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上海教育软件发展有限公..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11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诗画一律”的内涵重构与审美转型
1
作者
刘一
《暨南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29-41,共13页
北宋时期,韩孟诗派“夺造化”诗学理念的传播对画论产生了重要影响,催生出一种新的诗画同源观念。这一观念认为,绘画与诗歌一样,均具备重塑现实秩序、扭转自然、创造新世界的力量,进而以“昌黎公诗中有画”的判断丰富了传统“摩诘诗中...
北宋时期,韩孟诗派“夺造化”诗学理念的传播对画论产生了重要影响,催生出一种新的诗画同源观念。这一观念认为,绘画与诗歌一样,均具备重塑现实秩序、扭转自然、创造新世界的力量,进而以“昌黎公诗中有画”的判断丰富了传统“摩诘诗中有画”的诗画一律观的内涵。“昌黎公诗中有画”对传统诗意画所追求的“清篇秀句”的雅致美感提出强有力的挑战,引入了奇险生新的崭新审美取向,给予欣赏者感官震撼而非感官愉悦,从而为诗意画的发展开辟了更为宽广的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夺造化”
韩愈
诗
歌
绘
画
批评
诗画一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诗画一律”与中国古代图文关系的重构
被引量:
2
2
作者
王晓骊
《甘肃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223-227,共5页
由"图传经史"发展而来的中国古代图文关系形成了以文为主,以图为辅的基本结构。"诗画一律"的提出虽未溢出这一框架,但是它更注重绘画主体的情感表达和诗画共同的审美追求,从而建立以艺术为本位的图文关系。自宋代以...
由"图传经史"发展而来的中国古代图文关系形成了以文为主,以图为辅的基本结构。"诗画一律"的提出虽未溢出这一框架,但是它更注重绘画主体的情感表达和诗画共同的审美追求,从而建立以艺术为本位的图文关系。自宋代以后,对诗意的追求,即诗意空间的营造,成为文人画与诗歌的隐秘联系。然而,重视图像的"言说"功能也可能带来对绘画作品的过度阐释,以诗意为绘画的唯一审美导向,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绘画本体的缺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图文关系
“
诗画一律
”
诗
意空间
“言说”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诗画分离”与“诗画一律”──中西诗画关系的差异
被引量:
4
3
作者
刘晔
《南京艺术学院学报(美术与设计)》
2001年第4期33-37,共5页
关键词
诗画一律
诗
歌
莱辛
诗
画
诗
与
画
诗
画
关系
抒情
诗
差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中国传统诗画交融的理论轨迹
被引量:
9
4
作者
刘晔
《艺术百家》
北大核心
2006年第7期126-129,共4页
中国传统的诗画关系极为密切,它们由最初的关联比较、影响借鉴,到相互渗透、相互贯通,直至最终的融合一体、合而为一,形成了一条清晰的理论轨迹。
关键词
中国传统
诗
画
诗画一律
融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北宋句图对“诗意画”发展之作用
被引量:
3
5
作者
于广杰
《大连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2015年第3期132-136,共5页
"句图"是北宋诗歌景句的选本,因文人绘画审美与宋诗吟咏风物的艺术追求深度介合,在诗画互位言说的语境下,被视为"诗中有画"的典范。"诗中有画"的审美观照,以诗句为画的艺术实践,在拉近"句图"...
"句图"是北宋诗歌景句的选本,因文人绘画审美与宋诗吟咏风物的艺术追求深度介合,在诗画互位言说的语境下,被视为"诗中有画"的典范。"诗中有画"的审美观照,以诗句为画的艺术实践,在拉近"句图"与绘画关系的基础上,形成了"句图即画"的观念,从而开启了宋人"诗意画""以句图为画"的创作历程。"以句图为画"不是北宋"诗意画"的最高境界,但借助"句图"的美景佳思,或图解诗境,或直写诗意,或另外创意,在某种程度上也可以增强绘画的诗意内涵,提升画品,为画家创作出更高水准的绘画作品奠定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句图
诗
意
画
诗
中有
画
诗画一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张岱的诗画界线论
被引量:
2
6
作者
胡益民
《文艺理论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1998年第6期77-79,共3页
关键词
张岱卒年
诗
画
同体
山水
诗
“
诗
画
本
一律
”
“
诗
中有
画
”
诗画一律
使动用法
王安石
诗
诗
与
画
中国
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诗配画艺术的演变及其时代价值
7
作者
刘臻
《语文建设》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X期61-62,共2页
中国传统美术历史悠久,在几千年的发展过程中形成了诗、画、书、印相结合的独特艺术形态。'诗中有画,画中有诗'不仅是中国传统美学高度成熟的一大标志,也是其独特的艺术境界和特征。诗情画意,相得益彰,是诗画结合的最高形式,也...
