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隐形冠军企业战略更迭情境下的组织身份变革机理研究——基于微观层次的话语—历史分析框架 被引量:2
1
作者 李志刚 赵雪 +1 位作者 杜鑫 高俊 《南开管理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51-63,共13页
隐形冠军企业的战略更迭正在被学者和实践者高度关注。但此类企业战略更迭过程中的组织身份变革问题尚未得到足够的理论重视,成功的战略更迭离不开适应性的组织身份变革。因此,本文引入组织话语视角,采用话语—历史分析框架(DHA),剖析... 隐形冠军企业的战略更迭正在被学者和实践者高度关注。但此类企业战略更迭过程中的组织身份变革问题尚未得到足够的理论重视,成功的战略更迭离不开适应性的组织身份变革。因此,本文引入组织话语视角,采用话语—历史分析框架(DHA),剖析微观层次的组织话语与组织身份变革、战略更迭情境的关系,旨在构建隐形冠军企业战略更迭情境下,通过组织话语实现组织身份变革的机理模型。研究发现:(1)主导话语策略经历了三个阶段的演化过程,依次构建了强调领导者身份,维护主业创新发展;强调集体身份,推动组织管理变革;强调员工身份,赋能员工裂变创业的话语主题。(2)在不同阶段,组织身份依次经历了松动领导者身份标签、增补集体身份意义和重塑员工身份角色的变革状态。其中,组织话语对组织身份的变革分别起到了保护、支持和激励的作用。(3)隐形冠军企业的组织身份变革依次服务于战略警觉、战略探索和战略转换的战略更迭情境。本研究促进了组织话语与组织情境的深度融合,扩展和丰富了隐形冠军企业战略更迭与组织身份变革的相关理论,同时对隐形冠军企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重要的实践启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隐形冠军 战略更迭 组织身份变革 组织话语 话语—历史分析框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教师课堂话语的三种组织形式分析 被引量:1
2
作者 张弓 《教育理论与实践》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3期9-10,共2页
根据教师在课堂上的作用,目前的课堂组织形式有三种:教师讲解为主的课堂、师生以平等身份共同参与的课堂和以学生自主探究为主的课堂。不同的课堂组织形式呈现出不同的话语权特征,教师唱主角的课堂话语组织形式强调教师的主体地位,主要... 根据教师在课堂上的作用,目前的课堂组织形式有三种:教师讲解为主的课堂、师生以平等身份共同参与的课堂和以学生自主探究为主的课堂。不同的课堂组织形式呈现出不同的话语权特征,教师唱主角的课堂话语组织形式强调教师的主体地位,主要适用于新知识的传授和疑难问题的阐明;师生平等参与的课堂组织形式呈现的是双主体教学结构,强调话语共建和共同成长;学生唱主角的课堂组织形式侧重学生的话语权,呈现的是学生主体的课堂思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教师课堂话语 教师 师生参与 学生 课堂话语组织形式 探究课 自主学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话语标记“不对”的功能分析 被引量:6
3
作者 胡乘玲 《汉语学习》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104-112,共9页
本文对话语标记"不对"的特点和语用功能进行详细分析,指出"不对"既有话语组织功能也有言语行为功能,其核心语用意义是表示突然想起或表醒悟,也有自我修正和补充说明的语用意义。最后从前指和后指、内省与外省、标... 本文对话语标记"不对"的特点和语用功能进行详细分析,指出"不对"既有话语组织功能也有言语行为功能,其核心语用意义是表示突然想起或表醒悟,也有自我修正和补充说明的语用意义。最后从前指和后指、内省与外省、标记功能的互补等方面,指出了同为话语标记的"不对"与"对了"在语用功能方面的区别和联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不对” 话语标记 言语行为功能 话语组织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企业声誉的话语性修复--基于海底捞公开话语的案例研究 被引量:8
4
