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文化自信视域下黄河文化的当代传播研究——评《黄河文化传播与话语体系构建研究》
1
作者 殷耀琦 曹天航 《人民黄河》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I0005-I0005,共1页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指出,要“推进文化自信自强,铸就社会主义文化新辉煌”。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文化自信是习近平文化思想的重大原创性内容,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文化建设,发表了一系列关于文化自信的重要论述...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指出,要“推进文化自信自强,铸就社会主义文化新辉煌”。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文化自信是习近平文化思想的重大原创性内容,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文化建设,发表了一系列关于文化自信的重要论述,提出文化自信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发展中“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文化观。新时代全党全国各族人民的文化自信显著增强,精神面貌也更加奋发昂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化自信 马克思主义文化观 精神面貌 当代传播研究 话语体系构建 自信自强 原创性 习近平文化思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中国式教育现代化话语体系构建 被引量:3
2
作者 李先军 《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26-37,共12页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要建立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以中国式现代化推进民族复兴,并提出要加快构建中国话语和中国叙事体系。当前,中国式教育现代化已经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但与其在国际上所拥有的话语权并不匹配。为了更好地讲述中国教育...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要建立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以中国式现代化推进民族复兴,并提出要加快构建中国话语和中国叙事体系。当前,中国式教育现代化已经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但与其在国际上所拥有的话语权并不匹配。为了更好地讲述中国教育故事,推动中国教育走向世界,中国式教育现代化话语体系的构建迫在眉睫。本文将试图从话语体系的本质特征的视角,来阐述中国式教育现代化话语体系的构建。话语体系的构建受制于历史,具有公共性,并在实践交往中形成。中国式教育现代化话语体系构建受到中国教育现代化历史的影响。它必须遵循一定的价值取向,促进人的主体自由,使人得到自由而全面的发展,体现教育实践的现实追求。据此,中国式教育现代化话语体系构建的策略为:关注时代之问;祛除西方中心论,批判借鉴西方话语;体现话语与实践的互动关系;处理好话语叙事与话语构建的互动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式现代化 教育现代化 话语特征 话语体系构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习近平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建设思想中的话语体系构建 被引量:2
3
作者 欧阳兵 《学习论坛》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5-10,共6页
习近平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建设思想中有着丰富而生动的话语体系构建思想。这一构建是动态的和发展的,对其解构应从内容、特征、实践三个维度进行。在话语体系的语境下,话语体系构建的内容、特征、实践与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建设的内容、特征... 习近平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建设思想中有着丰富而生动的话语体系构建思想。这一构建是动态的和发展的,对其解构应从内容、特征、实践三个维度进行。在话语体系的语境下,话语体系构建的内容、特征、实践与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建设的内容、特征、实践并不完全相同,话语体系构建的内容、特征、实践必须出自话语体系范畴与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建设范畴的交集,即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建设思想中具有鲜明话语风范的部分。