中国传统美术历史悠久,在几千年的发展过程中形成了诗、画、书、印相结合的独特艺术形态。'诗中有画,画中有诗'不仅是中国传统美学高度成熟的一大标志,也是其独特的艺术境界和特征。诗情画意,相得益彰,是诗画结合的最高形式,也是诗画相配的终极追求。一、诗与画的审美关系诗与画的关系主要有两种表现形式:一是依诗作画,通过绘画来表达诗的内涵和意境;二是据画作诗,通过诗来描绘画的内容。苏轼最早提出了'士人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诗
配
画
中国现代
诗
歌
诗画一律
题
画
诗
图题
诗
诗
歌
古代文人
苏轼
诗
与
画
艺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中国山水画“高远”审美之文化探源
被引量:
1
8
作者
贾涛
《艺术百家》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179-184,共6页
在中国山水画发生发展过程中,"高远"一直占有着重要地位,它不仅是一种技法理论,还是美的追求。"高远"审美一方面决定着中国山水画的视觉空间结构,一方面让山水画意境审美落在实处。"高远"审美的形成有其...
在中国山水画发生发展过程中,"高远"一直占有着重要地位,它不仅是一种技法理论,还是美的追求。"高远"审美一方面决定着中国山水画的视觉空间结构,一方面让山水画意境审美落在实处。"高远"审美的形成有其复杂的文化基础,分析探讨这些因素,对领会、把握中国山水画的审美趣味很有禆益。基于这样的认识,文章不仅梳理了"高远"审美追求的形成过程,还着重探讨了"高远"审美的文化源头,认为这一特殊追求与中国山水画的来源背景、中国古代建筑风水理论中的"形势"观念、以及"诗画一律"意识等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绘
画
艺术
中国山水
画
审美特征
高远
形势
诗画一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简论苏轼对文人画理论的贡献
被引量:
4
9
作者
季若霄
《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1992年第4期76-79,75,共5页
文人画发展至今,经过了一千多年的历程,她在中国画坛上始终占据着重要的地位。文人画的审美情趣和笔墨形式,一直为人们所推崇、倡导,她已经不言而喻地成为传统中国画的主要特征。我们回顾文人画理论的发展过程,缅怀作为文人画理论的奠...
文人画发展至今,经过了一千多年的历程,她在中国画坛上始终占据着重要的地位。文人画的审美情趣和笔墨形式,一直为人们所推崇、倡导,她已经不言而喻地成为传统中国画的主要特征。我们回顾文人画理论的发展过程,缅怀作为文人画理论的奠基人——苏轼,研究苏轼对文人画理论的卓越贡献,对于继承和发扬我国古代绘画理论并以此来指导我们的艺术实践具有很重要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人
画
理论
苏轼
文人
画
家
山水
画
家
绘
画
理论
逸气
院体
画
诗画一律
枯木
笔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李流芳画学思想述评
被引量:
2
10
作者
徐建融
《上海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1989年第5期71-76,共6页
李流芳(1575—1629),字长蘅,号檀园,晚称慎娱居士。本歙县(今属安徽省)人,侨居嘉定(今属上海市),遂为嘉定人,与唐对升、娄坚、程嘉燧并称“嘉定四君子”。又与钱谦益为友,常往来虞山,尝语钱曰:“精舍轻舟,晴窗净几,看孟阳(程嘉燧)作画吟...
