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杜甫的别类才情及其诗歌表现 被引量:5
1
作者 邓乐群 《江海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186-194,共9页
杜甫诗歌集盛唐诗歌之大成,亦开盛唐诗歌之大变。历代文人论及杜甫的卓绝诗艺时,往往习惯于关注其诗歌创作的缘起、师承、流变与拓新,而对他植根干广阔社会生活土壤的别类才情罕有留意。事实上,杜甫固然是盛唐诗坛中博学求变的惨淡经营... 杜甫诗歌集盛唐诗歌之大成,亦开盛唐诗歌之大变。历代文人论及杜甫的卓绝诗艺时,往往习惯于关注其诗歌创作的缘起、师承、流变与拓新,而对他植根干广阔社会生活土壤的别类才情罕有留意。事实上,杜甫固然是盛唐诗坛中博学求变的惨淡经营者,但他一身又兼具诗赋之外的多种才艺和爱好,而这种别类才情的融会贯通,反过来又促成了杜甫诗歌艺术的别开生面和异彩纷呈。诸如杜甫的咏马诗歌极貌穷神,冠绝全唐,缘自诗人的精通骑射、善鉴良马;杜甫的山水田园诗歌以画入诗,诗画交融,缘自诗人的擅长书法、妙识丹青;杜甫咏物诗所涉鸟兽草木种类繁多,意象迭现,获益干诗人的采药、狩猎经验和园艺知识;杜甫的闲适诗从容淡定,意趣天成,缘自诗人的闲布棋局、偶参禅道;至于杜甫的抒怀诗歌抑扬顿挫,声律多变,则缘自诗人的雅爱乐舞、时抚琴笛。杜甫多才多艺的文学潜质,遂使其苦难生涯中的所见、所闻与所历情不虚情,景非滞景,情景交融,触笔生辉,从而使得他的诗歌千汇万状,寄托遥深,极大地拓展了唐诗的表现内容并丰富了唐诗的表现手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杜甫 诗赋 别类才情 诗歌表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杨牧诗歌表现的儒家意识
2
作者 林平 《当代文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116-118,共3页
关键词 诗歌表现 杨牧 意识 儒家 80年代 新边塞诗 精神财富 大西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宋金遗民的心理差异及其在诗歌中的表现
3
作者 牛海蓉 《上海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69-75,共7页
金遗民与宋遗民的心理有明显的差异,金遗民既不像宋遗民那样对其故君、故国有一种痛彻心肺的依恋,对覆灭其宗国的蒙元统治者也不像宋遗民那样有非常强烈的抗议情绪,这是与他们民族观念的不同,君臣大义的强弱以及他们对蒙元统治方式适应... 金遗民与宋遗民的心理有明显的差异,金遗民既不像宋遗民那样对其故君、故国有一种痛彻心肺的依恋,对覆灭其宗国的蒙元统治者也不像宋遗民那样有非常强烈的抗议情绪,这是与他们民族观念的不同,君臣大义的强弱以及他们对蒙元统治方式适应性的差异分不开的。表现在诗歌中,宋遗民多神州陆沉的悲痛,金遗民多荆棘铜驼的感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宋金遗民 心理差异 诗歌表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唐末诗人的隐逸风尚与淡泊情思 被引量:1
4
作者 周蓉 《西北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05年第6期63-67,共5页
唐末黑暗的现实使一大批诗人怀着理想破灭的隐痛从社会生活中退缩出来,遁隐山林,在优游山水中不断进行心理调节,并在诗歌中广泛地表现出淡泊情思。唐末隐逸诗人在对自身出处趋向淡泊的同时,对国计民生也显得淡漠,有时甚至近乎麻木。诗... 唐末黑暗的现实使一大批诗人怀着理想破灭的隐痛从社会生活中退缩出来,遁隐山林,在优游山水中不断进行心理调节,并在诗歌中广泛地表现出淡泊情思。唐末隐逸诗人在对自身出处趋向淡泊的同时,对国计民生也显得淡漠,有时甚至近乎麻木。诗人如此大规模地远离政治斗争流向以及参政热情的低落,是唐朝此前任何时期都不曾出现的,体现出晚唐时期儒家思想逐渐失去维系人心的力量,文人士大夫阶层淡化甚至放弃社会责任,对唐王朝向心力明显减弱的时代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唐末 隐逸诗人 淡泊情思 诗歌表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在对话中开展体验式阅读——由《采薇》的诗眼是“哀”还是“思”谈起
5
作者 许姗姗 《语文建设》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1期40-42,共3页