习近平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建设思想中的话语体系构建的内容主要有六大方面,掌握这六大方面,就为解构习近平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建设思想中的话语体系构建奠定了学理基础。同时,习近平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建设思想中的话语体系构建的主要特征有五大方面,只有剖析这五大方面,对习近平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建设思想中的话语体系构建的认识才会更加深刻。具有强烈政治属性的话语体系构建不仅会产生精神力量,而且会使精神力量转变为物质力量,在这一过程中,话语体系构建本身也将得到拓展和升华。因此,实践无疑属于习近平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建设思想中的话语体系构建的有机组成部分,对其进行分析,有助于对习近平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建设思想中的话语体系构建的现有边界进行由"话"到"行"的拓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习近平 新型智库建设 话语体系构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加强中国话语体系构建与国际话语体系建设——评《中国话语体系的建构》
4
作者 傅雅琦 《领导科学》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160-160,共1页
中国话语体系作为一种符号体系表达了自我国际政治价值诉求,也是认识我国政治发展规律的重要价值系统。中国特色话语体系具有丰富的内涵与外延,构建话语体系有利于巩固中国在国际话语体系中的地位,有利于我国在复杂多变的国际局势中积... 中国话语体系作为一种符号体系表达了自我国际政治价值诉求,也是认识我国政治发展规律的重要价值系统。中国特色话语体系具有丰富的内涵与外延,构建话语体系有利于巩固中国在国际话语体系中的地位,有利于我国在复杂多变的国际局势中积极掌握主动权。国家话语体系的构建关系到一个国家的文化软实力和国际话语地位,深层次体现了国家的综合实力。构建国家形象必须重构当代中国话语体系,必须高度重视学术话语体系,由贺耀敏撰写的《中国话语体系的建构》(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21年版)一书,有助于中国话语体系构建与国际话语体系建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化软实力 中国话语体系 话语体系构建 国际话语体系 符号体系 学术话语体系 中国特色话语体系 价值诉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特色译学话语体系构建与译学辞典观创新——改革开放40年中国译学辞典编纂回顾与反思 被引量:5
5
作者 刘润泽 魏向清 黄鑫宇 《外语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53-57,112,共6页
改革开放40年是我国译学学科自主性发展的关键期,国内学界在构建中国特色译学话语体系方面所作的积极努力有目共睹,特别是在对传统译学资源的挖掘与阐发方面。中国译学辞典体系作为本土译学发展过程中积淀形成的基础性话语资源,其历时... 改革开放40年是我国译学学科自主性发展的关键期,国内学界在构建中国特色译学话语体系方面所作的积极努力有目共睹,特别是在对传统译学资源的挖掘与阐发方面。中国译学辞典体系作为本土译学发展过程中积淀形成的基础性话语资源,其历时更进如实记录了中国特色译学话语构建的成果,中国传统译学话语贮存样态的演变与更新便是一个显著线索。中国译学发展与中国译学辞典编纂之间的有机联动,很大程度上离不开编者之辞典观的与时俱进,即编者对辞典编纂本质与辞典应用价值的认识在不断深化。本文基于对4部中国译学辞典的文本分析指出,译学辞典观是特定译学生态下的产物,辞典观的创新会引发辞典产品设计理念与译学知识文本表征的变化,进而会对译学话语实践产生反哺效应。在此基础上,作者尝试进一步论证中国译学辞典编纂的知识实践本质,以及中国译学辞典应用的话语身份价值,旨在为新时期本土译学辞典驱动下的中国特色译学话语构建实践带来有益思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话语体系构建 中国译学辞典 译学辞典观创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黄河文化传播与话语体系构建研究》探索大学生教育中的黄河文化传播 被引量:2
6
作者 苗水 《人民黄河》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9期I0007-I0007,共1页
黄河发源于青藏高原的涓涓细流,自西向东流经9个省区,最终奔腾而下汇入汪洋大海。她向世人呈现的绝不仅是壮美的风景,而是历经千年的历史积淀、璀璨文化。这条文化之河已经成为华夏民族的精神象征,传递出百折不挠、兼收并蓄、自强不息... 黄河发源于青藏高原的涓涓细流,自西向东流经9个省区,最终奔腾而下汇入汪洋大海。她向世人呈现的绝不仅是壮美的风景,而是历经千年的历史积淀、璀璨文化。这条文化之河已经成为华夏民族的精神象征,传递出百折不挠、兼收并蓄、自强不息的价值观,融入中华儿女的基因与血脉,塑造着国人的精神世界与行为习惯。大学生作为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接班人,理应深入了解与掌握黄河文化内涵与变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璀璨文化 行为习惯 话语体系构建 精神象征 自强不息 兼收并蓄 深入了解 华夏民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河文化的精神内涵及其在职业教育中的传承——评《黄河文化传播与话语体系构建研究》
