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齐梁诗歌声律论与佛经转读及佛教悉昙 被引量:2
1
作者 普慧 《文史哲》 CSSCI 北大核心 2000年第6期54-60,共7页
齐梁诗歌声律论的核心问题是永明四声说 ,而永明四声说的提出受到了佛教文化多方面的影响。最为直接的 ,则是受到了佛教经论转读的启迪。其时 ,僧人和崇佛文人皆善转读 ,故颇重语言之声调 ,此实受围陀声明论之影响 ;又佛教悉昙总结梵语... 齐梁诗歌声律论的核心问题是永明四声说 ,而永明四声说的提出受到了佛教文化多方面的影响。最为直接的 ,则是受到了佛教经论转读的启迪。其时 ,僧人和崇佛文人皆善转读 ,故颇重语言之声调 ,此实受围陀声明论之影响 ;又佛教悉昙总结梵语之摩多、体文 ,讲究反语为字。崇佛文人吸收后 ,与当时流行的双声、叠韵相对比 ,始发现汉语之四声 ,并把它自觉运用到诗歌创作实践中 ,提出“永明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诗歌声律 佛经转读 佛教悉昙
全文增补中
六朝诗歌声律形态探析
2
作者 王力坚 《齐鲁学刊》 CSSCI 1995年第6期88-92,共5页
六朝诗歌声律形态探析王力坚(新加坡)西方学者指出:"每一件文学作品首先是一个声音系列,从这个声音的系列再生出意义。"①这个说法虽然是基于西方拼音(表音)文字的特征而言,但汉字是形、声、义同体的文字,故中国的文学作品,... 六朝诗歌声律形态探析王力坚(新加坡)西方学者指出:"每一件文学作品首先是一个声音系列,从这个声音的系列再生出意义。"①这个说法虽然是基于西方拼音(表音)文字的特征而言,但汉字是形、声、义同体的文字,故中国的文学作品,也同样有一个"声音的系列"。所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诗歌声律 声律结构 意象形态 空间形态 空间性格 平仄格式 心物感应 节奏变化 空间意义 中国文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永明声律说的本质和起源 被引量:1
3
作者 聂鸿音 《兰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1984年第4期103-110,共8页
一南朝时代是我国古诗体裁发生巨大变革的时代。在齐永明年间,沈约等人首先把诗歌声律问题提到了理论的高度来认识,并明确指出,诗人在创作中应注意利用汉语声韵调的合理搭配来构成诗歌的旋律美。这一主张在当时得到了一些文人的支持,于... 一南朝时代是我国古诗体裁发生巨大变革的时代。在齐永明年间,沈约等人首先把诗歌声律问题提到了理论的高度来认识,并明确指出,诗人在创作中应注意利用汉语声韵调的合理搭配来构成诗歌的旋律美。这一主张在当时得到了一些文人的支持,于是,南朝文坛上就形成了一个以沈约为中心的新流派,世称“永明体”。这一派的创作理论和实践为唐代格律诗的繁荣奠定了必要的基础。然而从现有文献资料来看,众所周知的“四声八病”这一说法却不象是沈约本人提出来的,而很可能是唐代以后的人们对永明体所做的主观解释。我们如果用“平头”“上尾”“蜂腰”“鹤膝”之类的标准去衡量沈约本人的作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声律 沈约 永明体 声调 八病 声韵调 诗歌声律 起源 四声 创作理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唐代乐府诗格律化倾向探析 被引量:7
4
作者 谈莉 《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57-65,共9页
唐代是近体诗格律不断发展并最终定型的时代,唐代乐府诗的创作也受到诗律的巨大影响。通过对《乐府诗集》、《全唐诗》中收录的全部2405首唐代乐府诗的格律分析,可以揭示唐代乐府诗的字句、用韵特点和五七言乐府诗的平仄合律程度、对仗... 唐代是近体诗格律不断发展并最终定型的时代,唐代乐府诗的创作也受到诗律的巨大影响。通过对《乐府诗集》、《全唐诗》中收录的全部2405首唐代乐府诗的格律分析,可以揭示唐代乐府诗的字句、用韵特点和五七言乐府诗的平仄合律程度、对仗使用情况,唐代十一类乐府诗中的同题作品和乐府诗代表作家的声律特点。通过声律考察,可以发现唐代乐府诗存在较明显的格律化倾向,从只求合乐到追求合律是乐府诗的重要演变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唐代 乐府诗 诗歌声律 同题乐府诗 唐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歌词韵律的时代特色与个性追求——以“歌声飘过三十年”和“中国梦”主题金曲歌词用韵为例 被引量:1
5
作者 谈莉 江菲 《南京艺术学院学报(音乐与表演版)》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110-115,7,共6页
现代歌曲的歌词与《诗经》、汉唐乐府诗等音乐文学创作一脉相承,其声律必须符合音乐的要求,节奏和谐、韵律优美,与音乐旋律的变化相吻合,反映出作品的时代性和个性。"歌声飘过三十年"百首金曲和"中国梦"主题新创歌... 现代歌曲的歌词与《诗经》、汉唐乐府诗等音乐文学创作一脉相承,其声律必须符合音乐的要求,节奏和谐、韵律优美,与音乐旋律的变化相吻合,反映出作品的时代性和个性。"歌声飘过三十年"百首金曲和"中国梦"主题新创歌曲的歌词记录着时代的旋律,是文学性和音乐性相结合的典范作品。从时代特色、情感表达等不同角度审视歌词用韵的规律,可以探析诗歌声律与音乐旋律之间的密切联系,有助于人们在歌词乃至诗歌创作中提升作品音乐性、注意不同艺术形式间的相互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歌声飘过三十年” “中国梦” 歌词 诗歌声律 音乐旋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清代前中期近体诗律理论的三种倾向 被引量:4
6
作者 刘洋 《文艺理论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154-164,共11页
今日学界普遍认为,我们现在所通行的近体诗律规范自唐代就已确立。实际上,直到清代前中期,各种诗歌声律学专著对近体诗律的论述仍至少存在"以古为律""以法为律""以律为律"三种不同的理论倾向。本文以李... 今日学界普遍认为,我们现在所通行的近体诗律规范自唐代就已确立。实际上,直到清代前中期,各种诗歌声律学专著对近体诗律的论述仍至少存在"以古为律""以法为律""以律为律"三种不同的理论倾向。本文以李宗文《律诗四辨》、王士禛《律诗定体》、恽宗和《全唐试律类笺声调谱》为中心,分别介绍这三种著作所尝试建立的近体诗律规范,根据其立论依据及论述方法,分析其中呈现出的三种理论倾向,并列出与之相近的后世其他著作,以展示清代前中期近体诗歌声律规范实际存在的多样性。近体诗律规范并非一成不变的"规律",而是一种值得讨论的"学问",一套在不同时期存在多样性与发展过程的"知识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律诗四辨》 《律诗定体》 《全唐试律类笺声调谱》 诗歌声律 科举改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