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5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被自我遮蔽的诗法--论严羽的诗法观念及其诗学史意义
1
作者 吴晨骅 《中国文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72-79,共8页
严羽在《沧浪诗话》中有大量的篇幅讲授诗法,他提出在写诗前就要先熟读熟参,在下笔时也很注重具体的声律、结构与修辞方法。在论述诗法时,严羽大多采取了从反面出发的言说方式,而较少从正面立论。这既与他对时人诗法的强烈批评息息相关... 严羽在《沧浪诗话》中有大量的篇幅讲授诗法,他提出在写诗前就要先熟读熟参,在下笔时也很注重具体的声律、结构与修辞方法。在论述诗法时,严羽大多采取了从反面出发的言说方式,而较少从正面立论。这既与他对时人诗法的强烈批评息息相关,更隐含着其诗学理论中妙悟与诗法的内在矛盾。该矛盾的产生,源自诗学认识论与方法论的混淆。对看似无法的妙悟的崇尚,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了对诗法的自我遮蔽。严羽为此把诗法排除出诗学“第一义”范畴的做法,虽然指明了重视诗歌旨趣的道路,但也是后世轻视诗法的重要诱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沧浪话》 严羽 诗法 妙悟 中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民国时期诗法著作与旧诗写作教材的变化
2
作者 陶永莉 田源 《写作》 2024年第2期118-128,共11页
民国时期诗法著作分为两大类:第一类是学校教员为指导学生写诗编著的教学材料或课程讲义,以黄节的《诗律》、冯振的《七言绝句作法举隅》、徐谦的《诗词学》等大学讲义为代表,专门讲授不同诗体的作法知识与技巧,具有专门性、专题性和系... 民国时期诗法著作分为两大类:第一类是学校教员为指导学生写诗编著的教学材料或课程讲义,以黄节的《诗律》、冯振的《七言绝句作法举隅》、徐谦的《诗词学》等大学讲义为代表,专门讲授不同诗体的作法知识与技巧,具有专门性、专题性和系统性特点;第二类是为社会上诗歌写作爱好者编著的学诗启蒙读物,以张廷华的《学诗初步》、刘铁冷的《作诗百法》等为代表,主要讲授诗歌写作的基础知识、基本技巧,呈现出基础性、启蒙性和普及性特点。前者属于大学文学专业教育的一部分,揭示了民国时期大学国文系旧诗写作的教学情况;后者属于社会教育的一部分,揭示了民国时期社会上旧诗写作的教法情况。这两种诗法著作都难以忽视“五四”白话诗运动,或在序言中指责白话诗流弊,痛惜风雅沦丧,或在正文中辟专章评论白话诗。这使得民国时期的诗法著作在传授古典诗学时不得不与白话诗进行对话。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诗法编著 写作教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温庭筠的诗法与词法 被引量:6
3
作者 张巍 《中国韵文学刊》 2006年第2期44-48,共5页
温庭筠的诗作与词作面貌极为相像,这是晚唐时期诗词分界不明晰,温庭筠以作诗之法填词的结果。温庭筠诗歌与词作俱为晚唐审美思潮的具体显现,但由于功用的差别,温词又呈现出与温诗某些不同的形式特征和美感特质。
关键词 温庭筠 诗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后七子诗法理论探析——以王世贞、谢榛相关论说考察为中心 被引量:5
4
作者 郑利华 《中国韵文学刊》 2009年第3期21-30,72,共11页
后七子特别是王世贞、谢榛极力为之声张的诗歌法度规则,全面涉及诗之声律和结构问题,在相关的审美准则上呈现谨严和细密化的特点,此尤显于他们对诗歌用韵、平仄以及篇章句字之法的系统阐析,其中既包含了对传统诗法的汲取,也融合了他们... 后七子特别是王世贞、谢榛极力为之声张的诗歌法度规则,全面涉及诗之声律和结构问题,在相关的审美准则上呈现谨严和细密化的特点,此尤显于他们对诗歌用韵、平仄以及篇章句字之法的系统阐析,其中既包含了对传统诗法的汲取,也融合了他们各自独到的审美见解,尤在诗法的一端,进一步将技艺性的规则或方法纳入他们重点关注的视界,为文学"技巧概念"趋于加强的一种显在表征。同时说明,在相继崛起于明代中叶文坛的七子一派中间,愈益皈向于文学本体意义上的艺术经营,成为诸子体认文学价值的重要路径,也在某种意义上展现了他们维护文学自身审美特性的原则立场,就后七子来说,特别是王、谢在诗法问题上展开系统的阐述,以格外严细的标准相责求,则更不能不作如是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后七子 诗法理论 价值取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翁方纲论杜甫诗法 被引量:3