李流芳(1575—1629),字长蘅,号檀园,晚称慎娱居士。本歙县(今属安徽省)人,侨居嘉定(今属上海市),遂为嘉定人,与唐对升、娄坚、程嘉燧并称“嘉定四君子”。又与钱谦益为友,常往来虞山,尝语钱曰:“精舍轻舟,晴窗净几,看孟阳(程嘉燧)作画吟诗,此吾生平第一快事。”钱则曰:“吾却有二快,兼看兄与孟阳耳。”工诗文,擅书法,又能篆刻,与何震方驾,偶游戏刻竹,可追朱松邻。尤精绘画,与董其昌、杨文聪、卞文瑜、邵弥、程嘉燧、王时敏、王鉴、张学曾合称“画中九发”。山水学吴镇,写生亦饶别趣。秦祖永《桐阴论画》评为:“笔力雄健,墨气淋漓,有分云裂石之势”,而无“霸悍之习”,盖“共温和活静之气”使然。清初戏曲家李渔将其课徒稿摹刻成书,名《芥子园画传》,三百年来风行画坛,被公认为是初学者起手入门的必备书。本文通过对李流芳画学思想的述评,从文化的层面剖析其在中国绘画史上的特殊贡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李流芳
中国绘
画
史
画
学思想
文人
画
情境
芥子园
画
传
超现实主义
诗画一律
中国传统绘
画
精神境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文心雕龙》中的“文-图”观
被引量:
1
11
作者
彭沁沁
《湖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137-140,共4页
魏晋南北朝时期,新的"文-图"观开始形成,并逐渐在创作实践和理论研究上演变为一种突出的时代倾向。刘勰的《文心雕龙》从诗画的起源、发生和特征等方面,对文学与图像之间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关系作了深入研究,提出了"...
魏晋南北朝时期,新的"文-图"观开始形成,并逐渐在创作实践和理论研究上演变为一种突出的时代倾向。刘勰的《文心雕龙》从诗画的起源、发生和特征等方面,对文学与图像之间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关系作了深入研究,提出了"象在文先"、"形神兼备"和"写气图貌"等重要的观点和命题,不仅代表了当时"文-图"观的基本主张和认识高度,也为后世的文论、画论所继承,奠定了"诗画一律"这一中国传统"文-图"关系理论的基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心雕龙
“文-图”关系
形神兼备
诗画一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诗画一律”的内涵重构与审美转型
1
作者
刘一
机构
安徽大学文学院
出处
《暨南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29-41,共13页
基金
安徽省委教育工作委员会、安徽省教育厅高校中青年教师培养行动“优秀青年教师培育重点项目”(2023)。
文摘
北宋时期,韩孟诗派“夺造化”诗学理念的传播对画论产生了重要影响,催生出一种新的诗画同源观念。这一观念认为,绘画与诗歌一样,均具备重塑现实秩序、扭转自然、创造新世界的力量,进而以“昌黎公诗中有画”的判断丰富了传统“摩诘诗中有画”的诗画一律观的内涵。“昌黎公诗中有画”对传统诗意画所追求的“清篇秀句”的雅致美感提出强有力的挑战,引入了奇险生新的崭新审美取向,给予欣赏者感官震撼而非感官愉悦,从而为诗意画的发展开辟了更为宽广的路径。
关键词
“夺造化”
韩愈
诗
歌
绘
画
批评
诗画一律
Keywords
“usurping Creation”
Han Yu's Poetry
painting criticism
unified view of poetry and painting
分类号
I209 [文学—中国文学]
J045 [艺术—艺术理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诗画一律”与中国古代图文关系的重构
被引量:
2
2
作者
王晓骊
机构
华东政法大学人文学院
出处
《甘肃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223-227,共5页
基金
国家社科基金项目"中国古代题跋文学研究"(课题批准号:13BZW095)阶段性成果
文摘
由"图传经史"发展而来的中国古代图文关系形成了以文为主,以图为辅的基本结构。"诗画一律"的提出虽未溢出这一框架,但是它更注重绘画主体的情感表达和诗画共同的审美追求,从而建立以艺术为本位的图文关系。自宋代以后,对诗意的追求,即诗意空间的营造,成为文人画与诗歌的隐秘联系。然而,重视图像的"言说"功能也可能带来对绘画作品的过度阐释,以诗意为绘画的唯一审美导向,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绘画本体的缺位。
关键词
图文关系
“
诗画一律
”
诗
意空间
“言说”功能
分类号
G122 [文化科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诗画分离”与“诗画一律”──中西诗画关系的差异
被引量:
4
3
作者
刘晔
出处
《南京艺术学院学报(美术与设计)》
2001年第4期33-37,共5页
关键词
诗画一律
诗
歌
莱辛
诗
画
诗
与
画
诗
画
关系
抒情
诗
差异
分类号
J212 [艺术—美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中国传统诗画交融的理论轨迹
被引量:
9
4
作者
刘晔
机构
南京艺术学院人文学院
出处
《艺术百家》
北大核心
