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话语认知模型与大学英语阅读教学中的语篇意义构建
1
作者 王小丽 《中国大学教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9期64-69,74,共7页
在大学英语阅读教学中,语篇对阅读者产生意义与否,是决定学生对英语学习有无内在动机、最终能否成为成功学习者的关键。本文在现代话语认知理论的观照下,尝试提出大学英语阅读教学中语篇意义的构建模型,并将之用于教学实践,探讨大学英... 在大学英语阅读教学中,语篇对阅读者产生意义与否,是决定学生对英语学习有无内在动机、最终能否成为成功学习者的关键。本文在现代话语认知理论的观照下,尝试提出大学英语阅读教学中语篇意义的构建模型,并将之用于教学实践,探讨大学英语阅读教学中语篇意义的产生过程。该探讨意在指出,语篇阅读本质上是语篇作者发起的与读者之间的一场交际事件,交际和互动的结果是作者交际意图的明晰化和语篇意义层级结构的产生。对于大学英语阅读教学而言,其核心应该是教师基于话语认知和语篇意义构建模型,帮助学生成功把握语篇作者的交际意图,使学生与语篇作者产生真正意义上的互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学英语阅读教学 话语认知模型 语篇意义构建 阅读教学实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美国网络舆情中美贸易关系的话语认知和建构——以《华盛顿邮报》进博会报道的网络评论文本分析为例 被引量:5
2
作者 毛薇 《情报杂志》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9期83-89,共7页
[目的/意义]通过分析网络新闻跟帖评论者的情感态度,揭示其对话语事件的立场,进而挖掘背后隐藏的社会权力和意识形态。在中美贸易摩擦不断的背景下,揭示美国民众对中美贸易关系的认知、态度和立场。[方法/过程]以批评话语分析为理论框架... [目的/意义]通过分析网络新闻跟帖评论者的情感态度,揭示其对话语事件的立场,进而挖掘背后隐藏的社会权力和意识形态。在中美贸易摩擦不断的背景下,揭示美国民众对中美贸易关系的认知、态度和立场。[方法/过程]以批评话语分析为理论框架,通过对《华盛顿邮报》进博会报道的跟帖评论进行内容统计和文本分析,从评论类型、评论长度、主题分布三个宏观角度探讨评论的情感倾向和态度,从话语策略的微观角度研究美国大众对中美贸易关系的话语认知和话语建构。[结果/结论]总结美国民众对中美贸易关系建构的认知形象,不同声音背后反映出对中国崛起的担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网络跟帖 中美贸易关系 话语认知 话语策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式现代化模式“世界性认知”的海内外比较话语建构 被引量:2
3
作者 杨帆 《福建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13,168,共14页
与国内学界研究切入点不同,海外学界较为注重阐明这一模式的世界价值,并尝试建构这一价值的话语认知形象。相对于国内学界关于这一模式的话语表述以及认知转向,海外学界的相关话语认知,发生了三次重大的研究调整以及认知建构。第一次是... 与国内学界研究切入点不同,海外学界较为注重阐明这一模式的世界价值,并尝试建构这一价值的话语认知形象。相对于国内学界关于这一模式的话语表述以及认知转向,海外学界的相关话语认知,发生了三次重大的研究调整以及认知建构。第一次是建构比较性向右的海外话语,这一话语主要基于西方中心主义探究西方现代化要素在中国式现代化模式中的表现及程度;第二次是建构比较性客观的海外话语,这一话语力主回到中国情境中探究中国式现代化模式的独特理论特质及其来源;第三次是建构基于比较视域的宏观性世界价值认知,这一认知意图建构较为完善的中国式现代化模式的世界价值话语内容。总体上考察,这些海外话语认知尽管表现各异,内容迥然不同,却也具有内在的一致性与共生性。实质上都是西方优越论在东方现代化问题的不同表述。它们只有程度差异,并无本质不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式现代化 模式 世界性认知 话语认知 话语建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认知取向的批评话语分析:两种路径及其特征 被引量:31
4
作者 田海龙 《外语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1-7,112,共7页
批评话语分析与认知科学相结合得以进一步丰富和发展。本文基于批评话语分析研究的话语和语境两个层面,讨论认知取向的批评话语分析的两种路径,即认知话语分析路径和认知语境分析路径。在此基础上,讨论这两种路径的特点,并分析这两种路... 批评话语分析与认知科学相结合得以进一步丰富和发展。本文基于批评话语分析研究的话语和语境两个层面,讨论认知取向的批评话语分析的两种路径,即认知话语分析路径和认知语境分析路径。在此基础上,讨论这两种路径的特点,并分析这两种路径与批评话语分析目的原则的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批评话语分析 认知话语分析 认知语境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社会认知批评话语分析中的非政治化和突生结构——以龙卷风Sandy新闻报道为例 被引量:6
