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6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钱注杜诗》诠释方法略论 被引量:2
1
作者 郝润华 段海蓉 《新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3年第2期114-118,共5页
《钱注杜诗》是明末清初学者钱谦益的力作,他用诗史互证方法对杜诗做了深刻诠释,同时也开启了诗歌解释方法的新领域,但历来却众说纷纭。本文通过探讨钱注中的以史证诗与以诗证史两个方面,进一步挖掘《钱注杜诗》的价值,从而揭示它在杜... 《钱注杜诗》是明末清初学者钱谦益的力作,他用诗史互证方法对杜诗做了深刻诠释,同时也开启了诗歌解释方法的新领域,但历来却众说纷纭。本文通过探讨钱注中的以史证诗与以诗证史两个方面,进一步挖掘《钱注杜诗》的价值,从而揭示它在杜诗学中的重要地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钱注杜诗》 诠释方法 明末清初 诗歌批评 杜甫 史学 钱谦益 诗学评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周易》卦及卦爻辞的诠释方法——《大象》对《周易》解读的启示 被引量:3
2
作者 金春峰 《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42-52,共11页
《周易》是中国文化和哲学的源头,要了解中国文化和哲学的特征,必须研究《周易》。历代学者都为《周易》作注释、解读,"五四"后特别是近年注译和硏究著作形成热潮。除算卦和应用、演绎之类以外,这些著作都属注译类,力求还原... 《周易》是中国文化和哲学的源头,要了解中国文化和哲学的特征,必须研究《周易》。历代学者都为《周易》作注释、解读,"五四"后特别是近年注译和硏究著作形成热潮。除算卦和应用、演绎之类以外,这些著作都属注译类,力求还原《周易》原貌,讲出其真思想、真精神。但要进一步推进《周易》的研究,需要对注译类的范型做一剖析、检讨,评论其得失,并提出新的研究和注译方法。《周易》许多卦是有主旨或中心的,必须把握卦的主旨和义理,才能对卦、爻辞有恰当的了解;而在揭示卦的主旨和精神方面,《大象》是最值得重视的。研究和注释《周易》,应以《大象》为启示,将卦、爻辞的义理意象注解出来,既扬弃王弼的方法,也扬弃高亨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象》 《彖》 诠释方法 王弼 高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哲学诠释方法——“同情之理解”的源流及其限制 被引量:3
3
作者 周可真 《河南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5-9,共5页
一、“义理之学”和“征实之学”:儒经诠释学的两种基本方法 诠释(exegesis)是诠释学(德文Hermeneutik,英文hermeneutics)的基本概念。诠释学的先驱人物约翰·孔哈德·丹恩豪尔所著《圣经诠释学或圣书文献解释方法》(164... 一、“义理之学”和“征实之学”:儒经诠释学的两种基本方法 诠释(exegesis)是诠释学(德文Hermeneutik,英文hermeneutics)的基本概念。诠释学的先驱人物约翰·孔哈德·丹恩豪尔所著《圣经诠释学或圣书文献解释方法》(1645),最早使用“Hermeneutik”(诠释学)一词作为其书名,其本义是“文献解释方法”。诠释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学问,原本是一种解释技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诠释方法 中国哲学 源流 同情 解释方法 诠释 义理之学 文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诠释方法──通向法律的真理之路 被引量:3
4
作者 谢晖 《学习与探索》 CSSCI 北大核心 2001年第5期30-36,共7页
