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2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诗经今注》商兑
1
作者 左洪涛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2年第1期95-99,共5页
本文根据有关文献对《诗经》的论述 ,并参考其他古典文献 ,对高亨的《诗经今注》进行了分析。在充分肯定该书成就的前提下 ,认为它有几点不足 :没有与民俗学研究相结合 ;解说诗歌时脱离诗歌形象 ,刻意求新 ;改旧说中的“比”、“兴”以... 本文根据有关文献对《诗经》的论述 ,并参考其他古典文献 ,对高亨的《诗经今注》进行了分析。在充分肯定该书成就的前提下 ,认为它有几点不足 :没有与民俗学研究相结合 ;解说诗歌时脱离诗歌形象 ,刻意求新 ;改旧说中的“比”、“兴”以求新义 ;使用通假有一定的主观随意性。此外 ,该书还有贴阶级标签 ,附会政治内容的倾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俗学 "比" "兴" 通假 诗经今注 高亨 诗经 训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力创新义求真谛——评高亨的《诗经今注》 被引量:5
2
作者 李泉 《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82年第2期48-51,64,共5页
一部《诗经》,自它诞生之日起,就与我们民族文化的发展结下了不解之缘。二千多年来,对它的传笺注疏绵延不绝,有关著作汗牛充栋。建国以后,《诗经》的注释研究进入一个全新时期,出版了不少的选注、选译本,流传颇广,成绩可喜。但是,对三... 一部《诗经》,自它诞生之日起,就与我们民族文化的发展结下了不解之缘。二千多年来,对它的传笺注疏绵延不绝,有关著作汗牛充栋。建国以后,《诗经》的注释研究进入一个全新时期,出版了不少的选注、选译本,流传颇广,成绩可喜。但是,对三○五篇进行全面、系统地评注,高亨先生的《诗经今注》还是第一部。《今注》按照传统的编排次序,对三○五篇作了简明扼要的题旨说明和字、词训释。一些需要进一步考释的字、词和引证的史实,则在每篇注后的附录里详加说明。书前另有一篇《诗经简述》,介绍了三百篇的采集编选、流传分类以及产生的地域和时代等基本情况。对《诗经》研究中某些有争议的问题,如二“南”是否应从“风”中划出另列一类,“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简明扼要 诗经今注 新时期 基本情况 民族文化 高亨先生 毛诗序 新义 建国以后 考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注《诗经》词语新探
3
作者 卢甲文 《中州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1995年第3期95-97,共3页
高注《诗经》词语新探卢甲文(河南省社会科学院)上海古籍出版社1980年10月出版的高亨的《诗经今注》,是解放后出版的较好的一个《诗经》注本,也是高亨晚年的力作。我们读后,获益甚多。但是,仔细推敲起来,注释不当或不够确... 高注《诗经》词语新探卢甲文(河南省社会科学院)上海古籍出版社1980年10月出版的高亨的《诗经今注》,是解放后出版的较好的一个《诗经》注本,也是高亨晚年的力作。我们读后,获益甚多。但是,仔细推敲起来,注释不当或不够确切的地方也不少。这里先指出五处,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诗经 《现代汉语词典》 新《辞源》 释义 诗经词典 螽斯 河南省北部 河南濮阳县 诗经今注 《辞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诗经》里的德音 被引量:2
4
作者 翟相君 《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86年第Z1期89-92,共4页
“德音”在《诗经》中出现十二次,涉及十一篇诗。古今注家对“德音”作了多种解释,不仅各家的解释互不相同,即使同一人的解释,也会因篇而异。如高亨先生的《诗经今注》对“德音”的注释,就有以下几种:1、道德名誉;2、善言;3、好声誉;4... “德音”在《诗经》中出现十二次,涉及十一篇诗。古今注家对“德音”作了多种解释,不仅各家的解释互不相同,即使同一人的解释,也会因篇而异。如高亨先生的《诗经今注》对“德音”的注释,就有以下几种:1、道德名誉;2、善言;3、好声誉;4、言词;5、好名声。不难看出,高先生对“德音”的解释有多种,属于随文立义,没有固定的解释,令人难以捉摸,不可能都是正确的。余冠英先生的《诗经选》选了三篇有“德音”的诗,其译注也不一致。《谷风》的“德音莫违”,译为“往日的恩情休要抛弃”;注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诗经今注 毛传 周王 解释 朱熹 文王 高亨先生 君子 述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试谈诗经中“君子”的涵义 被引量:1
