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话语符号学视角下的《叙事作品结构分析导论》 |
韩蕾
|
《中国文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
2017 |
6
|
|
|
2
|
中国小说第一人称叙述模式的古今嬗变——一种话语符号学的视角 |
唐珂
|
《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
2017 |
2
|
|
|
3
|
“音乐-空间”全文本与话语符号学叙述--以曹本冶民间仪式“音声声谱”理论为对象 |
肖文朴
|
《南京艺术学院学报(音乐与表演版)》
北大核心
|
2022 |
2
|
|
|
4
|
以言取效:“石榴籽”的符号意涵与话语表意 |
严庆
郑文婧
|
《湖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
2025 |
0 |
|
|
5
|
中国特色话语体系与国际形象构建 |
洪晓楠
|
《人民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
2021 |
13
|
|
|
6
|
我国体育话语权的产生基础与有效发挥研究 |
梁立启
栗霞
邓星华
荆雯
|
《武汉体育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
2017 |
28
|
|
|
7
|
电视仪式传播建构国家认同的符号机制 |
邢彦辉
林如鹏
|
《当代传播》
CSSCI
北大核心
|
2019 |
12
|
|
|
8
|
苏珊·朗格的“现代模仿说”:艺术是人类情感的象形符号 |
黄应全
|
《首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
2018 |
11
|
|
|
9
|
先秦蚕丝文化论 |
李发
向仲怀
|
《蚕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
2014 |
13
|
|
|
10
|
论罗兰·巴尔特爱之言谈中的互文性与主体间性问题 |
韩蕾
|
《中国文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
2019 |
0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