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上海教育软件发展有限公..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34
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金山高氏家族与“诗界革命”
1
作者
雷丽娟
《安庆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5期54-59,共6页
1903年前后,金山高氏家族在“诗界革命”的影响下登上诗坛,创作了数量可观的新诗。高氏家族政治立场由维新转向革命后,出于对梁启超重视诗歌社会功能诗学观念的认同,他们在诗作中宣扬民族民主革命,在“革其精神”层面丰富发展了“诗界...
1903年前后,金山高氏家族在“诗界革命”的影响下登上诗坛,创作了数量可观的新诗。高氏家族政治立场由维新转向革命后,出于对梁启超重视诗歌社会功能诗学观念的认同,他们在诗作中宣扬民族民主革命,在“革其精神”层面丰富发展了“诗界革命”的内涵。其后,受国粹思潮的影响,他们开始否定昔日之我,“以复古为革新”,从中国传统学术、思想中发掘诗歌革新的新路径,即倡导古典诗歌的风雅传统与“兴观群怨”的诗学理念,主张诗歌观照现实;以传统夷夏之辨与明末清初江浙地区抵抗异族统治的地域文化传统为诗歌养分,倡导民族民主革命,为诗坛注入了新鲜血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诗界革命
金山高氏
高旭
高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全球化东扩的本土诗学投影--“诗界革命”论的渐进发生
被引量:
8
2
作者
王一川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39-47,共9页
"诗界革命"论作为全球化东扩中的一种本土诗学投影,其发生是一个渐进过程。王韬从"地球合一"说出发,率先开辟全球性"奇境幻遇"。黄遵宪兼顾书写异古之人事和语言的俗化及新词语运用,为"诗界革命&qu...
"诗界革命"论作为全球化东扩中的一种本土诗学投影,其发生是一个渐进过程。王韬从"地球合一"说出发,率先开辟全球性"奇境幻遇"。黄遵宪兼顾书写异古之人事和语言的俗化及新词语运用,为"诗界革命"作了进一步准备。梁启超以政治家的敏锐触角从黄遵宪等的诗歌革新实践中认识到诗界走向"革命"的必然性并实际吹响这一号角。其初衰在于通过诗歌的开创性变革而唤醒知识分子的以欧洲为范本的普世的社会变革渴望,但客观上却发起了全球化东扩中的一场本土诗学动员,让此前较为隐晦的全球化东扩的诗学维度转而以豁然鲜明的姿态亮相。作为全球化东扩的本土诗学投影,"诗界革命"论具有幻影与阴影双重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球化东扩
诗界革命
地球合一
奇境幻遇
新语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诗界革命语境下的梁启超诗歌创作
被引量:
2
3
作者
席志武
赖旭华
《中国韵文学刊》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73-79,共7页
梁启超的诗歌在近代诗歌史上有着不可取代的文化价值。它们大多是在"诗界革命"的历史语境之下创作完成的。从内容上来说,梁的诗歌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一、自我抒怀之诗;二、爱国御侮之诗;三、怀人酬唱之诗;四、游历写景之诗...
梁启超的诗歌在近代诗歌史上有着不可取代的文化价值。它们大多是在"诗界革命"的历史语境之下创作完成的。从内容上来说,梁的诗歌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一、自我抒怀之诗;二、爱国御侮之诗;三、怀人酬唱之诗;四、游历写景之诗。从形式上来说,梁的诗歌主要体现为对于"古风格"的坚守和对于"新歌行"的探索。梁的诗歌创作是近代历史转型时期一种全新的文学创作实践,它折射出梁不断发展和推进的诗论主张,极大地丰富了其"自新新民"的整体文化思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梁启超(
诗界革命
诗
歌创作
新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诗界革命”的宿将——评李端棻《苾园诗存》
被引量:
4
4
作者
黄江玲
《贵州文史丛刊》
CSSCI
2010年第2期57-61,共5页
李端棻《苾园诗存》147首,大部分写于流放新疆之后,诗歌揭露黑暗现实,批判专制制度,宣扬"平等"、"自由"等资产阶级民主观念,为贵州民智开发的先声。其内容与风格与"诗界革命"主张隐然契合,李端棻应该是&q...
李端棻《苾园诗存》147首,大部分写于流放新疆之后,诗歌揭露黑暗现实,批判专制制度,宣扬"平等"、"自由"等资产阶级民主观念,为贵州民智开发的先声。其内容与风格与"诗界革命"主张隐然契合,李端棻应该是"诗界革命"的宿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李端棻
诗界革命
诗
作成就
地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厦门《鹭江报》诗歌与晚清诗界革命运动
被引量:
1
5
作者
胡全章
《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学报》
CSSCI
2015年第3期95-101,共7页
1903年前后,厦门《鹭江报》"诗界搜罗集"专栏一度集中转载横滨《新民丛报》"诗界潮音集"栏目的诗歌,于是邱菽园、邱逢甲、黄遵宪、潘飞声、高旭、高燮、惺庵、蒋智由等新派诗人集体亮相,这是对蓬勃发展的诗界革命...