2006年第7期126-129,共4页
文摘
中国传统的诗画关系极为密切,它们由最初的关联比较、影响借鉴,到相互渗透、相互贯通,直至最终的融合一体、合而为一,形成了一条清晰的理论轨迹。
关键词
中国传统
诗
画
诗画一律
融合
分类号
I207.22 [文学—中国文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北宋句图对“诗意画”发展之作用
被引量:
3
5
作者
于广杰
机构
南开大学文学院
出处
《大连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2015年第3期132-136,共5页
基金
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资助项目:"‘诗意画’发展史研究"(2014M561173)
文摘
"句图"是北宋诗歌景句的选本,因文人绘画审美与宋诗吟咏风物的艺术追求深度介合,在诗画互位言说的语境下,被视为"诗中有画"的典范。"诗中有画"的审美观照,以诗句为画的艺术实践,在拉近"句图"与绘画关系的基础上,形成了"句图即画"的观念,从而开启了宋人"诗意画""以句图为画"的创作历程。"以句图为画"不是北宋"诗意画"的最高境界,但借助"句图"的美景佳思,或图解诗境,或直写诗意,或另外创意,在某种程度上也可以增强绘画的诗意内涵,提升画品,为画家创作出更高水准的绘画作品奠定基础。
关键词
句图
诗
意
画
诗
中有
画
诗画一律
Keywords
sentence pictures
poetic pictures
pictures in poetry
harmony of poetry and paintings
分类号
I209 [文学—中国文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张岱的诗画界线论
被引量:
2
6
作者
胡益民
机构
安徽大学中文系
出处
《文艺理论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1998年第6期77-79,共3页
关键词
张岱卒年
诗
画
同体
山水
诗
“
诗
画
本
一律
”
“
诗
中有
画
”
诗画一律
使动用法
王安石
诗
诗
与
画
中国
画
分类号
J2 [艺术—美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诗配画艺术的演变及其时代价值
7
作者
刘臻
机构
湖北轻工职业技术学院装饰艺术学院
出处
《语文建设》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X期61-62,共2页
基金
湖北省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青年项目"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艺术设计教育研究"(项目编号:13q168)研究成果
文摘
中国传统美术历史悠久,在几千年的发展过程中形成了诗、画、书、印相结合的独特艺术形态。'诗中有画,画中有诗'不仅是中国传统美学高度成熟的一大标志,也是其独特的艺术境界和特征。诗情画意,相得益彰,是诗画结合的最高形式,也是诗画相配的终极追求。一、诗与画的审美关系诗与画的关系主要有两种表现形式:一是依诗作画,通过绘画来表达诗的内涵和意境;二是据画作诗,通过诗来描绘画的内容。苏轼最早提出了'士人画'
关键词
诗
配
画
中国现代
诗
歌
诗画一律
题
画
诗
图题
诗
诗
歌
古代文人
苏轼
诗
与
画
艺术
分类号
I207.22 [文学—中国文学]
J205 [艺术—美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中国山水画“高远”审美之文化探源
被引量:
1
8
作者
贾涛
机构
河南大学艺术学院
出处
《艺术百家》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179-184,共6页
文摘
在中国山水画发生发展过程中,"高远"一直占有着重要地位,它不仅是一种技法理论,还是美的追求。"高远"审美一方面决定着中国山水画的视觉空间结构,一方面让山水画意境审美落在实处。"高远"审美的形成有其复杂的文化基础,分析探讨这些因素,对领会、把握中国山水画的审美趣味很有禆益。基于这样的认识,文章不仅梳理了"高远"审美追求的形成过程,还着重探讨了"高远"审美的文化源头,认为这一特殊追求与中国山水画的来源背景、中国古代建筑风水理论中的"形势"观念、以及"诗画一律"意识等有关。
关键词
绘
画
艺术
中国山水
画
审美特征
高远
形势
诗画一律
Keywords
High and Far
Momentum
Poetry and Painting are Similar
分类号
J20 [艺术—美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简论苏轼对文人画理论的贡献
被引量:
4
9
作者
季若霄
出处
《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1992年第4期76-79,75,共5页
文摘
文人画发展至今,经过了一千多年的历程,她在中国画坛上始终占据着重要的地位。文人画的审美情趣和笔墨形式,一直为人们所推崇、倡导,她已经不言而喻地成为传统中国画的主要特征。我们回顾文人画理论的发展过程,缅怀作为文人画理论的奠基人——苏轼,研究苏轼对文人画理论的卓越贡献,对于继承和发扬我国古代绘画理论并以此来指导我们的艺术实践具有很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
