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论“诗赋取士”之前唐初科举与诗歌的关系 |
贾丹丹
|
《西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
2009 |
1
|
|
2
|
唐代诗赋取士制度形成的原因 |
张蕊
|
《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
2002 |
1
|
|
3
|
唐代以诗赋取士与唐诗繁荣的关系 |
皇甫煃
|
《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
1979 |
8
|
|
4
|
诗赋或策文的选择——重探武则天的科举态度 |
贾丹丹
|
《江淮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
2009 |
3
|
|
5
|
浅析唐玄宗与盛唐诗歌崛起之关系 |
张振华
|
《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
1985 |
2
|
|
6
|
唐宋赋地位论略 |
万光治
|
《文史哲》
CSSCI
北大核心
|
1990 |
0 |
|
7
|
朱熹并不一概反对写诗,反对文学 |
|
《文艺理论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
1994 |
0 |
|
8
|
试论宋人的“以赋为学” |
何玉兰
|
《中国文学研究》
|
1994 |
0 |
|
9
|
从北宋科举制度的变革看洛蜀党争的起因 |
王兆鹏
胡玉尺
|
《湖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
2020 |
0 |
|
10
|
王弼圣人有情说及其在教育思想史上的影响 |
姜国钧
|
《现代大学教育》
北大核心
|
2005 |
0 |
|
11
|
科举制度对唐代文学的影响 |
吴在庆
|
《厦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
1999 |
2
|
|
12
|
苏轼在宋代古文运动中的矛盾心态 |
沈元林
|
《社会科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
1998 |
1
|
|
13
|
文道与人才 |
金诤
|
《学术研究》
|
1985 |
0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