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论晓苏短篇小说居住空间的人性隐喻和话语内涵 被引量:1
1
作者 喻子涵 刘裕先 《中国当代文学研究》 CSSCI 2023年第4期188-194,共7页
居住空间和人密切地联系在一起,它不仅为人类提供居住的物质空间,也能与居住者的身份形成互文,折射出居住主体的精神空间和心灵空间。论文从晓苏的短篇小说出发,以康德、巴什拉等人的空间理论为阐释工具,对晓苏短篇小说中的居住空间进... 居住空间和人密切地联系在一起,它不仅为人类提供居住的物质空间,也能与居住者的身份形成互文,折射出居住主体的精神空间和心灵空间。论文从晓苏的短篇小说出发,以康德、巴什拉等人的空间理论为阐释工具,对晓苏短篇小说中的居住空间进行分类和考察,探究其背后所蕴藏着的丰富的人性隐喻及其话语内涵。在晓苏的短篇小说中,居住空间作为现实生存空间的物质载体,不仅是对主体的庇护,也是对主体的约束,更是对主体的重塑。对居住空间的描绘、装饰、想象乃至寻找,都是晓苏对当代人在错综复杂的空间隐喻中所面临的身份困境以及普遍存在的情感需求所作出的探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晓苏 居住空间 人性隐喻 话语内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式现代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的话语逻辑与实践路径
2
作者 朱德全 张婧薇 《现代教育管理》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3-23,共11页
教育评价改革是一项持久的事业。当前,以中国式现代化的科学内涵为切入点,以破除“五唯”评价的现实难题为落脚点,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迎来了话语建构与理论升华的重大转折点。基于中国式现代化的话语内涵,可以透视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的... 教育评价改革是一项持久的事业。当前,以中国式现代化的科学内涵为切入点,以破除“五唯”评价的现实难题为落脚点,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迎来了话语建构与理论升华的重大转折点。基于中国式现代化的话语内涵,可以透视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的起点逻辑,即必须服务社会的全面协调发展、必须服务全体人民的自由发展、必须服务个人能力的全面发展。因此,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将以建立具有价值合理性的、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评价体系为价值旨归,通过教育评价目的、标准、主体、内容、技术五大要素的系统变革,并以内外联动改善评价生态、以权责分散完善评价机制、以过程规范支撑评价科学三大路径来推进评价改革的话语实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式现代化 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 话语逻辑 话语内涵 话语实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与自然——读《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 被引量:1
3
作者 张忠 《保定师专学报》 1999年第1期11-15,共5页
人与自然的关系,作为一种实践关系,不是一种主体与对象之间的根本对立关系,这种关系是“人的异化”的涵义;而是一种彼此兼容的对话关系,这种关系是“人的复归”的涵义。马克思的早期著作《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对此作过系统... 人与自然的关系,作为一种实践关系,不是一种主体与对象之间的根本对立关系,这种关系是“人的异化”的涵义;而是一种彼此兼容的对话关系,这种关系是“人的复归”的涵义。马克思的早期著作《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对此作过系统而经典地讨论。本文主要考察的是该文讨论这个问题的话语内涵与话语形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的异化” 自然 马克思 《1844经济学哲学手搞》 话语内涵 话语形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