文人
画
理论
苏轼
文人
画
家
山水
画
家
绘
画
理论
逸气
院体
画
诗画一律
枯木
笔墨
分类号
G658.3 [文化科学—教育学]
C55 [社会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李流芳画学思想述评
被引量:
2
10
作者
徐建融
出处
《上海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1989年第5期71-76,共6页
文摘
李流芳(1575—1629),字长蘅,号檀园,晚称慎娱居士。本歙县(今属安徽省)人,侨居嘉定(今属上海市),遂为嘉定人,与唐对升、娄坚、程嘉燧并称“嘉定四君子”。又与钱谦益为友,常往来虞山,尝语钱曰:“精舍轻舟,晴窗净几,看孟阳(程嘉燧)作画吟诗,此吾生平第一快事。”钱则曰:“吾却有二快,兼看兄与孟阳耳。”工诗文,擅书法,又能篆刻,与何震方驾,偶游戏刻竹,可追朱松邻。尤精绘画,与董其昌、杨文聪、卞文瑜、邵弥、程嘉燧、王时敏、王鉴、张学曾合称“画中九发”。山水学吴镇,写生亦饶别趣。秦祖永《桐阴论画》评为:“笔力雄健,墨气淋漓,有分云裂石之势”,而无“霸悍之习”,盖“共温和活静之气”使然。清初戏曲家李渔将其课徒稿摹刻成书,名《芥子园画传》,三百年来风行画坛,被公认为是初学者起手入门的必备书。本文通过对李流芳画学思想的述评,从文化的层面剖析其在中国绘画史上的特殊贡献。
关键词
李流芳
中国绘
画
史
画
学思想
文人
画
情境
芥子园
画
传
超现实主义
诗画一律
中国传统绘
画
精神境界
分类号
C55 [社会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文心雕龙》中的“文-图”观
被引量:
1
11
作者
彭沁沁
机构
南京大学文学院
出处
《湖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137-140,共4页
文摘
魏晋南北朝时期,新的"文-图"观开始形成,并逐渐在创作实践和理论研究上演变为一种突出的时代倾向。刘勰的《文心雕龙》从诗画的起源、发生和特征等方面,对文学与图像之间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关系作了深入研究,提出了"象在文先"、"形神兼备"和"写气图貌"等重要的观点和命题,不仅代表了当时"文-图"观的基本主张和认识高度,也为后世的文论、画论所继承,奠定了"诗画一律"这一中国传统"文-图"关系理论的基调。
关键词
文心雕龙
“文-图”关系
形神兼备
诗画一律
分类号
I0 [文学—文学理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诗画一律”的内涵重构与审美转型
刘一
《暨南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诗画一律”与中国古代图文关系的重构
王晓骊
《甘肃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4
2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3
“诗画分离”与“诗画一律”──中西诗画关系的差异
刘晔
《南京艺术学院学报(美术与设计)》
2001
4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4
中国传统诗画交融的理论轨迹
刘晔
《艺术百家》
北大核心
2006
9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5
北宋句图对“诗意画”发展之作用
于广杰
《大连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2015
3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6
张岱的诗画界线论
胡益民
《文艺理论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1998
2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7
诗配画艺术的演变及其时代价值
刘臻
《语文建设》
北大核心
2017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8
中国山水画“高远”审美之文化探源
贾涛
《艺术百家》
CSSCI
北大核心
2015
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9
简论苏轼对文人画理论的贡献
季若霄
《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1992
4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0
李流芳画学思想述评
徐建融
《上海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1989
2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1
《文心雕龙》中的“文-图”观
彭沁沁
《湖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3
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