5
作者 吴中胜 《杜甫研究学刊》 2009年第1期42-50,共9页
作为清代诗学大家,翁方纲对杜甫是关切备至的。在他的诸多著述中,杜甫诗歌都是重要的话题,内容涉及杜甫诗歌的字法、句法、格律、篇法、杜甫诗学等内容。翁方纲对杜甫诗法,是本着"肌理说"的根本立场来评议的,而这些评议又进... 作为清代诗学大家,翁方纲对杜甫是关切备至的。在他的诸多著述中,杜甫诗歌都是重要的话题,内容涉及杜甫诗歌的字法、句法、格律、篇法、杜甫诗学等内容。翁方纲对杜甫诗法,是本着"肌理说"的根本立场来评议的,而这些评议又进一步丰富和完善了其"肌理说"的诗学内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翁方纲 杜甫 诗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棱汁”:方东树诗法论的重要范畴 被引量:3
6
作者 田义勇 《保定学院学报》 2009年第3期82-84,共3页
"棱汁"是方东树用来概括诗法之妙的一个很独特的范畴。所谓"棱汁",概括了由叙、写、议三法交织错综与次序变化而呈示出来的文法特点与审美效果。方东树以"棱汁"为诗法的重要范畴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关键词 诗法 方东树 棱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略论唐代的诗法研究与传授 被引量:1
7
作者 王德明 《中国韵文学刊》 2009年第2期13-18,共6页
长期以来,人们普遍认为唐人不谈诗法,研究和传授诗法似乎是宋人的专利。甚至认为不谈诗法是唐诗兴盛的原因,喜谈诗法是宋诗衰落的根本。这种看法是非常片面的。唐人不仅谈论诗法,传授诗法,而且在诗法研究和传授上做出了许多有益的贡献,... 长期以来,人们普遍认为唐人不谈诗法,研究和传授诗法似乎是宋人的专利。甚至认为不谈诗法是唐诗兴盛的原因,喜谈诗法是宋诗衰落的根本。这种看法是非常片面的。唐人不仅谈论诗法,传授诗法,而且在诗法研究和传授上做出了许多有益的贡献,形成了自己的特点,对唐代诗歌创作和以后的诗法研究与传授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唐代 诗法 研究 传授 影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翁方纲《诗法论》解读 被引量:1
8
作者 段宗社 《宝鸡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6年第5期63-67,共5页
《诗法论》是翁方纲诗学专论中重要的一篇,代表着作者对诗法问题的总看法。本文联系作者其他言论,对文中诸多难点和矛盾之处加以阐述。翁方纲对诗法的总观点是有法而无定方,重复了诗法论的传统观点;他把诗法为“正本探原之法”和“穷形... 《诗法论》是翁方纲诗学专论中重要的一篇,代表着作者对诗法问题的总看法。本文联系作者其他言论,对文中诸多难点和矛盾之处加以阐述。翁方纲对诗法的总观点是有法而无定方,重复了诗法论的传统观点;他把诗法为“正本探原之法”和“穷形尽变之法”,而对其意义的阐述又有矛盾之处,本文认为这一矛盾正反映中国诗法论的固有特征。翁方纲《石洲诗话》历代诗歌的分析,正是以“穷形尽变”之法进行诗歌“肌理”批评的实践范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诗法 肌理 正本探原 穷形尽变 《石洲话》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俗乐新声背景下别构“雅正”新体的诗法意识与实践——论陆机对古乐府、古诗的摹拟创作
9
作者 崔向荣 魏中林 《中国文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32-35,共4页
汉魏以来雅声的寝废,情志的"淫荡"以及诗歌语言的鄙率,凡此构成陆机别构"雅正"新体的重要诗学背景。从陆机古乐府、古诗摹拟创作的实际情况来看,陆机于"雅正"向度的追求,其贡献和意义主要还是在诗法的营... 汉魏以来雅声的寝废,情志的"淫荡"以及诗歌语言的鄙率,凡此构成陆机别构"雅正"新体的重要诗学背景。从陆机古乐府、古诗摹拟创作的实际情况来看,陆机于"雅正"向度的追求,其贡献和意义主要还是在诗法的营建而非政教的恢复和揄扬。具体地说,陆氏"雅正"一体于诗法的建设主要表现在:第一,就情志表现而言,其能将汉儒"止乎礼义"的伦理要求转化为诗学的理性规约,藉以检束"发乎情"的"淫荡",从而形成诗歌"涵泳志气"的典正面貌。第二,就语言表现而言,陆机又能将乐府和古诗语言的俚率凡近加以雅化,形成"矜重"的语言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陆机 摹拟 雅正 诗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元诗法与唐诗批评