1903年前后,厦门《鹭江报》"诗界搜罗集"专栏一度集中转载横滨《新民丛报》"诗界潮音集"栏目的诗歌,于是邱菽园、邱逢甲、黄遵宪、潘飞声、高旭、高燮、惺庵、蒋智由等新派诗人集体亮相,这是对蓬勃发展的诗界革命运动的一种策应。梁启超此时标榜的"以旧风格含新意境"修正版诗界革命创作纲领,构成了《鹭江报》诗歌的主流宗趣。1903年前后的厦门《鹭江报》,是诗界革命运动延展到华南地区的重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鹭江报》
“
诗
界
搜罗集”
诗界革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诗界革命”与二十世纪革命诗歌起源
被引量:
1
6
作者
黄雪敏
《安徽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8年第3期41-44,共4页
梁启超的"诗界革命"将"革命"一词带入诗歌领域,开启了中国二十世纪诗歌中的革命话语之源。此后的诗歌革命和革命诗歌的内涵外延的变化及其所取得的成就和局限,都可以在梁氏的诗学理论中找到源头。在"诗界革命&...
梁启超的"诗界革命"将"革命"一词带入诗歌领域,开启了中国二十世纪诗歌中的革命话语之源。此后的诗歌革命和革命诗歌的内涵外延的变化及其所取得的成就和局限,都可以在梁氏的诗学理论中找到源头。在"诗界革命"口号的提出、展开、总结过程中,社会政治的要求直接进入到诗歌当中,凌驾于诗歌之上,制约了诗歌美学的开掘。重新审视"诗界革命"理论的滥觞与流荡,对于二十世纪诗歌发展及诗歌美学的学术研究具有重要的借鉴作用,也有助于厘清当代纷乱的革命诗歌话语理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诗界革命
革命
诗
歌
诗
歌美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论梁启超“诗界革命”的调适与定位
7
作者
邓伟
《北方论丛》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15-17,共3页
梁启超在"诗界革命"的伊始,提出了对诗歌"新意境"、"新语句"和"古人之风格"的要求,试图达到在旧体诗中表现新的现代性体验的目的。随着"诗界革命"的发展,梁启超又以"旧风格含...
梁启超在"诗界革命"的伊始,提出了对诗歌"新意境"、"新语句"和"古人之风格"的要求,试图达到在旧体诗中表现新的现代性体验的目的。随着"诗界革命"的发展,梁启超又以"旧风格含新意境"来调适其中的矛盾,完成了"诗界革命"的历史定位,从中体现出两难的文化心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梁启超
“
诗界革命
”
“三长”
旧风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理想与目标的契合——黄遵宪与“诗界革命”
8
作者
周晓平
《中国文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27-29,共3页
黄遵宪以一种先知先觉者的姿态在"诗界革命"中发挥先导与呼号作用。作为"诗界革命"的旗帜,从诗歌理论到创作实践,黄遵宪致力于中国文学的现代化,它体现了与"诗界革命"内在逻辑发展的一致性。他的诗论是...
黄遵宪以一种先知先觉者的姿态在"诗界革命"中发挥先导与呼号作用。作为"诗界革命"的旗帜,从诗歌理论到创作实践,黄遵宪致力于中国文学的现代化,它体现了与"诗界革命"内在逻辑发展的一致性。他的诗论是全面变革封建文化思想的文化革命论,充分表现出他"诗界革命"思想的深刻性和前瞻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遵宪
理想与目标
“我手写我口”
“
诗界革命
”
名副其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百年来诗界革命研究的历史回顾与展望
9
作者
胡全章
《汉语言文学研究》
2014年第4期28-35,共8页
梁启超发起的诗界革命运动,不仅反映了进步而重大的时代内容,而且以理论和创作方面的大胆探索与实验,直接影响着20世纪中国诗歌变革的历史走向,构成了中国诗歌由传统走向现代历程中不可或缺的重要一环。然而,迄今的史料建设严重滞后,研...
梁启超发起的诗界革命运动,不仅反映了进步而重大的时代内容,而且以理论和创作方面的大胆探索与实验,直接影响着20世纪中国诗歌变革的历史走向,构成了中国诗歌由传统走向现代历程中不可或缺的重要一环。然而,迄今的史料建设严重滞后,研究现状甚为薄弱。现有研究成果或以粗线条勾勒、理论总结与定性为主,或以几个代表诗人与阵地的个案考察为主;征引材料多以后人整理的文集为主;喧腾一时的诗界革命留给人们的印象似乎仍是梁氏几句理论纲领及三五个代表诗人与报刊阵地,其共时性的复杂形态和历时性的整体面貌依然不甚清晰。这种忽视原始报刊史料、见木不见林的研究现状,导致许多基本史实仍未摸清,一些重要问题仍无定论。从原始报刊史料的勘探出发,重绘诗界革命运动的地理历史版图,揭示其多声复义的驳杂形态,是将这一研究领域引向客观、全面和深入的基本途径与有效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梁启超
诗界革命
报刊史料
研究述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诗界革命谁欤豪——近代报刊视野中的蒋智由诗歌
10
作者
胡全章
《汉语言文学研究》
2016年第2期55-61,共7页
1900年,蒋智由应和着"诗界革命"的节拍登上新诗坛,充当了世纪之交时代思潮和诗歌创作风气转换的信号。近代报刊视野中的蒋智由诗歌充满忧患意识、启蒙精神、报国之志与爱国之情:对国民性弱点的批判与反思、对民族精神的呼唤...
