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语义差别法的上海街道空间感知研究 被引量:57
1
作者 王德 张昀 《同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7期1000-1006,共7页
文章借助语义差别法研究上海8条具有代表性的街道的空间感知特征及其与街道的客体指标之间的关系,为街道空间的人性化设计提供参考.研究表明,街道的客体指标主要影响人们对街道空间的特色、氛围和形态的感知,其中,街道长度的影响力最大... 文章借助语义差别法研究上海8条具有代表性的街道的空间感知特征及其与街道的客体指标之间的关系,为街道空间的人性化设计提供参考.研究表明,街道的客体指标主要影响人们对街道空间的特色、氛围和形态的感知,其中,街道长度的影响力最大,街道曲折度和界面连续度的影响力次之,绿化覆盖率的影响力较弱,而交叉口线密度对空间感知基本没有影响.街道的质感、连续感、醒目感和中心感等感知较为复杂,无法为本次调查所选取的客体指标所解释;客体指标和心理量之间存在交叉影响,与客体指标预期相关的心理量和实际相关的心理量并不完全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语义差别 空间感知 街道空间 上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AHP-PCA与语义差异法的晋城市森林公园景观质量评价体系构建 被引量:1
2
作者 常朦朦 马星玮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208-216,共9页
【目的】以游客直观心理感受为前提,量化评估晋城市白马寺山森林公园景观建设质量,为晋城市森林公园高质量发展提供理论参照。【方法】以晋城市白马寺山森林公园作为研究样地,基于文献分析和问卷调查方法,建立涵盖景观生态质量、景观美... 【目的】以游客直观心理感受为前提,量化评估晋城市白马寺山森林公园景观建设质量,为晋城市森林公园高质量发展提供理论参照。【方法】以晋城市白马寺山森林公园作为研究样地,基于文献分析和问卷调查方法,建立涵盖景观生态质量、景观美学价值、景观游憩功能、景观康养功能和景观社会功能五个维度的森林公园景观质量评价指标体系。借助AHP-PCA主客观相结合方法对指标进行赋权,并利用语义差异法对晋城市白马寺山森林公园景观质量进行评分。【结果】1)经赋权后,指标权重景观生态质量为0.218、景观美学价值为0.443、景观游憩功能为0.107、景观康养功能0.139和景观社会功能0.093,呈现景观美学价值>景观生态质量>景观康养功能>景观游憩功能>景观社会功能的排列顺序;2)采用语义差异法对晋城市白马寺山森林公园景观质量19项二级指标进行打分,得出森林公园景观质量平均得分为1.262分,且各项指标均为正向;3)综合AHP-PCA法与语义差异法评价得出,晋城市白马寺山森林公园景观质量综合得分为81.543分,能够较好满足游客需求。【结论】基于评价结果,提出厚植生态优势,提升森林公园美学价值;践行绿色发展理念,提高森林公园生态质量;建设森林康养基地,助力健康中国战略的建议,以此推动晋城市森林公园建设实现高质量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景观质量评价 晋城市森林公园 层次分析(AHP) 主成分分析(PCA) 语义差异(sd)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山岳型景区景观审美语义模型研究--以太白山为例 被引量:4
3
作者 钟鸣 赵振斌 +1 位作者 张春晖 李小永 《浙江大学学报(理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368-376,共9页
山岳型景区一直是热门旅游目的地之一,关于山岳型景区景观审美的研究目前尚较少见。以太白山为例,从游记文本中提取评判词表,运用美景度评价(SBE)法和语义差别(SD)法分别得到风景照片的美景度值和景观要素测量值,结合因子分析法、多元... 山岳型景区一直是热门旅游目的地之一,关于山岳型景区景观审美的研究目前尚较少见。以太白山为例,从游记文本中提取评判词表,运用美景度评价(SBE)法和语义差别(SD)法分别得到风景照片的美景度值和景观要素测量值,结合因子分析法、多元线性回归法和词频分析法,自下而上构建山岳型景区景观审美语义计算式。研究发现,山岳型景区景观审美由激励性、和谐性、多样性和神秘性4个维度组成,且以激励性、和谐性为主导,反映的是对山岳型景区景观“刚柔疏密共存”的审美要求,其中,“势”之美最为重要,“色”之美多角度影响审美。通过选取合适的观景台位置、植被和建筑材料,提升山岳型景区的旅游体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山岳型景区 审美语义模型 SBE sd 太白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声景观边缘效应对福州西湖公园声景观评价的影响 被引量:8
4
作者 张薇 洪昕晨 +3 位作者 段芮 郑艺琦 林洲瑜 兰思仁 《声学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503-508,共6页