通过反思以伽达默尔和利科为代表的哲学诠释学中关于要不要(科学)方法之争,可以肯定,在探索和寻求法律真理过程中方法不能缺席。诠释法律的方法在人类认识视野中具有多样性、独立性和自在性,在本体视野中是非自治、非独立的,而在... 通过反思以伽达默尔和利科为代表的哲学诠释学中关于要不要(科学)方法之争,可以肯定,在探索和寻求法律真理过程中方法不能缺席。诠释法律的方法在人类认识视野中具有多样性、独立性和自在性,在本体视野中是非自治、非独立的,而在实践视野中则具有实用功利性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诠释方法 诠释学法学 诠释法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信仰与知识——奥利金诠释方法论探析 被引量:3
5
作者 潘德荣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51-57,共7页
奥利金是早期希腊教会最有影响的神学家,也是《圣经》诠释史上一位极为重要的思想家。在奥利金的基督教神学中,深深地打上了希腊哲学的烙印,具有很强的哲学思辨性和知识性。奥利金的诠释学力图使信仰与知识并行不悖,他不仅通过对基督教... 奥利金是早期希腊教会最有影响的神学家,也是《圣经》诠释史上一位极为重要的思想家。在奥利金的基督教神学中,深深地打上了希腊哲学的烙印,具有很强的哲学思辨性和知识性。奥利金的诠释学力图使信仰与知识并行不悖,他不仅通过对基督教经典的诠释来阐发他的神学思想,而且发展了隐喻解经法所具有的知识性。奥利金的经典诠释方法论,对贝蒂和伽达默尔等人的诠释学思想产生了重要影响。因此,深入解读奥利金的诠释思想,不仅是一项思想史的梳理工作,同时也是一项理解推动当代诠释学发展的研究工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奥利金 诠释方法 信仰 知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文本到思想——章太炎《齐物论释》中的诠释方法 被引量:2
6
作者 王晓洁 《现代哲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149-154,共6页
《齐物论释》为章太炎以佛解庄之力作,也是庄学史上不可忽视的里程碑式著作。本文从经典诠释的角度对于《齐物论释》中的诠释方法加以研究,并指出这个文本主要运用了格义法、遮诠法和判教。身处中西文化交汇时期的章太炎,在多方采撷佛... 《齐物论释》为章太炎以佛解庄之力作,也是庄学史上不可忽视的里程碑式著作。本文从经典诠释的角度对于《齐物论释》中的诠释方法加以研究,并指出这个文本主要运用了格义法、遮诠法和判教。身处中西文化交汇时期的章太炎,在多方采撷佛学和西学思想资源的基础上,对于《齐物论释》作出了独特性的诠释,是通过诠释传统而建构起自己独创性思想体系的成功代表。他的诠释方法,既体现了其广阔的学术视野和时代特色,也为后来者提供了一定意义上的参考与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章太炎 《齐物论释》 诠释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缁衣》的三种文本看“引《诗》释礼”的诠释方法 被引量:2
7
作者 曾军 《江淮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152-156,共5页
郭店楚简、上博简与传世本《礼记·缁衣》存在一定的文字差异,但在引《诗》释礼上是一致的。通过考察该篇的引诗内容、释礼方法和具体运作,以及引《诗》释礼的内外部条件,可以发现引《诗》释礼的诠释方法是先秦时代的特定产物,给后... 郭店楚简、上博简与传世本《礼记·缁衣》存在一定的文字差异,但在引《诗》释礼上是一致的。通过考察该篇的引诗内容、释礼方法和具体运作,以及引《诗》释礼的内外部条件,可以发现引《诗》释礼的诠释方法是先秦时代的特定产物,给后来的诠释增加了难度和复杂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缁衣》 引《诗》释礼 诠释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朱熹《四书集注》语言诠释方法论的建构与运用 被引量:2
8
作者 周光庆 《武汉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30-37,共8页