5
作者 韩明安 《学习与探索》 1981年第4期117-118,129,共3页
平日读近人诗经选本,每见注“君子”为“贵族阶级男子的通称”、“主子”、“剥削者”,心里常觉未必尽然;及至去年十月,高亨先生的《诗经今注》由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卒读之后,疑团愈浓。愿粗谈浅见,就教于研究诗经的同志们。
关键词 君子 统治阶级 诗经今注 涵义 剥削者 高亨先生 女主人公 丈夫 古籍出版 贵族阶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例论《诗经》修辞艺术
6
作者 应华 《河北学刊》 1984年第4期91-94,共4页
唐人张彦远著《历代名画记》中记载:“武帝(梁武帝)崇饰庙寺,多命僧繇(名画家,张僧繇)画之”。一日,张于金陵安乐寺画四条白龙均不点睛。张每云:点睛即飞去。人以为妄诞,固请点之。张便提笔点画,“须臾,雷电破壁,两龙乘云腾去上天,二龙... 唐人张彦远著《历代名画记》中记载:“武帝(梁武帝)崇饰庙寺,多命僧繇(名画家,张僧繇)画之”。一日,张于金陵安乐寺画四条白龙均不点睛。张每云:点睛即飞去。人以为妄诞,固请点之。张便提笔点画,“须臾,雷电破壁,两龙乘云腾去上天,二龙未点睛者见在”。这段借诸点睛之妙笔,只需一着墨便赋予笔下之画龙以生命之活力的神话故事,其全部价值,就在于它比较真切地表达了人们欣赏、品评诸艺术珍品的理想和愿望。因此,后人将这段故事简辑为成语“画龙点睛”。 这种“画龙点睛”的造型技艺,不仅为绘画艺术增添了异彩,灌注了生命,而且在其他形式的艺术领域里,同样地发挥了独特作用。譬如在语言艺术领域里,以“一字千金”或“一字师”所表述的辞意精湛,又善于写景状物,象声传形的艺苑佳话,亦时有所闻。它往往以认真提炼又细致剪裁的一词一语用在最恰当之处,既神化了形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修辞艺术 剥削者 明星 诗经 诗篇 “行” 辞意 诗经今注 采桑 语言艺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读《诗经》札记
7
作者 刘方元 《江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84年第3期31-36,43,共7页
一诗歌原产生于集体劳动,但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便出现了个人抒情之作,所以,《虞书》说:“诗言志”;《毛诗序》说:“诗者,志之所之也。”这里的志,包括了诗人的思想和感情。诗人的思想感情由何而生?表达思想感情的诗歌能派什么用场?继... 一诗歌原产生于集体劳动,但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便出现了个人抒情之作,所以,《虞书》说:“诗言志”;《毛诗序》说:“诗者,志之所之也。”这里的志,包括了诗人的思想和感情。诗人的思想感情由何而生?表达思想感情的诗歌能派什么用场?继承《诗经》毛、郑衣钵,并广泛吸收、综合魏晋南北朝《诗经》研究新成果而主持撰写《毛诗正义》的唐代经师孔颖达,在该书的序言中便开宗明义对此作了较为透彻的阐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毛诗序》 获麟歌 《毛诗正义》 奚斯 诗言志 志之所之 节南山之什 诗经今注 西狩获麟 姚际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世纪学术史上的一代大家--简述高亨先生的学术成就
8
作者 董治安 《文史哲》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5-11,共7页
高亨先生是我国20世纪学术史上的一代大家。他从青年时代起,就遵循朴学方法,以文字音韵训诂为工具,研治先秦典籍,抒录个人心得,数十年来坚持不懈,取得了以《诸子新笺》为代表的一系列重要成果。他对于先秦诸子文献的整理研究,数量既多,... 高亨先生是我国20世纪学术史上的一代大家。他从青年时代起,就遵循朴学方法,以文字音韵训诂为工具,研治先秦典籍,抒录个人心得,数十年来坚持不懈,取得了以《诸子新笺》为代表的一系列重要成果。他对于先秦诸子文献的整理研究,数量既多,方面亦广,其中尤以《老子正诂》、《墨经校诠》等著作的成就最为引人注目。高先生对于《诗经》、《周易》的注释研究,影响远及海外。《周易古经今注》、《周易大传今注》、《诗经今注》等名著,从一个方面体现了20世纪《易》学、《诗》学的应时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亨 《诸子新笺》 《老子正诂》 诗经今注 《周易大传今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释《卷耳》 被引量:4