5
作者 丁建新 秦勇 《外语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8-13,共6页
Van Dijk提出的社会认知批评话语分析是语言研究的又一新维度。透过龙卷风Sandy新闻报道深层次的幕后认知,限制性语码在意图语义框架完型的过程中,将灾害完全归咎于自然现象,隐瞒其中的政治因素、社会因素和经济因素,从而将西方哲学启... Van Dijk提出的社会认知批评话语分析是语言研究的又一新维度。透过龙卷风Sandy新闻报道深层次的幕后认知,限制性语码在意图语义框架完型的过程中,将灾害完全归咎于自然现象,隐瞒其中的政治因素、社会因素和经济因素,从而将西方哲学启蒙运动以来自然/社会二元对立所体现的意识形态进一步主流化。也正是在突生结构中,SANDY与物质固着物MONSTER得以捆绑,实现了非政治化,从而进一步稳固了权势关系的统一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认知批评话语分析 概念合成 突生结构 非政治化 拟人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知识机制、心理语境和个体语域模型——认知性话语分析和系统功能语言学“个体化”研究的融合 被引量:5
6
作者 陆丹云 《外语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33-40,共8页
认知性话语分析(C-DA)是社会认知语言学三类研究途径中的重要一支,其"知识机制"、"心理语境模型"理论为研究话语语义的发生提供了新的视角和研究方法。本文在评价认知性话语语义研究得失的基础上,探讨C-DA和系统功... 认知性话语分析(C-DA)是社会认知语言学三类研究途径中的重要一支,其"知识机制"、"心理语境模型"理论为研究话语语义的发生提供了新的视角和研究方法。本文在评价认知性话语语义研究得失的基础上,探讨C-DA和系统功能语言学(SFL)"个体化"研究的理论互补性,并尝试将"知识机制"、"心理语境模型"理论融入"个体化"分析框架,构建"个体语域模型"以对话语语义生成过程中的个体语境识解做出社会性、认知性解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认知话语分析 个体化 知识机制 心理语境模型 个体语域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模态认知话语分析视角下中国茶文化的跨文化传播--以李子柒茶文化视频为例 被引量:7
7
作者 陈敏 《茶叶通讯》 2021年第4期773-779,共7页
随着新时期中华文化不断走向海外,如何更好地传播中国茶文化成为文化学者关注的话题。本文使用多模态认知话语分析对在海外文化传播中受到高度关注的李子柒的茶文化视频进行解读,发现其利用图像、符号、声音及颜色等多种模态手段映射中... 随着新时期中华文化不断走向海外,如何更好地传播中国茶文化成为文化学者关注的话题。本文使用多模态认知话语分析对在海外文化传播中受到高度关注的李子柒的茶文化视频进行解读,发现其利用图像、符号、声音及颜色等多种模态手段映射中国茶文化的物质、行为及精神等三个层面,制造出包含丰富隐转喻的中国茶文化影像景观。在此基础上,笔者对中国茶文化的跨文化传播提出三方面建议:在传播内容上,积极挖掘中国茶文化的文化因素,吸引不同文化背景的受众;在传播手段上,根据海外受众情况使用更多的非语言模态,消除跨文化传播障碍;在传播角度上,从传播视角上建立多元的跨文化传播关系,借助情感机制激发对茶文化的认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茶文化 多模态认知话语分析 隐喻 转喻 跨文化传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谁的责任:中国媒体气候变化的责任归属话语研究——基于《人民日报》和《南方都市报》(2010—2018)的气候报道分析 被引量:10
8
作者 李静 《中国地质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116-125,共10页
本研究从框架理论出发,运用社会认知话语分析,考察2010—2018年《人民日报》和《南方都市报》对气候变化责任归属的话语实践。研究发现:中国媒体的责任归属话语表达与气候变化作为国际议题或国内议题密切相关。国际政治是媒体气候报道... 本研究从框架理论出发,运用社会认知话语分析,考察2010—2018年《人民日报》和《南方都市报》对气候变化责任归属的话语实践。研究发现:中国媒体的责任归属话语表达与气候变化作为国际议题或国内议题密切相关。国际政治是媒体气候报道最为显著的主题,国家的责任、国家及同盟间责任区分主导着媒体的话语表达。近年中国媒体也开始将气候变化呈现为国内议题,凸显政府在政策制定方面的责任,也逐渐重视本地气象或环境风险下的民众个体责任。但总体上,媒体气候报道预设了国家或政府作为责任主体、国家间责任区分的认知图式,该认知图式可能也主导着公众的信息理解。研究拓展了我们对气候变化媒体呈现的认识,也为面向公众的气候传播实践提供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候变化 责任归属 框架理论 社会认知话语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