1900年,蒋智由应和着"诗界革命"的节拍登上新诗坛,充当了世纪之交时代思潮和诗歌创作风气转换的信号。近代报刊视野中的蒋智由诗歌充满忧患意识、启蒙精神、报国之志与爱国之情:对国民性弱点的批判与反思、对民族精神的呼唤与期待、对西方近代思想的赞颂与向往等,是其诗中较为集中的主题意向,表现出鲜明的民主民族革命立场,奏响了时代的强音。而在诗歌形式上则表现出解放的趋势,试图探索出一条新意境、新语句与古风格协调统一的新诗创作路径,从中可以窥知梁启超"三长"兼备的诗界革命纲领在理论设计方面存在的问题与困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蒋智由
诗界革命
《清议报》
《新民丛报》
“
诗
界
潮音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诗界革命”与新诗发生期研究的突破性思考——读荣光启《现代汉诗的发生:晚清至五四》
11
作者
孙玉石
《长江学术》
2012年第4期145-151,124,共8页
晚清"诗界革命"与五四前后诞生的白话新诗,是中国新诗发生发展的肇始与源头。在几近百年的中国新诗发生发展历史研究叙述中,它们始终是一个无法绕过而又必须言说的重要话题。许多部新文学发生发展历史研究成果、新诗历史衍变专题研究...
晚清"诗界革命"与五四前后诞生的白话新诗,是中国新诗发生发展的肇始与源头。在几近百年的中国新诗发生发展历史研究叙述中,它们始终是一个无法绕过而又必须言说的重要话题。许多部新文学发生发展历史研究成果、新诗历史衍变专题研究的学术专著,晚清至五四近代诗歌史的研究论说,以及更多与之相关联专题研究的学术论文,包括胡适等人在内这些新诗开山者们的无数篇回忆自述和理论阐发文字,对此段从旧体诗的内部变革到中国新诗最初诞生的历史脉络与理论问题,多有异见纷繁各具特色的探讨言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话新
诗
五四前后
诗界革命
晚清
现代汉
诗
突破性
发生期
中国新
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诗界革命质疑
被引量:
2
12
作者
陈邦炎
《中国韵文学刊》
1987年第1期146-150,共5页
戊戌政变前夕,梁启超、谭嗣同等人打出的一面“诗界革命”的旗帜,实际只是维新派诸人受西方思潮影响、力主变法以救亡图强的政治主张在文学方面的反映,而其创作实践和所提出的主张能否称为“革命”,是令人怀疑的。 谭嗣同自题其一八九...
戊戌政变前夕,梁启超、谭嗣同等人打出的一面“诗界革命”的旗帜,实际只是维新派诸人受西方思潮影响、力主变法以救亡图强的政治主张在文学方面的反映,而其创作实践和所提出的主张能否称为“革命”,是令人怀疑的。 谭嗣同自题其一八九六年刻印的《莽苍苍斋诗》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诗界革命
莽苍苍斋
诗
诗
歌形式
东海褰冥氏
饮冰室
维新派
谈龙录
比兴手法
今别离
同光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试述西学对晚清诗界革命的影响
13
作者
王兵
《中国韵文学刊》
2007年第3期59-63,共5页
晚清"诗界革命"是中国诗歌史上的一个重要历程,在其发生发展的三个阶段都受到西学的影响。"新诗"阶段引入新词语,创新意识极强;"新派诗"阶段吸收西学更为自觉,主要表现为新意境的拓展;"新体诗"...
晚清"诗界革命"是中国诗歌史上的一个重要历程,在其发生发展的三个阶段都受到西学的影响。"新诗"阶段引入新词语,创新意识极强;"新派诗"阶段吸收西学更为自觉,主要表现为新意境的拓展;"新体诗"阶段侧重于西学对诗歌本体的影响。由此可见,西学对诗界革命的启迪是循序渐进,由外至内,进而达到全方位的影响,从而加速了中国古典诗歌走向近代化、现代化的发展进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学
诗界革命
新
诗
新派
诗
新体
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廖恩燾:詩界革命一驍將
被引量:
1
14
作者
胡全章
《岭南学报》
2017年第1期243-254,共12页
從1903年攜帶一批'俗曲新唱'的新粤謳作品登上《新小説》'雜歌謡'專欄,在'詩界革命'主陣地奏響啓蒙救亡的主旋律,成爲《新小説》第一詩人,到1906年創作'以舊風格含新意境'的古巴紀事詩和域外竹枝詞,被...
從1903年攜帶一批'俗曲新唱'的新粤謳作品登上《新小説》'雜歌謡'專欄,在'詩界革命'主陣地奏響啓蒙救亡的主旋律,成爲《新小説》第一詩人,到1906年創作'以舊風格含新意境'的古巴紀事詩和域外竹枝詞,被飲冰室主人譽爲'詩史'和'地志',與黄遵憲一樣'餘事爲詩人'的晚清外交官廖恩燾,憑藉其貢獻給20世紀初年新詩壇的三個系列五十多篇詩歌作品,在詩界革命陣營扮演了他人不可替代的重要角色,洵爲詩界革命一驍將。時至今日,當我們從原始報刊文獻史料出發重新勘察、篩選、描述與定位詩界革命詩人群及其代表詩人,當我們以客觀公允的歷史態度重寫中國近代文學史和詩歌史的時候,實在不該再遺漏掉被塵封了一個多世紀的新派詩人廖恩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廖恩燾
珠海夢餘生
詩
界
革命
《新小説》
新解心
梁啓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近代报刊与诗界革命的渊源流变》
15
《汉语言文学研究》
2018年第3期103-103,共1页
近代报刊是诗界革命运动赖以开展的阵地,学界长期以来对原始报刊诗歌史料重视不够,成为制约这一领域研究的瓶颈。河南大学文学院胡全章教授新著《近代报刊与诗界革命的渊源流变》基于原生态近代中文报刊诗歌诗话文献史料,在西学东渐、...