9
作者 张震泽 《文史哲》 1984年第3期55-58,共4页
《周南·卷耳》一篇,自来不得确解。近年来出版的《诗经》选注本。选译本。全注本、全译本不少,对于《卷耳》篇大都袭用方玉润的说法,即:“此诗当是妇人念夫行役,闵其劳苦之作。”(《诗经原始》)然照旧无法讲通。惟独一九八○年出... 《周南·卷耳》一篇,自来不得确解。近年来出版的《诗经》选注本。选译本。全注本、全译本不少,对于《卷耳》篇大都袭用方玉润的说法,即:“此诗当是妇人念夫行役,闵其劳苦之作。”(《诗经原始》)然照旧无法讲通。惟独一九八○年出版的高亨先生的《诗经今注》提出了一个新见,他说: 这首诗的主题不易理解,作者似乎是个在外服役的小官吏,叙写他坐着车子, 走着艰阻的山路,怀念着家中的妻子。我觉得此说最有意思,可惜他没有详为推证,而且语气出于疑似,还不敢自信地决然肯定。我也正在读《诗经》,有相似的看法,兹不揣固陋,略为申述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诗经今注 妇人 卷耳 左传 大夫 小雅 诸侯 高亨先生 酒器 考工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诗》义新探三则 被引量:3
10
作者 王宗石 《人文杂志》 CSSCI 北大核心 1995年第3期80-83,96,共5页
《诗》义新探三则王宗石一、《小雅·正月》篇“彼求我则”解《小雅·正月》篇的作者为西周末期幽王朝的一位没落贵族。他感到自己生不逢辰,失掉了禄位,常受到当权贵族的欺侮,只能低头弯腰做人。他对这些高级贵族的旨酒嘉肴... 《诗》义新探三则王宗石一、《小雅·正月》篇“彼求我则”解《小雅·正月》篇的作者为西周末期幽王朝的一位没落贵族。他感到自己生不逢辰,失掉了禄位,常受到当权贵族的欺侮,只能低头弯腰做人。他对这些高级贵族的旨酒嘉肴,高堂华最的生活,极为嫉恨,自己也感到失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诗》 共人 同义词 林义光 诗经今注 郭沫若 “介” 《诗集传》 句末助词 于省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黍离》——奴隶的号叫 被引量:3
11
作者 刘德煊 《西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1984年第3期131-132,共2页
《诗经·王风·黍离》这一诗篇的诠解,自从汉代以来,齐、鲁、韩、毛四家即已各异其说.《诗序》云:“闵宗周也.周大夫行役,至于宗周,过故宗庙宫室,尽为采黍,闵周室之颠覆,彷徨不忍去,而作是诗也”.而王应麟《诗考·韩诗·... 《诗经·王风·黍离》这一诗篇的诠解,自从汉代以来,齐、鲁、韩、毛四家即已各异其说.《诗序》云:“闵宗周也.周大夫行役,至于宗周,过故宗庙宫室,尽为采黍,闵周室之颠覆,彷徨不忍去,而作是诗也”.而王应麟《诗考·韩诗·黍离》云:“伯封作也.离离,黍貌也.诗人求亡不得,忧懑不识于物,视彼黍离离然,忧甚之时,反以为稷之苗,乃自知忧之甚也.《太平御览》昔尹吉甫信后妻之谗而杀孝子伯奇,其弟伯封求而不得,作黍离之诗.”注引自陈思王、植《令禽恶鸟论》.又《诗考》引刘向《新序》:“卫宣公子寿闵其兄伋之见害,作忧思之诗,黍离是也.楚元王受诗於浮丘伯,向乃元王之孙,所述盖鲁诗也.”《诗考·齐诗·黍离》亦以卫宣公子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卫宣公 奴隶主贵族 太平御览 宗庙 诗序 诗经今注 韩诗 汉代 说文 东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葛屦》是一首爱情诗 被引量:2
12
作者 倪祥保 《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1997年第2期77-78,89,共3页
关键词 诗经 爱情诗 《毛传》 “好人” 女子 诗经今注 陈子展 《〈政治经济学批判〉导言》 新娘 闻一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关关”新解 被引量:1
13
作者 杨适呈 《人文杂志》 CSSCI 北大核心 1990年第1期99-99,共1页
