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题名浅谈“闹”字的美感作用
- 1
-
-
作者
何国彬
-
出处
《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87年第2期97-97,共1页
-
文摘
诗词贵意境。意境往往由佳句表现出来,而佳句则多由奇字造成。因此,诗词的艺术魅力和美感作用,往往就在炼字上。宋祁在《玉楼春》(《东城渐觉春光好》)一词中,用了一个“闹”字,就使“红杏枝头春意闹”成了传世名句。对“红杏枝头春意闹”的“闹”字,历代诗词评论家有不少评论,有褒有贬,绝大部分是赞赏的。王国维《人间词话》中写道:“故能写真景物真感情者,谓之有境界。否则谓之无境界。‘红杏枝头春意闹’,着一‘闹’字而境界全出;‘云破月来花弄影’,着一‘弄’字而境界全出矣。”“闹”字写出了真景物真感情,真景物是红杏枝头杏花盛开的繁盛景象,真感情是作者对盎然春意的欢娱的感情,因此“境界全出”。
-
关键词
美感作用
真景物
境界
真感情
诗词语言
艺术魅力
王国维
人间词话
宋祁
评论家
-
分类号
C55
[社会学]
-
-
题名意象并置与《江汉》解读
- 2
-
-
作者
彭莱
-
出处
《现代中文学刊》
1995年第3期38-42,共5页
-
文摘
江汉杜甫江汉思归客,乾坤一腐儒。片云天共远,永夜月同孤。落日心犹壮,秋风病欲苏。古来存老马,不必取长途。西方学者喜欢把中国古典诗词的语言,特别是唐代律诗的语言,称作"意象语言"认为意象是中国古典诗词的基本构成单位,意象并置则是诗词语句的基本组合方式。我觉得很有道理。诗词语言与电影语言有质的相似性。
-
关键词
意象并置
中心意象
杜甫
关系意义
江汉地区
中国古典诗词
意象语言
诗词语言
视觉形象
乾坤
-
分类号
I207.22
[文学—中国文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