10
作者 张红 《船山学刊》 2004年第2期130-133,共4页
关键词 元朝 诗法著作 唐朝 批评方式 史观 美学思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庭坚对洪氏兄弟的诗法诲示及诸洪的诗学继承
11
作者 邱美琼 《楚雄师范学院学报》 2009年第2期49-54,共6页
黄庭坚为人极重孝悌忠信,笃于亲情,在诗学上也着力培植其侄甥们。黄庭坚之甥"洪州四洪"就受到黄庭坚不少诗法上的诲示。"四洪"在诗法学杜、化俗为雅、以故为新等方面对黄庭坚诗学多有继承发扬,同时又有所创新,从而... 黄庭坚为人极重孝悌忠信,笃于亲情,在诗学上也着力培植其侄甥们。黄庭坚之甥"洪州四洪"就受到黄庭坚不少诗法上的诲示。"四洪"在诗法学杜、化俗为雅、以故为新等方面对黄庭坚诗学多有继承发扬,同时又有所创新,从而在诗歌创作上取得较高成就,成为"江西诗派"中的著名诗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庭坚 洪氏兄弟 诗法诲示 继承与创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从诗法著述演进史的角度看待诗学著作的价值与意义——兼评张静《唐五代两宋诗法著述研究》
12
作者 唐元 《语文学刊》 2021年第1期91-98,共8页
诗法著述是中国诗学史的重要组成部分,然而当代研究中,对这类作品价值的重视和激发却显得不足。《唐五代两宋诗法著述研究》一书,从诗法著述演进史的角度对唐五代两宋时期的诗法著述进行了全面的梳理、考索和研究,有助于深入了解该时期... 诗法著述是中国诗学史的重要组成部分,然而当代研究中,对这类作品价值的重视和激发却显得不足。《唐五代两宋诗法著述研究》一书,从诗法著述演进史的角度对唐五代两宋时期的诗法著述进行了全面的梳理、考索和研究,有助于深入了解该时期诗法著述的全貌与个案,并且获得了对许多争议问题的创见。例如对诗法著述的命名问题和诗法与诗话著作的关系问题的明确,对诗学史代表作品《二十四诗品》的真伪争议和《沧浪诗话》的类型归属的判定,都从诗法著述演进史的事实出发,提出了切实的学术考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诗法 《唐五代两宋诗法著述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谢榛诗法论
13
作者 李伟 《安庆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1年第9期15-18,共4页
谢榛的《四溟诗话》在诗歌创作的命意、篇法、字法等诸多方面有着卓尔不群的见解,为中国古代诗歌诗法论作出了巨大贡献。
关键词 谢榛 诗法 命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古代诗法与书法的理论融通及摹拟逻辑 被引量:1
14
作者 魏诗晓 《安康学院学报》 2023年第1期95-98,104,共5页
中国古代诗法与书法理论融通,一方面是诗法与笔法的具体范畴与方法的汇通,另一方面则是民族运思方式在不同艺术门类的共通。摹拟是学习诗法与笔法的关綮,其逻辑背后是“法自儒家有”的儒学渊源与入古出新的价值取向。勾勒诗法与书法的... 中国古代诗法与书法理论融通,一方面是诗法与笔法的具体范畴与方法的汇通,另一方面则是民族运思方式在不同艺术门类的共通。摹拟是学习诗法与笔法的关綮,其逻辑背后是“法自儒家有”的儒学渊源与入古出新的价值取向。勾勒诗法与书法的理论融通,对澄清从有法到至法的渐进过程及其学理价值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诗法 书学尚理论 融通 摹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以画法为诗法在杜甫山水景物诗中的表现二题
15
作者 牟瑞平 《杜甫研究学刊》 1993年第2期15-20,共6页
“诗画本一律,天工与清新”的主张,充分体现了中国所特有的美学精神。尽管西方美学理论也崇尚诗画同源,但到十八世纪德国美学家莱辛那里,诗画便分道扬镳。而中国则从唐朝王维、李白、杜甫等人开始,在诗歌、绘画的实际创作中,逐渐将两者... “诗画本一律,天工与清新”的主张,充分体现了中国所特有的美学精神。尽管西方美学理论也崇尚诗画同源,但到十八世纪德国美学家莱辛那里,诗画便分道扬镳。而中国则从唐朝王维、李白、杜甫等人开始,在诗歌、绘画的实际创作中,逐渐将两者融为一体;到了宋代,张舜民、郭熙、苏轼等诗画家终于在理论上对其予以最后概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张舜民 画同源 画本一律 诗法 莱辛 杜甫 美学精神 德国美学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郑珍的诗法和他的实践