《诗经》《关睢》开篇首句是“关关雎鸠,在河之洲。”句中的“关关”,传统的看法都认为是“水鸟的鸣叫声”,象朱熹释作“雌雄相应之和声也”(见《诗经集传》),余寇英先生释作“雎鸠鸣声”(见《诗经选》),高亨先生释作“鸟鸣声”(见《诗... 《诗经》《关睢》开篇首句是“关关雎鸠,在河之洲。”句中的“关关”,传统的看法都认为是“水鸟的鸣叫声”,象朱熹释作“雌雄相应之和声也”(见《诗经集传》),余寇英先生释作“雎鸠鸣声”(见《诗经选》),高亨先生释作“鸟鸣声”(见《诗经今注》),如此等等,不一而足。 但我以为以上说法似有不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雎鸠 高亨先生 紧合 鸣叫声 篇首 水鸟 《说文解字》 诗经今注 鸟鸣声 《关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卫风·氓》篇“复关”解 被引量:1
14
作者 李增林 宿岿岚 《北方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1990年第2期36-40,共5页
历代治《诗》者对于《卫风·氓》篇“复关”一词的解释,大致可分为以下几类; 一、“复关”是氓的居住地或居地附近,在诗中借作该男子的代称。 汉人毛亨《传》认为:“复关,君子所近也。”郑玄《笺》云:“前既与民以秋为期,期至,故登... 历代治《诗》者对于《卫风·氓》篇“复关”一词的解释,大致可分为以下几类; 一、“复关”是氓的居住地或居地附近,在诗中借作该男子的代称。 汉人毛亨《传》认为:“复关,君子所近也。”郑玄《笺》云:“前既与民以秋为期,期至,故登毁垣向其所近而望之,犹有廉耻之心,故因复关以托号民”。 唐人孔颖达《毛诗正义》也认为:“复关者,非人之名号,而妇人望之,故知君子所近之地。笺又申之犹有廉耻之心,故因其近复关以托号此民。故下云‘不见复关’、‘既见复关’,皆号此民为复关”。 宋人朱熹在《诗集传》中说:“复关,男子所居地,不敢显言其人,故托言之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卫风 《毛诗正义》 毛亨 《诗集传》 顿丘 高亨 诗经今注 《氓》 诗毛氏传疏 申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海古籍出版社 被引量:1
15
《中国出版》 1981年第8期23-26,共4页
1980年,我们共出版了113种书,其中重点书11种。其书名为《诗经今注》、《鲍参军集注》、《温飞卿诗集笺注》、《梅尧臣编年校注》、《吴嘉纪诗笺校》、《山海经校注》、《陈寅恪文集》四种(即《寒柳堂集》、《金明馆丛稿初编》、《金明... 1980年,我们共出版了113种书,其中重点书11种。其书名为《诗经今注》、《鲍参军集注》、《温飞卿诗集笺注》、《梅尧臣编年校注》、《吴嘉纪诗笺校》、《山海经校注》、《陈寅恪文集》四种(即《寒柳堂集》、《金明馆丛稿初编》、《金明馆丛稿二编》、《柳如是别传》)、《徐霞客游记》。在提高重点书书稿质量方面,我们注意做了以下几项工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点书 山海经 徐霞客游记 诗经今注 吴嘉纪 古典文学 梅尧臣 质量 责任编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遡洄、遡游”新解
16
作者 韩明安 《齐鲁学刊》 1983年第3期75-76,共2页
《诗经·秦风·蒹葭》三章诗中反复咏唱“溯洄从之”、“溯游从之”,诗人究竟在什么样的环境中怎样行动的呢? 《尔雅》云:“逆流而上曰溯洄,顺流而下曰溯游。”《毛传》解释说:溯流而上曰溯洄,顺流而涉曰溯游。”审视诗意,也确... 《诗经·秦风·蒹葭》三章诗中反复咏唱“溯洄从之”、“溯游从之”,诗人究竟在什么样的环境中怎样行动的呢? 《尔雅》云:“逆流而上曰溯洄,顺流而下曰溯游。”《毛传》解释说:溯流而上曰溯洄,顺流而涉曰溯游。”审视诗意,也确乎写寻人者忽而溯流而上,忽而顺流而下。于是自《笺》至《疏》、从宋到清乃及近人治《诗》,都以溯洄为逆流而上,溯游是顺流而下。然而,为什么这样解释,诗人活动的环境到底是个什么样子?对此先哲们或武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毛传 行动 新解 诗经今注 解释 尔雅 溯流 环境 秦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泾以渭浊”解
17
作者 李智群 《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1982年第4期6-6,共1页
