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社会转型期领导者“共意动员”的思想理念和话语艺术 |
王敏凤
|
《领导科学》
北大核心
|
2022 |
0 |
|
|
2
|
政治抒情诗:双重话语下的嬗变、渊源与问题 |
刘晓飞
|
《当代作家评论》
北大核心
|
2025 |
0 |
|
|
3
|
译述·缝合·吸收·圆融:论20世纪前期我国学者接受西方艺术理论的四种学术范型 |
张晓刚
陈纯
|
《艺术百家》
北大核心
|
2025 |
0 |
|
|
4
|
艺术话语权与中国文艺理论国际地位问题的新世纪考量 |
时胜勋
|
《文艺理论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
2013 |
3
|
|
|
5
|
中国当代艺术本土化话语的历史脉络及其制约力量 |
时胜勋
|
《云南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
2018 |
6
|
|
|
6
|
中国特色艺术学理论话语体系建构的脉络、定位与问题分析 |
周松林
|
《艺术百家》
CSSCI
北大核心
|
2020 |
4
|
|
|
7
|
破框而出——当代艺术的挑战与艺术话语的重构 |
周计武
|
《当代文坛》
CSSCI
北大核心
|
2018 |
7
|
|
|
8
|
赢取国际话语权工作的基本规律 |
张传鹤
|
《理论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
2017 |
2
|
|
|
9
|
艺术感觉与存在的体认 |
梁中杰
|
《当代文坛》
CSSCI
|
2008 |
0 |
|
|
10
|
讲好中国故事的典范——论习近平同志重要讲话中的比喻 |
徐平
|
《人民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
2020 |
7
|
|
|
11
|
深度历史意识的消解——论电影《赤壁(上)》的历史意识 |
杨文超
|
《电影文学》
北大核心
|
2009 |
0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