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李贺诗歌用韵考察 被引量:1
1
作者 韩荔华 《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学报》 1994年第6期46-51,共6页
李贺诗歌用韵考察韩荔华李贺(790-816),字长吉,昌谷(今河南宜阳)人。他的家室虽是皇帝的远支,但家道中落,至其父亲李晋肃辈已官职低微,而且其父早死,家境相当窘迫。他又迫于避父名讳(“晋”与“进”同音),不能应考... 李贺诗歌用韵考察韩荔华李贺(790-816),字长吉,昌谷(今河南宜阳)人。他的家室虽是皇帝的远支,但家道中落,至其父亲李晋肃辈已官职低微,而且其父早死,家境相当窘迫。他又迫于避父名讳(“晋”与“进”同音),不能应考进士,虽韩愈曾为此三做《讳辩》,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广 同用 诗歌用韵 独用 李贺诗歌 近体 入声 平声 马诗 使用情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中国诗歌用韵沿革看新诗的发展趋势
2
作者 李迪明 《兰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1991年第1期103-109,共7页
最讲究音乐性的文学,莫过于诗歌。诗和歌从产生时起关系就十分密切,所以总是合在一起称为诗歌。文学是语言的艺术,诗歌作为文学体裁的一大类别,它对语言的要求可以说是最高的。因为其它文学作品的语言在根本上和一般的口语是一样的,而... 最讲究音乐性的文学,莫过于诗歌。诗和歌从产生时起关系就十分密切,所以总是合在一起称为诗歌。文学是语言的艺术,诗歌作为文学体裁的一大类别,它对语言的要求可以说是最高的。因为其它文学作品的语言在根本上和一般的口语是一样的,而诗歌的语言同口语却有很大的区别,这种区别主要在于:从来的诗歌都是可歌可诵的。诗歌之所以普遍地可歌可诵,是因为它具有音乐性。这种音乐性,除了节奏,主要表现在韵上。韵,本指“和谐的声音”,后来人们借“韵”字来说明语音现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诗歌用韵 古典诗歌 音乐性 发展趋势 语言 汉魏六朝 近体诗 何其芳 现代格律诗 诗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上清大洞真经》用韵看它的成书年代 被引量:3
3
作者 夏先忠 俞理明 《敦煌学辑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183-191,共9页
本文以《上清大洞真经》所有韵文为考察对象,通过对《上清大洞真经》用韵的整理,归纳其用韵特征,并将其用韵特征与魏晋南北朝的文人诗歌用韵进行比较,根据比照结论,得出其成书年代。最后结合文献年代考证,探讨彼此的一致性。
关键词 真经 用韵特征 成书年代 WRITING Study 魏晋南北朝 诗歌用韵 年代考证 一致性 文献 文人 考察 归纳 对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北宋“新喻三刘”诗韵研究 被引量:1
4
作者 杜爱英 《山东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00年第1期78-84,共7页
通过对"新喻三刘"古体诗1185首、1606个韵段及近体诗1783首、1783个韵段做穷尽式的考察,发现"新喻三刘"诗韵反映的方音特点较为丰富,主要表现在各部间的通叶上,如:尤萧通叶、支鱼通叶、鱼萧通... 通过对"新喻三刘"古体诗1185首、1606个韵段及近体诗1783首、1783个韵段做穷尽式的考察,发现"新喻三刘"诗韵反映的方音特点较为丰富,主要表现在各部间的通叶上,如:尤萧通叶、支鱼通叶、鱼萧通叶、鱼家通叶、皆支通叶、鱼尤通叶、监寒通叶、侵真庚通叶、庚江通叶、真寒通叶、屋德通叶、锋德通叶、德薛通叶、薛屋通叶等。这些有助于对方言历史层次的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北宋 江西 新喻 三刘 诗歌用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韩愈古诗用韵考——兼与白居易古诗用韵比较 被引量:1
5
作者 马重奇 李慧 《陕西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1990年第1期71-78,共8页
本文通过对韩愈古体诗用韵情况的考证,归纳出阳声韵(赅平上去)15部,入声韵11部,阴声韵(赅平上去)11部;还与同时代诗人白居易古体诗用韵情况进行比较,发现韩愈用韵不如白居易宽。此外,还发现韩、白诗中“浊上叶去”的例证,说明“浊上变... 本文通过对韩愈古体诗用韵情况的考证,归纳出阳声韵(赅平上去)15部,入声韵11部,阴声韵(赅平上去)11部;还与同时代诗人白居易古体诗用韵情况进行比较,发现韩愈用韵不如白居易宽。此外,还发现韩、白诗中“浊上叶去”的例证,说明“浊上变去”的现象在韩、白时代已露端倪。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广 独用 入声 阳声 阴声 诗歌用韵 白居易 用韵研究 通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