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9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邵雍的诗歌精神
1
作者 崔波 《南腔北调》 2025年第1期53-65,共13页
邵雍的《伊川击壤集》是宋代理学诗的代表作品。他的诗歌以浅率平直、口语化的语言,把安乐窝实实在在的真实生活原原本本地展示出来,体现了真情、质朴,从自我感受中把乐天知命、安于生活、赞美生活的人生观展现得一览无余。其中蕴含着... 邵雍的《伊川击壤集》是宋代理学诗的代表作品。他的诗歌以浅率平直、口语化的语言,把安乐窝实实在在的真实生活原原本本地展示出来,体现了真情、质朴,从自我感受中把乐天知命、安于生活、赞美生活的人生观展现得一览无余。其中蕴含着丰富的诗歌精神,主要表现在以下六个方面:儒道观物精神、诗理合一精神、超越历史精神、赞颂生命精神、逍遥休闲精神、快乐自在精神。通过对邵雍诗歌精神的把握,可以清楚地看到邵雍对朱熹、陈白沙等理学诗人产生了显著影响,通过对邵雍诗歌的研究,也可更好地理解和把握《皇极经世书》所创造的广博的思想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邵雍 《伊川击壤集》 诗歌精神 易学哲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世纪诗坛印象:诗歌精神与当代言说 被引量:3
2
作者 陈超 《当代作家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168-173,共6页
新世纪以来,随着全球化和市场化的纵深展开,中国文化也经历着新的震荡。与那些惊呼“文学死了”的悲观论者不同,我看到,虽然文学的社会影响力在日益缩小,但文学自身的质地却未必真的走低。
关键词 诗歌精神 言说 当代 印象 诗坛 社会影响力 中国文化 市场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人生趣味到诗歌精神——以两晋金谷诗会和兰亭诗会为中心 被引量:4
3
作者 黎臻 《中国文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52-56,60,共6页
西晋金谷诗会与东晋兰亭诗会是两晋时期著名的文人雅集。金谷诗会开启了士人流连山水、赋诗作序的文化传统,而兰亭诗会继承了金谷雅集的形式,集中体现了东晋士文化的独特风貌。结合两次诗会的诗文作品及其时代背景,可以分析出两次诗会... 西晋金谷诗会与东晋兰亭诗会是两晋时期著名的文人雅集。金谷诗会开启了士人流连山水、赋诗作序的文化传统,而兰亭诗会继承了金谷雅集的形式,集中体现了东晋士文化的独特风貌。结合两次诗会的诗文作品及其时代背景,可以分析出两次诗会的士人人生趣味之高下。并由探讨其主导者石崇、王羲之的家族文化差异、南北地理环境差异,发现两晋士人活动中的人生趣味和诗歌精神的转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谷诗会 兰亭诗会 人生趣味 诗歌精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诗歌流派与80年代诗歌运动——兼论80年代诗歌精神的“流派学”特征 被引量:5
4
作者 周伦佑 《扬子江(评论)》 2011年第1期18-21,共4页
近一段时间以来,在价值颠倒、精神颓败的市场经济环境中,人们对上个世纪80年代的怀念开始增多了。在一些文章的追记中,在一些会议的交流中,在朋友间的私下摆谈中,我不止一次地看到、听到人们动容、动情地谈论“伟大的80年代”,谈... 近一段时间以来,在价值颠倒、精神颓败的市场经济环境中,人们对上个世纪80年代的怀念开始增多了。在一些文章的追记中,在一些会议的交流中,在朋友间的私下摆谈中,我不止一次地看到、听到人们动容、动情地谈论“伟大的80年代”,谈论80年代那些让人热血沸腾的人和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80年代 诗歌精神 诗歌流派 运动 市场经济环境 谈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儿童精神”·“诗歌精神”·美育教化——论王立春儿童诗的独特艺术个性与多重思想意蕴
5
作者 于树军 《当代作家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198-207,共10页