中国古典诗歌《采薇》是《诗经·小雅》中的一篇,诗歌表现了普通的士兵在离乡出征的岁月里艰苦的生活和内心的创痛。诗歌情感质朴纯粹。背井离乡,金戈铁马,死亡变得触手可及,生命脆弱而渺小,这样的情感体验是超越时空的一种永... 中国古典诗歌《采薇》是《诗经·小雅》中的一篇,诗歌表现了普通的士兵在离乡出征的岁月里艰苦的生活和内心的创痛。诗歌情感质朴纯粹。背井离乡,金戈铁马,死亡变得触手可及,生命脆弱而渺小,这样的情感体验是超越时空的一种永恒存在。因此,在《采薇》的教学中,引导学生进入那荒乱的时代,进入那丰富幽微的情感,应是教学的一大重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采薇》 体验式阅读 “思” 诗眼 对话 中国古典诗歌 诗歌情感 诗歌表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诗经·蒹葭》意境解读 被引量:1
6
作者 赵春晓 《语文建设》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X期34-35,共2页
中国古代诗歌历史悠久、数量繁多,追溯诗歌的源头,我们可以发现《诗经》的身影。《诗经·蒹葭》是古典诗歌中的名作,统编本教材八年级下册第三单元选入的课文就包含此篇。本文试以这首诗为例,从四个方面解析诗歌表现的意境,这对探... 中国古代诗歌历史悠久、数量繁多,追溯诗歌的源头,我们可以发现《诗经》的身影。《诗经·蒹葭》是古典诗歌中的名作,统编本教材八年级下册第三单元选入的课文就包含此篇。本文试以这首诗为例,从四个方面解析诗歌表现的意境,这对探究诗歌的美学特质具有重要的意义,对解读古代其他诗词也有一定的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诗经》 解读 意境 蒹葭 中国古代诗歌 八年级下册 古典诗歌 诗歌表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这句诗写错了吗?
7
作者 洪琳娇 《中学语文教学》 2008年第10期45-46,共2页
“收起青鳊鱼似的乌桕叶的影子”是何其芳《秋天》(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上册)中的一个诗句。在教学这首诗歌时,部分学生认为这个句子写得有问题:一、前句写撒网,此句说收网,按照一般逻辑,网起的应该是鱼。二、渔者意在鱼,为何... “收起青鳊鱼似的乌桕叶的影子”是何其芳《秋天》(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上册)中的一个诗句。在教学这首诗歌时,部分学生认为这个句子写得有问题:一、前句写撒网,此句说收网,按照一般逻辑,网起的应该是鱼。二、渔者意在鱼,为何与“影子”“纠缠”?三、“影子”如何能收起?四、诗歌表现的是劳动场景,此句流露的却是游戏心态。因此个别学生对诗句作了“修正”.把它改为“收起乌桕叶似的青鳊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诗句 “影子” 诗歌表现 个别学生 《语文》 《秋天》 游戏心态 鳊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因夸以成状 沿饰而得奇——杜甫对夸张艺术的运用
8
作者 张国伟 《河北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1991年第5期106-109,共4页
1 夸张不仅是一种重要的修辞方法,而且也是一种重要的诗歌艺术表现手法。运用得恰当,不仅能使形象更鲜明,更好地抒发强烈的感情,而且能更突出事物本质,更为真实.刘勰在《文心雕龙》里有《夸饰》篇,对夸张艺术作了精僻的论述:“神道难摹... 1 夸张不仅是一种重要的修辞方法,而且也是一种重要的诗歌艺术表现手法。运用得恰当,不仅能使形象更鲜明,更好地抒发强烈的感情,而且能更突出事物本质,更为真实.刘勰在《文心雕龙》里有《夸饰》篇,对夸张艺术作了精僻的论述:“神道难摹,精言不能追其极;形器易写,壮辞可得喻其真;才非短长,理自难易耳。故白天地以降,豫人声貌,文辞所被,夸饰恒存。”因此,历来优秀的诗人,几乎没有一个不运用夸张艺术的。 提到我国古代诗人对夸张艺术的运用,人们常常会不约而同地想起李白.不错,李白在诗歌中对夸张艺术的运用,确实非常突出,象“白发三千丈”、“燕山雪花大如席”、“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等等,经常为人们用来当作论述夸张艺术的典型例句。至于杜甫,在一般人的心目中只是“体物人微”、“形容贴切”。“状写真实”,似乎只有如实描摹,缺少夸张。其实不然,杜甫对夸张艺术的运用,并不比李白稍差.无论是状写自然景物,反映社会人情或赞赏艺术表现,杜甫都曾大量地运用了夸张艺术,从而使形象更突出,感情更强烈,也更生动感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杜甫 夸张艺术 运用 修辞方法 诗歌艺术表现手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