近代报刊是诗界革命运动赖以开展的阵地,学界长期以来对原始报刊诗歌史料重视不够,成为制约这一领域研究的瓶颈。河南大学文学院胡全章教授新著《近代报刊与诗界革命的渊源流变》基于原生态近代中文报刊诗歌诗话文献史料,在西学东渐、报章勃兴和思想启蒙的文化背景下,探询中国诗歌近代新变的征兆与先声。专著以《清议报》《新民丛报》为中心描述诗界革命运动从发端到消歇的历史过程,以几十种国内外综合性报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近代报刊
诗界革命
渊源流变
中国
诗
歌
《新民丛报》
革命
运动
文献史料
《清议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诗界革命”:中国文化的自省与自救
16
作者
韩珮瑶
《戏剧之家》
2019年第14期219-220,共2页
20世纪初的中国风雨飘摇,外有列强环伺,对内军阀交战、民不聊生。中国以男耕女织为根基的传统文化也在西方工业化文明的侵蚀面前显得不堪一击。远见卓识的中国文人们也开始意识到,古老的中国文明走到了生死存亡的时刻,求变是摆在面前的...
20世纪初的中国风雨飘摇,外有列强环伺,对内军阀交战、民不聊生。中国以男耕女织为根基的传统文化也在西方工业化文明的侵蚀面前显得不堪一击。远见卓识的中国文人们也开始意识到,古老的中国文明走到了生死存亡的时刻,求变是摆在面前的唯一出路。一批以梁启超、黄遵宪为代表的有识之士发起了"诗界革命",期望通过各自改良诗歌的方式达到改良中国文化的目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诗界革命
梁启超
黄遵宪
现代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胡全章教授新著《晚清革命诗潮研究》
17
《汉语言文学研究》
2025年第1期27-27,共1页
胡全章教授新著《晚清革命诗潮研究》基于近代报刊诗歌文献史料,首次对“晚清革命诗潮”做出系统梳理与整体研究。晚清革命诗潮,酝酿于庚子岁(1900)梁启超依托《清议报》发起“诗界革命”之际,生成于癸卯年(1903)东京留学生界和上海租...
胡全章教授新著《晚清革命诗潮研究》基于近代报刊诗歌文献史料,首次对“晚清革命诗潮”做出系统梳理与整体研究。晚清革命诗潮,酝酿于庚子岁(1900)梁启超依托《清议报》发起“诗界革命”之际,生成于癸卯年(1903)东京留学生界和上海租界革命报刊蓬勃兴起之时。此后潮起潮落,至清宣统元年(1909)南社成立时已近尾声,入民国后仍有余响,前后绵延十多年,报刊重镇数十家,诗人数以百计,诗作数以千计,受众数以万计,辐射到大江南北、大河上下,产生了全国性影响,构成了近代中国诗歌主潮之一。杨天石先生《序》中称著者“白手起家,辟荒垦土”“将中国古代诗和近代诗的研究向前推进了一大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诗界革命
近代
诗
《清议报》
南社
上海租
界
文献史料
近代报刊
主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睁眼看世界 挥洒爱国情——评黄遵宪和他的爱国诗篇
18
作者
苟大霞
《贵州文史丛刊》
CSSCI
2008年第3期71-76,共6页
鸦片战争,打破了中国几千年沉睡的酣梦。"强国御侮"为时代之音。黄遵宪所著的《日本国志》使主张维新变法的首领康、梁"至今才了解""日本之所强","中国之所弱",称之为"海内奇书"。...
鸦片战争,打破了中国几千年沉睡的酣梦。"强国御侮"为时代之音。黄遵宪所著的《日本国志》使主张维新变法的首领康、梁"至今才了解""日本之所强","中国之所弱",称之为"海内奇书"。黄遵宪逰历亚、美、欧、非四大洲,被誉为第一个睁眼看世界的中国人。其《人境庐诗草》和《日本杂事诗》表现了作者强烈的爱国精神,是时代之最强音,被誉为"史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诗界革命
变法维新
走向世
界
爱国精神
史
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论初期白话诗派——纪念文学革命七十周年
被引量:
1
19
作者
吴奔星
《中国文学研究》
1987年第2期65-75,共11页
一、文学革命的突破口——白话诗 一九一七年发难的文学革命,到今年整整七十年了。文学革命的本质意义在于实现中国文学的现代化。如果要纪念的话,首先不应忘记的是白话诗,它是向旧文学的顽固堡垒“旧诗”冲锋陷阵的尖兵。它以新时代...
一、文学革命的突破口——白话诗 一九一七年发难的文学革命,到今年整整七十年了。文学革命的本质意义在于实现中国文学的现代化。如果要纪念的话,首先不应忘记的是白话诗,它是向旧文学的顽固堡垒“旧诗”冲锋陷阵的尖兵。它以新时代的英姿,在文学革命中打开一个突破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初期白话
诗
文学
革命
胡适
刘半农
新
诗
诗界革命
旧体
诗
“
诗
体的大解放”
文学观念论
作
诗
如作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关爱和等新著《梁启超与文学界革命》
20
《汉语言文学研究》
2022年第4期24-24,共1页
二十世纪初年中国思想界和文学史上成绩与影响最为卓著的人物当推梁启超。梁启超逝世时,国内文化名流追忆他襄助变法,历经成败风雨的一生,最为推重的是梁氏以书生救国,以文学新民的历史功绩。关爱和等著《梁启超与文学界革命》,分梁启...
