践。”语文综合实践活动课是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自主进行的语文学习活动,它是基于学生的经验,密切联系学生学习、生活和社会实际,注重学生自主、探究、合作学习的过程,体现了学生对语文知识的综合运用。开展语文综合实践活动课,有利于学生在实践中学习和研究,有利于语文课程和其他课程、书本知识和生活实际的联系,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整体推进和协调发展。在语文综合实践活动课的探索、尝试中,我们充分利用学校、家庭和社会等教育资源,拓展学生的学习空间,以增加学生语文实践的机会。
-
关键词
语文综合实践活动课
《语文课程标准》
语文实践能力
语文学习活动
学生自主
社会实际
生活实际
学生学习
-
分类号
G633.3
[文化科学—教育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