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篇名的话题性说略 |
刘云
|
《暨南大学华文学院学报》
|
2003 |
4
|
|
2
|
话题、协同化及话题性 |
史有为
|
《语言科学》
|
2005 |
13
|
|
3
|
从话题性到“现象级”——对电视剧《人民的名义》爆红的思考 |
张斌
史郁嵘
|
《电影评介》
北大核心
|
2017 |
3
|
|
4
|
“爽感”形式与“丧味”风格:现实题材剧的话题性实践 |
苏也菲
窦兴
|
《电影文学》
北大核心
|
2022 |
1
|
|
5
|
克林·伊斯特伍德、梅丽尔·斯特里普——好莱坞95年最具话题性的情侣组合 |
唐辛子
|
《电影评介》
北大核心
|
1995 |
0 |
|
6
|
广播电视话题性报道的议题设置策略--以湖南都市《都市1时间》为例 |
孙可怡
|
《卫星电视与宽带多媒体》
|
2021 |
0 |
|
7
|
对谈《热搜》导演忻钰坤:现实话题省思、舆论想象呈现、工业意识生产及“作者性”的承与变 |
忻钰坤
卞芸璐
张明浩
|
《电影文学》
北大核心
|
2024 |
0 |
|
8
|
亲子性话题沟通风格对青少年性行为和性态度的预测:依恋的调节效应 |
王争艳
赵冬艳
雷雳
|
《心理学报》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
2007 |
19
|
|
9
|
“X+这东西”:一种评述性有标话题建构 |
吉益民
|
《汉语学习》
CSSCI
北大核心
|
2015 |
3
|
|
10
|
从话题象似性角度看英语左移位句式 |
周燕
|
《海外英语》
|
2013 |
0 |
|
11
|
“V起来”句作为有形态标记的话题句 |
宋红梅
|
《外语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
2008 |
20
|
|
12
|
话题化构式的信息结构与篇章语用功能研究 |
杨朝军
杨更前
|
《语言教育》
|
2020 |
1
|
|
13
|
守正 创新 回归 谈赵志刚的舞台表演艺术 |
胡晓军
|
《上海戏剧》
|
2025 |
0 |
|
14
|
对话性、现场感、审辨力:交际语境下演讲稿撰写的三个必备要素 |
董环环
|
《作文(高中版)》
|
2022 |
1
|
|
15
|
话题语气词的功能及其系统 |
王珏
|
《汉语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
2022 |
3
|
|
16
|
生育、疼痛与身体的政治——盛可以《息壤》论 |
刘琳
|
《当代作家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
2024 |
0 |
|
17
|
深圳玩具展同期会议前瞻 |
|
《中外玩具制造》
|
2024 |
0 |
|
18
|
克劳斯·麦凯莱 指挥旋风 |
张佳玥
|
《音乐爱好者》
|
2024 |
0 |
|
19
|
新时期的审美变革——浅析明星旅行真人秀的节目特点——以《花儿与少年》为例 |
赵欣
|
《戏剧之家》
|
2016 |
1
|
|
20
|
搔到痒处,无补痛处:《爸爸去哪儿》得失面面观 |
邵杨
|
《艺术广角》
|
2014 |
1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