二十世纪初年中国思想界和文学史上成绩与影响最为卓著的人物当推梁启超。梁启超逝世时,国内文化名流追忆他襄助变法,历经成败风雨的一生,最为推重的是梁氏以书生救国,以文学新民的历史功绩。关爱和等著《梁启超与文学界革命》,分梁启超文学界革命的理论与实践、文界革命与新文体、诗界革命与新派诗、小说界革命与新小说、戏曲界革命与改良新剧、梁启超与晚清文学翻译、文学界革命与“五四”新文学七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诗界革命
文学
界
革命
小说
界
革命
晚清文学翻译
文
界
革命
新派
诗
理论与实践
新文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金山高氏家族与“诗界革命”
1
作者
雷丽娟
机构
运城学院中文系
出处
《安庆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5期54-59,共6页
基金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南社文献集成与研究”(16ZDA183)。
文摘
1903年前后,金山高氏家族在“诗界革命”的影响下登上诗坛,创作了数量可观的新诗。高氏家族政治立场由维新转向革命后,出于对梁启超重视诗歌社会功能诗学观念的认同,他们在诗作中宣扬民族民主革命,在“革其精神”层面丰富发展了“诗界革命”的内涵。其后,受国粹思潮的影响,他们开始否定昔日之我,“以复古为革新”,从中国传统学术、思想中发掘诗歌革新的新路径,即倡导古典诗歌的风雅传统与“兴观群怨”的诗学理念,主张诗歌观照现实;以传统夷夏之辨与明末清初江浙地区抵抗异族统治的地域文化传统为诗歌养分,倡导民族民主革命,为诗坛注入了新鲜血液。
关键词
诗界革命
金山高氏
高旭
高燮
分类号
I207.2 [文学—中国文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全球化东扩的本土诗学投影--“诗界革命”论的渐进发生
被引量:
8
2
作者
王一川
机构
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艺术与传媒学院
出处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39-47,共9页
基金
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重大课题攻关项目“西方文论中国化与中国文论建设”(05JZD00028)
文摘
"诗界革命"论作为全球化东扩中的一种本土诗学投影,其发生是一个渐进过程。王韬从"地球合一"说出发,率先开辟全球性"奇境幻遇"。黄遵宪兼顾书写异古之人事和语言的俗化及新词语运用,为"诗界革命"作了进一步准备。梁启超以政治家的敏锐触角从黄遵宪等的诗歌革新实践中认识到诗界走向"革命"的必然性并实际吹响这一号角。其初衰在于通过诗歌的开创性变革而唤醒知识分子的以欧洲为范本的普世的社会变革渴望,但客观上却发起了全球化东扩中的一场本土诗学动员,让此前较为隐晦的全球化东扩的诗学维度转而以豁然鲜明的姿态亮相。作为全球化东扩的本土诗学投影,"诗界革命"论具有幻影与阴影双重作用。
关键词
全球化东扩
诗界革命
地球合一
奇境幻遇
新语句
Keywords
globalization orientation
revolution in poetics field
globe unification
miraculous scene
new expression
分类号
I207.2 [文学—中国文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诗界革命语境下的梁启超诗歌创作
被引量:
2
3
作者
席志武
赖旭华
机构
南昌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
江西旅游商贸职业学院
出处
《中国韵文学刊》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73-79,共7页
基金
2016年江西省社会科学规划青年博士基金项目<文明等级论与〈新民丛报〉对于"新民"理想的构建>(项目编号:16BJ19)
文摘
梁启超的诗歌在近代诗歌史上有着不可取代的文化价值。它们大多是在"诗界革命"的历史语境之下创作完成的。从内容上来说,梁的诗歌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一、自我抒怀之诗;二、爱国御侮之诗;三、怀人酬唱之诗;四、游历写景之诗。从形式上来说,梁的诗歌主要体现为对于"古风格"的坚守和对于"新歌行"的探索。梁的诗歌创作是近代历史转型时期一种全新的文学创作实践,它折射出梁不断发展和推进的诗论主张,极大地丰富了其"自新新民"的整体文化思想。
关键词
梁启超(
诗界革命
诗
歌创作
新民
分类号
I207.22 [文学—中国文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诗界革命”的宿将——评李端棻《苾园诗存》
被引量:
4
4
作者
黄江玲
机构
贵阳学院
出处
《贵州文史丛刊》
CSSCI
2010年第2期57-61,共5页
文摘
李端棻《苾园诗存》147首,大部分写于流放新疆之后,诗歌揭露黑暗现实,批判专制制度,宣扬"平等"、"自由"等资产阶级民主观念,为贵州民智开发的先声。其内容与风格与"诗界革命"主张隐然契合,李端棻应该是"诗界革命"的宿将。
关键词
李端棻
诗界革命
诗
作成就
地位
Keywords
Li Duanfen the revolution poetry achievement status
