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中国对外话语体系构建探讨:以林纾“融合”话语为鉴 被引量:13
1
作者 肖开容 《西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180-190,214,共12页
近来,特别是新冠疫情暴发后,人类发展面临新的挑战,中国对外话语构建的重要性和紧迫性愈加突显。面对中西文化交流失衡和中国话语在全球话语“失语”的现实,当前对外话语构建要避免自我怜悯、过度激进、对抗冲突思维,将当前的“走出去... 近来,特别是新冠疫情暴发后,人类发展面临新的挑战,中国对外话语构建的重要性和紧迫性愈加突显。面对中西文化交流失衡和中国话语在全球话语“失语”的现实,当前对外话语构建要避免自我怜悯、过度激进、对抗冲突思维,将当前的“走出去”与近代以来的“引进来”话语构建放在同一个逻辑时空坐标体系中,以异向同构思维探索对外话语构建的有效路径。林纾的“引进来”话语构建,在话语形式、叙事模式和价值观承载方面体现出“融合”话语特征,对“走出去”话语构建提供了富有启发意义的参考。基于“融合”思维的对外话语构建包含以下内涵:以具有中国特质的中国英语为话语表达手段,以中国传统和当代实践为基础并具有全球化思维的言说方式为叙事模式,以中西方价值观的互补互鉴为思想共载。这种融合话语构建方式旨在避开意识形态和价值观的直接冲突,以中国文化价值观的自信为基础,以世界问题的中国解决方案为路径,以多元话语的共存为核心,以全人类的共同关切为终极目标,对人类文明的进一步繁荣发展具有深远的历史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话语 中国对外话语 话语构建 林纾 融合话语 中国英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强化“话语共同体”意识:论电视文化节目话语表达的嬗变与转向 被引量:2
2
作者 周晓凡 张宁 《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120-125,共6页
在泛娱乐化的传播生态环境中,电视媒体的话语输出与表达效果存在着困境。这些困境制约了主流文化、主流价值在不同社会受众群体间的传播和融入。因此,突破固有的、单一的话语表达方式,丰富主流文化传播路径已是迫在眉睫的事。电视文化... 在泛娱乐化的传播生态环境中,电视媒体的话语输出与表达效果存在着困境。这些困境制约了主流文化、主流价值在不同社会受众群体间的传播和融入。因此,突破固有的、单一的话语表达方式,丰富主流文化传播路径已是迫在眉睫的事。电视文化节目作为重要的突破口,在传播过程中应当发挥自身优势,靠创新传播方式吸引观众注意、用多样化的叙事技巧实现情感共鸣、以真实可感的民族记忆贯通古今文脉,从而达到凝聚社会共识、传播主流价值、增强“话语共同体”的目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视文化节目 话语共同体意识 话语融合与发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融合、渗透与交互:城市社区治理中的协商空间 被引量:6
3
作者 陈旭 《南昌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2022年第5期97-106,共10页
城市社区治理与基层协商民主的实践耦合,为社区协商空间的建构与扩展奠定了坚实的制度基础与逻辑理路。协商空间作为协商源起的背景场域,是由协商主体相互交流、持续互动塑造而成的,贯穿并覆盖着整个社区协商的过程。从居民面对面沟通... 城市社区治理与基层协商民主的实践耦合,为社区协商空间的建构与扩展奠定了坚实的制度基础与逻辑理路。协商空间作为协商源起的背景场域,是由协商主体相互交流、持续互动塑造而成的,贯穿并覆盖着整个社区协商的过程。从居民面对面沟通对话的议事广场,到借助社会资本等抽象要素联结起来的公共话语,诠释着协商初始空间的多元融合建构;协商规则、手段、方式等能够形塑居民参与治理的过程,从而影响决策结果,而审慎的问责与监督机制能够倒逼协商规则的完善与内化,三者构筑了媒介渗透的协商联结空间;宏观制度体系与微观治理结构的既有权力框架成为协商结果呈现的重要前提,进而推动协商终端空间的形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社区治理 协商空间 话语融合 媒介渗透 权力交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