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上海教育软件发展有限公..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4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唐宋人的诗词之辨
被引量:
1
1
作者
孙克强
《中州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206-210,共5页
唐宋人的诗词之辨是词学史上的重要论题。唐、五代、北宋时期,词体的娱乐性质使它难免“小道”、“卑体”的歧视,此时的诗词之辨建立在对词体否定的基础之上,探讨诗词之辨是为了将词体区别于诗体而加以排斥。宋南渡前后,诗词之辨主要涉...
唐宋人的诗词之辨是词学史上的重要论题。唐、五代、北宋时期,词体的娱乐性质使它难免“小道”、“卑体”的歧视,此时的诗词之辨建立在对词体否定的基础之上,探讨诗词之辨是为了将词体区别于诗体而加以排斥。宋南渡前后,诗词之辨主要涉及词体的音律和风格问题,代表人物为李清照等;南宋末年,诗词之辨更为深入,沈义父、张炎可为代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词体
诗体
唐宋人
诗词之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中国古典词学中诗词体性之辨的承衍
2
作者
胡建次
汪素琴
《南昌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114-119,共6页
我国古典词学中诗词体性之辨的承衍主要体现在两条线索中:一是偏于辨分诗词体性之异论的承衍,二是偏于辨说诗词体性之通论的承衍。上述两条线索从不同的维面上展开了诗词体性之论,为后人全面深入地认识词作体性提供了极为丰富的辨识。
关键词
古典词学
诗词
体性
之辨
线索承衍
辨
异论
辨
通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要眇宜修”的认同和摒弃--王国维词学新论
3
作者
孙克强
《文艺理论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11,共11页
王国维《人间词话原稿》中有论词体特征的“要眇宜修”一则,广受词学研习者的称道,但此则词话却见弃于正式发表的《人间词话》。对此研究者或未曾注意,或心存疑窦。本文认为“要眇宜修”和诗词之辨的论述表现了王国维早期的词学思想,而...
王国维《人间词话原稿》中有论词体特征的“要眇宜修”一则,广受词学研习者的称道,但此则词话却见弃于正式发表的《人间词话》。对此研究者或未曾注意,或心存疑窦。本文认为“要眇宜修”和诗词之辨的论述表现了王国维早期的词学思想,而与《人间词话》以“境界”为核心的具有现代审美意旨的新词学思想以及诗词一体的观念相悖;“要眇宜修”一则基本上是对前人词论的引录整合,“诗词之辨”数语亦不过是前人论述的沿袭,并无更多的理论创新意义,因而遭弃。深入系统解读“要眇宜修”一则词话,对认识王国维的词学思想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王国维
《人间词话》
要眇宜修
诗词之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宋代诗词中的语句“两用”现象——兼论语句入诗、入词的评判标准
4
作者
张巍
《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158-163,共6页
宋代诗词创作中的"两用"现象是指某些语句在同一文人的笔下既被写入诗又被写入词,诗词呈现出部分语句相同的情况。这种"两用"属于合理的自我重复,其产生的原因主要是文人对佳句的难以割舍,以及创作构思中的惯性。...