分类号
I207.25 [文学—中国文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厦门《鹭江报》诗歌与晚清诗界革命运动
被引量:
1
5
作者
胡全章
机构
河南大学文学院
出处
《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学报》
CSSCI
2015年第3期95-101,共7页
基金
国家社科基金后期资助项目"近代报刊与诗界革命的渊源流变研究"(14FZW044)
国家社科基金重大招标课题"期刊史料与20世纪中国文学史"(11&ZD110)
文摘
1903年前后,厦门《鹭江报》"诗界搜罗集"专栏一度集中转载横滨《新民丛报》"诗界潮音集"栏目的诗歌,于是邱菽园、邱逢甲、黄遵宪、潘飞声、高旭、高燮、惺庵、蒋智由等新派诗人集体亮相,这是对蓬勃发展的诗界革命运动的一种策应。梁启超此时标榜的"以旧风格含新意境"修正版诗界革命创作纲领,构成了《鹭江报》诗歌的主流宗趣。1903年前后的厦门《鹭江报》,是诗界革命运动延展到华南地区的重镇。
关键词
《鹭江报》
“
诗
界
搜罗集”
诗界革命
Keywords
Law Kang Po
Poetry World Collection
Poetry Revolution
分类号
I206.5 [文学—中国文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诗界革命”与二十世纪革命诗歌起源
被引量:
1
6
作者
黄雪敏
机构
华南师范大学南海学院中文系
出处
《安徽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8年第3期41-44,共4页
文摘
梁启超的"诗界革命"将"革命"一词带入诗歌领域,开启了中国二十世纪诗歌中的革命话语之源。此后的诗歌革命和革命诗歌的内涵外延的变化及其所取得的成就和局限,都可以在梁氏的诗学理论中找到源头。在"诗界革命"口号的提出、展开、总结过程中,社会政治的要求直接进入到诗歌当中,凌驾于诗歌之上,制约了诗歌美学的开掘。重新审视"诗界革命"理论的滥觞与流荡,对于二十世纪诗歌发展及诗歌美学的学术研究具有重要的借鉴作用,也有助于厘清当代纷乱的革命诗歌话语理论。
关键词
诗界革命
革命
诗
歌
诗
歌美学
Keywords
Poetic Revolution
revolutionary poetry
poetic aesthetics
分类号
I206.7 [文学—中国文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论梁启超“诗界革命”的调适与定位
7
作者
邓伟
机构
复旦大学中文系
复旦大学中国语言文学博士后流动站
重庆工商大学文学与新闻学院
出处
《北方论丛》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15-17,共3页
文摘
梁启超在"诗界革命"的伊始,提出了对诗歌"新意境"、"新语句"和"古人之风格"的要求,试图达到在旧体诗中表现新的现代性体验的目的。随着"诗界革命"的发展,梁启超又以"旧风格含新意境"来调适其中的矛盾,完成了"诗界革命"的历史定位,从中体现出两难的文化心态。
关键词
梁启超
“
诗界革命
”
“三长”
旧风格
分类号
I207.25 [文学—中国文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理想与目标的契合——黄遵宪与“诗界革命”
8
作者
周晓平
机构
嘉应学院文学院
出处
《中国文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27-29,共3页
文摘
黄遵宪以一种先知先觉者的姿态在"诗界革命"中发挥先导与呼号作用。作为"诗界革命"的旗帜,从诗歌理论到创作实践,黄遵宪致力于中国文学的现代化,它体现了与"诗界革命"内在逻辑发展的一致性。他的诗论是全面变革封建文化思想的文化革命论,充分表现出他"诗界革命"思想的深刻性和前瞻性。
关键词
黄遵宪
理想与目标
“我手写我口”
“
诗界革命
”
名副其实
Keywords
Huang Zunxian
ideal and goal
"wo shou xie wo kou"
" poetry revolution"
be worthy of the name
分类号
I206.5 [文学—中国文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百年来诗界革命研究的历史回顾与展望
9
作者
胡全章
机构
河南大学文学院
出处
《汉语言文学研究》
2014年第4期28-35,共8页
基金
2011年度国家社科基金重大招标课题<期刊史料与20世纪中国文学史>(11&ZD110)
河南省高等学校哲学社会科学创新团队支持计划"报刊史料与20世纪中国文学史"(2012-CXTD-02)阶段性成果
文摘
梁启超发起的诗界革命运动,不仅反映了进步而重大的时代内容,而且以理论和创作方面的大胆探索与实验,直接影响着20世纪中国诗歌变革的历史走向,构成了中国诗歌由传统走向现代历程中不可或缺的重要一环。然而,迄今的史料建设严重滞后,研究现状甚为薄弱。现有研究成果或以粗线条勾勒、理论总结与定性为主,或以几个代表诗人与阵地的个案考察为主;征引材料多以后人整理的文集为主;喧腾一时的诗界革命留给人们的印象似乎仍是梁氏几句理论纲领及三五个代表诗人与报刊阵地,其共时性的复杂形态和历时性的整体面貌依然不甚清晰。这种忽视原始报刊史料、见木不见林的研究现状,导致许多基本史实仍未摸清,一些重要问题仍无定论。从原始报刊史料的勘探出发,重绘诗界革命运动的地理历史版图,揭示其多声复义的驳杂形态,是将这一研究领域引向客观、全面和深入的基本途径与有效方法。
