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话语杂糅中的生死观建构——“生前契约”语类分析 被引量:2
1
作者 孟玲 赵芃 《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学报》 2021年第2期35-49,63,共16页
本研究聚焦“生前契约”语类杂糅中的生死观建构,选取了“生前契约”合同和产品手册作为研究对象,语料分别采集于一家保险公司和一家民营殡葬公司,运用Swales的“语步—语跬”语类分析模式,分析其语类结构、话语特征以及其中体现出的生... 本研究聚焦“生前契约”语类杂糅中的生死观建构,选取了“生前契约”合同和产品手册作为研究对象,语料分别采集于一家保险公司和一家民营殡葬公司,运用Swales的“语步—语跬”语类分析模式,分析其语类结构、话语特征以及其中体现出的生死观建构。研究发现,尽管所收集的“生前契约”在语跬上存在差异,但语类结构相似。“生前契约”以商业契约的形式确定生命终结后遗体料理的内容与形式,兼具商业与人文特征,在我国是一种新兴的生命话语语类,体现和建构了个人独立自主、死亡可规划可掌控的价值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前契约 语步和语跬 语类分析 话语杂糅 生死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阅读中国:论克里斯蒂娃《中国妇女》的文本张力 被引量:3
2
作者 张颖 《上海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93-101,共9页
克里斯蒂娃的《中国妇女》是中法文化交流史上重要的文本。克里斯蒂娃的这一中国书写呈现出一种复杂而多元的思想倾向。它的文本张力主要体现在:其一,试图通过与中国妇女建立一种联系,来巩固西方女性主体丧失的主体性;其二,在文本写作... 克里斯蒂娃的《中国妇女》是中法文化交流史上重要的文本。克里斯蒂娃的这一中国书写呈现出一种复杂而多元的思想倾向。它的文本张力主要体现在:其一,试图通过与中国妇女建立一种联系,来巩固西方女性主体丧失的主体性;其二,在文本写作立场层面的含混态度,直接源于写作者自身对他者的立场,他者存在于自我之中;其三,以一种个人化的方式阅读和言说中国文本,具体表现为文本语义场内部个人私语对政治话语的挑战和颠覆。克里斯蒂娃在书写中国经验时,其本身的心灵经验占据主流。个体身份的多样性弱化了她对中国问题的主观预设,中国经验成为映照出克里斯蒂娃个体的心灵经验的反光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克里斯蒂娃 《中国妇女》 主体性 含混立场 话语杂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