与300年来一些学者的估计不足相反,朱熹确实建构起了新的《四书》语言诠释方法论,成为其《四书》诠释方法论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且,他在创立语言诠释方法论时,既有对语言诠释的根本性即"义理从文字中迸出"、指向性即"正... 与300年来一些学者的估计不足相反,朱熹确实建构起了新的《四书》语言诠释方法论,成为其《四书》诠释方法论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且,他在创立语言诠释方法论时,既有对语言诠释的根本性即"义理从文字中迸出"、指向性即"正欲以语道"等理论性问题的探讨,又有对语言诠释的详密有序法即"循序而渐进焉"、立足语境法即"各随本文意看"、循环反复法即"终而复始,通贯浃洽"等具体性方法的建构,并努力使这两方面融合成为语言诠释方法论的整体,以应用于《四书》诠释的实际,获得了《四书》诠释史上开创性成果,同时也推动了中国古典诠释学的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朱熹 语言诠释方法 《四书集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杨时诠释方法的三大特点——以释“中”为例 被引量:1
9
作者 包佳道 《河南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10-12,共3页
杨时自29岁问道程颢,始向道学,学方有定,胡安国认为杨时思想“推本孟子‘性善’之说,发明《大学》、《中庸》之道”^[1],。作为《中庸》和二程道学重要概念的“中”,杨时对此有着怎样的诠释,本文拟就此作一分析与检讨。一、“中... 杨时自29岁问道程颢,始向道学,学方有定,胡安国认为杨时思想“推本孟子‘性善’之说,发明《大学》、《中庸》之道”^[1],。作为《中庸》和二程道学重要概念的“中”,杨时对此有着怎样的诠释,本文拟就此作一分析与检讨。一、“中”之意涵“中”之内涵丰富、用法多样,杨时对“中”有着诸多诠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诠释方法 “中” 杨时 《中庸》 《大学》 胡安国 道学 程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牟宗三朱子研究的诠释方法 被引量:1
10
作者 卢兴 《现代哲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147-152,共6页
牟宗三在对宋明儒学尤其是朱子哲学的诠释过程中,体现了自身所特有的诠释方法,具体表现为学案体的写作方式、“依义不依语”的诠释原则、个性化的诠释语汇。以上诠释方法对其所阐发的“三系说”和“别子说”具有基础性的意义,也为经典... 牟宗三在对宋明儒学尤其是朱子哲学的诠释过程中,体现了自身所特有的诠释方法,具体表现为学案体的写作方式、“依义不依语”的诠释原则、个性化的诠释语汇。以上诠释方法对其所阐发的“三系说”和“别子说”具有基础性的意义,也为经典文本诠释提供了可资借鉴的范例。然而通过分析不难发现,牟宗三在对朱子文本进行诠释的过程中存在着循环论证与过度诠释的问题,其结论带有十分强烈的先入之见,在某些关键之处表现出误读与臆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牟宗三 朱熹研究 诠释方法 循环论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当下“中国哲学”诠释方法一个向度的反思——基于中西哲学互镜的视角 被引量:1
11
作者 王敏光 《社会科学家》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2期38-42,共5页
"中国哲学"的诞生,从严格意义上近百年历程,但这近百年的发展史却凝聚着几代人的探索心路,其中有心得、有贡献,也有值得认真反思之处。从发展"中国哲学"的角度讲,这个探索心路可以从引进"哲学"这个外来... "中国哲学"的诞生,从严格意义上近百年历程,但这近百年的发展史却凝聚着几代人的探索心路,其中有心得、有贡献,也有值得认真反思之处。从发展"中国哲学"的角度讲,这个探索心路可以从引进"哲学"这个外来词开始。即使如此,并不影响我们中国先贤所拥有的哲学智慧,这在两千多年前的《庄子·天下篇》《荀子·非十二子》等典籍中有着积极的彰显,但如何在中西"哲学"交汇视域下清晰呈现我们"中国哲学"自身的特征,我们必须借鉴西方近代以来的哲学观、逻辑分析方法,以便更好的阐释与梳理"中国哲学"自身的发展理路与精神义理,是"中国哲学"发展过程中所面临的主要问题之一。思索近百年的中国哲学发展史,我们可以从中受到良多启发。笔者拟以刘笑敢与Gi-Ming Shien的文章为分析对象,以期从个案中反映出"中国哲学"诠释之一二得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哲学 诠释方法 反思 中西互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教育研究的诠释学方法 被引量:6