关键词
梁启超
诗界革命
报刊史料
研究述评
分类号
I206.6 [文学—中国文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诗界革命谁欤豪——近代报刊视野中的蒋智由诗歌
10
作者
胡全章
机构
河南大学文学院
出处
《汉语言文学研究》
2016年第2期55-61,共7页
基金
国家社科基金重大招标课题"期刊史料与20世纪中国文学史"(11&ZD110)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文摘
1900年,蒋智由应和着"诗界革命"的节拍登上新诗坛,充当了世纪之交时代思潮和诗歌创作风气转换的信号。近代报刊视野中的蒋智由诗歌充满忧患意识、启蒙精神、报国之志与爱国之情:对国民性弱点的批判与反思、对民族精神的呼唤与期待、对西方近代思想的赞颂与向往等,是其诗中较为集中的主题意向,表现出鲜明的民主民族革命立场,奏响了时代的强音。而在诗歌形式上则表现出解放的趋势,试图探索出一条新意境、新语句与古风格协调统一的新诗创作路径,从中可以窥知梁启超"三长"兼备的诗界革命纲领在理论设计方面存在的问题与困惑。
关键词
蒋智由
诗界革命
《清议报》
《新民丛报》
“
诗
界
潮音集”
分类号
I207.22 [文学—中国文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诗界革命”与新诗发生期研究的突破性思考——读荣光启《现代汉诗的发生:晚清至五四》
11
作者
孙玉石
机构
北京大学中文系
出处
《长江学术》
2012年第4期145-151,124,共8页
文摘
晚清"诗界革命"与五四前后诞生的白话新诗,是中国新诗发生发展的肇始与源头。在几近百年的中国新诗发生发展历史研究叙述中,它们始终是一个无法绕过而又必须言说的重要话题。许多部新文学发生发展历史研究成果、新诗历史衍变专题研究的学术专著,晚清至五四近代诗歌史的研究论说,以及更多与之相关联专题研究的学术论文,包括胡适等人在内这些新诗开山者们的无数篇回忆自述和理论阐发文字,对此段从旧体诗的内部变革到中国新诗最初诞生的历史脉络与理论问题,多有异见纷繁各具特色的探讨言说。
关键词
白话新
诗
五四前后
诗界革命
晚清
现代汉
诗
突破性
发生期
中国新
诗
分类号
I207.25 [文学—中国文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诗界革命质疑
被引量:
2
12
作者
陈邦炎
出处
《中国韵文学刊》
1987年第1期146-150,共5页
文摘
戊戌政变前夕,梁启超、谭嗣同等人打出的一面“诗界革命”的旗帜,实际只是维新派诸人受西方思潮影响、力主变法以救亡图强的政治主张在文学方面的反映,而其创作实践和所提出的主张能否称为“革命”,是令人怀疑的。 谭嗣同自题其一八九六年刻印的《莽苍苍斋诗》为“
关键词
诗界革命
莽苍苍斋
诗
诗
歌形式
东海褰冥氏
饮冰室
维新派
谈龙录
比兴手法
今别离
同光体
分类号
I2 [文学—中国文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试述西学对晚清诗界革命的影响
13
作者
王兵
机构
北京语言大学文学院
出处
《中国韵文学刊》
2007年第3期59-63,共5页
文摘
晚清"诗界革命"是中国诗歌史上的一个重要历程,在其发生发展的三个阶段都受到西学的影响。"新诗"阶段引入新词语,创新意识极强;"新派诗"阶段吸收西学更为自觉,主要表现为新意境的拓展;"新体诗"阶段侧重于西学对诗歌本体的影响。由此可见,西学对诗界革命的启迪是循序渐进,由外至内,进而达到全方位的影响,从而加速了中国古典诗歌走向近代化、现代化的发展进程。
关键词
西学
诗界革命
新
诗
新派
诗
新体
诗
分类号
I206.2 [文学—中国文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廖恩燾:詩界革命一驍將
被引量:
1
14
作者
胡全章
机构
河南大學
出处
《岭南学报》
2017年第1期243-254,共12页
文摘
從1903年攜帶一批'俗曲新唱'的新粤謳作品登上《新小説》'雜歌謡'專欄,在'詩界革命'主陣地奏響啓蒙救亡的主旋律,成爲《新小説》第一詩人,到1906年創作'以舊風格含新意境'的古巴紀事詩和域外竹枝詞,被飲冰室主人譽爲'詩史'和'地志',與黄遵憲一樣'餘事爲詩人'的晚清外交官廖恩燾,憑藉其貢獻給20世紀初年新詩壇的三個系列五十多篇詩歌作品,在詩界革命陣營扮演了他人不可替代的重要角色,洵爲詩界革命一驍將。時至今日,當我們從原始報刊文獻史料出發重新勘察、篩選、描述與定位詩界革命詩人群及其代表詩人,當我們以客觀公允的歷史態度重寫中國近代文學史和詩歌史的時候,實在不該再遺漏掉被塵封了一個多世紀的新派詩人廖恩燾。
关键词
廖恩燾
珠海夢餘生
詩
界
革命
《新小説》
新解心
梁啓超
分类号
I207.25 [文学—中国文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近代报刊与诗界革命的渊源流变》
15
出处
《汉语言文学研究》
2018年第3期103-103,共1页
文摘
近代报刊是诗界革命运动赖以开展的阵地,学界长期以来对原始报刊诗歌史料重视不够,成为制约这一领域研究的瓶颈。河南大学文学院胡全章教授新著《近代报刊与诗界革命的渊源流变》基于原生态近代中文报刊诗歌诗话文献史料,在西学东渐、报章勃兴和思想启蒙的文化背景下,探询中国诗歌近代新变的征兆与先声。专著以《清议报》《新民丛报》为中心描述诗界革命运动从发端到消歇的历史过程,以几十种国内外综合性报刊.