王立春的儿童诗创作的艺术气质非常独特,有很强的辨识度。其十几年来的童诗创作——包括带有实验性质的诗集《跟在李白身后》(2015)以及《乌鸦诗人》《狗尾草出嫁》《梦的门》等几部近作在内,一直都在自觉地实践着“儿童精神与诗歌... 王立春的儿童诗创作的艺术气质非常独特,有很强的辨识度。其十几年来的童诗创作——包括带有实验性质的诗集《跟在李白身后》(2015)以及《乌鸦诗人》《狗尾草出嫁》《梦的门》等几部近作在内,一直都在自觉地实践着“儿童精神与诗歌精神的内在融合和有机统一”的美学价值取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诗歌精神 儿童精神 儿童诗 王立春 思想意蕴 艺术个性 教化 美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启蒙与困惑:八十年代作为一种诗歌精神
6
作者 刘波 《扬子江(评论)》 CSSCI 2015年第4期18-22,共5页
我们如何认识八十年代诗歌,这个主题看起来异常宏大。在很多人的文学记忆中,八十年代就是"诗歌的黄金时代",这早已成为共识,批评与研究好像都不可绕过。新世纪之后一度兴起八十年代热,诗歌再次成为热门话题,也只是亲历过八十年代的归... 我们如何认识八十年代诗歌,这个主题看起来异常宏大。在很多人的文学记忆中,八十年代就是"诗歌的黄金时代",这早已成为共识,批评与研究好像都不可绕过。新世纪之后一度兴起八十年代热,诗歌再次成为热门话题,也只是亲历过八十年代的归来诗人们带有怀旧色彩的回忆或口述文章居多,诗歌理论界在这方面有缺席之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八十年代 诗歌精神 人的文学 文学启蒙 于坚 热门话题 美学思考 韩东 陈东东 现代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废墟”诞生“花”的海洋——论诗歌精神的大规模还乡
7
作者 乔军豫 《昌吉学院学报》 2009年第6期52-55,共4页
诗歌精神是民族、时代和个人的宝贵财富。诗歌的外在生存环境制约着诗歌精神的发展,时代的困窘、诗歌精神一度衰微,致使集体还乡的艰难。汶川地震发生后涌现出大量的诗篇,诗歌的青春和活力再次不可遏止地进发,那撼动人心的诗性光辉预告... 诗歌精神是民族、时代和个人的宝贵财富。诗歌的外在生存环境制约着诗歌精神的发展,时代的困窘、诗歌精神一度衰微,致使集体还乡的艰难。汶川地震发生后涌现出大量的诗篇,诗歌的青春和活力再次不可遏止地进发,那撼动人心的诗性光辉预告着诗歌精神大规模的回归与还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诗歌精神 价值 困境 还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消费时代的诗歌精神
8
作者 卢桢 《艺术广角》 2010年第6期17-20,共4页
20世纪末叶,消费主义文化大规模渗入国人的生活视野,人们的文化消费结构日趋多元,消费形式日益多样,价值标准也变得游移不定。在这样的精神背景下,诗歌生产的媒介、传播的途径、蕴含的精神也发生了相应的变化.
关键词 诗歌精神 消费时代 消费主义文化 文化消费结构 20世纪 消费形式 价值标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异端的锋芒:80年代诗歌精神 被引量:2
9
作者 梁雪波 《扬子江(评论)》 2011年第1期28-33,共6页
80年代作为新时期文学发展的黄金时代正日益受到学界普遍的关注。在对80年代的历史描述中,一种光荣的怀旧与悲情的理想主义情绪时常浮现于其中。被很多亲历者称为“伟大的80年代”确实处在一个特殊的历史位置,作为一份可贵的精神遗产... 80年代作为新时期文学发展的黄金时代正日益受到学界普遍的关注。在对80年代的历史描述中,一种光荣的怀旧与悲情的理想主义情绪时常浮现于其中。被很多亲历者称为“伟大的80年代”确实处在一个特殊的历史位置,作为一份可贵的精神遗产,它的光荣与梦想、成就与缺失都值得我们细细地考察与深思。 展开更多
关键词 80年代 诗歌精神 异端 历史描述 黄金时代 文学发展 理想主义 精神遗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地及其“卑微的物什”与精神还乡——弓车诗歌论
10
作者 张厚刚 《百家评论》 2015年第5期66-70,共5页
弓车是山东诗坛60后代表性诗人之一,从1985年发表第一首诗以来,在诗歌创作中已经走过了30年路程,出版了《走出伊甸》《走过田野》《采薇与抽刀》《风之后,雨之后》《平芜尽处》《行板》等六部诗集。2011年他获得泰山文学奖(山东省政府奖... 弓车是山东诗坛60后代表性诗人之一,从1985年发表第一首诗以来,在诗歌创作中已经走过了30年路程,出版了《走出伊甸》《走过田野》《采薇与抽刀》《风之后,雨之后》《平芜尽处》《行板》等六部诗集。2011年他获得泰山文学奖(山东省政府奖)。这六部诗集,其内容多集中在"大地"、"历史文化"、"现实批判"、"精神还乡"等方面。弓车的诗歌到目前为止大致说来经历了三个阶段:《走出伊甸》《走过田野》的诗歌写作跨越了80年代中后期、整个90年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诗歌精神 伊甸 诗歌写作 采薇 政府奖 文化本质 底层人物 朱先树 悲悯情怀 物质生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自然”之思及其呈现方式——论李少君诗歌的主体情思与艺术特色
