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从“新派诗”到诗界革命:中日诗学交流与晚清诗歌转型 |
张惠
|
《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
2025 |
0 |
|
|
2
|
清末《大公报》诗歌与诗界革命运动 |
胡全章
|
《学习与探索》
CSSCI
北大核心
|
2017 |
0 |
|
|
3
|
全球化东扩的本土诗学投影--“诗界革命”论的渐进发生 |
王一川
|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
2008 |
8
|
|
|
4
|
高旭与晚清诗界革命 |
胡全章
|
《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
2011 |
6
|
|
|
5
|
“诗界革命”的起点、发展及其评价 |
郭廷礼
|
《文史哲》
CSSCI
北大核心
|
2000 |
23
|
|
|
6
|
从诗界革命到南社:新古体诗的蜕生 |
孙之梅
|
《文史哲》
CSSCI
北大核心
|
2016 |
5
|
|
|
7
|
“以文为诗”与诗界革命的诗学追求 |
胡峰
|
《齐鲁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
2014 |
3
|
|
|
8
|
语言的选择与晚清'诗界革命'的诗学道路 |
李玮
|
《江苏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
2012 |
1
|
|
|
9
|
毋暇:晚清诗界革命前期重要诗人 |
胡全章
|
《甘肃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
2013 |
1
|
|
|
10
|
南社与“诗界革命派”的异同 |
孙之梅
|
《山东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
2000 |
2
|
|
|
11
|
“诗界革命”与近代词的“在场”——以文廷式词为中心的考察 |
杨柏岭
|
《学术界》
CSSCI
北大核心
|
2014 |
0 |
|
|
12
|
五四新文化运动的“预演”——“诗界革命”与黄遵宪之本心 |
柯玲
|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
2003 |
0 |
|
|
13
|
论“诗界革命”对启蒙运动的贡献 |
侯运华
|
《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
2013 |
0 |
|
|
14
|
“诗界革命”:超越唐宋诗之争,主张觅求新诗界 |
郭前孔
|
《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
2010 |
0 |
|
|
15
|
诗界革命的语言变革策略 |
胡峰
|
《首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
2012 |
0 |
|
|
16
|
晚清文学思想对传统诗学体用观的超越及学术史意义——从“诗界革命”到“摩罗诗学” |
马建高
|
《南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
2021 |
0 |
|
|
17
|
戊戌变法的思想基础与诗界革命的关系 |
马卫中
|
《文史哲》
CSSCI
北大核心
|
1998 |
0 |
|
|
18
|
理想与目标的契合——黄遵宪与“诗界革命” |
周晓平
|
《中国文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
2012 |
0 |
|
|
19
|
试论晚清诗界革命的发生与发展 |
张永芳
|
《社会科学辑刊》
|
1984 |
2
|
|
|
20
|
明清之际文人的集群关系变异及其诗界影响 |
蒋东玲
|
《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
2017 |
1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