作者 张慧玉 齐彬 眭文娟 《商业经济与管理》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30-41,共12页
公开发布致歉信及事件处理方案已经成为企业在危机中即时修复声誉的常见做法,但并非所有的话语都能实现预期的声誉修复目标。鉴于此,文章将声誉管理和话语分析相结合,对2017年海底捞在后厨卫生危机后第一时间发布的致歉信及处理通报进... 公开发布致歉信及事件处理方案已经成为企业在危机中即时修复声誉的常见做法,但并非所有的话语都能实现预期的声誉修复目标。鉴于此,文章将声誉管理和话语分析相结合,对2017年海底捞在后厨卫生危机后第一时间发布的致歉信及处理通报进行话语分析,详细探讨及时、准确的话语如何帮助企业在较短时间内实现声誉的初步修复。案例分析表明,公开话语的语篇、概念及人际三大元功能与声誉修复过程中的问题识别、解决方案及关系调节存在侧重性对应关系,通过准确表述、传达企业的态度、行动及持续改进能力来改变利益相关者的负面看法,实现企业声誉表层与实质修复的结合。基于这些发现,文章提出企业声誉的话语性修复模型,该模型有助于探索、理解危机中企业声誉的修复过程,并在实践上为企业声誉管理、组织沟通提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企业声誉 声誉修复 组织话语 海底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英语专业学生习得抱怨语的实证研究 被引量:8
5
作者 袁周敏 《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学报》 2012年第4期13-20,共8页
本研究以话语补全测试为工具,考察了英语专业低年级和高年级学生抱怨语的习得差异。研究表明,两组学生抱怨语语义成分产出没有显著性差异;在句法层面,高年级学生更多地使用持续体标记结构、咨询结构和反问句;在词汇层面,低年级学生非常... 本研究以话语补全测试为工具,考察了英语专业低年级和高年级学生抱怨语的习得差异。研究表明,两组学生抱怨语语义成分产出没有显著性差异;在句法层面,高年级学生更多地使用持续体标记结构、咨询结构和反问句;在词汇层面,低年级学生非常明显地过少使用迟疑语、降责语和模糊语;在话语组织模式上具体表现为高年级学生更多地使用赞扬语、巧诱语、致谢语和呼证语。文章进一步指出关于中国英语学习者语用教学的研究不应该仅仅停留在语用可教性问题的探讨上,而是进一步推进到"如何教、怎么教"以及"教学效果怎么样"的研究上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抱怨语 语义成分 句法词汇手段 话语组织模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古代阿拉伯语风格研究概述
6
作者 王有勇 《阿拉伯世界研究》 1996年第4期67-68,共2页
阿拉伯人从语言的角度研究风格是早始于伊历二世纪阿拉伯东方学家对阿拉伯辞达学奥秘的探寻,尤其是对《古兰经》玄妙性的研究。在辞达学研究成果的基础上,阿拉伯语风格学的基本原则得以奠定,并呈现出色彩斑斓的风格理论。而阿拉伯西方... 阿拉伯人从语言的角度研究风格是早始于伊历二世纪阿拉伯东方学家对阿拉伯辞达学奥秘的探寻,尤其是对《古兰经》玄妙性的研究。在辞达学研究成果的基础上,阿拉伯语风格学的基本原则得以奠定,并呈现出色彩斑斓的风格理论。而阿拉伯西方学者则不仅继承了阿拉伯东方学者的遗产,而且深受希腊亚里士多德风格理论的影响,对阿拉伯语风格也进行了深入的探讨。 一、阿拉伯东方的风格研究 阿拉伯东方学者对风格的研究发端于对《古兰经》玄妙性的研究。他们在《古兰经》和其他作品的对比研究中,逐渐形成了不同的风格理论。伊本·古太白(伊历213~276年)在《【古兰经】结构注释》一书中,首先提出“风格就是言语方式的多样化”。当阿拉伯演说家即兴谈论某一话题时,往往不偏于一隅,而是形式多样。轻描淡写时,惜墨如金;阐明事理时,详尽有余;强调时,不惜重复;委婉含蓄时,暗隐要义;劝说他人时,明示利弊。因此,话语的组织通常取决于客观的环境,听众的多寡和场合的主次。由此可见,一个人可以具有多种风格,甚至在同一情境中也会集多种风格于一身。风格的形成是与不同情境中的表意手段密切相关的,即不同的情境要求不同的表达方式。风格的多样性首先缘于情境的差异,其次是主题的性质,再次是表达者的语言能力和艺术性。此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拉伯 风格理论 研究概述 伊本·赫勒敦 《古兰经》 语言能力 风格的形成 话语组织 东方学者 亚里士多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