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对话与独白——幼儿教师话语现象分析 被引量:5
1
作者 胡福贞 《学前教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3年第7期108-111,共4页
关键词 幼儿教师 学前教育 话语现象 话语权力 话语方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来我国学校体育话语现象的反思与探析 被引量:3
2
作者 孙淑惠 《成都体育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43-46,共4页
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来,我国社会进入了剧烈的转型期,这一背景下的学校体育话语呈现出了多元多变的特征,体现为:充塞着强烈的"改革"意识、挥之难去的"政治化"话语惯习、"生活世界"话语的缺失、理论话语与... 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来,我国社会进入了剧烈的转型期,这一背景下的学校体育话语呈现出了多元多变的特征,体现为:充塞着强烈的"改革"意识、挥之难去的"政治化"话语惯习、"生活世界"话语的缺失、理论话语与实践日益疏离等,这些特征在一定程度暴露出当前我国学校体育思想的困顿与迷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0世纪80年代中期 学校体育 话语现象 反思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法庭话语解述现象的语用功能研究 被引量:3
3
作者 柯贤兵 孙亚迪 《湖北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8期119-125,共7页
作为一种会话常规,法庭话语解述现象在表达机构权力同时又加强权力运作,在话语互动的合作性上发挥其特有的语用功能。通过对法庭解述话语现象进行描写、分析表明,法庭互动话语参与者(主要是法官或调解员)通过解述话语行为在法庭互动中... 作为一种会话常规,法庭话语解述现象在表达机构权力同时又加强权力运作,在话语互动的合作性上发挥其特有的语用功能。通过对法庭解述话语现象进行描写、分析表明,法庭互动话语参与者(主要是法官或调解员)通过解述话语行为在法庭互动中话语确认、澄清、协商、统一意见等的话语策略来实现互动话语表达支配、话语目的实现、强势话语建构以及强化机构身份建构等多重语用功能,进而揭示出法庭话语的解述现象蕴含着话语互动的内在驱动和权力运用。有效地把握法庭话语解述现象的"以言治法"的语用功能,有助于规范法庭话语解述,促进司法公正和社会和谐,实现法治现代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法庭互动话语 话语解述现象 话语策略 语用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学生网络话语失范现象的解读研究 被引量:9
4
作者 罗艺 李久戈 《思想政治教育研究》 CSSCI 2017年第2期83-87,共5页
划分大学生网络话语失范现象中存在的"知识型失范""文化型失范""文明型失范"和"法治型失范"四层类型,判别背后深层次的大学生群体特征,从虚拟空间下的个人身份偏差、对网络"权利"的... 划分大学生网络话语失范现象中存在的"知识型失范""文化型失范""文明型失范"和"法治型失范"四层类型,判别背后深层次的大学生群体特征,从虚拟空间下的个人身份偏差、对网络"权利"的低认知、对网络"权力"的高诉求等方面阐释和分析大学生网络话语现象的心理动因,在此基础上提出支持正向网络话语、引导高雅网络话语、养成网络话语规范、形成网络话语自治机制等大学生网络话语引导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学生 网络话语失范现象 群体特征 心理动因 引导策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话语标记语的语用学研究综述 被引量:462
5
作者 冉永平 《外语研究》 北大核心 2000年第4期8-14,共7页
话语标记语是近年国外会话分析、语用学研究的一个新课题。本文概述了话语标记语的研究现状,对话语标记语的研究已由“句法 /语义-语用”为核心的分析逐步转向“语用-认知”研究,以揭示它们在话语或语篇中存在的理据。
关键词 话语标记语 话语现象 语用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尺度政治视角下粤港澳大湾区空间治理机制研究 被引量:2
6
作者 瞿嗣澄 曹秀婷 周子航 《热带地理》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2248-2262,共15页
中国快速区域经济发展与城市增长对国家空间治理水平提升提出理论与实践的新要求。然而,现有科层制、条块政治、法团主义等政治学理论虽然扎根本土语境,但空间性讨论不足;基于行政区经济、产业功能区等地理学理论主要围绕西方新区域主... 中国快速区域经济发展与城市增长对国家空间治理水平提升提出理论与实践的新要求。然而,现有科层制、条块政治、法团主义等政治学理论虽然扎根本土语境,但空间性讨论不足;基于行政区经济、产业功能区等地理学理论主要围绕西方新区域主义展开,但缺乏本土性建构。因此,借助尺度政治视角,结合新马克思主义地理学理论及“国家空间性”相关理论,通过阐释空间治理中的表现性与话语性特征,引申至各主体之间关系是尺度政治的三重抽象,构建空间治理机制的解释理论。通过建立“现象-话语-关系”研究框架,文章旨在回答空间治理表象、举措与内在原因间的关联机制,并结合框架开展落马洲河套地区及香港科学园、珠三角城际铁路、深汕特别合作区、广德园等4个项目的实证分析。研究表明:1)粤港澳大湾区空间治理中既有基于区域统筹的中心化趋势,也有基于城市发展的本地化趋势,两者高度结合并动态转化。2)区域一体化或碎片化空间策略分别是权力中心化、本地化的空间表征,体现多层级政府贴合当下社会经济效益做出的战略性选择。3)区域不平等发展地位与竞争合作关系决定尺度政治的演化方向。最后,文章强调中国空间治理与西方“竞争性城市-区域主义”谋求发展利益最大化的本质不同,是秉承公平与效率的兼顾,这一价值理念体现在国家及省级政府的监管和斡旋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尺度政治 现象-话语-关系 区域治理 粤港澳大湾区 区域一体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