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上海教育软件发展有限公..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3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摩罗”复现和“心声”再起——鲁迅早期的诗歌经验与《野草》的写作
1
作者
宋夜雨
《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57-168,共12页
“声”对于鲁迅的文学起源具有重要的意义。留日早期,正是注意到“诗力”与“心声”之间的有机关联,鲁迅才弃医从文,进而投入“新生”的文学事业中;五四时期,随着一种文化政治的兴起,为了唤起更多的“真的声音”,一个“呐喊”的鲁迅也...
“声”对于鲁迅的文学起源具有重要的意义。留日早期,正是注意到“诗力”与“心声”之间的有机关联,鲁迅才弃医从文,进而投入“新生”的文学事业中;五四时期,随着一种文化政治的兴起,为了唤起更多的“真的声音”,一个“呐喊”的鲁迅也随之到来。可以说,“声”之探求构成了鲁迅人生展开的主要线索。如果说“呐喊”的鲁迅对应着一个外发性的启蒙自我,那么,《野草》的写作则意味着鲁迅经历了一次“声”的内转,即他通过自我内在声音的设定,完成了“心声”的找寻。在《野草》的写作过程中,鲁迅重新唤醒了早期的“心声”机制,“摩罗诗人”的重现不仅影响到了《野草》的写作方式,也参与到具体的文本构成。由此,鲁迅既重新“听得自己的心音”,也完成了自我的新生,进而以一种崭新的主体姿态投入对“无声的中国”的批判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鲁迅
心声
《野草》
摩罗诗人
诗歌经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巴黎之梦》的“巴黎性”
2
作者
尹丽
《外国语文》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74-78,共5页
对现代生活的关注贯穿了波德莱尔的一生。他的诗歌经验是特定历史条件下的产物,带有历史赋予的鲜明特征。作为诗人最重要的作品之一的《巴黎之梦》,在用诗歌置换外部现实方面,为我们提供了一个经典的范例。本文通过对该作品中"巴黎...
对现代生活的关注贯穿了波德莱尔的一生。他的诗歌经验是特定历史条件下的产物,带有历史赋予的鲜明特征。作为诗人最重要的作品之一的《巴黎之梦》,在用诗歌置换外部现实方面,为我们提供了一个经典的范例。本文通过对该作品中"巴黎性"的发掘,揭示波德莱尔如何发现现代生活为诗歌灵感提供的新的机缘,并借此改造诗歌语言和诗歌意象,创作出一种与现代生活相符合的全新的抒情诗类型,传达现代都市文明对人们情感生活和意识活动的冲击与震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波德莱尔
巴黎之梦
诗歌经验
现代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中国新诗史上的方敬
被引量:
4
3
作者
钱光培
《当代文坛》
CSSCI
北大核心
1994年第4期34-37,共4页
1 历史是有情的,也是无情的。 有多少人苦心积虑、蝇头躜营,始终躜不进历史的大门。 有的人切切实实地走着自己的路,却在无意间把足印留在了历史的殿堂中。 不管人们已经注意到了,还是没有注意到,诗人方敬的名字,已经镌刻在了中国新诗...
1 历史是有情的,也是无情的。 有多少人苦心积虑、蝇头躜营,始终躜不进历史的大门。 有的人切切实实地走着自己的路,却在无意间把足印留在了历史的殿堂中。 不管人们已经注意到了,还是没有注意到,诗人方敬的名字,已经镌刻在了中国新诗史上。 中国新诗史上,有些年,是属于平实的胡适之等人的;有些年,是属于狂飙的郭沫若诸人的;有些年,则成为了闻一多等新诗格律倡导者的时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诗史
现代诗派
诗歌经验
方敬
戴望舒
中国新诗
郭沫若
现代
诗歌
闻一多
新时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摩罗”复现和“心声”再起——鲁迅早期的诗歌经验与《野草》的写作
1
作者
宋夜雨
机构
山东大学文学院
出处
《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57-168,共12页
基金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后期资助项目“现代中国‘自我’的起源与早期新诗的兴起研究”(23FYB043)的研究性成果。
文摘
“声”对于鲁迅的文学起源具有重要的意义。留日早期,正是注意到“诗力”与“心声”之间的有机关联,鲁迅才弃医从文,进而投入“新生”的文学事业中;五四时期,随着一种文化政治的兴起,为了唤起更多的“真的声音”,一个“呐喊”的鲁迅也随之到来。可以说,“声”之探求构成了鲁迅人生展开的主要线索。如果说“呐喊”的鲁迅对应着一个外发性的启蒙自我,那么,《野草》的写作则意味着鲁迅经历了一次“声”的内转,即他通过自我内在声音的设定,完成了“心声”的找寻。在《野草》的写作过程中,鲁迅重新唤醒了早期的“心声”机制,“摩罗诗人”的重现不仅影响到了《野草》的写作方式,也参与到具体的文本构成。由此,鲁迅既重新“听得自己的心音”,也完成了自我的新生,进而以一种崭新的主体姿态投入对“无声的中国”的批判中。
关键词
鲁迅
心声
《野草》
摩罗诗人
诗歌经验
Keywords
Lu Xun
voice of the heart
Yecao
Mara poet
poetic experience
分类号
I210.975 [文学—中国文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巴黎之梦》的“巴黎性”
2
作者
尹丽
机构
四川外语学院法语系
出处
《外国语文》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74-78,共5页
文摘
对现代生活的关注贯穿了波德莱尔的一生。他的诗歌经验是特定历史条件下的产物,带有历史赋予的鲜明特征。作为诗人最重要的作品之一的《巴黎之梦》,在用诗歌置换外部现实方面,为我们提供了一个经典的范例。本文通过对该作品中"巴黎性"的发掘,揭示波德莱尔如何发现现代生活为诗歌灵感提供的新的机缘,并借此改造诗歌语言和诗歌意象,创作出一种与现代生活相符合的全新的抒情诗类型,传达现代都市文明对人们情感生活和意识活动的冲击与震荡。
关键词
波德莱尔
巴黎之梦
诗歌经验
现代性
Keywords
Baudelaire
"Parisian Dream"
poetic experience
modernity
分类号
I565.072 [文学—其他各国文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中国新诗史上的方敬
被引量:
4
3
作者
钱光培
出处
《当代文坛》
CSSCI
北大核心
1994年第4期34-37,共4页
文摘
1 历史是有情的,也是无情的。 有多少人苦心积虑、蝇头躜营,始终躜不进历史的大门。 有的人切切实实地走着自己的路,却在无意间把足印留在了历史的殿堂中。 不管人们已经注意到了,还是没有注意到,诗人方敬的名字,已经镌刻在了中国新诗史上。 中国新诗史上,有些年,是属于平实的胡适之等人的;有些年,是属于狂飙的郭沫若诸人的;有些年,则成为了闻一多等新诗格律倡导者的时代。
关键词
新诗史
现代诗派
诗歌经验
方敬
戴望舒
中国新诗
郭沫若
现代
诗歌
闻一多
新时期
分类号
I207.25 [文学—中国文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摩罗”复现和“心声”再起——鲁迅早期的诗歌经验与《野草》的写作
宋夜雨
《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巴黎之梦》的“巴黎性”
尹丽
《外国语文》
CSSCI
北大核心
2009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3
中国新诗史上的方敬
钱光培
《当代文坛》
CSSCI
北大核心
1994
4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