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话语转型期中国电影的失语症 |
李明军
李向明
|
《电影评介》
北大核心
|
2007 |
1
|
|
2
|
论基于生命教育的课堂话语转型 |
晋银峰
|
《当代教育科学》
北大核心
|
2017 |
0 |
|
3
|
华文文学研究的多维视角与本土立场——“文学话语转型与和谐文化建设”暨第四届海峡两岸华文文学研讨会侧记 |
刘苹
|
《长江学术》
CSSCI
|
2009 |
0 |
|
4
|
由《心灵奇旅》透视“后疫情”时代梦工厂话语转型 |
牟堂娟
|
《电影评介》
北大核心
|
2021 |
0 |
|
5
|
《话语转型与诗学对话——泰戈尔诗学比较研究》评介 |
尹锡南
|
《东方论坛(青岛大学学报)》
|
2012 |
0 |
|
6
|
数字化时代的话语转型对修辞理论提出的挑战 |
刘亚猛
|
《天津外国语大学学报》
|
2018 |
0 |
|
7
|
论新媒体境遇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话语的转型 |
徐海楠
|
《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
CSSCI
北大核心
|
2017 |
10
|
|
8
|
从话语研究到文学语言研究——文贵良教授访谈录 |
文贵良
王海晗
|
《当代文坛》
CSSCI
北大核心
|
2021 |
0 |
|
9
|
边缘的强者 杰出的话语——刘海粟艺术事业对当代美术的启示 |
陈世强
|
《南京艺术学院学报(美术与设计)》
北大核心
|
2006 |
2
|
|
10
|
购读兴趣的延续与鲁迅的“精神本体”——鲁迅藏书中的索伦·克尔凯郭尔和列夫·舍斯托夫 |
魏韶华
|
《鲁迅研究月刊》
CSSCI
北大核心
|
2013 |
2
|
|
11
|
城市的情感与乡村的伦理——浅析《能人冯天贵》 |
安立国
韩琳琳
|
《电影评介》
|
2011 |
0 |
|
12
|
浅论十八大以来党的新闻宣传理念 |
叶俊
|
《新闻论坛》
|
2017 |
0 |
|
13
|
陷入温柔泥淖的当代美术 |
阳小毛
|
《艺术广角》
|
1998 |
0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