关键词
近代报刊
诗界革命
渊源流变
中国
诗
歌
《新民丛报》
革命
运动
文献史料
《清议报》
分类号
I207.22 [文学—中国文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诗界革命”:中国文化的自省与自救
16
作者
韩珮瑶
机构
陕西师范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
出处
《戏剧之家》
2019年第14期219-220,共2页
文摘
20世纪初的中国风雨飘摇,外有列强环伺,对内军阀交战、民不聊生。中国以男耕女织为根基的传统文化也在西方工业化文明的侵蚀面前显得不堪一击。远见卓识的中国文人们也开始意识到,古老的中国文明走到了生死存亡的时刻,求变是摆在面前的唯一出路。一批以梁启超、黄遵宪为代表的有识之士发起了"诗界革命",期望通过各自改良诗歌的方式达到改良中国文化的目的。
关键词
诗界革命
梁启超
黄遵宪
现代化
分类号
G03 [文化科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胡全章教授新著《晚清革命诗潮研究》
17
出处
《汉语言文学研究》
2025年第1期27-27,共1页
文摘
胡全章教授新著《晚清革命诗潮研究》基于近代报刊诗歌文献史料,首次对“晚清革命诗潮”做出系统梳理与整体研究。晚清革命诗潮,酝酿于庚子岁(1900)梁启超依托《清议报》发起“诗界革命”之际,生成于癸卯年(1903)东京留学生界和上海租界革命报刊蓬勃兴起之时。此后潮起潮落,至清宣统元年(1909)南社成立时已近尾声,入民国后仍有余响,前后绵延十多年,报刊重镇数十家,诗人数以百计,诗作数以千计,受众数以万计,辐射到大江南北、大河上下,产生了全国性影响,构成了近代中国诗歌主潮之一。杨天石先生《序》中称著者“白手起家,辟荒垦土”“将中国古代诗和近代诗的研究向前推进了一大步”。
关键词
诗界革命
近代
诗
《清议报》
南社
上海租
界
文献史料
近代报刊
主潮
分类号
I20 [文学—中国文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睁眼看世界 挥洒爱国情——评黄遵宪和他的爱国诗篇
18
作者
苟大霞
机构
黔南民族师范学院中文系
出处
《贵州文史丛刊》
CSSCI
2008年第3期71-76,共6页
文摘
鸦片战争,打破了中国几千年沉睡的酣梦。"强国御侮"为时代之音。黄遵宪所著的《日本国志》使主张维新变法的首领康、梁"至今才了解""日本之所强","中国之所弱",称之为"海内奇书"。黄遵宪逰历亚、美、欧、非四大洲,被誉为第一个睁眼看世界的中国人。其《人境庐诗草》和《日本杂事诗》表现了作者强烈的爱国精神,是时代之最强音,被誉为"史诗"。
关键词
诗界革命
变法维新
走向世
界
爱国精神
史
诗
Keywords
poetic revolution Restoration of 1898 to the world patriotic spirit Epic
分类号
I207.25 [文学—中国文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论初期白话诗派——纪念文学革命七十周年
被引量:
1
19
作者
吴奔星
出处
《中国文学研究》
1987年第2期65-75,共11页
文摘
一、文学革命的突破口——白话诗 一九一七年发难的文学革命,到今年整整七十年了。文学革命的本质意义在于实现中国文学的现代化。如果要纪念的话,首先不应忘记的是白话诗,它是向旧文学的顽固堡垒“旧诗”冲锋陷阵的尖兵。它以新时代的英姿,在文学革命中打开一个突破口。
关键词
初期白话
诗
文学
革命
胡适
刘半农
新
诗
诗界革命
旧体
诗
“
诗
体的大解放”
文学观念论
作
诗
如作文
分类号
I206 [文学—中国文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关爱和等新著《梁启超与文学界革命》
20
出处
《汉语言文学研究》
2022年第4期24-24,共1页
文摘
二十世纪初年中国思想界和文学史上成绩与影响最为卓著的人物当推梁启超。梁启超逝世时,国内文化名流追忆他襄助变法,历经成败风雨的一生,最为推重的是梁氏以书生救国,以文学新民的历史功绩。关爱和等著《梁启超与文学界革命》,分梁启超文学界革命的理论与实践、文界革命与新文体、诗界革命与新派诗、小说界革命与新小说、戏曲界革命与改良新剧、梁启超与晚清文学翻译、文学界革命与“五四”新文学七章。
关键词
诗界革命
文学
界
革命
小说
界
革命
晚清文学翻译
文
界
革命
新派
诗
理论与实践
新文体
分类号
I206 [文学—中国文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金山高氏家族与“诗界革命”
雷丽娟
《安庆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4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全球化东扩的本土诗学投影--“诗界革命”论的渐进发生
王一川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8
8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3
诗界革命语境下的梁启超诗歌创作
席志武
赖旭华
《中国韵文学刊》
北大核心
2017
2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4
“诗界革命”的宿将——评李端棻《苾园诗存》
黄江玲
《贵州文史丛刊》
CSSCI
2010
4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5
厦门《鹭江报》诗歌与晚清诗界革命运动
胡全章
《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学报》
CSSCI
2015
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6
“诗界革命”与二十世纪革命诗歌起源
黄雪敏
《安徽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8
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7
论梁启超“诗界革命”的调适与定位
邓伟
《北方论丛》
CSSCI
北大核心
2010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8
理想与目标的契合——黄遵宪与“诗界革命”
周晓平
《中国文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2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9
百年来诗界革命研究的历史回顾与展望
胡全章
《汉语言文学研究》
2014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0
诗界革命谁欤豪——近代报刊视野中的蒋智由诗歌
胡全章
《汉语言文学研究》
2016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1
“诗界革命”与新诗发生期研究的突破性思考——读荣光启《现代汉诗的发生:晚清至五四》
孙玉石
《长江学术》
2012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2
诗界革命质疑
陈邦炎
《中国韵文学刊》
1987
2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3
试述西学对晚清诗界革命的影响
王兵
《中国韵文学刊》
2007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4
廖恩燾:詩界革命一驍將
胡全章
《岭南学报》
2017
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5
《近代报刊与诗界革命的渊源流变》
《汉语言文学研究》
2018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6
“诗界革命”:中国文化的自省与自救
韩珮瑶
《戏剧之家》
2019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7
胡全章教授新著《晚清革命诗潮研究》
《汉语言文学研究》
2025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8
睁眼看世界 挥洒爱国情——评黄遵宪和他的爱国诗篇
苟大霞
《贵州文史丛刊》
CSSCI
2008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9
论初期白话诗派——纪念文学革命七十周年
吴奔星
《中国文学研究》
1987
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0
关爱和等新著《梁启超与文学界革命》
《汉语言文学研究》
2022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