12
作者 杨四耕 《当代教育论坛(宏观教育研究)》 2003年第12期16-21,共6页
诠释学方法有着久远的历史和丰富的内涵。从辩证法的角度看,诠释学循环、诠释学经验、诠释学关系和诠释学语言是诠释学方法的基本内容或特征。作为一种教育研究方法论,诠释学方法具有相当深刻的范式意义,它不仅为我们提供了一种方法论,... 诠释学方法有着久远的历史和丰富的内涵。从辩证法的角度看,诠释学循环、诠释学经验、诠释学关系和诠释学语言是诠释学方法的基本内容或特征。作为一种教育研究方法论,诠释学方法具有相当深刻的范式意义,它不仅为我们提供了一种方法论,更为我们对教育研究进行元思考提供了一个重要视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教育研究 诠释方法 研究方法 诠释学循环 本体论哲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诠释及其限度:对先秦儒学进行管理哲学诠释的方法论反省
13
作者 张玉新 《学海》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105-111,共7页
从管理哲学的维度去理解先秦儒学,在本质上是一种创造性的诠释活动,其有效性奠基于对这一活动的内在机制与特征的充分说明。就目前而言,对诠释方法的反省尤其显得重要,它直接关系到在诠释过程中如何实现继承性与创造性的辩证统一。其中... 从管理哲学的维度去理解先秦儒学,在本质上是一种创造性的诠释活动,其有效性奠基于对这一活动的内在机制与特征的充分说明。就目前而言,对诠释方法的反省尤其显得重要,它直接关系到在诠释过程中如何实现继承性与创造性的辩证统一。其中的关键,在于对诠释的无限性与有限性的理性自觉。由于诠释意味着诠释者与历史文本之间的互动问答,他们拥有着各自的权利和地位,因此这种辩证关系本身就成为对先秦儒学进行管理哲学诠释的限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先秦儒学 管理哲学 诠释 诠释方法 诠释限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方法论诠释学对中国心理学史研究原则的启示 被引量:2
14
作者 陈四光 郭斯萍 《西北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105-109,共5页
中国心理学史研究的外在逻辑原则难以适应中国心理学史发展的要求,从文化心理学的角度来看,研究中国心理学史应该坚持内在逻辑原则。但是,如何使用内在逻辑原则进行中国心理学史研究呢?本文认为,方法论诠释学强调通过解释技术来正确理... 中国心理学史研究的外在逻辑原则难以适应中国心理学史发展的要求,从文化心理学的角度来看,研究中国心理学史应该坚持内在逻辑原则。但是,如何使用内在逻辑原则进行中国心理学史研究呢?本文认为,方法论诠释学强调通过解释技术来正确理解文本中的意义,特别是强调通过检验整体与部分是否矛盾来确定诠释是否正确、合理。这样的解释技术可以应用到中国心理学史研究的内在逻辑原则中,并可加强其可操作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方法诠释 中国心理学史 外在逻辑原则 内在逻辑原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北溪字义》与理学范畴体系的诠释和建构 被引量:9
15
作者 张加才 《厦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4年第3期115-122,共8页