基于声景生态学,研究城市公园声景观边缘效应,以福州西湖公园为研究对象,采用实地调查法及语义差别法(Semantic Differential Method,SD),进行城市公园边界内外两侧空间的声景观评价。结果表明:(1)公园绿地边缘对声景观有优化作用,大部... 基于声景生态学,研究城市公园声景观边缘效应,以福州西湖公园为研究对象,采用实地调查法及语义差别法(Semantic Differential Method,SD),进行城市公园边界内外两侧空间的声景观评价。结果表明:(1)公园绿地边缘对声景观有优化作用,大部分情况下,声景观边缘效应在公园边缘外侧比内侧更明显,该效应一定程度上会影响景观使用者的心理感知;(2)公园不同质边缘的声景观边缘效应强度依次为:地形>种植>水体>广场;(3)受声景观边缘效应影响较大的项目包括:噪声、气氛、美感、情绪、舒适度、愉悦度、吸引力。该研究将城市公园声景观评价由公园内部拓展到公园边缘及外部,为城市公园声景观的规划设计和声景观边缘效应研究提供了重要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声景观边缘效应 城市公园 语义差别(sd)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疗养院康复景观环境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 被引量:10
5
作者 郑洁 俞益武 包亚芳 《浙江农林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919-926,共8页
以浙江省杭州市4家疗养院为研究对象,基于层次分析法(AHP法)从康复景观空间多样化、康体设施人性化、道路交通便捷性、软质康复景观丰富度、人体感知舒适性5个评价目标和24个评价因子,构建疗养院康复景观环境评价指标体系;结合语义分析... 以浙江省杭州市4家疗养院为研究对象,基于层次分析法(AHP法)从康复景观空间多样化、康体设施人性化、道路交通便捷性、软质康复景观丰富度、人体感知舒适性5个评价目标和24个评价因子,构建疗养院康复景观环境评价指标体系;结合语义分析法(SD法)对康复景观环境的主观评价结果进行调查分析。结果表明:杭州4家疗养院康复景观综合评分从大到小排序为陆军杭州疗养院(0.737),空军疗养院(0.712),望江山疗养院(0.622),中国兵器装备集团杭州疗养院(0.601),并针对评价目标分别提出康复景观优化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景观生态学 康复景观 疗养院 层次分析(AHP) 语义分析(sd) 评价指标 杭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居住街区街道空间友好性评价研究——基于居民主观测度视角 被引量:11
6
作者 周扬 钱才云 魏子雄 《南方建筑》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69-77,共9页
居住街区街道作为数量最多、居民日常使用最频繁的空间类型,其步行友好性的提升具有完善街道低碳交通功能和增强其社交属性的双重内涵。以南京河西地区居住街区街道为研究对象,调研步行者对街道空间环境的主观感知与街道的客体环境指标... 居住街区街道作为数量最多、居民日常使用最频繁的空间类型,其步行友好性的提升具有完善街道低碳交通功能和增强其社交属性的双重内涵。以南京河西地区居住街区街道为研究对象,调研步行者对街道空间环境的主观感知与街道的客体环境指标,提取共性评价因子,获取步行者对街道的心理评价结构为社交、空间氛围、绿植和设施四项主成分因子。在街道各项评分的基础上,对街道主观评价与客体指标作相关性分析,解析街道客体指标对居民心理感知的影响机理:界面通透系数、商业互动界面占比和服务设施数量影响社交感知;街道宽度、街道高宽比、居住区出入口密度、节点公共广场密度及灌乔木覆盖比等影响空间氛围的感知;街道宽度、边界绿化密度、隔离绿化密度及乔木遮荫率影响绿植感知;服务设施数量和商业互动界面占比会影响设施使用便利性感知。之后针对性提出利于步行友好的居住街区街道空间环境指标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步行友好 居住街区 街道空间 语义差别 相关性 主观测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山大学南校区校前区空间特征分析及建议
7
作者 林琳 林敏慧 《现代城市研究》 2008年第7期58-64,共7页
本文以中山大学南校区的4个校前区为研究对象,通过语义差别法(SD法)和直接观察法等对各个校前区空间的现状特点和行为特征进行分析,分析位于校园不同功能区的校前区使用者及其行为差异,以及不同的行为特征对空间的需求差异,对不同主导... 本文以中山大学南校区的4个校前区为研究对象,通过语义差别法(SD法)和直接观察法等对各个校前区空间的现状特点和行为特征进行分析,分析位于校园不同功能区的校前区使用者及其行为差异,以及不同的行为特征对空间的需求差异,对不同主导功能的校前区空间提出设计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校前区 语义差别 行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产品造型设计中面向多维感知KE模型的构建 被引量:7
8
作者 周庆燕 何利力 郑军红 《包装工程》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2期164-168,189,共6页
