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网络时代思政教育话语体系转换——以网络用语在思政课教学中的应用为例 被引量:34
1
作者 邓景 唐韬 《社会科学家》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114-117,共4页
话语转换是思政课堂教学的重要问题:它应该包括话语内容的转换、话语形式的转换、话语价值判断能力的培养和话语意识的培养,这是思政课特有的育人功能的要求,也是对思政课意识形态性强的调和。笔者通过对思政课一线教师和学生的调查拟... 话语转换是思政课堂教学的重要问题:它应该包括话语内容的转换、话语形式的转换、话语价值判断能力的培养和话语意识的培养,这是思政课特有的育人功能的要求,也是对思政课意识形态性强的调和。笔者通过对思政课一线教师和学生的调查拟寻找网络时代思政课堂话语转换的症结所在,对作为思想政治教育主阵地的思政课堂中存在的困惑进行思考,提出思政课堂教学转换话语内容、增加话语表现形式、增强话语价值判断和话语自觉的解决之道。可以从网络语言的角度出发,通过在课堂纳入网络用语作为思政教学话语转换路径来促进思政教育话语系统的转化来实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思政课教学 话语体系转换 网络用语 针对性 实效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革命”到“建设”——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话语体系转换 被引量:11
2
作者 唐爱军 《上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14-20,共7页
马克思主义内在包含了革命和建设两大话语。中国共产党人在不同历史时期,创造性地运用两种话语体系,解决中国问题。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历史任务和时代主题的变化,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不断实现着从"革命"到"建设"的话语... 马克思主义内在包含了革命和建设两大话语。中国共产党人在不同历史时期,创造性地运用两种话语体系,解决中国问题。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历史任务和时代主题的变化,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不断实现着从"革命"到"建设"的话语体系转换。话语体系转换对于掌握马克思主义话语权具有重要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革命话语 建设话语 话语体系转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转换话语体系 进一步加强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有效性 被引量:15
3
作者 孙玉良 《思想政治教育研究》 2010年第1期97-100,共4页
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的最终目标,就是要进一步强化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的针对性和有效性。要实现这一目标,确保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话语体系本身的针对性和有效性是一个必要的保证。而实现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话... 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的最终目标,就是要进一步强化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的针对性和有效性。要实现这一目标,确保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话语体系本身的针对性和有效性是一个必要的保证。而实现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话语体系从意识形态话语向学术话语、教材话语向教学话语、理论话语向实践话语的转换,则是提高和强化思想政治理论课针对性和有效性的可能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思想政治理论课 话语体系转换 理论话语 实践话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话语体系的三重转换 被引量:3
4
作者 付秀荣 《求实》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76-79,共4页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离不开文化话语体系从方式到内容以及模式的转换。在话语方式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话语体系需要实现从"革命文化"到"建设文化"的转换,这一转换是通过关注中国问题、解决中国问...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离不开文化话语体系从方式到内容以及模式的转换。在话语方式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话语体系需要实现从"革命文化"到"建设文化"的转换,这一转换是通过关注中国问题、解决中国问题的方式实现的。在话语内容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话语体系需要实现从"汉话西说"到"会说汉话"的转换,这一转换需要依靠文化的"中国创造"。在话语模式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话语模式要实现"以经济为中心"到"以人为中心"的转换,这一转换的实现必须立足于满足中国人民的精神文化需求,服务中国人民,才能增强群众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认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 文化话语体系 话语体系转换 文化模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既尊重理论更敬畏实践——教育管理理论与实践的互动互惠 被引量:5
5
作者 褚宏启 《中小学管理》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24-27,共4页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教育管理理论和实践都取得了很大的发展。但教育管理理论研究不能较为充分地满足实践的旺盛需求。我们应基于"有用""够用""好用"三个标准,对已有的知识进行清理、甄别和整合。教育研究...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教育管理理论和实践都取得了很大的发展。但教育管理理论研究不能较为充分地满足实践的旺盛需求。我们应基于"有用""够用""好用"三个标准,对已有的知识进行清理、甄别和整合。教育研究者需将学术性知识进行应用性转换。教育管理理论要更好更快发展,就要提高研究的规范化程度,形成具有本土特色的研究范式,形成中国本土教育管理理论。理论与实践之间应该建立良性互动互惠关系,理论要敬畏实践,实践要尊重理论,教育管理理论与实践应该有共同的价值追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教育管理理论 教育管理实践 实践性知识 话语体系转换 变量思维 实证研究 质性研究 现代精神 《中小学管理》30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