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再现一个历史阶段的诗歌形态
1
《当代作家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1998年第1期121-121,共1页
再现一个历史阶段的诗歌形态谢冕在《小说界》1997年第六期上撰文指出,中国新诗的这一个阶段(1949-1976),受到中国特殊政局的影响,其中包括台湾海峡的阻隔,以及大陆的“大跃进”、“文化大革命”等的震荡,使完整新... 再现一个历史阶段的诗歌形态谢冕在《小说界》1997年第六期上撰文指出,中国新诗的这一个阶段(1949-1976),受到中国特殊政局的影响,其中包括台湾海峡的阻隔,以及大陆的“大跃进”、“文化大革命”等的震荡,使完整新诗生长出各具异趣的、同时又是非常畸...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历史阶段 诗歌形态 中国新诗 文化大革命 中国当代诗歌 新诗潮 欢乐颂 台湾海峡 悲剧命运 历史时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实现的与期待的 被引量:3
2
作者 谢冕 《东南学术》 CSSCI 1999年第2期8-11,共4页
关键词 诗歌流派 中国新诗 新诗潮 中国诗歌 意识形态 “朦胧诗” 社会生活 诗歌形态 文学理念 《梦游天姥吟留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科举制度的消亡对白话新诗的生成的影响
3
作者 王珂 《人文杂志》 CSSCI 北大核心 2003年第6期88-91,共4页
科举制度的改革和取消直接和间接地影响了汉诗的发展 ,促进了白话新诗的生成。人才选拔制度的改革带来了国人习诗目的及汉诗功能的巨变 ,特别是不再“以诗取仕”使国人在诗的“写什么”和“怎么写”上都获得了前所未有的自由 ,不仅汉诗... 科举制度的改革和取消直接和间接地影响了汉诗的发展 ,促进了白话新诗的生成。人才选拔制度的改革带来了国人习诗目的及汉诗功能的巨变 ,特别是不再“以诗取仕”使国人在诗的“写什么”和“怎么写”上都获得了前所未有的自由 ,不仅汉诗的个体抒情功能和诗人的主体性得到重视 ,它的“启蒙功能”也在特定时代得到充分的展示。功能决定文体 ,抒情功能和启蒙功能都需要自然明白的通俗化文体 ,特别是抒情功能赋予了诗人更多的文体自由 ,为以汉诗的诗体大解放为主要目的的新诗革命创造了重要条件。科举制度取消后引发的留学生运动、平民教育运动及平民文学的繁荣都有助于白话诗的生成 ,对新诗的形态与功能的形成产生了较大影响 ,也刺激了新诗革命的爆发 ,催生了在内容与形式、功能与形态上都与科举制度时代的“旧”汉诗迥异的“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科举制度 白话新诗 新诗革命 诗歌功能 诗歌形态 文学研究 抒情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新诗流变略论
4
作者 龙泉明 《江汉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1995年第2期63-65,共3页
20世纪,对于中国社会来说,是崭新的社会,对于中国文学来说,是前所未有的文学。在20世纪里,中国文学真正冲破了几千年的古典模式,开始了现代化的历史进程:中国文学真正打开了通向世界的大门,形成了与外国各民族文学对流、互补与融合的格... 20世纪,对于中国社会来说,是崭新的社会,对于中国文学来说,是前所未有的文学。在20世纪里,中国文学真正冲破了几千年的古典模式,开始了现代化的历史进程:中国文学真正打开了通向世界的大门,形成了与外国各民族文学对流、互补与融合的格局。可以说,20世纪中国文学确实走了一条与中国传统文学迥然不同的道路,即在艰难与曲折的探索中建设新文学的道路。 20世纪的中国文学,以诗的变化最早,革新幅度最大,行进的步履最艰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新诗 中国文学 现实主义诗歌 20世纪 流变 文化语境 新时期 诗歌形态 戴望舒 中国传统文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错动和飘移:诗美的动态考察——论新诗潮 被引量:2
5
作者 谢冕 《当代文坛》 1987年第6期6-11,共6页
板块构造学:一种新的构造概念。认为地球表面至少可以分成六个大板块和若干个小板块,这些板块向下延伸穿过地壳,进入上地幔。每个大板块都包括有大陆和大海盆地;根据这个概念,这些大板块的运动和对接,造成相互作用带。成为地震活动和造... 板块构造学:一种新的构造概念。认为地球表面至少可以分成六个大板块和若干个小板块,这些板块向下延伸穿过地壳,进入上地幔。每个大板块都包括有大陆和大海盆地;根据这个概念,这些大板块的运动和对接,造成相互作用带。成为地震活动和造山作用的处所,例如,著名的加利福尼亚州圣安列斯断层,被认为是太平洋板块相对于北美洲板块向西北方向滑移的反映。 ——《简明大不列颠百科全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诗潮 诗歌形态 北岛 动态考察 杨炼 舒婷 大板块 中国新诗 诗歌意识 顾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