11
作者 熊辉 《西部文艺研究》 2024年第3期5-14,共10页
李少君的大量诗歌以自然为依托来表达情感,自然是诗人创作的源泉和动力,是他营造诗意和安放灵魂的出发点;但在繁忙的都市生活中寻找清静悠闲的场所并非诗人的创作旨趣,他是要借自然来涤荡现代人的烦忧,在自然之境中实现修行并提升个人素... 李少君的大量诗歌以自然为依托来表达情感,自然是诗人创作的源泉和动力,是他营造诗意和安放灵魂的出发点;但在繁忙的都市生活中寻找清静悠闲的场所并非诗人的创作旨趣,他是要借自然来涤荡现代人的烦忧,在自然之境中实现修行并提升个人素养,在尊重自然伟力的情况下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此外,李少君在诗歌艺术上也体现出与众不同的特质,比如他对白描和蒙太奇手法的合理使用,对细节的把握以及对政治性话语方式的活用等,均能见出其诗歌艺术探索的自觉意识,由此形成了他诗歌创作的独特风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李少君 自然 诗歌艺术 诗歌精神 政治性话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当代社会人文精神的世俗沉沦与诗歌的困境
12
作者 翟晴 《美与时代(美学)(下)》 2008年第6期128-129,共2页
20世纪90年代,随着中国经济的飞速发展,以及与市场经济体制的建构相互动的中国当代意识形态的转换,给中国当代诗歌带来前所未有的挑战。人文精神的世俗沉沦导致了诗歌的困境,诗歌的困境又加剧了人文精神的世俗沉沦。诗人开始制造诗歌事... 20世纪90年代,随着中国经济的飞速发展,以及与市场经济体制的建构相互动的中国当代意识形态的转换,给中国当代诗歌带来前所未有的挑战。人文精神的世俗沉沦导致了诗歌的困境,诗歌的困境又加剧了人文精神的世俗沉沦。诗人开始制造诗歌事件以吸引大众的眼球,大众也由对诗歌文本的关注转向对诗歌事件的消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诗歌精神 世宾 读者 诗人 当代诗歌 世俗社会 时俗社会 海子 人文精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迷途的诗潮——试论当代新诗的精神及艺术迷失 被引量:4
13
作者 杜光霞 《当代文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76-79,共4页
自上世纪八九十年代以来,社会处于转型期,外部生态环境的变化深刻影响到了诗歌本身。在这个物欲横流、人文精神萎靡堕落的消费时代,诗人们如何反思新诗存在的问题,如何维护诗歌的尊严、充沛诗歌的精神,如何让诗歌重新回到现实,回到人心... 自上世纪八九十年代以来,社会处于转型期,外部生态环境的变化深刻影响到了诗歌本身。在这个物欲横流、人文精神萎靡堕落的消费时代,诗人们如何反思新诗存在的问题,如何维护诗歌的尊严、充沛诗歌的精神,如何让诗歌重新回到现实,回到人心,回到精神的深度和审美的高度,这既是一个沉重的话题,更是一份严峻的考验。当代诗歌精神与艺术的重建已刻不容缓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当代新诗 诗歌精神 艺术迷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陈超与海子诗歌死亡意识之比较 被引量:4
14
作者 段曦 《当代作家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117-126,共10页
死亡是海子诗歌的核心主题,据西渡统计"‘死’在《海子诗全编》中出现五百四十八次",(1)海子对死亡的倾心自不必说,其前期诗歌中的死亡往往带有一种独特的美感与诗意。纵观陈超的诗歌作品,"不少诗作均藏有或浓或淡的死亡情结与或... 死亡是海子诗歌的核心主题,据西渡统计"‘死’在《海子诗全编》中出现五百四十八次",(1)海子对死亡的倾心自不必说,其前期诗歌中的死亡往往带有一种独特的美感与诗意。纵观陈超的诗歌作品,"不少诗作均藏有或浓或淡的死亡情结与或强或弱的死亡意识",(2)尤其是八九十年代的作品中死亡经常出现,这些死亡诗充分体现了诗人精神上的高蹈。相比海子对死亡作更多形而上的思考,陈超涉及死亡主题的作品类型更加丰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子诗歌 陈超 死亡意识 诗歌精神 死亡情结 诗歌作品 死亡主题 九十年代 作品类型 核心主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呼唤诗歌的野性--综合性文学刊物 被引量:3