16
作者 孟醒仁 孟凡经 《贵州文史丛刊》 1991年第2期77-82,共6页
郑珍(1806——1864)少年时,就有事业雄心。论及政治,谓学者出仕,应该以勋业显名于世:“男儿生世间,当以勋业显。”以令名为归宿:“贵仕无令名,不如不尊显。”反对变节、贪污:“文官只爱钱,不如为牧翦。朝廷用书生,亦日其言善。岂其所读... 郑珍(1806——1864)少年时,就有事业雄心。论及政治,谓学者出仕,应该以勋业显名于世:“男儿生世间,当以勋业显。”以令名为归宿:“贵仕无令名,不如不尊显。”反对变节、贪污:“文官只爱钱,不如为牧翦。朝廷用书生,亦日其言善。岂其所读书,到官即收卷?”(《诗集》卷四,以下简称卷几)他慨叹吏治腐朽,不尊重人才、不重视学习:“而今卿相不揖客,颜回饿死沟中掷;而今英雄不读书,官贵都乘孔子车。”(卷五)当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郑珍 诗法 卿相 尊重人才 子午山 显名 收卷 浑融 十十五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诗法”的解诗策略举隅——读懂古诗的有效路径
17
作者 廖智慧 《语文教学与研究》 2023年第10期14-18,共5页
高考语文古诗阅读鉴赏,“读懂”是关键,“读懂”其实就是会解诗。在目前的教学实践中,多数教师并没有太强的古诗创作论意识,他们带领学生解诗的路向多基于文体共性,缺少对古诗文体特殊性的审视,学生由此很难获得真正的解诗能力。“诗向... 高考语文古诗阅读鉴赏,“读懂”是关键,“读懂”其实就是会解诗。在目前的教学实践中,多数教师并没有太强的古诗创作论意识,他们带领学生解诗的路向多基于文体共性,缺少对古诗文体特殊性的审视,学生由此很难获得真正的解诗能力。“诗向会人吟”“会人”必须是能从创作论角度进行解读的人。文章立足古诗创作法度,从句法、章法、写法三个基本方面入手,借“诗法”解“诗义”,探讨、总结读懂古诗的有效路径,并给出相关教学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诗法 高考语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识诗之法门 悟诗之妙处──论《潜溪诗眼》的诗学理论 被引量:1
18
作者 朱学东 《云梦学刊》 2000年第5期58-60,共3页
宋代范温所作的《潜溪诗眼》主要包含了“诗意”与“诗法”两个诗学范畴.他所说的“诗意”,即诗歌的最根本眼目所在是诗歌的内容,主要包括“诗识”、“诗意”、“诗韵”相互联系而又有机结合的三个方面。他所说的“诗法”,即诗歌遣... 宋代范温所作的《潜溪诗眼》主要包含了“诗意”与“诗法”两个诗学范畴.他所说的“诗意”,即诗歌的最根本眼目所在是诗歌的内容,主要包括“诗识”、“诗意”、“诗韵”相互联系而又有机结合的三个方面。他所说的“诗法”,即诗歌遣字造句的表述艺术和诗歌的结构技巧,主要包括“练字”、“炼句”、“炼意”相互联系而又有机结合的三个方面.他认为诗歌“有余意之韵”是诗歌的审美极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范温 <<潜溪眼>> "意" "诗法" 学理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明人诗歌法度观探微
19
作者 谢群 《安顺学院学报》 2009年第3期11-13,共3页
明人在前人诗法理论研究的基础上,对诗歌法度给予了极大的关注。一方面,继续发扬唐宋人诗格诗话辨析句法、条陈规矩的做法,编纂创作了大量诗法理论著作。另一方面从创作实践出发,对师法的来源问题以及才法理论提出了不同的看法。
关键词 诗法 复古论 才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个思想方法上的怪圈——明人何以贬宋诗?
20
作者 张福勋 《阴山学刊》 2000年第2期38-40,共3页
明人贬宋诗 ,在思想方法上犯了形而上学的错误。表现在 :将宋人的爱讲诗法与宋人的诗创作割裂开来 ;将宋诗的突破声律与不讲声律混淆起来 ;将宋诗的“文”与“质”对立起来。这种认识上的偏激 ,在具体对待唐宋诗的问题上 ,以唐诗作为取... 明人贬宋诗 ,在思想方法上犯了形而上学的错误。表现在 :将宋人的爱讲诗法与宋人的诗创作割裂开来 ;将宋诗的突破声律与不讲声律混淆起来 ;将宋诗的“文”与“质”对立起来。这种认识上的偏激 ,在具体对待唐宋诗的问题上 ,以唐诗作为取舍宋诗唯一标准 ,合则取 ,不合则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明人 诗法 歌创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