南宋陈淳的《北溪字义》是解读理学、尤其是朱子思想的重要文本,也是东亚最早的哲学辞典。《北溪字义》首次建构了一个理学范畴体系的完整的逻辑结构,同时还自觉地将诠释方法作为它的重要内容,在中国哲学范畴发展史上具有十分重要的意... 南宋陈淳的《北溪字义》是解读理学、尤其是朱子思想的重要文本,也是东亚最早的哲学辞典。《北溪字义》首次建构了一个理学范畴体系的完整的逻辑结构,同时还自觉地将诠释方法作为它的重要内容,在中国哲学范畴发展史上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北溪字义》具有完整的逻辑体系,在结构上也有精心的安排。其卷上为内圣之学,包括心性论和道德论(或功夫论);卷下为外王之学,包括理本论、教化论和异端批判。《北溪字义》还探讨了范畴关系的诠释方法:"字义"的界分与脉络———范畴的界限与联系,"字义"的竖观、横观与交错言之———范畴的纵横交错关系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陈淳 《北溪字义》 理学 范畴体系 诠释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马克思主义哲学当代诠释之反思 被引量:8
16
作者 崔建周 《北京行政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6期51-53,共3页
随着社会实践活动的丰富和实践视野的拓展,学术界出现了要求重新诠释马克思思想的热潮,发出了 “回到马克思”、“走近马克思”、“走进马克思”的呼声,提出了很多诠释口号和诠释方法。本文对历史上和现当代 出现的对马克思的诠释方... 随着社会实践活动的丰富和实践视野的拓展,学术界出现了要求重新诠释马克思思想的热潮,发出了 “回到马克思”、“走近马克思”、“走进马克思”的呼声,提出了很多诠释口号和诠释方法。本文对历史上和现当代 出现的对马克思的诠释方法作了一些梳理,并对当代诠释马克思思想的合法性作了一些自己的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主义哲学 诠释方法 合法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朱熹经典诠释学之我见 被引量:15
17
作者 蔡方鹿 《文史哲》 CSSCI 北大核心 2003年第2期42-47,共6页
朱熹以其毕生的精力诠释儒家经典 ,通过释经进行哲学理论的创造 ,同时也建立了独具特色的经典诠释学。朱熹的经典诠释学融合经学诠释和哲学诠释 ,形成了较为完整的本体论诠释学体系。他认为经典诠释应以经典原文和原义作为经典诠释的依... 朱熹以其毕生的精力诠释儒家经典 ,通过释经进行哲学理论的创造 ,同时也建立了独具特色的经典诠释学。朱熹的经典诠释学融合经学诠释和哲学诠释 ,形成了较为完整的本体论诠释学体系。他认为经典诠释应以经典原文和原义作为经典诠释的依据 ,以义理为经典诠释的标准 ,并且提出了系统的经典诠释方法论原则。朱熹为中国诠释学理论和实践的发展作出了创发性的贡献 ,达到了中国诠释思想发展的高峰 ,也为当代中国诠释学的建构提供了有益的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朱熹 经典诠释 本体论诠释 经典诠释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本体美学的研究方法 被引量:1
18
作者 成中英 朱志荣 《艺术百家》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84-91,共8页
2012年6月7日晚,华东师范大学中文系博士生导师朱志荣教授在上海交通大学闵行校区拜访了当代著名文化学者——美国夏威夷大学的成中英教授,并就本体美学的研究方法等问题请教了成先生。成中英教授祖籍湖北阳新,生于江苏南京,1955年毕业... 2012年6月7日晚,华东师范大学中文系博士生导师朱志荣教授在上海交通大学闵行校区拜访了当代著名文化学者——美国夏威夷大学的成中英教授,并就本体美学的研究方法等问题请教了成先生。成中英教授祖籍湖北阳新,生于江苏南京,1955年毕业于台湾大学外文系,1958年获华盛顿大学哲学与逻辑学硕士学位,1963年获得哈佛大学哲学博士学位,20世纪70年代任台湾大学哲学系教授兼系主任暨研究所所长,自1983年起,执教于美国夏威夷大学哲学系教授,同时兼任多所大学的客座教授,并作为海外儒学研究的代表人物,长年致力于在西方世界推介中国哲学。他致力于中国哲学走向世界并做出巨大贡献,是《中国哲学季刊》的创立者和主编、国际中国哲学学会、国际易经学会、中国哲学高级研究中心、远东高级研究学院等国际性学术组织的创立者和主席,国际中国管理与现代伦理文教基金会的奠基人。