目的提出面向多维感知的KE模型,解决完整表达消费者的情感需求,以及消费者需求向产品设计要素转化所得的结果时,提高产品形态设计阶段的实用价值的问题。方法首先采用语义差异法(SD)及主成分分析法构建消费者情感认知空间,然后利用多感... 目的提出面向多维感知的KE模型,解决完整表达消费者的情感需求,以及消费者需求向产品设计要素转化所得的结果时,提高产品形态设计阶段的实用价值的问题。方法首先采用语义差异法(SD)及主成分分析法构建消费者情感认知空间,然后利用多感官多维度的特征解构方法获得多维造型特征空间,在此基础上通过偏最小二乘法分析贡献率,建立多维造型特征空间与情感认知空间的映射关系,得到不同情感下对应的产品设计要素。结论利用KE模型获得了产品设计中造型特征要素与感性意象词的映射关系,解决了一维KE模型情感需求不全面的问题,同时向相关企业和设计者推荐产品设计中的关键设计要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KE模型 语义差异(sd) 主成分分析 多维感知 特征解构 偏最小二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站前广场声环境调查与评价——以太原站和太原南站站前广场为例 被引量:3
9
作者 梁璐 刘宇峰 史晓峰 《声学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702-709,共8页
以太原站和太原南站站前广场为例,采用客观测量和主观问卷相结合的方式,对站前广场的声环境进行调查研究。调查结果表明,两个站前广场声环境质量基本达标,但有部分区域噪声值超标。得益于整体规划合理并设有绿化带等原因,太原南站站前... 以太原站和太原南站站前广场为例,采用客观测量和主观问卷相结合的方式,对站前广场的声环境进行调查研究。调查结果表明,两个站前广场声环境质量基本达标,但有部分区域噪声值超标。得益于整体规划合理并设有绿化带等原因,太原南站站前广场声环境满意度较高。社会生活噪声是站前广场的主要声源,其中以广播宣传声为主;铁路列车声是站前广场特有的声源。基于语义差别法和因子分析法对站前广场声环境的研究分析表明,站前广场声环境的舒适度和趣味性一般,声源强度和丰富度较高。最后针对站前广场目前存在的声环境问题提出改善建议,旨在提高声环境质量并为此类空间声景营造提供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站前广场 声环境 语义差别 因子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古城商业街空间感性意识之语意评价 被引量:1
10
作者 李雯蕾 《南方建筑》 2016年第1期39-45,共7页
中国大陆有114个历史文化名城,这些古城在保留其历史风貌的同时,也在努力进行城市更新以承载现代生活的需求。城市设计者关心人们对城市的认知意象如何,因此运用感性工学的方法进行评价测量。人们对于古城的整体意象主要来源于城市的公... 中国大陆有114个历史文化名城,这些古城在保留其历史风貌的同时,也在努力进行城市更新以承载现代生活的需求。城市设计者关心人们对城市的认知意象如何,因此运用感性工学的方法进行评价测量。人们对于古城的整体意象主要来源于城市的公共空间,而商业街道空间是普遍而共有的。古城商业街意象是千篇一律还是会随着空间特征不同而产生变化,以及不同地域背景差异对认知意象的影响,这是文章需要研究的问题。文章选取了4个具有地域代表性的古城商业街作为研究对象,采用"语意差异量尺"对大陆以及台湾人士进行问卷调查,利用SPSS统计工具进行分析,根据量化的结果推断出古城商业街的设计特征与语意意象的关联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古城商业街 sd(语义差别) 感性工学 因素分析 集群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景观叙事视角的云南民族村景观体验评价研究
11
作者 胡明 张云 《绿色科技》 2021年第11期6-11,共6页
景观叙事是基于叙事学理论发展的一个新方向,用景观设计的方式向游人“讲述”场地故事,传递一种精神或文化。从景观叙事理论视角出发,探究了云南民族村游人景观体验感受,采用游人体验满意度问卷调查方式,运用SD语义差异法对问卷结果进... 景观叙事是基于叙事学理论发展的一个新方向,用景观设计的方式向游人“讲述”场地故事,传递一种精神或文化。从景观叙事理论视角出发,探究了云南民族村游人景观体验感受,采用游人体验满意度问卷调查方式,运用SD语义差异法对问卷结果进行分析总结,共设立六大类评价指标进行综合评定(景观规划、空间感知、文化氛围、参与体验、设施配套、交通组织”),其中“文化氛围”“参与体验”两类体验得分较高,“设施配套”“交通组织”两类体验得分较低。最后对云南民族村的景观体验环境进行了讨论,对不足之处提出了以下建议:①提升园内自然环境,打造民族村寨特色景观;②园区道路导向系统增强,使游客明确自身所在方位;③完善服务设施,创建完整基础服务设施体系;④创新民族活动,吸引新老游客;⑤公布合理游玩时间,制定游园方针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景观叙事 景观体验 云南民族村 sd语义差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