宋代诗词创作中的"两用"现象是指某些语句在同一文人的笔下既被写入诗又被写入词,诗词呈现出部分语句相同的情况。这种"两用"属于合理的自我重复,其产生的原因主要是文人对佳句的难以割舍,以及创作构思中的惯性。明清词论家们从辨体的角度出发,对于两用、化用等情况予以了关注,普遍认为婉丽的语句宜于入词而不适宜入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两用
入诗
入词
诗词之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唐宋人的诗词之辨
被引量:
1
1
作者
孙克强
机构
南开大学文学院
出处
《中州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206-210,共5页
文摘
唐宋人的诗词之辨是词学史上的重要论题。唐、五代、北宋时期,词体的娱乐性质使它难免“小道”、“卑体”的歧视,此时的诗词之辨建立在对词体否定的基础之上,探讨诗词之辨是为了将词体区别于诗体而加以排斥。宋南渡前后,诗词之辨主要涉及词体的音律和风格问题,代表人物为李清照等;南宋末年,诗词之辨更为深入,沈义父、张炎可为代表。
关键词
词体
诗体
唐宋人
诗词之辨
分类号
I207.23 [文学—中国文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中国古典词学中诗词体性之辨的承衍
2
作者
胡建次
汪素琴
机构
南昌大学人文学院中国语言文学系
出处
《南昌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114-119,共6页
基金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中国古典词学重要理论命题与批评体式承衍研究"(11BZW006)
江西省高校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项目"中国古典词学命题及体式承传研究"(ZGW1112)
文摘
我国古典词学中诗词体性之辨的承衍主要体现在两条线索中:一是偏于辨分诗词体性之异论的承衍,二是偏于辨说诗词体性之通论的承衍。上述两条线索从不同的维面上展开了诗词体性之论,为后人全面深入地认识词作体性提供了极为丰富的辨识。
关键词
古典词学
诗词
体性
之辨
线索承衍
辨
异论
辨
通论
Keywords
Chinese classical Ci -poetry
difference between poetry and Ci -poetry' s style
the clue of succession & dissemination
distinguish the style difference
discuss the connectivity
分类号
I207.23 [文学—中国文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要眇宜修”的认同和摒弃--王国维词学新论
3
作者
孙克强
机构
河南大学
南开大学
出处
《文艺理论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11,共11页
基金
国家社科基金后期资助项目“词学史上的唐宋词批评研究”[项目编号:21FZWB062]阶段成果。
文摘
王国维《人间词话原稿》中有论词体特征的“要眇宜修”一则,广受词学研习者的称道,但此则词话却见弃于正式发表的《人间词话》。对此研究者或未曾注意,或心存疑窦。本文认为“要眇宜修”和诗词之辨的论述表现了王国维早期的词学思想,而与《人间词话》以“境界”为核心的具有现代审美意旨的新词学思想以及诗词一体的观念相悖;“要眇宜修”一则基本上是对前人词论的引录整合,“诗词之辨”数语亦不过是前人论述的沿袭,并无更多的理论创新意义,因而遭弃。深入系统解读“要眇宜修”一则词话,对认识王国维的词学思想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
王国维
《人间词话》
要眇宜修
诗词之辨
Keywords
Wang Guowei
Poetic Remarks in the Human World
Yao Miao Yi Xiu(delicate beauty,fittingly adorned)
distinction between shi poetry and ci poetry
分类号
I207.23 [文学—中国文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宋代诗词中的语句“两用”现象——兼论语句入诗、入词的评判标准
4
作者
张巍
机构
华南师范大学文学院
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
出处
《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158-163,共6页
基金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青年基金项目"唐宋时期各体韵文之间关系研究"(12YJC751105)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汉魏六朝集部文献研究"(138LZD109)
文摘
宋代诗词创作中的"两用"现象是指某些语句在同一文人的笔下既被写入诗又被写入词,诗词呈现出部分语句相同的情况。这种"两用"属于合理的自我重复,其产生的原因主要是文人对佳句的难以割舍,以及创作构思中的惯性。明清词论家们从辨体的角度出发,对于两用、化用等情况予以了关注,普遍认为婉丽的语句宜于入词而不适宜入诗。
关键词
两用
入诗
入词
诗词之辨
分类号
I207.22 [文学—中国文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唐宋人的诗词之辨
孙克强
《中州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5
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中国古典词学中诗词体性之辨的承衍
胡建次
汪素琴
《南昌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12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3
“要眇宜修”的认同和摒弃--王国维词学新论
孙克强
《文艺理论研究》
北大核心
2025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4
宋代诗词中的语句“两用”现象——兼论语句入诗、入词的评判标准
张巍
《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5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