创立美国国际东西方大学并兼校董会总监和校长,兼任东西方文化中心传播研究所高级顾问、美国耶鲁大学哲学客座教授、美国纽约市立大学客座哲学教授,日本国际基督教大学客座教授,台湾大学哲学系主任兼哲学研究所所长,中国人民大学客座教授,北京大学哲学系客座教授,西安交通大学客座教授,上海师范大学兼职教授、博士生导师。1973年在美国檀香山创立国际中国哲学学会,并为JOURNAL OF CHINESE PHI-LOSOPHY,倡导中国哲学现代化与世界化。1978年主持"第一届国际中国哲学会议",致力促进中西哲学的深入交流,弘扬中国思想文化。曾任"中华文化复兴委员会"常务理事,国际本体阐释学学会主席,国际中国哲学学会名誉主席。先后创办美国国际东西大学(INTERNATIONAL EAST WEST UNIVERSITY),国际中国哲学学会(现任荣誉会长),国际易经学会(现任主席),兼任英文中国哲学季刊总编辑。成中英教授致力于中西哲学比较、儒家哲学及本体诠释学研究,为中国哲学发展贡献颇多。本刊编辑部特刊发本次访谈,希望通过本次对话,让学界进一步了解成中英教授的美学思想及其所倡导的美学研究方法,为实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大繁荣大发展,以及进一步推动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贡献力量。下面是具体的访谈内容,以飨读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本体 美学 诠释方法 方法问题 代表人物 儒学研究 朱志荣 中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哲学的诠释新径——论方东美的“机体主义” 被引量:2
19
作者 杨晓薇 《哲学分析》 CSSCI 2019年第2期80-90,197-198,共12页
方东美借"机体主义"诠释中国哲学之特质,其"机体"思想具备三个向度的哲学意涵:第一,作为诠释方法的机体主义,它以中国传统文化为基础,并对怀特海机体哲学作出方法学上的提炼和转化;第二,作为本体论的机体主义,"... 方东美借"机体主义"诠释中国哲学之特质,其"机体"思想具备三个向度的哲学意涵:第一,作为诠释方法的机体主义,它以中国传统文化为基础,并对怀特海机体哲学作出方法学上的提炼和转化;第二,作为本体论的机体主义,"普遍生命""双回向"的上下贯通使得人与宇宙世界的圆融无碍找到形上的依据,在儒道佛的阐释中分别体现为"生生""大道""真如";第三,作为中国哲学通性的"机体主义",它表现在儒道佛同俱"旁通统贯论""道论""人格超升论"等中国哲学之精神。此三种意涵构成方东美独到的认知范式,这种认知范式还理论于历史,还概念于语境,以"忠恕体物,道通为一"的整体思维方法以及体察万物的中庸之道对中国哲学作出真正"同情的理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诠释方法 认知范式 机体主义 方东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诠释在中医经典化形成中的意义——以《温病条辨》为中心 被引量:1
20
作者 李远 李世虎 王莹 《医学与哲学》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67-70,共4页
中医经典化的形成受多种因素的影响,以《温病条辨》为例,探索诠释在中医经典化的形成过程中的作用。结果表明,《温病条辨》作为一部重要的中医典籍,本身就是在阐释早期中医经典的基础上,经过了后世医家的诠释、研究和实践,才逐步确立了... 中医经典化的形成受多种因素的影响,以《温病条辨》为例,探索诠释在中医经典化的形成过程中的作用。结果表明,《温病条辨》作为一部重要的中医典籍,本身就是在阐释早期中医经典的基础上,经过了后世医家的诠释、研究和实践,才逐步确立了中医经典的地位。诠释在《温病条辨》经典化的形成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吴鞠通通过“以论释经”的传统性诠释、“以病诠经”的临床实践性诠释、社会性传播诠释和学术性传播诠释,使其根于经典、成于临床、要在革新、广泛流传、普遍接受,创造性地促进了《温病条辨》经典化的形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医经典 吴鞠通 《温病条辨》 诠释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