15
作者 张学昕 《当代作家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109-112,共4页
关键词 诗歌精神 文学刊物 野性 诗歌写作 当代汉语 后现代性 潜在危机 磁悬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常态的性灵书写与非常态的诗歌意义——关于娜夜的诗歌精读与潜对话 被引量:2
16
作者 张德明 《当代文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121-125,共5页
娜夜以善良、怜悯和爱的灵魂顽强地塑造着宁静、纯朴的古典美,以此对抗现代性的浮躁与虚无,生命灵魂的温情抚慰跃现于她坦荡与纯朴、悲壮与凝重的诗行中,异常广袤的精神空间包孕着诗人深厚的文化意旨,体现出诗人恒定的文学信念和驾驭现... 娜夜以善良、怜悯和爱的灵魂顽强地塑造着宁静、纯朴的古典美,以此对抗现代性的浮躁与虚无,生命灵魂的温情抚慰跃现于她坦荡与纯朴、悲壮与凝重的诗行中,异常广袤的精神空间包孕着诗人深厚的文化意旨,体现出诗人恒定的文学信念和驾驭现实的良好能力,表现了高贵典雅的诗歌精神和纯净柔美的诗歌情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娜夜 诗歌精神 灵魂忧伤 高贵典雅 纯净柔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诗人自我拯救与诗歌大国气象——“二十一世纪现代诗群流派大展”引发的思考及启示意义 被引量:1
17
作者 庄伟杰 《当代作家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53-58,共6页
一君不见,这些年中国文坛,几乎是小说一统的天下,即"诗歌中国"已被"小说中国"所取代。这是文学生态发展的失衡和倾斜,令人匪夷所思。于是,人们谈论中国文学(包括海外华文文学),首先说到的是小说,似乎诗歌已无关紧要,评论界和学术... 一君不见,这些年中国文坛,几乎是小说一统的天下,即"诗歌中国"已被"小说中国"所取代。这是文学生态发展的失衡和倾斜,令人匪夷所思。于是,人们谈论中国文学(包括海外华文文学),首先说到的是小说,似乎诗歌已无关紧要,评论界和学术界皆然。面对此种窘境,令人无所适从又深感无奈。诗歌必须自救。直面人生,直面惨淡的诗歌,正视现实,正视内心的撒旦和神性搏斗。真正的诗人唯有坦然面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诗歌精神 现代诗 群流 海外华文文学 二十一世纪 文学生态 中国文学 汉语诗歌 当代诗歌 诗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喧嚣诗坛下的隐忧——论新世纪诗歌的负面效应 被引量:1
18
作者 宋宝伟 《北方论丛》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63-66,共4页
新世纪诗歌在多元化语境中呈现出令人欢欣的繁荣景象,但也存在诸多问题和隐忧,如商业化语境导致诗歌精神的旁落与沉沦,非诗化事件加剧诗歌的边缘化进程,诗歌的非常态写作显示出诗人心态的偏移,这些问题值得诗坛警惕和反思。
关键词 新世纪诗歌 诗歌精神 非常态写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吕进的诗歌创作 被引量:1
19
作者 刘静 《当代文坛》 CSSCI 2006年第2期79-81,共3页
关键词 诗歌创作 吕进 新诗形式 现代诗学 二次革命 90年代以来 诗歌精神 解放以后 创作经历 诗歌艺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危险与可能:“诗歌不知道自己已经死了”——当代诗歌阅读札记一则 被引量:1
20
作者 颜炼军 《扬子江(评论)》 CSSCI 2016年第3期58-65,共8页
把虚无转化为一种专制的力量对我们的时代不仅意味着一种自由的风格,而且几乎是一种伟大的品质。——西渡在古典诗歌整体地退场之后,汉语新诗不断地寻找诗意发明依存的基础,展开了一场迎向诗意"空白"的跌宕之旅。
关键词 当代诗歌 诗歌精神 抒情主体 古典诗歌 不知道 心与物 苦乐 现代诗歌 当代新诗 骆一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