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动宾结构带宾语”格式成因探究 被引量:14
1
作者 朱军 盛新华 《汉语学习》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37-42,共6页
"动宾结构带宾语"格式的产生及流行,有醒目、简洁以及认知方便等方面的语用动因,并在句法和语义上有一定的依据。句法上主要是通过动宾式动词的词化、喻化和类化等手段实现的;语义上必须具备下列条件之一才可以构成"动... "动宾结构带宾语"格式的产生及流行,有醒目、简洁以及认知方便等方面的语用动因,并在句法和语义上有一定的依据。句法上主要是通过动宾式动词的词化、喻化和类化等手段实现的;语义上必须具备下列条件之一才可以构成"动宾结构带宾语"格式:动词具有位移性或者原来是三价动词;作用于人与人、人与单位之间具有反对等关系的交互动词、两个宾语在语义上具有属种关系或限制和被限制关系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宾结构带宾语 语用动因 句法成因 语义动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架起连结能指和所指的桥梁——格语法扫描 被引量:2
2
作者 梁栋 《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148-151,共4页
对于由美国语言学家费尔默提出的格语法,研究多从语言学学科分类和历史角度进行,从而把它看作是语言意义研究的一个分支,是对乔姆斯基转换生成语法的贡献。然而,从语言符号能指和所指的共时关系来看,格语法实际上在能指和所指之间架起... 对于由美国语言学家费尔默提出的格语法,研究多从语言学学科分类和历史角度进行,从而把它看作是语言意义研究的一个分支,是对乔姆斯基转换生成语法的贡献。然而,从语言符号能指和所指的共时关系来看,格语法实际上在能指和所指之间架起了一座桥梁,为复杂的句法现象寻找语义动因,整合了句法学与语义学。同时,这一视角也让我们看清格语法在连接语言符号表达与内容的征途上要走的路还很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格语法 费尔默 能指 所指 语义动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