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重读《蜗居》:人物的话语蕴藉与现代都市人价值观辨析 被引量:1
1
作者 曾翠云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S3期109-112,共4页
《蜗居》是一部具有原创性且人气极高的都市伦理作品。它真实地反映了现代人在思想情感、生活方式以及精神世界等方面的新动向,展现了一种强烈的生动的现实感。作品在刻画人物形象时,尤为注重体察人物的话语蕴藉,通过人物深刻犀利的话语... 《蜗居》是一部具有原创性且人气极高的都市伦理作品。它真实地反映了现代人在思想情感、生活方式以及精神世界等方面的新动向,展现了一种强烈的生动的现实感。作品在刻画人物形象时,尤为注重体察人物的话语蕴藉,通过人物深刻犀利的话语,清晰地传达了当今社会的主流价值观,体现了文学作品的精神指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读 话语蕴藉 价值观 精神标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式”小说叙事话语——吴子长小说叙事审美倾向初考
2
作者 孙仁歌 《当代文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135-137,共3页
就小说叙事而言,强调"中国式",其实就是强调叙事文本要符合中国自身的语境。吴子长的两个中篇小说《逃离》和《前程》,都可以冠以"中国式"的小说叙事文本。在注重故事性等中国叙事元素的同时,也不乏话语蕴藉抑或理... 就小说叙事而言,强调"中国式",其实就是强调叙事文本要符合中国自身的语境。吴子长的两个中篇小说《逃离》和《前程》,都可以冠以"中国式"的小说叙事文本。在注重故事性等中国叙事元素的同时,也不乏话语蕴藉抑或理想形态含蓄的品质,即小说叙事文本里话里有话,机锋隐而不露。这也是本土叙事理论"话术"的体现。《逃离》和《前程》的含蓄空间乃至言外之意,不仅耐人寻味,而且也给人留下了无限想象的空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吴子长 “中国式”叙事话语 话语蕴藉 话术 含蓄 修辞意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言之牢笼”到“言外之意”——中国文论诗性语言观探析
3
作者 汪振城 《艺术百家》 北大核心 2008年第A01期35-39,52,共6页
魏晋时"言意之辩"廓清了先秦文论中认识论语言观的迷雾,促使古典文论走向诗性语言观,进而影响诗文创作与品评。诗文家力求从语言的名实相符之"牢笼"中解脱出来,彰显体验论的诗性语言观,在创造话语蕴藉之中以达玄远... 魏晋时"言意之辩"廓清了先秦文论中认识论语言观的迷雾,促使古典文论走向诗性语言观,进而影响诗文创作与品评。诗文家力求从语言的名实相符之"牢笼"中解脱出来,彰显体验论的诗性语言观,在创造话语蕴藉之中以达玄远空灵之境;文论家则以"隐秀"、"余味曲包"和"言外之意"等"话语蕴藉"作为诗文品评的重要尺度。魏晋玄学的"言意之辩"是中国文论语言观发展的重要转折点,由此形成的诗性语言观对我们当代形态的文论建构有着重要的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言意之辩 认识论语言观 话语蕴藉 诗性语言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