7
作者 安传忠 《人民黄河》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2期I0001-I0001,共1页
黄河孕育了中华文明,黄河儿女在历史发展过程中不断为黄河注入情感内涵和文化属性,形成了具有独特内涵、丰富内容的文化类型。黄河文化历史底蕴深厚,随着时代发展,其内涵不断丰富。但在过去一段时间内,人们主要关注经济发展,而黄河文化... 黄河孕育了中华文明,黄河儿女在历史发展过程中不断为黄河注入情感内涵和文化属性,形成了具有独特内涵、丰富内容的文化类型。黄河文化历史底蕴深厚,随着时代发展,其内涵不断丰富。但在过去一段时间内,人们主要关注经济发展,而黄河文化深厚的精神内涵发挥受限。弘扬传承黄河文化应该成为中国文化事业发展的一项重要内容。职业教育作为中国教育的重要部分,其教育受众范围广,既有针对学生的学历教育,也有为各类人群提供技能提升的非学历教育,可以成为传承黄河文化的载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学历教育 文化事业发展 技能提升 教育受众 文化属性 情感内涵 黄河儿女 话语体系构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黄河文化传播与话语体系构建研究》看黄河文化传播体系的构建
8
作者 张香香 《人民黄河》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1期I0010-I0010,共1页
黄河文化历史悠久、源远流长,是生活在黄河流域的各族人民创造出来的文化成果,体现了中华民族绵绵不绝传承有续的中华魂。辽宁人民出版社出版的《黄河文化传播与话语体系构建研究》一书,概括研究黄河文化体系的发展历程、历史地位以及... 黄河文化历史悠久、源远流长,是生活在黄河流域的各族人民创造出来的文化成果,体现了中华民族绵绵不绝传承有续的中华魂。辽宁人民出版社出版的《黄河文化传播与话语体系构建研究》一书,概括研究黄河文化体系的发展历程、历史地位以及精神特点,从多个角度解析目前的黄河文化传播机制,并指出目前存在的问题以及解决方案,可为黄河文化传播体系的构建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绵绵不绝 话语体系构建 体系构建 中华魂 目前存在的问题 提供参考 黄河流域 发展历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巴迪欧本体论思想及其对构建中国话语体系的启示
9
作者 符俊 尉迟光斌 《北方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59-166,共8页
巴迪欧杂糅存在论、公理体系集合论和当代主体学说,重建本体论哲学。巴迪欧认为西方传统本体论把万物归于本质存在,是“计数为一”的运算,真正本体是进行计算前的“纯多”,是未被纳入人类知识体系的“不可辨识之多”。借助集合论,巴迪... 巴迪欧杂糅存在论、公理体系集合论和当代主体学说,重建本体论哲学。巴迪欧认为西方传统本体论把万物归于本质存在,是“计数为一”的运算,真正本体是进行计算前的“纯多”,是未被纳入人类知识体系的“不可辨识之多”。借助集合论,巴迪欧把“不可辨识之多”的本体存在与空集相联系,进而借助选择公理和保罗·科恩的力迫法,证明数学也需要主体“力迫”介入。巴迪欧意在证明本体存在处乃真理诞生处,在主体的调研和类性延展等忠实程序下,发端于本体存在处的“不可辨识之多”的偶然性事件将演化为真理。从巴迪欧本体论思想看,相对于西方知识体系,中国式现代化成就就是“不可辨识之多”,是人类历史中的重大事件,表达的是本体存在的真理,对构建中国话语体系具有重要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本体论 事件 真理 构建中国话语体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中国特色伦理学话语体系的构建 被引量:6
10
作者 陈泽环 谢伏华 《伦理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1-5,共5页
伦理学的发展与民族命运息息相关,当代中国特色伦理学的使命是建设有利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伦理秩序。为履行这一崇高使命,按照习近平总书记《在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精神,一个重要方面就是要坚持以马克思主义... 伦理学的发展与民族命运息息相关,当代中国特色伦理学的使命是建设有利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伦理秩序。为履行这一崇高使命,按照习近平总书记《在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精神,一个重要方面就是要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融通马克思主义伦理学、中华优秀传统伦理学和国外伦理学积极成果三种资源,以构建当代中国特色伦理学的话语体系。在为此并为充分提高其影响力和话语权而努力的过程中,当代中国伦理学工作者本身必须要有自觉和强烈的"文化自信"和"道德自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习近平讲话 中国特色伦理学 话语体系构建 文化自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构建当代中国哲学社会科学话语体系的方法自觉 被引量:6
11
作者 苏星鸿 《社会主义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54-59,共6页
