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唐宋人的诗词之辨 被引量:1
1
作者 孙克强 《中州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206-210,共5页
唐宋人的诗词之辨是词学史上的重要论题。唐、五代、北宋时期,词体的娱乐性质使它难免“小道”、“卑体”的歧视,此时的诗词之辨建立在对词体否定的基础之上,探讨诗词之辨是为了将词体区别于诗体而加以排斥。宋南渡前后,诗词之辨主要涉... 唐宋人的诗词之辨是词学史上的重要论题。唐、五代、北宋时期,词体的娱乐性质使它难免“小道”、“卑体”的歧视,此时的诗词之辨建立在对词体否定的基础之上,探讨诗词之辨是为了将词体区别于诗体而加以排斥。宋南渡前后,诗词之辨主要涉及词体的音律和风格问题,代表人物为李清照等;南宋末年,诗词之辨更为深入,沈义父、张炎可为代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词体 诗体 唐宋人 诗词之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古典词学中诗词体性之辨的承衍
2
作者 胡建次 汪素琴 《南昌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114-119,共6页
我国古典词学中诗词体性之辨的承衍主要体现在两条线索中:一是偏于辨分诗词体性之异论的承衍,二是偏于辨说诗词体性之通论的承衍。上述两条线索从不同的维面上展开了诗词体性之论,为后人全面深入地认识词作体性提供了极为丰富的辨识。
关键词 古典词学 诗词体性之辨 线索承衍 异论 通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要眇宜修”的认同和摒弃--王国维词学新论
3
作者 孙克强 《文艺理论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11,共11页
王国维《人间词话原稿》中有论词体特征的“要眇宜修”一则,广受词学研习者的称道,但此则词话却见弃于正式发表的《人间词话》。对此研究者或未曾注意,或心存疑窦。本文认为“要眇宜修”和诗词之辨的论述表现了王国维早期的词学思想,而... 王国维《人间词话原稿》中有论词体特征的“要眇宜修”一则,广受词学研习者的称道,但此则词话却见弃于正式发表的《人间词话》。对此研究者或未曾注意,或心存疑窦。本文认为“要眇宜修”和诗词之辨的论述表现了王国维早期的词学思想,而与《人间词话》以“境界”为核心的具有现代审美意旨的新词学思想以及诗词一体的观念相悖;“要眇宜修”一则基本上是对前人词论的引录整合,“诗词之辨”数语亦不过是前人论述的沿袭,并无更多的理论创新意义,因而遭弃。深入系统解读“要眇宜修”一则词话,对认识王国维的词学思想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王国维 《人间词话》 要眇宜修 诗词之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宋代诗词中的语句“两用”现象——兼论语句入诗、入词的评判标准
4
作者 张巍 《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158-163,共6页
宋代诗词创作中的"两用"现象是指某些语句在同一文人的笔下既被写入诗又被写入词,诗词呈现出部分语句相同的情况。这种"两用"属于合理的自我重复,其产生的原因主要是文人对佳句的难以割舍,以及创作构思中的惯性。... 宋代诗词创作中的"两用"现象是指某些语句在同一文人的笔下既被写入诗又被写入词,诗词呈现出部分语句相同的情况。这种"两用"属于合理的自我重复,其产生的原因主要是文人对佳句的难以割舍,以及创作构思中的惯性。明清词论家们从辨体的角度出发,对于两用、化用等情况予以了关注,普遍认为婉丽的语句宜于入词而不适宜入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两用 入诗 入词 诗词之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