《诗经·邶风·谷风》中有“泾以渭浊”的句子。很久以来,作注的人都说泾渭是指陕西境内的泾水和渭水;泾水浊,渭水清。直到高亨先生的《诗经今注》,还说这句话的意思是“泾水流入渭水,把渭水也弄浊了。”但是,实际的情况却是泾... 《诗经·邶风·谷风》中有“泾以渭浊”的句子。很久以来,作注的人都说泾渭是指陕西境内的泾水和渭水;泾水浊,渭水清。直到高亨先生的《诗经今注》,还说这句话的意思是“泾水流入渭水,把渭水也弄浊了。”但是,实际的情况却是泾清渭浊,恰巧相反。弄清产生这个错误的根源,是有意义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渭水 高亨先生 诗经今注 清产 毛传 郑笺 毛诗 西征 客观实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释“突将”
18
作者 夏业昌 《西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1984年第1期144-144,共1页
《李愬雪夜入蔡州》中有一个句子:愬“命李祐、李忠义帅突将三千为前驱”.课本注句中的“突将”为“突击队”.“突将”为什么是“突击队”呢?这个“将”字,不是“将领”,它跟“壮”通.《尔雅·释诂》:“壮、将,大也.”朱骏声《说文... 《李愬雪夜入蔡州》中有一个句子:愬“命李祐、李忠义帅突将三千为前驱”.课本注句中的“突将”为“突击队”.“突将”为什么是“突击队”呢?这个“将”字,不是“将领”,它跟“壮”通.《尔雅·释诂》:“壮、将,大也.”朱骏声《说文通训定声》:“将,假借为壮.”按照《广韵》,“将”和“壮”都属“漾”韵,可见它们是叠韵假借.“将”、“壮”通假在古文献中是很多的.如《诗经·商颂·长发》:“幅陨既长,有娀方将”,孔颖达疏:“谓有娀之国方始壮大.”今人高亨也注为:“将,借为壮.”(《诗经今注》)又如《诗经·小雅·北山》“嘉我未老,鲜我方将”,毛亨传:“将,壮也.”朱熹《诗集传》也说:“将,壮也.”从这里可知,“将”是“壮”的假借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突击队 说文通训定声 诗经今注 古文献 假借字 孔颖达 诗集传 忠义 尔雅 广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释“猗彼女桑”
19
作者 张剑 《学术研究》 1988年第3期32-32,共1页
“猗彼女桑”,见《诗经·七月》第三章,全句是:“蚕月条桑,取彼斧(?),以伐远扬,猗彼女桑”。对其解释大体有两种意见:一种释“蚕月条桑”之“条”为“挑”的借字,义为“挑选”;“猗彼女桑”之“猗为“掎”的借字,义为“摘取”。如... “猗彼女桑”,见《诗经·七月》第三章,全句是:“蚕月条桑,取彼斧(?),以伐远扬,猗彼女桑”。对其解释大体有两种意见:一种释“蚕月条桑”之“条”为“挑”的借字,义为“挑选”;“猗彼女桑”之“猗为“掎”的借字,义为“摘取”。如高亨《诗经今注》:“桑枝长得又高又大,用手摘不到桑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诗经今注 借字 条桑 桑枝 高亨 修剪 桑叶 解释 修理 斧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狡童》、《株林》“食”字解
20
作者 常评 《学术研究》 1983年第3期61-61,共1页
由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高亨同志的《诗经今注》,把《郑风·狡童》“不与我食兮”释为“不和我在一起吃饭”,把《陈风·株林》“朝食于株”释为“吃早饭”,似觉不甚妥当,实有商榷之必要。《诗经·陈风·株林》“朝食于株... 由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高亨同志的《诗经今注》,把《郑风·狡童》“不与我食兮”释为“不和我在一起吃饭”,把《陈风·株林》“朝食于株”释为“吃早饭”,似觉不甚妥当,实有商榷之必要。《诗经·陈风·株林》“朝食于株”,是谓陈灵公与夏姬相淫于林,非是吃早饭的意思。闻一多先生指出:“这诗的本意是灵公淫于夏姬,古今无异说。我以为‘朝食’二字即指通淫”。“朝食”二字即通淫之意,在屈原的《天问》里已有见证。《天问》中的“禹之力献功,降省下土方。焉得彼嵞山女,而通之于台桑?闵妃匹合,厥身是继。胡为嗜不同味,而快鼌饱?”其“鼌饱”二字即是通淫之意。王逸注日:“言禹治水道娶者,忧无继嗣耳。何特与众人同嗜欲,苟欲饱快一朝之情乎。故以辛酉日娶,甲子日去。”聂石樵《楚辞新注》云:“鼌,即朝。饱,与上文‘继’不协韵,可能是‘食’的错字。朝食,是古代人关于男女会合的隐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古籍出版 诗经今注 夏姬 王逸 高亨 天问 商榷 屈原 郑风 楚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