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明清“作诗免罪”母题与诗歌艺术的生产消费 被引量:3
1
作者 王立 陈康泓 《福建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82-88,共7页
明清民俗故事常叙述犯人即时作诗,获官员同情宽纵,或因作诗而免受灾祸,带来幸运。母题体现了传统"人治"社会法律与执法的特点,犯法者因能诗而提高了个体品位。诗歌消费过程,离不开生产主体与消费主体共同置身的特殊情境。明... 明清民俗故事常叙述犯人即时作诗,获官员同情宽纵,或因作诗而免受灾祸,带来幸运。母题体现了传统"人治"社会法律与执法的特点,犯法者因能诗而提高了个体品位。诗歌消费过程,离不开生产主体与消费主体共同置身的特殊情境。明清叙述较多变成下层男女过失"犯罪",以具有贵族般才华作诗得蒙宽宥,诗作要按命题要求,具有"双关"性,往往有适度的自辩自嘲和诙谐意味。作诗免罪母题体现了"尊重人才"的意趣、朴素人道主义与人际和谐理想,显示了文人阶层的文化心理向社会运作机制、普通民众舆论的渗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作诗免罪 诗歌生产 诗歌消费 明清文化史 雅俗交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唐代馆驿场域与诗歌的生产及传播 被引量:1
2
作者 谢仁敏 刘慧 《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132-138,共7页
唐代兴盛一时的馆驿构筑了诗人与诗歌赖以存在的一个文学场域空间,对唐诗的生产与传播发挥了特殊作用。首先,馆驿外部空间的诸多因素触引诗歌的发生,包括现实空间的位移带给诗人以心理冲击,场域外力与人文因素引发诗人情绪波荡形诸文咏... 唐代兴盛一时的馆驿构筑了诗人与诗歌赖以存在的一个文学场域空间,对唐诗的生产与传播发挥了特殊作用。首先,馆驿外部空间的诸多因素触引诗歌的发生,包括现实空间的位移带给诗人以心理冲击,场域外力与人文因素引发诗人情绪波荡形诸文咏等。其次,馆驿自身还可内化为诗歌的意象,幻化成人生羁旅的象征、亲友离合的音符、世事变迁的镜像等符号要素。同时,馆驿场域还是诗歌传播的重要媒介,其打破传播时空、阶层限制的特性,不仅有利于实现传播目标,也有助于提升传播效率;而传播过程中内容增损带来的诗歌形变,则会引发诗歌的"二次创作",形成新的价值空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馆驿场域 诗歌生产 传播 价值再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青春之痛与自我之歌——杨德帅诗歌读札
3
作者 魏巍 《扬子江(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71-76,共6页
随着诗歌生产和传播方式的改变,互联网时代的诗坛早已热闹非凡。一大批创作者加入诗歌产出的行列,一时间涌现出大量良莠不齐的作品。而各种诗歌活动的频繁举办亦促成了众声喧哗的诗坛现状。
关键词 众声喧哗 自我之歌 诗歌生产 互联网时代 诗歌活动 传播方式 诗坛 创作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