构建当代中国哲学社会科学话语体系,是我国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面临的重大而紧迫的战略任务和时代课题。从方法论角度看,要坚持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研究范式,实现话语指向由西方化到中国化转变;坚持马克思主义改变世界的建设功能,实现话... 构建当代中国哲学社会科学话语体系,是我国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面临的重大而紧迫的战略任务和时代课题。从方法论角度看,要坚持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研究范式,实现话语指向由西方化到中国化转变;坚持马克思主义改变世界的建设功能,实现话语思维由革命到建设转变;坚持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内在要求,实现话语重心由精英到大众转变;坚持马克思主义世界历史的分析方法,实现话语视野由中国到全球转变。据此,构建当代中国哲学社会科学话语体系才能取得实质性突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当代中国哲学社会科学话语体系构建 方法自觉 中国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再论新时代中国特色档案学话语体系的构建(摘编)
12
作者 杨文 张斌 《中国档案》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66-66,共1页
新时代中国特色档案学话语体系构建的基本逻辑:第一,本土化与国际性相统一。新时代中国特色档案学话语体系构建的本土化,要求话语体系构建主体必须聚焦立足中国实践,聚焦中国问题,从中国档案学建设与发展的现实境况和需求出发,提出能够... 新时代中国特色档案学话语体系构建的基本逻辑:第一,本土化与国际性相统一。新时代中国特色档案学话语体系构建的本土化,要求话语体系构建主体必须聚焦立足中国实践,聚焦中国问题,从中国档案学建设与发展的现实境况和需求出发,提出能够有效解释中国本土理论与实践的、自主的档案学知识体系。中国特色档案学话语体系构建的国际性,要求要在话语体系本土化的基础上,以我为主,兼收并蓄,从话语的概念、内涵、理论、表达等层面增强对域外档案学的覆盖性,扩大话语的影响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档案学 理论与实践 覆盖性 话语体系构建 本土化 基本逻辑 现实境况 兼收并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后巴黎时代”中国的全球气候治理话语权构建:内涵、挑战与路径选择 被引量:23
13
作者 李强 《国际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3-14,155,共13页
在“后巴黎时代”开启的全球气候治理新阶段,各国(集团)围绕《巴黎协定》中减缓、适应、资金、技术和能力建设等核心目标展开的激烈博弈将引发全球气候治理话语权重新分配"为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和体现负责任大国担当,中国需要... 在“后巴黎时代”开启的全球气候治理新阶段,各国(集团)围绕《巴黎协定》中减缓、适应、资金、技术和能力建设等核心目标展开的激烈博弈将引发全球气候治理话语权重新分配"为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和体现负责任大国担当,中国需要根据全球气候治理话语权的内涵,认识和把握面临的机遇与挑战,从制度性、科学性和道义性三个维度构建与自身实力相匹配的话语权,实现从参与者向引领者的重大转变,推动构建公平、公正、合理的国际气候机制和全球气候治理秩序。中国构建全球气候治理话语权必须立足于自身实际,从维护本国利益出发,兼顾全人类共同利益,以中国特色语言所表述的话语体系塑造相应的领导创设国际气候谈判议题、国际气候机制及其主要原则的能力,增强提供科学数据支撑的能力,以及向他国示范和援助的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后巴黎时代 全球气候治理 中国国际话语 话语体系构建 话语传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年度人物
14
作者 和光(整理) 刘娇(整理) 孟凯(整理) 《职业技术教育》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6-27,共12页
姜大源入选理由深耕职业教育研究领域40余年,以哲学视角思考职业教育,从研究和借鉴德国职业教育入手,致力于冲破旧有体系的束缚,搭建自己的理论殿堂,不断推动中国职业教育自主话语体系构建。2024年,荣获世界职业教育大奖提名奖。人物印... 姜大源入选理由深耕职业教育研究领域40余年,以哲学视角思考职业教育,从研究和借鉴德国职业教育入手,致力于冲破旧有体系的束缚,搭建自己的理论殿堂,不断推动中国职业教育自主话语体系构建。2024年,荣获世界职业教育大奖提名奖。人物印象“金秋佳讯绕津门,闻获提名乱心神。虽已倾情弘技艺,也曾矢志索经纶。仍觉学浅需勤补,尤感才疏要苦耘。且把殊荣酬自勉,深耕职教觅精魂。”获知自己荣获2024年世界职业教育大奖提名奖,姜大源撰写了一首七言绝句表达自己的心情:“深感荣幸并衷心感谢,虽自知才疏学浅,但仍将此次荣誉视为激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德国职业教育 教育研究领域 中国职业教育 七言绝句 入选理由 姜大源 哲学视角 话语体系构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